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海或公司)114年股東常會由劉揚偉董事長主持。以下是根據來源內容,對會議內容及重點的詳細說明:董事長報告重點 劉揚偉董事長利用會議機會與股東見面,分享公司過去一年的發展及未來展望。他將報告分為六大主題,前三項從人文、科技及成長三個角度分享。他提到過去三年是其第二任董事長任期,公司轉型升級取得了一些成果。
1.人文 (ESG)
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服務公司,除科技外,也希望協助客戶生產服務於每一個人的產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集團非常關心社會,希望地球因鴻海而變更好。過去在偏鄉教育上做了很大努力,看到孩子們的成長非常感動.2019年第一任董事長任期時,提出永續經營=EPS+ESG的經營理念。追求公司獲利極大化的同時,也要持續推動對環境有益的事情,促進社會和地球永續發展。永續工作不僅為當代,更為下一代。鴻海ESG團隊在為下一代的動力下,積極推動相關工作。集團有超過1萬家供應鏈夥伴,推動整個供應鏈ESG工作是一大挑戰。特別設立永續委員會,分為ESG三個小組,負責內外部ESG相關工作。透過海內外跨事業單位近700位同仁一起落實集團ESG。2022年發布ESG六大策略及32項2025年長程目標,大部分目標已提前達成。綠能減碳承諾最多,進展最大,目前已超過六成採用綠能。員工是鴻海最重要資產,定了更嚴謹的行為標準保障員工權益及安全.在台灣提供0到6歲公司養,已照顧超過2000名寶寶,平均每年每位寶寶補助18萬台幣,五年來補助近9億台幣,提升員工生活。鴻海教育基金會提供弱勢族群輔助計畫,讓偏鄉弱勢孩童安心接受教育.鴻海科技獎旨在為台灣帶來更多科技人才.善用產業地位帶動供應商一起做ESG,去年發布台灣第一本供應商責任報告書。接軌國際,積極參與永續組織,獲國際評鑑肯定.速進步的原因是「為了下一代會更好」的動力驅使同仁。正規劃下一個五年永續計畫,參考全球最佳範例及利害關係人期待,預計幾個月後公布.
2.科技 (Technology)
ICT領域
全球約每兩台ICT科技產品就有一台是鴻海製造。核心競爭力在於研發能力 (每年承接超800個NPI新產品專案,提供研發到量產整合服務)、垂直整合能力 (從零組件起家,重要產品至少六成零件自製)、自動化程度提升 (導入燈塔工廠標準,結合AI工廠、數位雙生與實體工廠成為智慧製造典範)。穩定的現金流支持切入新事業,提高現金股利回饋股東。
AI伺服器
是未來發展重要引擎之一,因算力需求增大、架構複雜,開發具挑戰性。具備研發製造能力、全球產能布局、完整測試環境,成為客戶不可或缺夥伴。上週在COMPUTEX宣布與輝達(NVIDIA)在台灣打造AI Factory (AI智慧工廠,即超級算力中心)。希望幫助台灣產官學研邁向下波科技創新。全球伺服器市佔率超四成。有信心AI伺服器營收可超一兆元。
未來工廠形式
將從只有實體工廠轉變為透過如NVIDIA Omniverse等平台,先建構**虛擬工廠 (數位雙生)**進行實驗、優化,再應用於實體工廠。大幅提升建廠速度與營運效率。
3+3新事業
六年前開始布局,是基於市場規模夠大、成長快速、能發揮鴻海優勢的選擇。ICT是第一成長引擎,AI是第二,電動車目標成為第三。三大未來產業:電動車(EV)、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核心技術:人工智慧(AI)、半導體、新世代通訊。這些技術支撐著三大產業發展。
電動車 (EV)
推出九款參考車型,透過CDMS (委託設計製造服務)商業模式服務客戶。結合傳統車廠布局國際,MIH開放平台串聯生態系。2024年以Model C的Luxgen N7奪下台灣電動車銷量第二,從軟體到整車量產由鴻海負責。近期宣布與Nissan汽車合作,目標2026年下半年進軍美國/墨西哥市場。目標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的前三大CDMS廠商.持續強化電動車供應鏈整體布局,投入軟體參考設計平台研發.打造更安全可靠、具創新的電動車生態系.股東提問確認與Nissan合作外,還有另一家日本車廠合作案,董事長表示另一家也接近公布階段,並可能還有第三、第四家在談。預計今年Q4推出Model C的美國版,展示同平台不同風格的設計。美國市場複雜,推動速度需觀察關稅狀態,但積極推進。Model D目標2027年下半年推出,正想辦法加速,但開發成本高 (一台約100億台幣),加速需考量投資報酬率,透過Model C、Model B獲利後才能更快投入後續車型開發.
數位健康
結合專業醫療與先進技術,提供更完善醫療照護.定位為產業核心生態整合者,以生命科學與主權式AI為核心加速醫療產業數位轉型.聚焦遠距醫療、居家健康服務全面解決方案,持續推出精準健康及個人化健康管理服務.未來拓展多模態醫療醫學模型,應用數位雙生技術作為診斷輔助工具.
機器人
與NVIDIA積極開發關鍵技術,建立完整製造平台,協助客戶從設計到量產.將從機器人使用者轉變為供應者.
AI (核心技術)
不只製造AI伺服器,還進行硬體垂直整合.隨主權AI發展,將在多個國家建構AI數據中心相關產業.集團內部導入AI提升營運效率.推出以生成式AI為核心的三大應用平台,打通雲端到邊緣AI解決方案.
