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5月16日!鴻海短線客與新股東在季線換手!

 

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157.13億,投信賣超台股34.17億,自營商賣超台股6.07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116.89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1口,期貨留倉空單37207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多單2679口,今天台股成交3434.93億,上漲113.44點,漲幅0.52%,收在21843.69點,電子上漲2.49點,漲幅0.21%,收在1191.17點,金融上漲32.11點,漲幅1.55%,收在2100.44點。近十七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合計買超台股2648億,這距離去年11月以來外資群賣的一兆元僅是四分之一,從去年十一月到今天,三大法人還賣超台股1.02兆,所以近十七個交易日三大法人買超2497億,就僅是小菜一碟,去年十一月中時,三大法人是擔心川普關稅戰會造成股市不確定性,還有經濟大衰退,但到了四月十一日後,全球股市就穩八成了,前一兩周中國及美國大和解,全球股市等於就是穩九成以上了,現在就是全球被美國課徵了10%關稅,中國還有額外的20%芬太尼關稅,雖然這有可能造成經濟衰退,但畢竟關稅事件算是確定了,目前就是中國以外的國家被課徵10%的關稅,中國被課徵30%的關稅,之後美國和全球怎麼談,這算是不確定因素,但是英國和美國已經談完了,大致上就是被課了10%的關稅,美國及英國在關稅上更開放了,我常和大家說,三大法人不可能等到七月九日之後關稅都明朗了才進來買,現在還有關稅不確定因素,所以才會有散戶想要賣,外資群才能在近十七個交易日買到2497億,試想,要是所有關稅政策都確定了,三大法人賣了1.22兆,那有鬼會賣回去給他們嗎?那時你不怕,我不怕,三大法人也不怕,大家都會惜售股票,外資群及主力想要把賣出的1.2兆買回去,那有可能都把台股買到三萬點了,現在因為還有七月九日對等關稅不確定擺在那,外資群就能趁機的先回補空單及部份持股,外資群並不用在七月九日前都買回來,但至少也要先回補一定的持股,這樣說好了,如果外資群買回四到五成的持股,要是七月九日後出現關稅惡化,那外資群可以把手上買的股票賣出,順便再放期貨空單及借券賣出,散戶這種動物很有趣,外資群如果買到七月九日之前,散戶看到指數一直在兩萬二到兩萬三之間整理,只要指數跌五百點,一千點,一千五百點,兩千點時,散戶就會持續進來加碼,攤平,不服輸,死凹等,外資群那時就能偏空操作,要是七月九日之後關稅就像現在這樣,那外資群手上買回了四到五成的股票,也就是五千億左右,外資群可以拿這些籌碼先摜殺,散戶怕到了後,外資群再買回剩下五成持股,反正散戶就像金魚一樣,注意力僅有七秒,外資群只要賣幾天後,散戶就覺得股市要走空了,外資群買半個月到一個月後,散戶就覺得股市要大噴發了,大家看外資群只是買了台股十七個交易日,合計買了2497億,已經把很多空方及作空的散戶打到懷疑人生了,之前我就說過,4月9日是散戶最絕望的時候,接下來就是半信半疑,4月11到5月中時散戶鐵定都不敢買的,不但不敢買,而且還會賣,所以外資群就買到了2497億,一些手賤放空的散戶,就一直被軋空,天天被軋空,軋空不停,股市常常就是能拉個尾盤,指數跌下去後,外資群硬生生的又把指數拉抬起來,目前空手及放空的散戶就每天在那懷疑人生,之後股市還會出現瘋狂上漲,那時放空及空手的散戶就會受不了回補空單或進來作多,這就是散戶的宿命,該買時不買,不該買時一直買。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台灣匯立,買了1584張,第二名的是港麥格理,買了1255張,第三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880張,第四名的是花旗環球,買了844張,第五名是元大,買了287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美林,賣了5240張,第二名的是富邦新店,賣了4391張,第三名的是凱基台北,賣了904張,第四名是瑞銀,賣了575張,第五名的是富邦南員,賣了516張,今天鴻海成交量僅有34022張,賣第一名的是美林,賣5240張,賣第二名的是富邦新店,這兩家券商就是我說的短線客,前幾天我和大家說鴻海在季線整理,讓一些短線的券商,散戶賣出,讓想要買的散戶及主力進來買進,也就是做所謂的換手,不然大摩,小摩,港商麥格里要是硬拉抬的話,這些短線作多的券商及散戶之後就會賣出加入空方,這兩天鴻海股價在季線整理,就會把一些短線客請出去,正所謂一買一賣成交易,短線就是零和遊戲,有人賺錢就會有人賠錢,當券商及散戶在季線換手時,之後作多的外資及主力才比較容易向上攻,我這樣說好了,要是你在鴻海季線進來買,你當然是希望能賺個5%,10%,20%甚至是更多,但是從112.5元買到後抱上來的,他們都已經賺10%,20%,30%之類的,他們就是在等一個稍縱即逝的高點賣出,要是作多的外資群及主力無腦的一直向上拉抬,那些短線客就會一直持有並等待時機,哪天看到多方力道變弱時就一口氣賣出,就像這兩天美林及富邦新店這樣,這兩天鴻海股價在季線整理,美林及富邦新店不知道接下來是不是要下跌了,他們只知道現在鴻海多方力道相對弱,昨天外資群賣出了一萬七千多張,所以今天他們兩券商就把手上的股票賣出。

