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分析過鴻海2019年到2024年的本業及業外組合,2019年鴻海本業賺1149億,業外賺489.8億,稅前合計賺了1639億,鴻海業外就佔了總獲利的29.88%,到了2020年時,鴻海本業賺1108億,業外賺346.4億,稅前獲利賺1455億,業外佔了總獲利23.8%,2021年鴻海本業賺1490億,業外賺446.1億,稅前獲利賺1936億,業外佔了總獲利23%,2022年鴻海本業賺了1738億,業外賺了137.2億,稅前獲利賺了1875億,業外佔總獲利的7.31%,2023年鴻海本業賺1665億,業外賺257億,稅前賺了1922億,業外佔總獲利的13.37%,2024年鴻海本業賺2006億,業外賺112.7億,稅前賺2119億,業外佔總獲利的5.31%,2023年及2024年因為夏普打消重大資產減損,所以鴻海2023年認列了200億虧損,2024年認列109億虧損,才會使的鴻海業外只有賺112.7億到257億,2023年鴻海其他利益及損失之所以賺126.2億,原因是鴻海有處份了不少股票,基金,土地及廠房,也就是用資產打敗資產,夏普把一些不值錢的OLED廠,面板廠,機器,設備,商譽打消,鴻海也是有一些升值的股票,基金,土地及廠房,就把這些升值的資產和不好的資產做一個中和,對鴻海來說,經營賺到的現金流是不變的,夏普打消那些資產減損,本來就不會影響到現金流,鴻海透過資產活化把2023年的獲利真實的表現出來,到了2024年時,夏普一樣有打消資產減損,不過鴻海在2024年並沒有去活化資產,原因在於本業獲利很漂亮,2024年能做到獲利年增,所以鴻海2024年就沒有在其他利益及損失做美化的動作,大家可以發現一件事,2019年到2021年鴻海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獲利都很好看,2019年賺196.3億,2020年賺78.25億,2021年賺184億,2022年開始減少到57.73億,2023年虧損133.7億,2024年虧損66.4億,2022年下半年到2024年就是因為夏普面板不賺錢,而且夏普打消了重大資產減損,以鴻海每一季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能賺40到60億,每一年至少是能賺160到240億,以2019年到2024年來說,2019年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賺237.8億,2020年賺195億,2021年賺256.8億,2022年賺200.1億,2023年賺264.5億,2024年賺186.54億,所以這三項每年都是很固定的會賺186億到264.5億,2024年AI產業大爆發,鴻海把一些存款及多舉債去投資AI伺服器,買設備及擴展,這就使得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獲利減少,不過一年要賺個120億到160億也不會是什麼問題的。
鴻海第一季財報開出後,本業賺465億,業外賺126.2億,其中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賺21.44億,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賺60.3億,其他利益及損失賺44.46億,鴻海通常本業獲利都是上半年四成,下半年六成,也就是說上半年能賺四元的話,下半年就是能賺六元,而且通常本業獲利一季會比一季好,鴻海今年有AI伺服器強勁成長,本業營利應該會比去年多個兩到三成,去年本業營利賺2006億,今年應該是有機會賺到2400到2600億之間,因為AI伺服器大爆發,鴻海手上的存款會變少,所以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就會變少,不但存款變少,鴻海還會多舉一些債,這就會造成財務成本上升,原本每年穩賺186億到264.5億的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今年有可能會降低到每一季賺30到40億之間,也就是今年大概能賺120億到160億,夏普今年的展望是能賺100億日元,夏普的2025年年度是從2025年4月到2026年3月,鴻海第一季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已經賺60億,接下來夏普也不會賠錢,反而會開始穩定的賺錢,所以接下來幾季鴻海業外關聯及合資是能持續的賺錢,很有可能就是能回到2019年到2021年的情況,去年及前年鴻海因為夏普虧損才會讓業外收入變少,今年鴻海業外就會恢復到賺200到300億,再加上本業營利會因為AI伺服器的強勁成長,今年的獲利會比去年大幅提升的機率就會很大,去年鴻海賺11元,今年鴻海本業及業外都會大幅提升,業外有可能能賺1元獲利,本業有可能多賺2到3元,所以今年鴻海賺個13到14元就是很正常的,關稅及台幣升值是否會造成鴻海獲利衰退,我個人覺得就算會衰退,也不可能抵消今年多賺的3到4元,畢竟AI伺服器目前供不應求,美系四大雲端大廠現在是求有而不是價格便宜,這應該很好理解吧,之前缺雞蛋,衛生紙及口罩時,大家都在搶,原本口罩一個1元不到,後面能漲到10元,政府出來把價格訂在5元,這樣賣口罩的還是能大賺五倍,這就是供需法則,只要供不應求,客戶就沒啥議價的能力。