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5月29日! 輝達第一季財報及法說會內容!

 輝達(NVIDIA)2026財年第一季(截至2025年4月27日)的財報及法說會內容,並結合您提供的資訊和背景,整理出重點、影響因素及未來展望。

一、財報亮點:表現超預期,但成長速度放緩

輝達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在2026財年第一季(2025年2月至4月)表現依然強勁,特別是在人工智慧(AI)和資料中心領域的成長。以下是主要數據:

總營收:

達到 440.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 69%,也超出了市場預期的 433億美元。雖然營收成長亮眼,但這是輝達近兩年來最慢的成長速度,顯示AI熱潮的成長曲線可能開始趨緩。

每股盈餘(EPS):

非GAAP(調整後)每股盈餘為 0.81美元,略低於分析師預期的 0.93美元,主要是受到中國市場H20晶片出口限制的影響。如果排除與H20晶片相關的45億美元費用,調整後每股盈餘可達 0.96美元,超越市場預期。

毛利率:

本季毛利率為 61%,低於預期的 71%,同樣受到H20晶片庫存過剩的45億美元費用影響。若不計這筆費用,毛利率本可達 71.3%。

資料中心業務:

資料中心營收達到 391億美元,年增 73%,占總營收的 88%,是輝達最大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大型雲端服務商(如微軟、亞馬遜、谷歌)的需求,以及用於AI研究的網路產品(銷售額達50億美元)。

其他業務:

遊戲部門:營收 38億美元,年增 42%,受惠於3D遊戲晶片需求及新款任天堂Switch 2的處理器供應。汽車與機器人部門:營收 5.67億美元,年增 72%,主要來自自駕車晶片和軟體銷售。

股票回購與股息:

輝達本季花費 141億美元回購股票,並支付 2.44億美元股息,顯示公司對未來信心及回饋股東的決心。

股價表現:

財報公布後,輝達盤後股價上漲約 5%,達到 141.6美元,反映投資者對財報的正面反應,儘管成長放緩和中國市場挑戰帶來壓力。

二、財報會議重點:執行長黃仁勳的觀點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強調了AI產業的強勁需求,並對未來發展保持樂觀。以下是會議中的核心內容:

AI基礎設施需求強勁:

黃仁勳表示:「全球對輝達AI基礎設施的需求非常強勁。」AI晶片用於訓練和運行像ChatGPT這樣的生成式AI應用,需求持續成長。他特別提到,AI推理(inference)的「token生成量」在一年內成長了十倍,顯示AI應用正快速普及。

Blackwell晶片大規模量產:

輝達的新一代 Blackwell NVL72 AI超級電腦已進入全面量產,專為AI推理設計,被稱為「思考機器」。

Blackwell晶片在本季貢獻了近 70% 的資料中心運算收入,顯示其市場接受度極高。

中國市場挑戰:

美國政府於2025年4月9日對輝達的H20晶片實施出口限制,要求出口至中國需取得許可,這導致輝達:

本季損失 25億美元 的H20晶片銷售額,並因庫存過剩產生 45億美元 的費用。預計下季(2026財年第二季)將進一步損失 80億美元 的H20相關營收。黃仁勳直言,中國500億美元的AI晶片市場對美國產業「實際上已關閉」,H20出口禁令終結了輝達在中國的Hopper資料中心業務。

未來展望與財測:

輝達預計2026財年第二季營收約 450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459億美元,主要因H20晶片出口限制影響。若無出口限制,輝達估計營收可達 530億美元,顯示公司對核心業務的信心。毛利率預計回升至 71.8%(GAAP) 和 72%(非GAAP),顯示成本控制和產品組合改善。

新市場機會:

輝達正與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地合作,推動AI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與沙烏地HUMAIN公司合作打造AI工廠,以及在阿布達比的 Stargate UAE 計畫。美國總統川普近期訪問中東並宣布大型AI計畫,可能為輝達帶來新商機。

中國監管風險:

輝達透露,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調查其2020年收購Mellanox的交易,質疑輝達是否因遵守美國出口管制而對中國客戶構成「不公平歧視」。

若違反承諾,輝達可能面臨罰款或在中國市場的運營限制。

三、為什麼財報表現亮眼?

