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5月18日!台幣升值對鴻海獲利會有很大影響嗎?

 

 頻道討論區網友提問:台幣升值對於鴻海獲利是否有影響?要是台幣升值到28元會不會對鴻海獲利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A大回答:我列出2019年到2024年美元對台幣的匯率走勢,還有鴻海毛利率及獲利的情況,很明顯可以看到美元對台幣就是會上下波動,2019年時美元對台幣在30.25元到30.7之間整理,鴻海毛利率5.91%,獲利8.32元,時間來到2020年,這一年有COVID-19,一開始COVID-19出來時,鴻海中國的廠區是停工半個月,而且還會支付薪資給員工,所以這一年的毛利率及獲利會稍微不準一點,不過我們還是能看一下台幣升值對獲利的情況,美元對台幣從28.4元到30.2元之間整理,鴻海毛利率5.65%,獲利7.34元,2021年美元對台幣在27.8元到28.4元之間整理,鴻海毛利率6.04%,獲利10.05元,明明美元對台幣比2019年及2020年差,結果2021年鴻海的毛利率及獲利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提升,所以美元對台幣要是慢慢的升到27.8到28.4元,其實對鴻海的毛利率及獲利根本不會有什麼差,2021年美元對台幣的匯率其實波動不大,就是在27.8元到28.4元之間波動而以,鴻海可以視當下美元對台幣的匯率去向客戶報自己要的獲利區間,台幣升值對於電子股都是一樣的,所有的代工廠股也會面臨一樣的情況,所以也不存在其他的代工廠可以去削價競爭,以鴻海的規模及競爭力來說,鴻海不去削價競爭其他代工廠就偷笑了,所以2021年台幣在27.8元到28.4元時,鴻海的獲利是比前一年提升了2.71元,獲利提升了36.92%,不過2020年是因為有COVID-19,所以獲利才會低到7.34元,正常來說,2020年本來是該賺八元多,有可能就是要賺到8.8元之類的,只是因為COVID-19讓鴻海少賺了一元多,時間來到2022年,美元對台幣區間是27.8到32.3元,鴻海毛利率6.04%,獲利10.21元,這時會有人說美元對台幣不是從1比28.4元眨到1比32.4元嗎?這樣不是獲利要發大財嗎?毛利率要發大財嗎?結果毛利率是一樣的,獲利也是一樣的,這應該就是鴻海財務長說的公司匯率避險,2023年美元對台幣30元到最高32元,最終收在31元,台幣依舊是在過程中貶了1到2元,鴻海2023年獲利10.25元,毛利率6.3%,獲利和前一年是差不多的,2024年美元對台幣是31到32.68元,鴻海毛利率6.25%,獲利11元,所以美元對台幣比2023年平均多貶了1元,鴻海的毛利率也沒有增加多少,大家不要忘了,2023年鴻海認列夏普虧損200億,2024年鴻海認列夏普虧損109億,這也是我和大家說的,最近美元對台幣升值,一大堆人在那造謠及製造恐慌,其實你只要攤開2019年到2024年,你就會發覺美元對台幣匯率本來就會波動,有一些人問台幣升值到28元鴻海會怎樣,在2021年時美元對台幣就是27.8元到28.4元,你看鴻海的獲利有大幅下降嗎?不但沒有下降,獲利還從7.34元提升到10.05元,所以不要為鴻海董事長及財務長擔心,一些在那造謠及恐嚇你的人,他們很有可能是自己在4月7日到9日被嚇破膽賣出,不然就是一些賣了後想要低接的低級投機客想要你賤價賣出,只要你願意花一點時間去看美元對台幣的匯率波動,再加上鴻海毛利率及獲利變化,你就會知道美元對台幣的波動本來就是鴻海經營正常會遇到的,你覺得鴻海獲利會大幅度的減少,那單純就是你太天真了。