半導體
整合晶圓代工、協力廠商、終端打造完整SiC供應鏈,提升車用領域布局.持續擴展自有IC產品 (小IC),應用於電動車與AI終端系統,朝模組化與軟硬整合發展.將MCU晶片推廣至多家汽車OEM及Tier 1客戶.2025年取得日本富山廠,與HCL合作先進封裝,獲印度核准,將與法國成立合資先進封裝廠.
新世代通訊
發展地面接收設備,切入低軌衛星及通訊酬載系統的CDMS領域.2023年成功發射兩顆珍珠號低軌衛星.leveraging 垂直整合優勢,帶領產業鏈打造太空到地面次世代無縫通訊基礎架構.目標推動鴻海成為全球新太空產業領先廠商.
三大智慧平台 (3+3+3)
運用既有ICT領導地位及3+3新事業/技術,發展出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2025年起以3+3+3為集團發展主軸.智慧製造:聚焦生成式AI實際應用 (如故障預測、製程優化),加速製造端轉型升級.智慧電動車:建立軟硬整合發展體系,重塑傳統汽車價值鏈,未來汽車價值由軟體定義,鴻海優勢在於整合電子、軟體、製造及法規驗證的全方位能力. 推出開放架構參考車輛平台吸引開發者加入生態系.智慧城市:採由大到小策略,鴻海建構頂層平台架構,與國內軟體廠商開發應用服務. 以高雄為示範區 (導入智慧交通、能源管理、公共安全解決方案),目標未來做到整廠輸出. 與台北市合作AI防災、醫療等,與墨西哥簽訂MOU.鴻海大腦 (Foxconn Brain):鴻海自己的基礎模型,使用內部龐大獨有數據訓練,成為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智慧EV的專家. 計劃未來開放為開源模型.
鴻海研究院
約五年前成立,使命是保持技術動能與永續經營.下設五大研究所 (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量子、資訊安全) 與離子阱實驗室,專注未來3至7年前瞻技術研發.AI研究所訓練出台灣首個具巨量推理能力的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Foxconn Brain. 也在AI挑戰賽獲獎.半導體研究所開發光達先進光源模組,將奈米光子技術應用於3D視覺.新世代通訊研究所研製發射低軌通訊衛星.量子研究所開發演算法與模擬方案.資訊安全研究所完成後量子時代的數位簽章演算法及其硬體實作.累積發表國際期刊論文227篇、國際會議論文127篇 (共354篇),通過專利審查35件 (多項申請中).研發能量龐大,未來研究重點包括Foxconn Brain 2.0、細光學、量子運算等.將著重前瞻研究成果的商業化.經過多年努力,鴻海除製造優勢外,也具備科技實力,未來將掌舵新事業與技術,並利用三大平台轉型為平台服務公司,從「製造的鴻海」變「科技的鴻海」.
3.成長 (Growth)
財務表現
過去五年營收成長28%.2024年營收達新台幣6.86兆元,創歷史新高.淨利1527億元,創歷史新高.每股盈餘 (EPS) 11.01元,為17年來新高.現金股利每股5.8元,創上市以來新高,連續六年達成五成以上配發率.集團市值成長138%.
經營管理與公司治理
重視公司治理,獨立董事超過五成,女性董事增至三分之一,增加公司治理及風險兩功能委員會.近三年召開27次正式董事會,審議通過257項議案.採One Foxconn及強中央副地方精神,建立中央與子公司分工架構,設立園區管理與地區總部,提升整合及服務效率.全球廠區從205座增至233座(至2024年底),遍及24國或地區,形成分散有彈性生產網絡.累積各地在地營運經驗與人才,快速應對市場變化,降低關稅及政策波動影響.產品組合更均衡,客戶與產品結構均衡,有助長期穩定成長.啟動人才培育方案,建立輪值CEO等計畫,完善各階層接班梯隊.
市場地位
2024年市佔率提升至44.2%,穩居全球電子代工第一.AI伺服器市佔率超40%,位居全球之冠.
2025年展望
對前景保持審慎看法,因關稅、匯率、政治及全球貨幣政策等變數.AI伺服器強勁需求帶動下,集團全年仍會有顯著成長表現 (意即會超過2024年的6.8兆元,超過七兆).未來三年展望,對成長非常有信心.ICT領域預期穩健表現,保持領先優勢,AI普及將加速邊緣計算應用.AI作為第二成長引擎,伺服器、應用平台、基礎建設投資將帶來巨大營收貢獻.電動車作為第三成長引擎,隨產品推出、客戶基礎擴大、市場能見度提升,注入更多成長動能.持續為股東、客戶、社會創造長期價值.
董事會改選
本屆董事任期將於114年6月30日屆滿,依章程應全面改選.本次改選董事九席,其中獨立董事五席.新任董事任期自114年5月29日起至117年5月28日止,任期三年.採候選人提名制度,名單經公司治理暨提名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通過.最終選舉結果顯示,劉揚偉等九位候選人當選董事 (含五位獨立董事).股東人數從74萬增至110萬,成為台灣股東人數突破百萬的三大上市公司之一.
股東福利與展示
股東優惠方面,實體店家數從去年1200家增至1600家以上.邀請集團其他八家相關企業股東一起參與.會議一樓安排產品與技術展示區,展示內容比去年豐富.展示項目包括電動車、最新AI伺服器、三大平台、太空科技、電池、儲能設備、半導體、鴻海大腦(Foxconn Brain)、量子科技、健康照護機器人等.首次設置鴻海禮品展售專區,供股東選購人氣商品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