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5月17日!中東AI資料中心對輝達及鴻海貢獻!

 

新聞說:美國總統川普本周出訪中東期間,簽署一系列人工智慧(AI)合作協議。根據彭博資訊報導,川普團隊已協助沙烏地阿拉伯與多方達成協議,購買輝達與超微數萬顆AI晶片,並宣布與阿聯達成總值2000億美元交易,協議在AI方面加強合作,興建美國以外全球最大AI資料中心園區。而同樣結束中東行程的AI龍頭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16日晚上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共進晚餐,17日接續與供應鏈夥伴「兆元宴」。供應鏈消息指出,中東訂單有望為年初下修的訂單帶來及時雨。輝達B300晶片5月開始生產,由台積電操刀、採5奈米家族及CoWoS-L先進封裝技術。供應鏈業者透露,GB300沿用GB200設計後,學習曲線可延續,組裝更順暢,對組裝業者如鴻海、廣達,散熱業者如雙鴻、奇鋐等有利。川普拜訪中東國家期間簽訂了多項科技業合作案,讓本週的美國科技股狂歡,輝達和特斯拉一周分別累計上漲至少16、17%;超微股價上漲近14%,其他科技股如台積電ADR、Palantir,本周都上漲超過10%。黃仁勳表示,中東正投入巨資打造AI基礎建設,支持中東購買美國技術的AI設備。而台灣有太多聰明、有創意和活力的公司,仍是科技生態系中心。至於輝達台灣總部的地點,黃仁勳僅表示會在19日COMPUTEX 2025主題演講中透露。

美國與中東AI合作協議對鴻海及輝達營收與獲利的影響分析

概述

2025年5月,美國總統川普出訪中東,簽署多項人工智慧(AI)合作協議,包括沙烏地阿拉伯採購輝達(NVIDIA)與超微(AMD)數萬顆AI晶片,以及與阿聯酋(UAE)達成2,000億美元交易,計畫在阿布達比興建全球最大AI資料中心園區(占地25.9平方公里,供電5GW)。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於5月16日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會面,17日與供應鏈夥伴舉行「兆元宴」,顯示中東訂單為供應鏈帶來顯著商機。鴻海作為輝達AI伺服器主要組裝商,預計受益於輝達B300與GB300晶片訂單(台積電5奈米及CoWoS到L封裝)。本報告分析協議對輝達與鴻海的營收與獲利影響,結合鴻海2025年第一季財報及公開資料推估效益。

對輝達(NVIDIA)的影響

1. 中東AI晶片訂單規模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Humain公司採購首批18,000顆Blackwell GB300晶片,五年內計畫採購250,000顆(500兆瓦容量)。每顆晶片約30,000美元,首批價值5.4億美元,五年總價值75億美元。首批訂單預計2025到2026年交付,短期推升數據中心收入。

阿聯酋:2025到2027年每年進口500,000顆晶片(總計1,500,000顆),其中300,000顆分配G42,其餘支援美企數據中心。每顆晶片30,000美元,三年總價值450億美元,年均150億美元。2025年首批100,000到200,000顆,價值30到60億美元。

總計2025年訂單(沙烏地5.4億美元 + 阿聯酋30到60億美元)貢獻35到65億美元,占2024財年數據中心收入(960億美元)的3.6%到6.8%。

2. 營收與獲利推估

營收:輝達2024財年(截至2025年1月)總收入1,260億美元,數據中心占76%(960億美元,年增217%)。中東訂單推高2025財年數據中心收入(年增20%到30%),總營收預計1,500到1,600億美元。長期訂單(沙烏地75億美元 + 阿聯酋450億美元)鞏固輝達AI晶片領導地位,抵消中國市場出口限制影響。獲利:輝達毛利率75%,淨利率50%(2024財年)。中東訂單毛利率假設70%,35到65億美元營收貢獻24.5到45.5億美元毛利,淨利17.5到32.5億美元(淨利率50%)。2025年EPS增0.70到1.30美元(流通股25億股),推升股價(本週漲16%)。其他效益:中東訂單帶動軟體(CUDA、AI Enterprise)與服務收入,強化輝達生態系。X用戶@NTDChinese稱阿聯酋2,000億美元協議「標誌中東成為AI核心」,推升輝達市值。

