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川普關稅遭法院駁回!中加墨等國關稅暫停徵收,汽車鋼鋁關稅不受影響,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國際貿易法院28日裁決,總統川普無權對幾乎所有國家實施全面關稅,並宣布對等關稅措施無效。這項裁決成為針對白宮行政權的最強烈司法挑戰之一,川普政府可能提出上訴。法院駁回川普政府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的主張。由三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在判決中寫道:「法院不認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授予總統如此不受約束的權力,因此撤銷依該法施加的相關關稅。」路透報導指出,該法院表示,根據美國憲法,與外國的貿易管制權專屬於國會,即便總統擁有為保護經濟動用緊急權力的權限,這也無法凌駕於憲法規定。這起訴訟由無黨派的自由司法中心代表5家美國小型企業提出,包含紐約酒類進口商、維吉尼亞教育工具與樂器公司等,他們主張對等關稅將損害其營運能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是位於曼哈頓的聯邦法院,負責處理海關和國際貿易法糾紛。法院裁定支持永久禁令,在川普與大多數其他貿易夥伴達成「協議」之前,停止徵收全球關稅。這代表川普的大部分關稅將暫停,但並非全部。該命令暫停川普對中國徵收30%的關稅、對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部分商品徵收的25%關稅,以及對大多數進入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然而,這並不影響對汽車、汽車零件、鋼鐵或鋁徵收的25%關稅,這些關稅是根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徵收,該法律與川普為其更廣泛的貿易行動所引用的法律不同。
美國的法院能成功讓川普不對全球亂收關稅成功機率有多大?川普政府再上訴推翻上面判決的機率有多大?
AI回答:結論:法院阻止關稅的成功機率:短期內,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裁決有較高機率(70-80%)成功暫停IEEPA相關關稅(對中國30%、加拿大和墨西哥25%、基準10%)。但長期效果取決於上訴結果及川普政府是否利用其他法律途徑。川普政府上訴推翻判決的機率:上訴成功的機率約40-50%,在最高法院略高,但受憲法權力分配和司法先例限制,推翻原判的總體機率不高。汽車與鋼鋁關稅:這些關稅因依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不受本次裁決影響,將繼續對汽車和鋼鋁產業造成成本壓力,但可能利於美國及部分台灣企業。
A大回答:之前就有傳美國司法要去讓川普的關稅政策無效,那時我就有去查AI工具,得到的結論是川普政府還是能透過法律或其他的路徑去對全球課關稅,這也是為什麼前天說美國司法讓川普政府暫停收關稅,結果今天又出來一則新聞如下,美國國際貿易法庭昨天裁定,美國總統川普關稅計畫越權,今天又有轉折。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今天恢復川普的全面性關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暫停了國際貿易法庭先前做出、阻止總統川普徵收關稅的裁決。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裁決,恢復了川普使用他今年稍早宣布的緊急權力以徵收關稅的能力,上訴法院也命令雙方,就阻止川普徵收關稅的問題,提供書面辯論資料,在下個月初提交。現在多了一個美國司法去限制川普,這也算是好事一件,代表不是整個美國都被川普牽著鼻子走,我一直和大家說川普如果對全球課關稅,那最倒楣的絕對不會是全世界的國家,最倒楣的一定是美國人,正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只要美國對全球課徵高額的關稅,那最終成本一定就是轉嫁到美國人身上,很多人一直覺得鴻海怕關稅,其實鴻海根本不怕關稅,鴻海賺的就是組裝管理財,關稅都是客戶負責,鴻海擔心的僅有川普對全球課徵了很高額的關稅後,美國消費市場會縮減,白話文就是,之前早餐店加蛋5元,後面雞蛋價格狂飆,早餐店就把加蛋變10元,15元,有的加到20元,當加蛋一顆來到10到20元時,就會有很多人說不爽吃雞蛋,這就會造成吃雞蛋的人變少,但是大家看消費者完全都不吃早餐店的雞蛋嗎?應該也不會,還是能維持一定的量,但量就是會變少,所以價格只要上漲,銷售量就是會下降,這就是鴻海會擔心的事,很多人一直把美國關稅想的很嚴重,其實只要川普敢堵上鴻海所有的路,那其它企業全部都完蛋,這時該怕的不是全球非美國國家,該怕的是美國,因為美國對全球課徵高額關稅,美國也沒有其他的選擇,就只能選擇加價買或不買,大家一直在說台灣被美國課關稅只要不要高過南韓,這樣就是好消息,會這樣的道理也很簡單,台灣和南韓是競爭關係,要是台灣進口到美國的關稅比較高,那美國進口商就能選擇南韓的產品,鴻海在全球都有生產據點,如中國,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台灣算是比較小的出口到美國市場,要是美國把中國,越南,印度,墨西哥一起課重稅,確實鴻海是會反應不過來,不過這時怕的就是美國而不是鴻海,我們可以看著鴻海少賺兩個月美國市場的錢,這兩個月下來,大家就能看到美國人及川普處在極度的痛苦中,想著就令人覺得開心,之所以會說川普和美國人會很難過,其實道理很好懂,每兩台ICT產品中有一台是鴻海製造,鴻海背後就是蘋果,惠普,輝達,戴爾,亞馬遜,甲骨文,谷哥,臉書,微軟,特斯拉等,鴻海難受,那美國所有買的ICT產品都會爆漲,我和大家說,鴻海鐵定不會賠錢代工的,我常和大家說鴻海的代工模式,就是淡季員工很少,旺季員工很多,如果你要鴻海賠錢組裝,那鴻海憑啥要去招工,鴻海就不要招工就完事了,鴻海並不是有很多記憶體廠,面板廠,太陽能廠這樣每個月要生廠一大堆產品,工廠,機器,設備要折舊,一些記憶體廠,面板廠,太陽能廠會面臨不賣賠兩元,賣了賠一元,所以他們一定要賣,鴻海最大的成本就是工人,了不起就不招人就行了,客戶只要不吸收那些成本,鴻海就是不招工,鴻海不招工就不會損失,也不會說不組裝就賠兩元,組裝賠一元,所以劉董一直和股東說關稅對鴻海沒影響,一些散戶常常在那說哎呀,鴻海毛利率才6%啦,課徵個10%就會變負4%,課徵20%就會變負14%,課徵30%就會變負24%,這些散戶就是完全不懂鴻海的生意模式,會計都是體育老師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