輝達的成功主要來自以下幾個因素:

AI熱潮的領導地位:

輝達在AI晶片市場的市占率高達 98%(2023年數據),其Hopper和Blackwell晶片廣泛應用於雲端運算和AI訓練。大型科技公司(如微軟、Meta、亞馬遜、谷歌)持續加大AI基礎設施投資,例如微軟預計部署數十萬顆Blackwell GPU。

資料中心業務強勁:

資料中心營收年增 73%,達到 391億美元,其中雲端服務商貢獻近一半收入,網路產品(如Mellanox技術)銷售額達 50億美元。Blackwell晶片的快速量產和市場接受度,進一步鞏固輝達在AI基礎設施的領導地位。

多元化業務成長:

遊戲部門因3D遊戲需求和任天堂Switch 2晶片供應,年增 42%。汽車與機器人部門因自駕車技術需求,年增 72%,顯示輝達在非AI領域的潛力。

四、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雖然財報表現強勁,但輝達也面臨一些挑戰:

中國市場的重大損失:

美國對H20晶片的出口限制導致輝達本季損失 25億美元 銷售額,預計下季再損失 80億美元,對整體營收成長構成壓力。黃仁勳表示,中國AI晶片市場對美國公司已「關閉」,且中國正在加速發展自己的AI晶片,對輝達構成競爭威脅。

中國監管調查:

輝達因2020年收購Mellanox(價值70億美元的網路技術公司)而接受中國反壟斷調查,可能面臨罰款或運營限制。這可能進一步限制輝達在中國的業務發展。

成長放緩的擔憂:

本季69%的營收成長率是輝達近兩年最低,市場擔心AI熱潮是否已達頂峰。分析師指出,貿易緊張局勢和潛在的關稅可能影響資料中心擴張,進而抑制AI晶片需求。

供應鏈限制:

輝達的Blackwell晶片雖然需求強勁,但供應受限,預計在2026財年仍將面臨供應瓶頸。

五、對投資者和市場的影響

股價反應:

財報公布後,輝達股價在盤後交易上漲約 5%,達到 141.6美元,顯示投資者對輝達核心業務的信心,但對中國市場損失和成長放緩的擔憂限制了漲幅。分析師對輝達的評價仍偏正面,16位分析師中有14位給予「買入」評級,平均目標價為 164美元,顯示約 20% 的上漲空間。

市場展望:

輝達預計2026財年第二季營收 450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459億美元,主要因H20晶片出口限制。分析師預測,輝達2026財年資料中心營收可能達到 1440億美元,顯示AI需求的長期潛力。

新市場機會:

輝達正積極開拓中東市場(如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並與當地企業合作建設AI基礎設施,可能抵消部分中國市場的損失。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推動的AI計畫,可能為輝達帶來更多政府和企業合作機會。

六、與川普關稅議題的關聯

您提到的川普關稅被法院駁回,對輝達的影響相對有限,因為財報中的主要挑戰來自美國對中國的H20晶片出口限制,而非進口關稅。以下是具體分析:

關稅裁決的影響: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川普無權依據IEEPA對全球徵收全面關稅,暫停了對中國30%、加拿大和墨西哥25%、以及基準10%的關稅。這對輝達的供應鏈成本(如進口零件)可能有正面影響,因為輝達依賴全球供應鏈生產晶片。然而,財報並未明確提到進口關稅的影響,顯示其核心挑戰仍集中在出口限制。

汽車與鋼鋁關稅:

對汽車、汽車零件、鋼鐵和鋁的25%關稅(依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不受法院裁決影響,將繼續推高相關產業成本。輝達的汽車部門(營收5.67億美元)可能因進口零件成本上升而受到輕微影響,但其主要業務(資料中心和遊戲)對鋼鋁關稅的敏感度較低。

中國市場的長期挑戰:

川普政府的出口限制(而非進口關稅)是輝達目前最大的外部挑戰,導致本季和下季合計損失約 105億美元 的H20晶片銷售額。黃仁勳提到,輝達正在開發符合美國規定的H20晶片改進版,但短期內難以彌補中國市場的損失。

七、簡單總結

輝達2026財年第一季財報顯示,公司在AI和資料中心領域持續領先,營收440.6億美元(年增69%)、非GAAP每股盈餘0.81美元,均超市場預期。資料中心業務年增73%,Blackwell晶片量產順利,遊戲和汽車部門也穩健成長。然而,美國對H20晶片的出口限制導致本季損失25億美元、下季預計損失80億美元,毛利率也受45億美元費用拖累。此外,中國監管對Mellanox收購案的調查增添不確定性。

對投資者的啟示:

正面因素:輝達在AI晶片市場的霸主地位穩固,Blackwell晶片和中東市場的擴張為未來成長提供動力。風險:中國市場損失和監管風險可能影響短期表現,成長放緩也讓市場對AI熱潮的持續性產生疑慮。建議:投資者應關注輝達是否能通過新市場和新產品(如Blackwell)彌補中國市場損失,以及中國監管調查的進展。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