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網友常問鴻海問題集八

 網友提問:彼得林區曾說,多角化經營往往都會變成多慘化經營,表示公司本業已無法再成長,而需要靠併購其他事業來維持業績和獲利。而這樣的公司下場都不太好,投資人需要盡量避開。請問鴻海會不會有這個疑慮呢?

A大回答:鴻海做的佈局不會是不務正業的事,鴻海組織這麼龐大,原因是在做垂直一條龍的佈局,這會使得公司更有競爭力,很多人覺得鴻海就是一間代工的公司,沒有什麼技術,如果鴻海就是單純做組裝,這樣確實就會沒有什麼競爭力,因為進入門檻相對比較低,如果鴻海一邊做組裝,而且同時供應組裝需要的模組及零組件,如此一來進入的門檻就會提高,這些模組及零組件如果做的愈廣,例如半導體,封裝,有一些產品不需要太高階的技術,整個垂直整合下來,進入門檻就會愈來愈高。因為手機,筆電又已經飽和,無法有20%的高速複和成長率,所以才要去佈局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半導體,5G及人工智慧。以一個比較容易聽懂的舉例來說,如果你單純賣飲料,這種門檻就低,僅需要一個店面,請個人,賣不同的飲料,雖然可以有不同的口感,但還是很容易被取代,如果你把上游不同的茶都自己種,有自己的茶園,自己製茶的技術,這時你被取代的機率就會開始降低,如果你又能把你的茶園種出的茶標準流程化,這時你就可以開分店,原料的成本就會比別人更低,而且上游的茶葉品質能顧及,自己也能多賺一手,這就是上下游垂直整合,鴻海做的事不是自己賣飲料,然後又去養豬,去補魚,這才是彼得林區說的多角化變多慘化,多角化是指不同的專業同步發展,屬於水平式發展,鴻海是垂直式發展,發展健全後,才會再往下一個產業佈局,然後再來垂直整合。

網友提問:請問關於損益表,要如何決定各公司的獲利是要算進去業內還是業外?是以持有股權的多少去分的嗎? 鴻準、夏普、臻鼎算在業外,亞太持股降低從業內變業外?有的公司淨利算入淨值,有的算進其他損益? 如何區分? 謝謝

A大回答:以下列了兩類,第一類是非控制權益,故名思義就是有多少股權不歸鴻海,以FIH來看,有38%不是鴻海持有,所以鴻海就是持有62%,以此類推,鴻海就是持有FII股權84.8%,這一類是列在鴻海本業獲利中,也就是持有50%以上,或對公司具有重大財務影響,或對其公司有完全控制的權力,以現實生活來看,這也合理,你持有一家子公司,如果比例都大於5成了,當然要算進你的本業中,或者你能完全控制該公司,這時也該算到本業中,或是該子公司獲利對於你本業公司獲利影響太大,就算你持有比例不高,還是要算到本業,例如佳世達持有友達,雖然持有6%,但友達對於佳世達的獲利影響過大所以也是列入本業。

非控制權益

1、FIH(富智康)有37%股權不歸鴻海所有

2、FIT(鴻騰精密)有27%股權不歸鴻海所有

3、FVP有46%股權不歸鴻海所有

4、 FII(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有16%股權不歸鴻海所有

5、亞太電信有64%股權不歸鴻海所有

以下就是大於20%~50%,這就列在業外中的關聯企業中,這三家的毛利率都不錯,如果鴻海想短線讓毛利率快速變好看,單純就是對以下三間公司持有超過到50%以上,獲利就會列到本業。