鴻海第一季賺3.03元,會這樣的原因是受惠AI伺服器大爆發,加上2023年及2024年有去認列夏普的重大資產減損,本來2023年及2024年鴻海的獲利是要更高的,就像2020年這樣,本來應該要賺8.8元,結果因為遇到百年一遇的COVID-19,所以才會僅有賺7.34元,2021年只要正常發揮,就能賺到10.05元,2022年下半年開始,夏普的獲利就愈來愈不行,因為面板報價愈來愈低,到了2023年到2024年夏普打消重大資產減損,直到2024年第一季才差不多打消完,這就壓制了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鴻海獲利該成長的情況,鴻海本來就是能賺資產的10%,也就是淨值8.3元能賺8.32元,淨值87元能賺8.8元,淨值97能賺10元,到了2022到2024年,鴻海的獲利應該是要10.5元,11元,2024年至少是要11.5元,因為夏普的因素讓鴻海獲利沒有顯現出來,到了2025年時,夏普的影響消失了,加上AI伺服器大爆發,原本2025年能賺12元左右,因為AI伺服器能多賺2到3元,這樣就有可能賺到14元,雖然有關稅等不利情況,但是最終是不是鴻海買單還不好說,鴻海最近也是有透過AI工廠去增加效率及減少成本,如果關稅鴻海也要支付一些,但也不會都鴻海吞,就是品牌廠,零組件廠,消費者,代工廠各自吞一點,理論上消費者至少是要吞一半以上,大家最近有看到亞馬遜及沃爾瑪在漲價,結果川普說亞馬遜及沃爾瑪一年賺幾十億美金,怎麼可以把關稅轉嫁給消費者,之前我就說過,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亞馬遜及沃爾瑪之所以能成為龍頭,原因是已經將供應商壓榨到極致了,其實供應商是不可能去支付什麼太多關稅的,我這樣說好了,如果你開一間炸雞排店,食材加人事成本要60元,你一片賣80元,你了不起就是賺20元,今天原物料漲10元,那賣炸雞排的就是會從賣80元變賣90元,畢竟如果賣雞排不能賺錢過生活,那你賣雞排要幹嘛,你有可能去上班不向老闆拿薪水嗎?川普會說出這麼愚蠢的話,其實不是他傻,他單純就是要去洗腦他五成的支持者,讓大家覺得都是亞馬遜及沃爾瑪的錯,之前我就說過,美債有七成是美國人持有,美國現在財政困難,美國政府就是要找一個好的理由去增加稅收及減少收入,讓馬思克去節省開支是一部份,讓鮑爾降息是另一部份,透過關稅讓政府稅收增加,又是一部份,為了抵消物價上漲,所以川普需要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如果川普和他的選民說白話,說政府財政困難,大家多繳點稅,這樣才能幫美國渡過危機,如果你是美國人,你會想關我屁事,政府無能你就下台,現在川普是換一個思路,美國要對全球課關稅,然後洗腦關稅都是別人付,這樣美國人就會支持川普的關稅政策,這時會有人說,美國人哪有都這麼愚蠢的,其實只要有一半的人夠蠢就行了,畢竟總統只需要一半的選票就能選出來,當另一半清醒的人在那說川普這樣做倒楣的是美國人,他們就能把這件事用成政治事件,說萬惡的民主黨在抹黑,在造謠,為了讓美國再一次偉大,我想要團結的去對抗民主黨,這就是傳說中的政治腦,人的腦只要一和政治扯上關係,瞬間就會人腦變豬腦,不論你說的再有理,別人就會覺得你這個萬惡的民主黨,單純就是要抹黑我們偉大的川普總統。
