廣告區

2024年7月9日 星期二

7月9日!大家長期投資都何時獲利了結呢?



新聞說: 臻鼎第二季營收324.11億元年增37% Q3產能利用率再向上,臻鼎 8日公布最新營收資訊,2024 年 6 月 6 月營收 107.15 億元,月增 0.71%,年增 31.84%,續創歷年同期次高;第二季營收 324.11 億元,季減 0.03%,年增 37.7%,也為歷年同期次高。臻鼎預期第三季的營收及產能利用率再向上。臻鼎 - KY2024 年 1到6 月營收 649.22 億元,年增 17.86%。臻鼎 - KY 表示,6 月營收持續大幅年增,四大產品應用,包含行動通訊、電腦消費、車載 / 伺服器 / 基地台與 IC 載板皆分別年增雙位數,其中車載 / 伺服器 / 基地台與 IC 載板營收,雙雙創下單月歷史新高,顯示公司在相關領域的策略佈局逐步展現成效。整體而言,第二季營收在傳統淡季之中年增 37.70%,優於公司先前預期。臻鼎 - KY 指出,隨著第三季進入傳統旺季,臻鼎預期客戶新品備貨需求將推升營收與產能利用率向上攀升,同時 IC 載板、伺服器、車載相關訂單亦陸續貢獻營收,整體下半年營運表現將明顯優於上半年。臻鼎 - KY2024 年第一季營收爲 325.1 億元,毛利率 16.42%,季減 5.05 個百分點,年增 0.33 個百分點,第一季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 9.77 億元,季減 72.12%,年增 94.08%,每股純益 1.03 元,爲歷年同期次高。

一般討論區網友說:大家長期投資都何時獲利了結呢?想請問,若是長期投資的族群,以5、10年以上的時間尺度來說,甚至2、30年,那大家都如何選擇獲利了結的時間點,假設一個人家戶年花費200萬,以4%法則來算有5000萬可以退休,若他投資VOO存到50歲,當時市價5000萬的VOO,那依照4%法則其中一個流派,會建議在每年1月出售200萬的VOO作為該年度的生活費用,並逐年依照通膨程度略作調整依照5到7%的平均年化報酬,這樣的本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據研究顯示有95%的機會可以用30年不會匱乏,但如果在退休前遇到股災,那原本市價5000萬的VOO,可能回檔至剩下3000萬,那對原本的退休計畫就會有很大的衝擊,所以有人說越接近退休,就要開始做資產配置,把股票這種即便是指數,仍然相較其他金融產品高波動的標的,轉到較低波動的標的,例如定存、美國債券,但要在退休幾年前開始做這樣的轉移呢?轉移的早,資產累積速度就慢;轉移的晚,遇上股災且來不及在退休前走過波段的風險就越高,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過這個問題?長期投資大家會選擇在什麼時候做獲利了結,以及將股票資產轉移至其他資產?謝謝!

一般討論區網友說:這幾年PTT正二哥的推廣,好像正二成為流行,慢慢的也越來越多人加入,另外像TQQQ、QLD也一樣,更早就開始有人推,現在兩倍與三倍市值型ETF越來越多人投資,至於股市回檔與崩盤的風險,這派大多認為股市雖然可能會跌會崩,但長期向上,即使虧損遲早會轉正,以長期來看風險很低,但比較傳統的指數型投資者,通常都只建議持有原型市值ETF,槓桿型長久會不斷損血不建議長期持有,基金說明書也大部分會建議槓桿型ETF不建議長期持有,只建議擇時操作,所以到底長期投資(20到30年)來看,該不該以這類兩倍或三倍槓桿ETF持續買進?風險真的這麼低嗎?

一般討論區網友說:還是來逆風說一下,槓桿型ETF的風險不低,但是如果你是買大盤型的槓桿型ETF像是正二TQQQQLD之類,風險會小很多,因為大盤"理論上"永遠向上,股票則不一定,這是第一點,只買大盤型槓桿型ETF,即使如此,大盤槓桿型ETF的風險還是不低,就像一堆人說的,每次要比較風險跟績效,槓桿型ETF就會那麼巧的剛好買在歷史最高點,還是那麼巧的歐印,就像是TQQQ都還沒到達前高的83元,但是QQQ早就一直破前高了,所以第二點:定期定額持續買進,不要歐印槓桿型ETF,如果你只買大盤型槓桿型ETF,而且又是定期定額持續買進,不歐印,"理論上"風險會小很多,甚至時間拉長個五六年以上,勝率是100%,零風險,我分享過很多次我的TQQQ回測表,從2012年開始算起,定期定額持續買進,第三年開始的勝率是九成,存買七年的勝率是100%說到回測,有人會拿三十年前甚至是2000年網路泡沫來回測,我手上沒有完整資料,但是我記得我有看過有人分析TQQQ如果遇到2000年網路泡沫,到現在還是會贏回來,只是你可能會輸原型QQQ十幾二十年,所以就是我第二點說的,不要歐印,定期定額買,如果你是定期定額買,就算遇到2000年網路泡沫一樣是三五年內就可以打敗原型QQQ,另外,拿太久的資料來分析與回測會有嚴重失真,一般統計與回測都不會拿太久以前的資料,所以拿三四十年前1990年的資料來回測,意義不大,那個年代沒網路,沒手機,也沒AI,那個年代世界最大的公司是石油公司XOM與零售商Walmart之類的,真的會嚴重失真,甚至兩千年網路泡沫時代的納斯達克成分公司與現在的成分公司差別很大,當年本益比高達上百甚至上千的,現在納斯達克平均本益比也才20到30倍之間,你覺得NVDA本益比70倍很高,當年思科本益比更高到數百數千,所以拿太久以前的資料來回測沒意義,建議拿十到二十年前的資料來回測與分析會比較有意義,提到風險,就要來討論報酬與目的,為何要冒風險去投槓桿ETF,而不是買原型或是全球型ETF,因為要追求爆擊呀!就是沒錢,所以要追求三倍界王拳爆擊逆轉勝,對,我就是賭徒,我也知道風險也願意接受風險,我當年畢業年薪八萬五美金,沒獎金沒股票分紅,一年單身最多存三萬美金,我不敢結婚生小孩做到退休或是被中年裁員,都可以算出來最多存滿90萬美金,你說我沒有用三倍界王拳我哪有機會?我也不是沒有努力在職場爭取機會,但是我就是個底層社畜永遠爬不上去,所以我選擇定期定額存TQQQ。