關聯企業

1、鴻海持有夏普 36%

2、鴻海持有鴻準 29%

3、鴻海持有臻鼎 32%

所有的項目都會列到淨值中,你要問的應該是哪一些會列到最終的稅後獲利及哪一些會列入影響淨值,分類也很簡單,公司投資一些股票,基金,人民幣理財…等,這算是你財務理財,投資有賺有賠,這類的你就要列到業外中的其它利益及損失中,但有一些是公司為了垂直一條龍的戰略伙伴,持有其股票也不會賣,例如群創,但為了讓鴻海持有群創價值能呈現在財報中,會計財報就會以群創的市價去認列損益到淨值中,這就歸類到其它綜合損益,影響其淨值,其實這樣也是合理,當初舉過宏達電的例子,你買了1張宏達電,1300元買的,值130萬,當宏達電跌到30元時,就值3萬,如果你不去認列到你資產的淨值中,就無法展現你真正的資產情況,你一直以130萬去算你的總資產,但其實市價就僅值3萬。

網友提問:A大選股觀點非常精闢,但唯獨A大非常看重淨值這一點,小弟一直有疑惑,因為除非公司真得被清算,否則公司的真正淨值是沒辦法評估的,特別是鴻海淨資產中佔比66%的廠房與機台設備,本身單一資產的淨值計算,只會以當下的市價統計,然而機台設備通常都有折舊與製程落後狀況,而鴻海沒有折舊或製程問題的土地資產,剛好鴻海在這部分幾乎都是位於中國,無法隨意買賣,這幾點考量下鴻海目前的淨值,其實不太值得參考,小弟觀點錯在哪裡嗎?

A大回答:首先你從哪份財報中看到鴻海的廠房與機台設備佔了公司資產66%的?我看到的僅有2,699億,換算成總資產比例為8.75%,中國也算是世界第二大強國,工廠在中國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鴻海在中國一定也是會有負債,使用中國的土地、廠房或公司也是能借到錢的,所以在不在中國,你就別擔心了,在台灣你被洗腦成要痛恨中國或中國很危險,其實那單純是政治問題,而你單純就是沒有自我的思考能力,才會相信這種鬼話。鴻海現金有68.77元,未分配盈餘有70元,如果你不在乎淨值,以白話文來說,就是我手上有3000萬資產,你手上僅有10萬資產,而你認為這不重要,一家公司的淨值可以換成新的合併案,可以彌補損失,雖然公司不會被清算,你看不出淨值有什麼好處,但一些虧損股被逼著下市就是因為淨值賠到了零,當你不在乎鴻海的淨值,那你還剩下什麼呢?你去判斷一家公司會不會賺錢,能賺多久,基本上這都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準,你覺得台積電未來十年無敵,每年能賺20元,偏偏五年後技術就被三星趕上了,只能無敵五年,五年後台積電獲利從20元變負5元,這時台積電如果淨值只有20元,賠4年,台積電就歸零了,如果台積電淨值200元,一年賠5元,可以連續賠40年,台積電才會歸零,就算獲利負5元,台積電還是能拿淨值中的資本公積配出免稅的股息,這時你覺得重不重要?當你在判斷一間公司時,如果單純以幻想,夢想,然後說公司能賺多少錢,這是大菜鳥,如果你剛看到公司開始第一年賺5元,然後判斷公司連續能賺10年,這是小菜鳥,如果你看到公司連續賺10年,淨值10元,透過分析,公司還能賺3~5年,股價你買在100元,你還是菜鳥,因為獲利當眼光費被拿走太多年,如果你看到公司賺了10年,淨值100元,透過分析,公司還能賺3~5年,股價你買在100元以下,基本上,你是無敵的,鴻海的工廠,設備基本上還是能穩定的為它賺錢,不像一些太陽能,面板,記憶體…等設備廠,工廠,機台做出來的產品還在賠錢,這種的淨值就是要打折再打折,但不論怎麼打折,剩下的淨值總數還是很重要的,在現實生活中直覺到不行的觀念,進到股市中你就連這基本的判斷能力都沒有,道理就是你不是從價值投資下手,而且極度有可能你沒有開過店,開過公司,所以你覺得公司的資產不重要,淨值不重要,當有人和你說淨值不重要時,你就把弱貼到他的頭上,如果你看完我寫的文章後還是覺得淨值不重要,你就把弱貼到你自己的頭上。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