3. 風險與挑戰

地緣政治:沙烏地、阿聯酋與中國合作(華為設備)可能引發美國審查,影響晶片出口(2023年10月GCC國家納入管制)。

產能限制:台積電2025年CoWoS產能滿載(月產4萬片),可能延遲交貨。

競爭:AMD的10億美元Humain訂單(MI300晶片)可能分食市場。

對鴻海的影響

1. 中東訂單對AI伺服器業務的影響

角色:鴻海為輝達DGX、HGX伺服器主要組裝商,負責GB200與GB300伺服器生產,包含墨西哥廠(全球最大GB200基地,2025年投產)與美國休士頓廠(與蘋果合作)。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AI伺服器收入占伺服器收入超過50%,年增超過100%,總營收1.64兆元(年增24.2%),淨利421.2億元(年增91%)。訂單規模:沙烏地:18,000顆GB300晶片組裝4,500到6,000台伺服器(每台3到4顆GPU)。每台組裝收入10萬美元,貢獻4.5到6億美元。阿聯酋:2025年100,000到200,000顆晶片組裝25,000到50,000台伺服器,貢獻25到50億美元。三年1,500,000顆(375,000到500,000台),總收入375到500億美元,年均125到167億美元。總計:2025年訂單貢獻30到56億美元,占2024年營收(2,000億美元)的1.5%到2.8%。供應鏈優勢:GB300沿用GB200設計,組裝效率提升。鴻海垂直整合(主機板、散熱)確保供應鏈核心地位。與雙鴻、奇鋐等散熱廠商合作,滿足中東數據中心需求。

2. 營收與獲利推估

營收:鴻海2024年營收6.86兆元(2,000億美元),AI伺服器占雲端收入30%(200億美元)。中東訂單推高2025年AI伺服器收入(年增50%到70%),總營收預計2,200到2,300億美元。第二季財報預測AI伺服器年增雙位數高成長,中東訂單加速趨勢。獲利:鴻海淨利率2.56%(第一季),AI伺服器淨利率假設3%。30到56億美元營收貢獻0.9到1.68億美元淨利,EPS增0.13到0.24元(流通股138.7億股)。其他效益:墨西哥與美國產能擴張(投資超10億美元)符合川普「美國製造」,降低關稅風險(對中國、墨西哥加徵34%到54%)。智慧製造計畫(2024年每員工收入增80%)提升效率,支撐獲利。

3. 風險與挑戰

關稅與匯率:新台幣升值(年均升值1元,營收減3%)與美國關稅壓縮營收。

產能瓶頸:台積電CoWoS產能限制可能延遲晶片供應,影響交貨。

競爭:廣達、緯創分食輝達訂單,壓縮市占率。

綜合影響

輝達:2025年:中東訂單貢獻35到65億美元營收,淨利17.5到32.5億美元,EPS增0.70到1.30美元,總營收1,500到1,600億美元(年增20%到30%)。長期:中東市場(525億美元)鞏固AI領導地位,抵消中國限制。

鴻海:2025年:中東訂單貢獻30到56億美元營收,淨利0.9到1.68億美元,EPS增0.13到0.24元,總營收2,200到2,300億美元(年增10%到15%)。

長期:墨西哥與美國產能確保訂單執行,智慧製造提升獲利,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簡單例子

輝達:沙烏地18,000顆GB300(5.4億美元,淨利2.7億美元,EPS增0.11美元);阿聯酋100,000顆(30億美元,淨利15億美元,EPS增0.60美元)。

鴻海:沙烏地4,500台伺服器(4.5億美元,淨利0.135億美元,EPS增0.02元);阿聯酋25,000台(25億美元,淨利0.75億美元,EPS增0.11元)。

總結:川普中東AI協議為輝達與鴻海帶來顯著商機。輝達2025年獲35到65億美元營收(淨利17.5到32.5億美元),鞏固AI霸主地位。鴻海獲30到56億美元營收(淨利0.9到1.68億美元),墨西哥與美國產能強化供應鏈地位。儘管關稅、匯率與產能構成風險,雙方技術與製造優勢確保充分利用中東AI熱潮,短期推升股價,長期鞏固市場地位。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