A大回答:理論上長期下來投資股市必勝,尤其是指數型的ETF,不過長期有多長期,那就要視你買到的大盤淨值比在哪,以目前台股股價淨值比2.6倍左右,絕對不會是什麼委屈價或崩盤價的,現在台股之所以這麼強,那是因為台灣有一家台積電,目前台積電技術領先全世界,所以台股指數會這麼強,哪天如果台積電被某一家公司打敗,那時你覺得兩萬是低點,一萬五是低點,一萬是低點,有可能你會看到更低點,所以台股之所以強,和台灣有很厲害的公司離不開關係,之所以目前很多人願意去追1000元以上的台積電,那是因為目前台積電強到沒有朋友,能吃大部份ICT產品及AI產品,之前我就有看到一個人投資0050,結果最近他也說自己賣了,然後去買房子,我個人覺得他是違背自己當初說的長期投資,當他看到台積電漲到九百多,台灣五十漲到一百七,他就開始在那預設高點,所以就持續的把手上的台灣五十賣出,一般來說,你要投資指數型ETF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散投資,不然就是股災來時全力買進,不過之前我就說過,一般散戶在股災來時一定是不敢買的,如果大部份的散戶都不怕,大盤淨值比不可能來到兩倍,一點五倍,甚至是一點三倍,當大盤淨值比來到一點三倍時,整個市場上,幾乎九成九的成都認為股市沒救了,所以你不要妄想你會是那一個敢歐印買進的人,以鴻海來說,之前鴻海股價在七十幾元整理了兩年,大部份的人也不敢買,在2020年3月發生COVID-19時,股價最低跌到65.7元,大部份的人也是站在賣方,還有鄭州暴動,中國查稅跌到九十幾元時,這時大部份的人一定都是不敢買的,最近大家看到投資人敢買鴻海,一定就是之前我說的,股價淨值比在1.5到2倍時才會有正常投資人敢買,愈往兩倍時,看好的人愈多,敢買敢抱的人就愈多,所以只要你是正常人,你一定是在鴻海股價淨值比1.5倍以上才敢買,兩倍以上買的人算是很普通的正常人,如果你定期定額買,你會買到高檔,低點,任何的價位你都買得到,最終你就會買到一個均價,這才是最可行的,最近很多人使用金融負債去買正二或是美債ETF,這些人其實就是在大盤淨值比2.5倍以上會出現的人,當大盤淨值比2.5倍時,這就比較偏瘋狂價一點,所以目前大部份的投資者都是異常的有信心,最近一年台股的上漲是被台積電帶動,台積電真的是有基本面及產業面的支持,所以很多散戶目前都是異常有信心的在使用金融負債,不過股價及指數不會漲到天上去,還是會有可能出現修正,很多菜雞會在一些修正時就被清出場,後面就算台股修正後漲的更高,那基本上和他們也沒有關係,投資最好就是一步一腳印,目前台股氣氛很樂觀沒錯成指數及股價也很容易上漲,不過愈是現在這種時候,你愈是要保持冷靜,就以正常的部位投資就行了,未來股市很悲觀時,那時才是你使用金融負債的好機會,現在很多散戶之所以喜歡使用金融負債,那是因為馬上使用就能看到成效,以之前我們在鴻海中使用金融負債,用了三到五年才看到成效,現在很多散戶使用金融負債,今天用明天就看到成果了,不然就是一周後,一個月後就看到很大成果,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散戶現在會瘋狂的使用金融負債的原因,一般菜鳥確實就是比較短視一些,一些比較沉穩的投資者,他們在使用金融負債時,都是抱著長期投資的態度進去買委屈價,然後用時間慢慢等待,這樣其實才是相對安全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