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今天主力進出券商,沒有看到大小摩之類的外資群在貫殺,就是一些凱基台北,及凱基城中在那買來賣去,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1637張,第二名的是美林,買了1436張,第三名的是港商法興,買了1386張,買第四名的是瑞士信貸,買了916張,第五名是兆豐鹿港,買了812張,賣第一名的凱基城中,賣了2838張,賣第二名的是國泰松江,賣了1009張,賣第三名的是瑞銀,賣了894張,賣第四名是華南永昌,賣了655張,賣第五名的是新 光,賣了458張。
今天外資群買了鴻海5817張,投信賣了9張,自營商買510張,三大法人買了6317張,鴻海股價上漲了0.5元,從鴻海開出1月營收年增48.1%,外資群第一天買了9759張後,就連續兩天賣超,分別賣了11504張及3737張,股價下跌1元及平盤,今天再買5817張,鴻海股價上漲0.5元,今天除了和碩以外,剩下的代工廠營收都開了,就只有鴻海出現這種營收年增48.1%,結果外資群只有買一天,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其實操盤上還有一招,就是營收開出來是好時,自己押錯寶賣很多,第一天就順著買,第二天大賣,這樣會讓一些投資者及短線客懷疑人生,長線投資者會覺得,這麼好的營收都不會漲,那之後會跌的機率就很大,短線客會覺得,外資群才買一天後就大賣,一定是沒有搞頭,大家應該有注意到,鴻海營收開出來第一天,小虎隊就有進來當沖5200張,結果還留了900張準備隔日沖,結果隔天外資群就大賣11504張,小虎隊就出場了,接著外資群又在大盤大漲兩百多點時,賣鴻海3737張,讓鴻海股價收在平盤,這時很多人就會覺得鴻海營收48.1%沒啥搞頭了,就不會搶短或追價,外資群看到市場對營收這利多消散後,就能選擇繼續打壓或開始買回,如果外資群選擇要繼續打壓,他們已經賣出120萬張了,鴻海隱含淨值已經有109元,而且鴻海平均每一個月會再賺0.83元,外資群如果不怕死的一直打壓及賣出,最終很慘的僅是自己,也有可能當市場不在乎鴻海這超級無敵亮眼的1月營收後,他們就開始偷偷買回,記得一件事,從鴻海開出1月亮眼營收後,這四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還是買超335張,目前等於就是回到原點,如果外資群壞到用這招延遲四天法來玩,那真的是有一點壞,意思就是說,四天下來,外資群合計小買335張,但已經把鴻海開出1月營收年增48.1%的氣勢整個消化掉了,之後他們再偷偷持續的買,就不會有短線客進來搶,如果明天外資群開始買,那他們真的就是來這一套,大家記得一件事,營收開出來後,這就是鐵一般的事實,就是鴻海為股東賺到的獲利,外資群那些小把戲,了不起就是在那自欺欺人,騙一些小嫩嫩,想要騙到持有比較多股票的人,這難度是很高的,我只能說,外資群現在只有一條路能走,那就是,跪下吧!不要再撐了!
新聞說:蘋果最近一項數據表明,公司預期 iPhone 銷售依舊暢旺。蘋果推出 iPhone 14 系列才數個月,就在中國大幅調降售價歷年來罕見,外界解讀蘋果手機需求走弱。然而,Evercore 分析師 Amit Daryanani 發布一份報告中指出,蘋果近期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 10-Q 文件中,截至 12 月 31 日,蘋果製造採購承諾為 551 億美元,其中 548 億美元將在未來 12 個月內支付。這比上一年增長 16%,是硬體銷售預期的一個風向指標。採購承諾是公司向供應商購買一定數量物品的義務,Daryanani 指出:「這一增長表明蘋果對未來 12 個月硬體銷售有強烈的增長預期。外界擔憂 iPhone 需求前景的時候,蘋果向供應商承諾購買的數據增長令人鼓舞。」蘋果執行長庫克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若不是供應短缺,預期 iPhone 銷量還會增長。
A大回答:以全球人口成長來看,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本來就會成長,一般來說,一開始所有的人都沒有某一項產品,到了最後全部的人都有了,之後就是穩定的幾年換一次手機,筆電,電腦,平板,路由器,電視,…等,目前手機、電腦,筆電,電視,平板屬於飽合型的產品,消費者還是隔幾年會換一次,再加上新的人口成長,所以這類的電子產品就是持平或小幅衰退,蘋果會多採購,代表他對自己產品很有信心,即然蘋果要採購年增16%,那鴻海在原本的產品有雙位數的成長也就是正常的,到目前為止,鴻海的主力產品還是蘋果相關產品,之前鴻海會配股票的時候,是把所有賺到的錢都繼續投資,白話文就是,之前每年賺資產的10%,這10%的資金僅有很少部份配出來,剩下的都轉成新的股票,然後繼續投資,之前鴻海需要成長有10%以上,才能應付這樣配股票的情況,現在鴻海是賺資產的10%,配出5%,剩下的5%繼續投資,這時鴻海就僅需要成長5%就可以了,不需要年成長10%以上,之前的ICT產品都成熟了,想要年複合成長超過10%以上,這是有難度,這也是為什麼鴻海後面會選擇配出比較多的股息,經過了幾年的佈局後,鴻海做了F3.0(轉型升級),包括了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的半導體,5G及AI,最近在半導體及電動車已經做好了佈局,今年下半年大家就能看到鴻海在電動車及半導體有比較明顯的貢獻,等一下會有不少的新聞,都是有關佈局印度的新聞,除了鴻海在積極佈局印度外,不少的科技大廠也在佈局印度,其實道理很好懂,美國害怕中國搶了它全球領導的地位,所以現在處處的在打壓中國,之前中國是世界工廠,整個中國有13億人口,當世界工廠在中國,人民就能透過世界工廠去賺到全世界的錢,當中國賺到愈多的錢時,就能投入更多的資金到國防及軍事,而且世界工廠對全球的影響也是愈來愈大,美國想要把中國打下去,其實也很容易,只要斷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就能讓中國整個國力變弱,這應該很好懂對吧,當中國沒有世界工廠的地位後,中國的人民就無法賺到全世界的錢,自然中國的國力就會變弱,現在可以取代中國的,放眼過去也僅有印度,人口和中國差不多,人口還比中國年輕,有一些人常說印度很難取代中國,嗯,以目前的情況確實如此,但當全球外資企業把錢湧進印度後,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印度之所以很弱,那是因為他們人口很多,但賺不到全球人的錢,只要把世界工廠設在印度,那整個印度的國力就會大幅提升,當全世界的錢都給印度賺,這時印度國力提升,中國的國力就會變弱,當印度賺到錢後,就會提升軍事力量,印度及中國就能形成彼此克制,現在印度及中國邊界常常都會衝突,印度也沒啥底氣給中國好看,未來世界工廠移往印度後,整個印度就會變強,印度人民的生活水準就會大幅的提升,大家就不會害怕去印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