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新聞說: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週五表示,鑒於與歐盟的貿易談判毫無進展,他建議自2025年6月1日起,對歐盟進口商品課徵50%的關稅。川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指出:「歐盟非常難打交道。我們與他們的談判毫無進展!」他進一步強調:「因此,我建議自2025年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直接課徵50%關稅。若產品是在美國製造或組裝,將不受此關稅限制。」川普還指責歐盟「成立的首要目的就是在貿易上占美國便宜」,並批評其「強大的貿易壁壘、增值稅、荒謬的企業懲罰、非貨幣貿易障礙、貨幣操縱,以及對美國企業不公平、毫無根據的訴訟」,導致美國每年對歐盟高達2,5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完全無法接受」。在此之前不到半小時,川普表示,將對蘋果公司課以至少25%的關稅,除非該公司將iPhone製造業務遷回美國。川普這番警告發布後,立即對市場造成衝擊。美股期貨下挫,蘋果股價在開盤前下跌約4%;美元兌多數主要貨幣走弱,黃金則因避險需求強勁錄得一個多月來的最大單週漲幅,上漲約1%。美國國債收益率下滑,結束近期因財政疑慮引發的漲勢。歐洲股市也受到影響,三大主要股指全面下跌:德國DAX指數下跌2.6%,法國CAC指數下跌2.8%,倫敦FTSE指數則下跌1.3%。川普此次提出的50%關稅建議,遠高於他先前短暫施行過的20%「對等關稅」。當時他曾暫停徵收以留給雙方更多談判空間。美國與歐盟高級貿易官員原訂於週五舉行會談,檢視雙邊關稅談判進度。不過,七國集團(G7)財政部長與央行行長於週四發表的聯合聲明語焉不詳,並未提及關稅,僅簡短提到一次「貿易」。
5月26日新聞說:美國總統川普23日嗆歐盟「太難搞、佔美國便宜」,擬從6月1日起對歐盟課徵50%的關稅。對此,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26日表示,自己已與川普通電話,透露兩人溝通良好,但強調為了達成良好協議還需要更多時間。而川普隨後也證實與馮德萊恩通話,並稱已同意將對歐盟課徵50%關稅的期限從6月1日延後至7月9日。川普之前放話將從6月1日起對歐盟課徵50%的關稅,並補充說自己並非藉此尋求談判,而是已經決定要課徵50%,但也說若歐洲人來建造工廠,可以考慮推遲期限。歐盟貿易執委塞夫柯維奇第一時間與美國貿易官員通話後,強調歐盟仍致力於與美達成互利協議,但也「隨時準備捍衛我們的利益」,稱兩國的貿易必須以相互尊重來引導,而不是以威脅來引導。而馮德萊恩26日最新於社群媒體發文,透露自己已與川普通話,馮德萊恩說兩人溝通良好,並重申歐盟與美國擁有全世界最重要、最密切的貿易關係,歐盟已準備好談判,但為了達成良好的協議還需要更多時間,「我們需要談判持續到7月9日」。7月9日就是最初川普宣布暫停對等關稅時所設下的期限,川普在4月9日宣布對除了中國外的各國關稅降至10%,為期90天,以讓各國與美國進行談判。川普隨後也在社群媒體發文證實自己與馮德萊恩通話,並稱自己已經同意延長與歐盟的談判期限至7月9日,川普說「我很榮幸能這麼做,歐盟執委會主席表示談判將迅速開始」。
A大回答:市場已經愈來愈習慣川普的談判模式,和歐盟談判不順利時,就故意放話說六月一日要對歐盟課徵50%的關稅,讓歐洲股市出現大跌,雖然也讓美國股市下跌,不過就等於是給歐盟一個下馬威,讓歐盟不要這麼強硬,不然川普只要這樣偶而放個話,就會讓歐洲股市出現劇烈波動,讓歐洲人民出現恐慌情緒,不過比較有趣的事是,川普在亞洲股市開盤前又把關稅推遲到七月九日,很明顯就是和市場說這個放話就是針對歐盟,不想要去波及亞洲股市,其實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課關稅,其實和亞洲股市影響真的不會太大,以鴻海來說,根本不會有什麼工廠在歐洲,就算有幾個,那生產的量及規模也不會太大,四月二日川普課全球對等關稅時,之所以很嚴重,那是動到了中國,台灣,越南,印度等鴻海重要生產基地,鴻海全球雖然有233個生產據點,但川普狠起來時連島上僅有企鵝的國家都課徵了10%關稅,大部份的組裝廠,零組件廠都會在這些落後國家生產,然後把產品賣到美國,所以川普對全球課徵關稅才會跌的這麼誇張,那時很多投資人因為去年順風順水,手上也使用了不少的股票質借,融資,正二,理財型房貸之類的,當台股出現第一天的無量下跌,全部的投資人都嚇壞了,所以才會出現三天很嚴重的下跌,今天早上就算川普不取消對歐盟的關稅,其實股市也不會大跌,今天台股下跌的原因是川普在嗆三星及蘋果把製造搬回美國,蘋果除非全面導入自動化工廠,不然短時間不可能把蘋果供應鏈都拉回美國,有一些人聽到川普說這件事時,就想到鴻海,其實蘋果供應鏈是很多的,蘋果供應鏈涉及全球43個國家,超過200家企業,所以要把這200家企業都拉到美國生產,那是需要幾年時間的,而且蘋果手機的成本會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很有可能蘋果會嚐試讓一些高附加價值的供應鏈到美國設廠,後面組裝一樣是在中國,印度及越南,要是一支蘋果手機內含美國製造的愈多,後面就算是在非美國組裝也是能免稅的,一些人一直以為川普要把組裝及代工移回美國,其實整個蘋果關鍵零組件才是重點,如台積電的晶片,三星或LG的螢幕,三星,海力士,東芝的記憶體,索尼及LG的相機模組,中國的電池,德國,法國,瑞士,荷蘭的感測器,無線,電源管理及音頻晶片本來就是在美國,這些才是重點,一些人一直覺得川普要蘋果到美國製造,如果不去就課25%,一直天真的以為鴻海影響最大,其實只要蘋果錢出的起,鴻海用自動化生產也是有可能的,問題就是其他的零組件供應商是否辦得到,川普表面上就是逼庫克,大部份的供應商才會感到壓力,庫克能和供應商說,我也是被川普逼的,所以大家想想辦法之類的,我一樣那句話,短時間美國製造一定是不可能的,至少要兩三年才會有一點成效,川普補助了汽車零組件關稅兩年,就算真的課徵關稅,就有可能也是這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