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討論區網友分享:很難的題目,如何判斷市場的高底點?「戴維斯雙擊」理論是指股票的股價上升通常有兩次重要的因素,第一次上升是由於公司的基本面改善,尤其是企業盈利的增長。而第二次上升是由於市場對於公司未來發展的預期改善,導致投資人對其價值評估上升。反之,就是戴維斯雙殺。股價等於企業盈利乘上本益比依據「戴維斯雙擊」理論:企業盈利見頂轉為下跌時,會先見到本益比下修見底,因為市場預期看壞。等到企業盈利也見底時市場看到企業盈利修復本益比才會回升。
1.2022年09月大盤企業盈利見頂(企業盈利1437元)
2.2022年10月大盤本益比見底(本益比9.39倍)圖:黃標處
3.2022年11月大盤企業盈利見底(企業盈利1288元)圖:橘標處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我的結論:去年9月到11月也是企業盈利下修最快的時候也過了,所以2024只要大盤企業盈利沒跌破1300本益比就不會下修太多。台股大盤本益比9~10是好的買入區間,不過要關注企業盈利是否出現跌勢。因此我認為比較保險的抄抵方式,看到企業盈利沒在創新低時再買入。當然通常企業盈利沒在創新高時股價也離高點不遠了。總之,企業盈利是基本面,本益比是市場情緒。市場情緒主要又受企業盈利跟風險偏好(宏觀利率)影響。想預測股價是高處還是低處要先關注企業盈利的變動,再來考慮本益比。
一般討論區網友B回答:我不懂堅持要判斷大盤高低點的意圖是什麼?我是不管大盤高點還是低點,每天規律的做我自己的投資就對了,根本不用管什麼大盤高還是低,又不是巴菲特的持股部位,你是需要多少時間清空你的部位?我應該軟體點個幾下就清光光了,如果你是要感受大盤多空氣氛,可以去看一下期貨、選擇權未平倉、三大法人買賣,然後再挑幾檔尖牙股和權值股就知道了,如果你是要評價台股價值是否高低估,那就看一下大盤本益比也能知道的差不多,就像去年本益比低到靠北,我拿房子增貸來抄底的時候,其實氣氛還是很偏空,股版也是空軍橫行,但我根本沒在鳥大盤,該抄就抄大盤跟網友甘我屁事,有抄成功也有抄失敗,但成功失敗都很正常都是日常行為,處理一下總結是賺了不少。你還在想什麼大盤高低檔在哪?坦白講誰在乎啊,知道了是能賺錢還是?我拿一條季線站上做多、跌破做空,跟你花時間研究聖杯效果還不是一樣?
一般討論區網友C回答:重點在停損要緊啦,比如說你用頭肩底,當破肩,肩到頭當停損好了,通常頭肩底的圖,頭到肩距離會小於肩到底,這就是停損小於停利的範例,那長期下來,如果你每次都用這招,10次有6次贏,吃到肩到底那塊,剩下的4次用停損處理,就會是賺的阿,前提是你要找到一個勝率大於6成的策略,再來停損抓的正確,哪有要每次都抓的準的,不可能啦,所以重點在停損!
一般討論區網友D回答:這題其實真的很難,不過要賺錢不需要抓到最低點,只需要抓到相對低點就好了,在公司獲利轉佳、景氣變好的時候第一時間發現,前菜魚尾讓給高手,賺中間的就好,超級績效裡有一段話,"我不必當宴會第一個到場的客人,但我要先確定宴會會如期舉行",該學的不是找高低點,而是要學怎麼確認多頭 確認空頭,先從怎麼過濾股版的多數白癡言論開始做起。
A大回答:這位網友是用大盤本益比,這方法有一點像我之前使用的大盤淨值比,使用大盤本益比之所以有效,那是因為台股長期下來平均就是落在15倍左右,我說過,價格是由市場的人決定出來的,過去整體市場投資人願意給市場平均大盤本益比15倍,自然大盤本益比就會變的有效,就像台股長期大盤淨值比會介於1.5倍到2倍之間,這就是市場的人決定出來的,白話文就是,一家淨值100元的公司,市場就是願意以1.5倍到2倍的價格去買,時間只要一拉長,拿來判斷大盤位階自然也是極具參考性,大盤本益比也是一樣,從2015年到2023年,大盤本益比平均就是落在15倍,拿這個來判斷大盤的位階,自然也會有參考的價值,但是如果用在個股上的話,就會發生問題,我們很常看到淨值一點點,突然獲利的公司,這時如果你用本益比15倍去判斷公司價值,最終你會賠到懷疑人生,但是有一些成長股或是獲利穩定的個股也會被使用本益比,這些公司佔大多數,所以一平均後,整體的大盤本益比還是會落在15倍左右,我個人比較建議判斷大盤及個股使用淨值比,這僅是一個參考指標,比較完整的判斷方法包括,
1.獲利穩定性
2.獲利有續航力
3.連續且穩定的股息
4.股價不能距離淨值太遠
5.具競爭力
6.最好還要有未來的題材
7.大股本
8.高市值
9.公司提供透明的資訊
10.董事長有執行力及有誠信
大家看一下大盤本益比及大盤淨值比的走勢圖,在2020~2021年期間,因為FED降息,資金大放水,使得很多公司在疫情期間都發大財,公司忽然賺很多錢,這時大盤本益比上升的速度就會變很快,大家要了解一件事,本益比是不考慮公司淨值,就是淨值10元,本來賺1元,忽然變賺10元,用本益比10倍來算的話,股價就會從10元跳到100元,如果你用股價淨值比來算的話,淨值10元,一年賺1元,股價值10元,忽然一年能賺10元,股價淨值比1倍的話,淨值變20元,股價也變20元,這樣比較符合公司真實的價值,本益比是為了拿走未來潛在的獲利,正常來說,公司要不是因為特別的原因賺錢,而是像成長股這樣,從賺1元,變3元,再來變5元,接下來10元,如果公司這麼有潛力的話,如果你用股價淨值比1.5倍到2倍來算的話,你就很容易吃虧,我舉個例,一家公司淨值10元,一年能賺10元,這樣公司淨值變20元,如果股價僅值20元的話,接下來公司只要一年賺10元,你兩年就能回本,買到這樣的公司等於就是大大的佔到便宜,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喜歡用本益比的原因,使用本益比的話,可能把獲利幾年潛在的獲利先拿走,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一些人在賣房子,都是把未來幾年會發展的增值先拿走,然後開一個價格賣給你,當你買到這樣的房子,如果未來發展比預期的好,那你才有可能賺到錢,如果如預期,那未來三年,五年,十年的獲利潛力已經被別人拿走了,本益比這種算法對於處在不同產業的公司也不公平,有一些產業就是需要重資產,需要相對大的資金才能賺到相對的錢,不過這樣的公司進入門檻也會大,以鴻海來說,現在淨值有1.4兆,可以做6.6兆的營收,立訊淨值2371億,可以做8000億的營收,資產營收比能做到5倍到6倍已經差不多了,想要再做大,那周轉可能就會出問題,一些天真的人一直在那幻想立訊要打敗鴻海了,立訊想要做這麼大的生意,也要先有這麼大的資產,不然就是痴人說夢話,白話文來說,你要賣雞排,你本金只有10萬,了不起給你賣到一兩百萬的營收,難道你敢拿10萬的資金賣到1000萬,1億的營收嗎?你在叫雞,叫油,叫麵粉,擴充店面,這些都要資金周轉,如果你資金很小,把生意做太大,一個不小心,你周轉不靈,你就準備倒閉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