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5月17日!穆迪信評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降一級!

 

新聞說:穆迪信評機構16日宣布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等從最高的Aaa級降到Aa1級,使全球3大信評機構都不再給予美國最頂級評等,且評等展望由「穩定」變為「負向」;穆迪並警告,美國政府負債水位持續上升,且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美債殖利率直逼4.50%防線。這是美國有史以來首次完全喪失Aaa最高信評。標普最早於2011年就將美國降評,惠譽於2023年跟進。穆迪在聲明中指出,「儘管我們認知到美國強大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但我們相信這己不再能完全抵消美國財政指標下降」。穆迪預料2035年時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將從去年的6.4%,上升到9%,主因政府利息支出及社會福利支出增加,以及「收入來源相對較低」。穆迪並表示,「美國在21個信評等級中被降評1級,是在反映美國10多年來政府負債及利息支付比率遠高於擁有類似主權評等的國家」。白宮無視這次降評,並痛批穆迪機構首席經濟學者山迪,表示「沒有人會認為看待他的『分析』。他曾經一再出錯」。但山迪並非這份報告的作者,而且他是與信評無關的部門工作。穆迪此舉導致美國公債下跌,10年期殖利率上升5基點,為4.49%。 

為什麼美國主權信用評等被穆迪降評導致股市下跌?

背景概述

2025年5月16日,穆迪評級機構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等從最高的Aaa降至Aa1,並將評等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向」,理由是美國政府負債持續上升、財政赤字擴大,以及利息支付與社會福利支出的增加。這是美國首次完全失去三大評級機構(標普、惠譽、穆迪)的Aaa/AAA最高評等,標普於2011年、惠譽於2023年已先後降評。受此影響,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5基點至4.49%,股市盤後交易中標普500指數ETF下跌0.4%-1%,納斯達克指數ETF下跌1.3%。 本報告解釋穆迪降評對股市下跌的影響機制。

穆迪降評對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美國主權信用評等被降級對股市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涉及投資者信心、融資成本、市場情緒及宏觀經濟預期。以下為導致股市下跌的關鍵原因,投資者信心受挫與風險規避:機制:主權信用評等是衡量一國償債能力的指標,Aaa評等代表最低違約風險。穆迪降評至Aa1意味著美國公債的「無風險」地位受損,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長期穩定性產生疑慮。這引發風險規避情緒,投資者可能拋售股票等風險資產,轉向黃金或現金等避險資產。X用戶@shufen46250836提到降評後「黃金上漲」,反映避險需求增加。股市影響:盤後交易中,標普500 ETF下跌0.4%-1%,納斯達克ETF下跌1.3%,顯示投資者信心動搖。科技股(納斯達克成分股)對市場情緒更敏感,因此跌幅較大。歷史案例:2011年標普降評美國時,標普500指數單日暴跌6.6%-7%,因機構投資者被迫拋售美債及相關資產。 2023年惠譽降評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5.2%,道瓊斯下跌3%,顯示降評對股市的即時衝擊。

美債殖利率上升推高融資成本:

機制:降評增加投資者對美債的風險溢價要求,推高美債殖利率(殖利率與債券價格呈反比)。穆迪降評後,10年期美債殖利率從4.44%升至4.49%,盤後一度逼近4.50%。 較高的殖利率反映市場對美國財政永續性的擔憂,投資者要求更高回報以持有美債。

股市影響:美債殖利率是企業融資成本的基準,殖利率上升推高企業借貸成本(例如公司債利率),壓縮利潤率,特別對高負債或成長型企業(如科技股)影響更大。此外,較高的無風險利率使股票的現金流折現價值降低,降低股價吸引力。X用戶@MimivsJames指出降評引發「債務與赤字問題惡化」,加劇財政永續性疑慮。

財政赤字與政策不確定性加劇:

機制:穆迪指出美國財政赤字將從2024年的6.4% GDP升至2035年的9%,受利息支出、社會福利支出增加及收入相對不足影響。 同時,川普政府推動的稅務法案(延長2017年減稅政策)可能新增數兆美元赤字,加劇財政壓力。 降評反映對美國政府無法有效控制赤字的擔憂,政策不確定性(如貿易關稅、聯準會獨立性爭議)進一步動搖市場信心。

股市影響:財政赤字擴大可能導致未來加稅或削減支出,抑制經濟成長,進而影響企業營收與股價。X用戶@caojitw提到降評「可能使川普削減稅負的努力更困難」,反映政策阻礙對市場的負面影響。 成長型股票(例如科技與消費品)對經濟成長預期敏感,因此在降評後跌幅較大。

市場流動性與機構投資者反應:

機制:美國公債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基準資產,廣泛用於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如養老基金、保險公司)。降評可能促使部分機構調整持倉,例如減持美債或相關風險資產,以符合內部風險管理要求。 2011年標普降評時,機構被迫拋售美債,引發股市流動性壓力。

股市影響:機構拋售股票以重新平衡投資組合,導致股市下跌。盤後交易的流動性較低,放大價格波動,例如Invesco QQQ ETF下跌1.3%。 X用戶@RichTerry123認為此次降評對風險資產的影響「僅是流動性信心層面」,不會引發系統性崩潰,但短期波動仍不可避免。

全球市場連鎖效應:

機制: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其信用評等影響全球資本流動。穆迪降評可能削弱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吸引力,促使投資者重新分配資金至其他市場(如歐洲或新興市場)。 此外,美國關稅政策(川普的「美國優先」策略)可能引發貿易戰,進一步打擊全球經濟信心。

股市影響:全球股市對美國市場高度敏感,降評引發的美股下跌可能波及亞洲與歐洲市場。X用戶@punk8185提到三大評級機構全部降評美國,「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尚待觀察,但市場情緒已受衝擊。

為什麼此次影響相對有限?

儘管穆迪降評引發股市下跌,其影響可能不如2011年標普降評(單日跌7%)劇烈,原因包括:市場預期:穆迪自2023年11月將美國展望調整為「負向」,市場已部分消化降評可能性。X用戶@yao30059829認為「穆迪是三大機構中最後一個降評,盤後反應稍大,但周一可能修復」。流動性充足:當前全球市場流動性較2011年更充裕,美國經濟成長與美元儲備貨幣地位仍具優勢。穆迪強調美國經濟的「規模、韌性與動能」及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角色,支撐其「穩定」展望。歷史經驗:2023年惠譽降評後,市場僅小幅調整,未引發系統性危機,顯示投資者對降評的敏感度降低。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