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會賠錢的新手都是把公司當一個數字,憑感覺的買進或賣出,看到股價上漲不順眼就放空,看到股價下跌不服氣就攤平,如果你這樣做,你一定是來股市中送錢的,我記得有一個人問過我,某某老師和他說,遵守紀律K小於20買,K大於80賣,這樣操作起來好輕鬆,好簡單,我和他說,在股市中,你不能把所有的股票都用同一套公式去看待,你要視情況,這時他就回我,你這樣不是很模糊嗎?很模擬兩可,我感覺他本來是想說,你這不是幹話嗎?但礙於知道我的實力堅強,他忍住了。
這時我開始反問他,如果你自己開一家店,哪天你的產品突破了,競爭力足,知名度大開,營收及獲利大幅增加,這時你要K小於20買,K大於80賣嗎?原本你的公司從賺10萬,變賺100萬,然後再開兩家分店,100萬變200萬,然後再開10家分店,200萬變1000萬,然後你要使用K小於20買,K大於80賣嗎?一家公司的價值,應該是隨著公司獲利、基本面、未來展望及前景而定,怎麼會用一個統計的指標去判斷一家公司?如果你眼中僅有技術圖型,那當然不可能適用到所有的情況,所以我和你說適情況。
以2020年初一波防疫概念股,如耳溫槍,口罩,口罩原料,疫苗到最近的航運,這都是屬於短線有極大的獲利利多,短線你用K小於20買,K大於80賣,一定是會被資金行情打臉打到死的,但這種忽然獲利爆發的公司是持續不了多久的,今年會有這種瘋狂的行情,也是拜全球央行降息,把資金往股市中趕,最重要的事是,趕進來的新手都是手上錢一堆,但不懂的價值的人,所以他們就會有跟風行為,並去把股價推升到瘋狂的價位,最終八成的新手留下來洗碗,高手,炒股集團就去炒下一檔,所以這是不是適情況呢?
每一檔個股中的贏家、主力及外資群都不是同一群,他們喜歡的指標及方式也不同,如果你單純用某一個技術指標,你是不可能符合全部的情況的,如果你到某一檔中,可以控制走勢的主力相信K小於20買,K大於80賣,那你在那一檔用這方法就會無往不利,如果你在該檔遇到的主力不甩你K小於20買,K大於80賣,那你就會發覺你的技術指標失準了,很多散戶不懂的很多事要適情況,在時準時不準的情況久了後,他們就覺得算了,都是騙人的,就開始憑感覺買賣,例如聽到有人畢業文時,就覺得要該買了,聽到利多時,他就說是出貨文,看到獲利很差時,就會說愈爛愈噴…等,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懂的視情況,大家看我在分析鴻海時,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去觀察基本面,產業面,法人心理面,散戶心理面,每天追籌碼面…等,我為的就是在鴻海這檔中知道該用哪種情況去套用,很多新手換股如此的頻繁,他們當然是不可能懂該檔個股的贏家及主力吃哪一套。
像鴻海這種大型權值股,它規劃了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如果成效一出來,一定是一個大趨勢,會有幾年的好光景,尤其是f3.0成功,不旦毛利率會到10%,因為這是未來產業,如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半導體,5G,人工智慧,這些產業能讓鴻海再走下一個10~20年,今年當你看到鴻海毛利率往7%前進,記得不要為了小毛小利去放掉鴻海,咬住它,它將帶給你一個大波段的獲利,如果你比較保守,你可以在每一季財報出來時,看到毛利率,營利率,獲利增加就分批加碼,壞處是成本會比較高,好處是你可以確定獲利趨勢是往你想的方向前進,成本雖然高一點,但比較安全,目前我們說7%是我們觀察法說會劉董說的,外資群未來一定會用我說的方式,當看到三率提升,他們會逐漸的加碼,愈好加碼愈多,走出一個大波段,但一般散戶就會被錨定效應框住,什麼70幾元是底,90幾元是頂,只要基本面出來,外資群是不會中錨定效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