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投顧分析師提問:回到生產的問題,營收比重大部分都是來自於美國客人比較多,但是生產基地幾乎來自中國,我想詢問董事長,最大的客人,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美國的營收比重占這個產品線大概是 30%,那第二大應該是中國 19%,再來是歐洲這邊。有趣的是這個產品線銷售到東南亞、日本跟印度,大概加起來有 21%。如果要避開關稅的話,是不是公司要銷售美國的都要在印度生產?如果以印度這個市場來講,產能目前應該無法 Fulfill 這些美國市場的需求,不知道董事長或是客人有沒有規劃?因為 90 天豁免權在 90 天後又會發生,如董事長說的這很不病定,不知道公司對全球布局跟客人有甚麼看法?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回答:這個還是針對單一客戶的問題,我沒有辦法針對單一客戶做回應,但我可以回應整體的狀況,我們的客人們,他們都在想辦法要降低關稅的影響,他們會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一個是生產的地區做適當的移轉,轉移到低關稅的地區,另一個作法是在產品內容上面,怎麼做一些新的安排,譬如說 local content 的可能的安排,他把某些東西在不同的國家做,透過這樣的安排,來降低整體的關稅。這些都在發生中,接下來你可以朝這麼方向去求證您關心的客人他到底採用甚麼的方。其中的 local content是不是指由美國製造的零組件進出到美國就可以免關稅?
鴻海最新淨值是118.19元,比上一季的118.44元少,原因是鴻海先把要配的股息5.8元從淨值扣掉了,大家看第一季鴻海未分配盈餘為9859.86億,2024年第四季未分配盈餘為10243億,少了383.43億,鴻海第一季稅後賺458.83億,所以目前鴻海的隱含淨值是123.99元,七月鴻海就會除息,應該七月底就會把這5.8元配給股東,這就是一間能持續賺進真金白銀公司的威力,當初我買鴻海時,也就是2019年,那時鴻海淨值83元,這六年下來,鴻海配出4元,4.2元,4元,5.2元,5.3元,5.4元,今年又要配出5.8元,鴻海這六年都僅是把賺到的一半配出來,剩下沒有配出來的部份自然就是會流到淨值中,最終會反應在股價,鴻海一直能保持股東權益能賺10%左右,也就是淨值83元能賺8.3元,淨值100元能賺10元,隨著鴻海淨值愈來愈高,鴻海每年的獲利就會愈來愈高,上一季財務長說中長目標股東權益報酬是12%,也就是淨值120元的話,就能賺14.4元,鴻海依舊是把賺到的一半配出來,這樣淨值就會提升到127元,下一年就是能賺到15.24元,只要鴻海能這樣持續的保持下去,你持有愈久就賺愈多,這一次鴻海股價在4月9日時跌到最恐慌的112.5元,其實我根本不可能賠錢,我買在2019年半年線的78元,已經領了28.1元的股息,2019年買的部份成本都在49.9元了,我也是不懂要怎麼賠錢,這也不需要很高深的能力,就是選到一檔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的公司,包括1.獲利穩定性,2.獲利有續航力,3.連續且穩定的股息,4.股價不能距離淨值太遠,5.具競爭力,6.最好還要有未來的題材,7.大股本,8.高市值,9.公司提供透明的資訊,10.董事長有執行力及有誠信,這樣你持有愈久自然就能賺愈多。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