按照上面說的,2025年鴻海本來就會把淨值增加該賺的顯現出來,加上AI伺服器爆炸性成長,今年劉董說伺服器及AI伺服器各有1兆營收,這會讓鴻海從穩健股變為成長股,也就是之前還沒有找到AI伺服器這個成長動能之前,鴻海淨值83元能賺8.3元,淨值87元能賺8.7元,淨值100元一年能賺10元,淨值105元一年能賺10.5元,現在有了AI伺服器爆炸性成長,之前鴻海財務長都說鴻海中期股東權益報酬率會從10%不到提升到12%,這就意謂著淨值100元的話一年能賺12元,淨值120元的話一年能賺14.4元,鴻海今年有AI伺服器的成長加上原本淨值該有的相對應獲利,本來今年的獲利就會比2024年好很多,因為2023年及2024年夏普打消重大資產減損,讓鴻海這兩年的獲利沒有真正顯現出來,今年把獲利正常顯現出來的話,差不多是能賺12元,加上又有AI伺服器爆炸性成長,今年能多賺個2到3元,所以今年本來能賺個14元左右,就算被關稅影響一些,大家會發覺今年鴻海獲利還是會很輕易的比去年高,第一季都賺3.03元了,我就當第二季賺3.2元,這已經是極度保守的數字了,上半年就是賺6.23元,通常鴻海上半年賺四成,下半年賺六成,下半年有可能就是賺八元多,這就是鴻海很正常的獲利分佈情況,退一萬步來說,今年真的被關稅影響個一兩元的獲利,那鴻海今年還是能賺個12到13元,這樣的情況下,鴻海股價淨值比才1.23倍,那豈不是搞笑的委屈嗎?加上AI伺服器會持續的高年複成長,台積電說到2030年AI營收會成長44到46%,台積電生產出來的AI晶片,總是會需要代工廠組裝,鴻海目標就是AI伺服器的四成,所以AI伺服器到2030年能有多大的成長率,鴻海接下來幾年就能多賺多少元,每年多賺個兩到三元,這樣13變15,再來17,接著19元,你覺得你該害怕嗎?你放個一兩年就能零風險了,美國和中國在競爭AI產業的領導地位,所以美國不會蠢到去課徵AI伺服器的關稅,前幾天川普才在那說自己是AI的粉絲,說要讓AI再一次偉大,目前鴻海最大的AI伺服器訂單來源就是美國四大雲端公司,美國為了要贏中國,不可能在AI伺服器上設任可關稅的,加上伺服器及AI伺服器本來就能在墨西哥及美國製造,在這兩個地方製造的話,根本不會有什麼關稅的問題,所以接下來鴻海到2030年,AI伺服器的成長及獲利都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鴻海四大產品類別中消費智能是蘋果相關產品,最近雖然川普一直在嘴庫克,但美國至少是有一半的人是使用蘋果手機,所以川普也不可能對蘋果做什麼奇怪的事,蘋果手機在中國確實是有節節敗退的情況,不過最近蘋果有把工廠轉移到印度,未來印度人賺到錢後,有可能印度就成了蘋果下一個成長的重要動能,畢竟印度和中國是不和的,中國人會有種族情懷,所以會去買華為,小米,OPPO,VIVO之類的手機,但印度討厭中國,之後蘋果帶了一大堆工作機會給印度,未來印度會去買蘋果產品的機率就是大大的提升,只要蘋果能維持一定的獲利能力,也就是不衰退的太厲害,那鴻海獲利的一條腿就是能保底,AI伺服器是鐵定能大幅度成長,最近輝達有說要在全球佈局超級電腦,我們稍微專門用一篇來說輝達的佈局,鴻海還有獲利第三條腿,也就是電動車,雖然進度比較慢一點,不過目前已經有為日本一間傳統車廠代工了,我覺得這個就會像裕隆這樣,只要大家發覺之前那智捷那麼鳥,和鴻海合作後就變這麼有競爭力,之後三菱的電動車如果變的很有競爭力,那本田及日產就會跑來和鴻海合作,這樣鴻海的獲利第三條腿就會都備妥,確實這個世界一直在變,不過我常和大家說,總是會有企業去滿足人類的需求,就是哪一間公司罷了,只要你投資的公司有競爭力,你就不用擔心一些不利的因素,從2019年到今天,鴻海遇到的大事件多的去了,依舊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大家記得一件事,只要鴻海競爭力比別人強,當遇到關稅後,鴻海的反應速度又比別人快的話,那很有可能是能多拿到新的訂單的。劉董在第一季鴻海法說會上也提到今年營運環境相對挑戰很大,但我相信在集團全球佈局的優勢下,我們反而可以充分發揮供應鏈韌性的優勢,所以下半年我認為我們仍有許多機會可以爭取更多的訂單。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