集保股權是從上星期五計算到這星期四,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8590張,鴻海集保股權分佈股東人數從1172673人減少到1165109人,合計減少7564人,千張超級大戶買走了股票27860張,這就是散戶會有的行為,一般的散戶容易中錨定效應,他們的錨點是4月9日時的112.5元,當鴻海股價漲到163元時,對散戶來說是上漲了50.5元,漲幅來到44.88%,但鴻海4月7日到9日的三根跌停本來就是非理性下跌,單純就是散戶多殺多及人踩人,三大法人從去年11月中以來賣超鴻海一百多萬張,這些股票都是落在散戶手上,很多散戶在下跌的過程中累積了不少的壓力,重點是在下跌時很有可能使用融資及加大槓桿,當4月7日到9日連續三根跌停,很多散戶融資及股票質借都出現了斷頭及維持率不足,有一些股東則是因為三根跌停被嚇破膽,就算沒有維持率不足或斷頭,他們還是會選擇減碼賣出,鴻海的股價跌到112.5元時,等於就是跌破了五年線,鴻海第二根跌停時跌到三年線,所以近三年到五年投資鴻海的人,很多會在第二根及第三根跌停時被洗出去,對這些人來說,他們就是把近三年到五年賺到的差價全部吐回去,正常人在受到很大的刺激時,他們腦中想的並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少賠多少錢或是能不賠錢就好了,這也是很多散戶的悲歌,他們進到股市中不是為了解套,不然就是為了少賠。
大家可以看一下去年11月8日到今年4月18日,鴻海股東人數增加了291987人,買超了千張超級大戶手上的961069張股票,這些人平均是買在半年線,也就是平均買在181.85元,當4月2日川普宣布誇張的對等關稅,接著4月7日到9日出現三根跌停,近半年進到鴻海的這291987人平均是賠69.35元,平均賠了38.13%,一些使用融資差不多跌到22%就會出現催繳,跌到三成時就會被斷頭,一般使用股票質借的話,跌近四成後有可能也快要接近催繳了,對有股票質借的人來說,鴻海連續三天跌停,他們就會開始胡思亂想,覺得是不是會再出現一根,兩根,三根,四根跌停,一些人就會想如果再跌幾根跌停後自己就會被催繳或斷頭,悲觀的氣氛都讓他們忘了鴻海三年線132.5元,五年線118元,淨值118.45元,很多散戶在4月9日鴻海跌停時,就在那算自己100元會被催繳,90元或80元會被催繳,所以自己要快點斷尾求生,這才會產生非理性的多殺多,一些投資三年到五年的人,他們明明沒有使用槓桿,也會來湊熱鬧的減碼,就是傻乎乎的把自己投資鴻海三年到五年的獲利都白白送給別人,當鴻海反彈了一個月又一周,大部份的人又恢復理性了,之前我就說過,當一個大事件發生時,要是大部份的人都害怕,你才有可能買到超級甜美價,但是每一個人都害怕的大事件,憑什麼你覺得你是不怕的那一個,要是正常人都不怕,那鴻海股價就不可能跌破三年線及五年線,也很難跌到淨值,以目前的情況下,你和鴻海中任何一位股東,你再和他們說賣你112.5元,這時你看這些股東會說什麼,他們一定是一付看傻子的樣子看著你,但在4月9日時你若敢買,有一大堆股東願意在112.5元把股票賣給你,在4月9日時,鴻海股價來到112.5元時,那時是跌停鎖死的,代表還有一大堆人想要用112.5元賣,但並沒有人想要買,所以我常和大家說,平常在股市氣氛好的時候,你不用在那嘴砲的說跌到哪兒你就押身家的買,我敢和你說,大部份的人在超級甜美價時都只會想要賣,不會想要買,所以才會出現超級甜美價,想要磨練出健全的自我心理面,那你平常就是要了解公司的基本面,產業面還有強健自我心理面,你才有可能在大事件發生,所有的人都害怕時大舉買進,你唯有經歷過這種大事件,你才會收起你那好傻好天真的態度,多經歷幾次大件事後,你再散戶一些散戶說崩跌他就押身家買,你就會會心一笑,覺得這小菜蛾鐵定是沒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正常再怎麼有經驗的老司機,都不敢說大事件出來時敢重倉買定,你能在4月7日到9日這三天重倉持有且不賣,那就是神人一般的存在了,也就是說,你只要重倉情況下抱得住就是神人了,不要說什麼敢押身家狂買。從4月18日到5月16日,鴻海中的股東減少了26618人,鴻海月線145.55元,所以這些散戶了不起就是賣在145.55元,只要你資金比較大的,也就是分批買進或賣出的,你鐵定是會買在145.55元,也會賣在145.55元,這一點你絕對不需要懷疑的,千張超級大戶在4月18日到5月16日這一個月中,已經順利的買回105679張,不過距離千張大戶賣的961069張,還相差了855390張,比較早回補持股及空單的外資群,主力及空方,他們一定就是賺麻了,剛剛說鴻海股價跌下來時散戶平均成本在181.5元,所以外資群,主力及空方賣出的價格一定就是在181.5元,近一個月在145.55元回補,這部份是賺了36元,也就是19.83%,最近鴻海股價在季線158元左右整理,外資群,主力及空方就在這邊讓散戶換手,一些想要出去的就賣給想要價值投資的股東,以星期四及星期五來說,美林及富邦新店短多出場,股票自然就是被一些散戶買走,鴻海五月十四日公佈第一季財報,獲利高達3.03元,一定是會有不少散戶想要買的,偏多外資群只要讓鴻海股價在季線整理,讓一些操作短線的外資,主力及散戶在這邊換手,這樣之後再上漲就比較不會有壓力,不然如果股價一直上漲的話,短線作多的外資,主力及散戶就會去等待一個稍縱即逝的高點,作多的散戶只要賣出,他們就成為上漲的阻力,要是在季線做一個換手,這樣想賣的就會在季線賣,想要買的就會在季線買,正常在季線才進來買的投資者,理論上也是至少要賺個5%,10%,20%,30%之類的報酬,至少就不會因為短線進來買賺太多而產生獲利了結的行為。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