我們來看一下美林及富邦新店,之前我們有看到美林每天買一兩千張,連續買了十個交易日,之前美林在4月8日賣了一萬八千多張,賠了1.2億,後面回補後作多,從5月8日到5月16日,幾乎完成了一買及一賣,目前美林累計還買超812張,賺了5080萬的差價,等於是之前美林在4月8日賣了18829張,平均賣在127.3元,之後認錯慢慢買回,在買回的過程中反手作多,大家要了解一件事,外資群如果賣幾萬張,股價當然容易下跌,買幾萬張股價容易上漲,對外資群來說,他們如果作錯,就是認錯買回,股價就會一直漲,他們就會順手再作多,之後再找個位置賣掉,這樣就能減少自己做錯的損失,從5月8日到16日期間,美林雖然賺5080萬,但4月8日美林賣18829張在127.3元,這錯誤是很難去彌補的,最多就是減少損失,美林不是真心想作多,把手上的股票賣給別的外資,券商,散戶後,這些散戶的成本就是在季線上,之後作多的外資群就比較容易再繼續向上攻擊,再來看富邦新店,從5月13日買到5月15日,今天全部賣掉,合計買超5042張,賣4729張,剩下買超313張,損失673.3萬,從5月8日到16日美林即然能贏5080萬,扣除穩贏的政府及券商後,當然就是要有更多的散戶,主力,外資及券商會賠錢,富邦新店就是其中之一,這些不是真心要作多的外資及主力,就是要讓他們在季線出去,之後才不會去打亂偏多外資群的上攻行情。
大家看一下從5月8日到16日的主力進出情況,短線幾乎完成一買及一賣的清一色都是賠錢,富邦賠1013萬,富邦新店賠780萬,台新賠350萬,國泰敦南賠272萬,這些券商就是買幾千張賣幾千張,他們一定是比不上美林這種買17410張,賣16598張,賺5080萬的有控制能力,短線比的就是技術面,消息面,籌碼面,心理面,尤其是籌碼面,短線誰有錢誰就是老大,就能控制股價走勢,這種短時間要完成一買及一賣的外資,主力及法人,一定是比不上有籌碼,加上玩波段的外資群及主力,例如港麥格里賺2043萬,大摩賺4324萬,小摩賺3820萬,高盛賺2655萬,瑞銀賺7079萬,凱基台北賺3968萬,元大賺3074萬,很明顯就是大魚吃小魚的情況,賠錢的主力一買及一賣幾千張,他們對價格比較沒有控制能力,一買及一賣幾萬張的外資群及主力,他們能主導股價走勢,而且大家要記得一件事,一買一賣成交易,資金大的外資群及主力買的是其他散戶賣的,他們在一買及一賣的過程中,一定會知道對方目前是買或賣,這應該很好理解吧,要是你是外資,你買了十萬張,那你覺得裡面的散戶,主力是買還是賣呢?當然是賣,不然你怎麼可能買到十萬張,當你買了十萬張後,股票在你手上,只要你不賣,你手上又有銀彈能拉抬的話,那自然就是你持有十萬張股票時會一直上漲,之所以上漲也是因為你持有十萬張不賣,而且一直買,當你把十萬張股票賣掉後,你覺得裡面的人是買還是賣?當然是買,你都沒有持有十萬張了,你去拉抬及護盤幹什麼,所以短線其實就是這麼殘酷,有一些線仙在那唬爛,拿著三角尺劃劃線,就以為能掌握全世界了,到底是有多傻多天真,要是鴻海成交量很大時,外資群及主力就會比較不容易控制股價走勢,因為這時就是由很多外資群及主力組合出來的,要是鴻海成交量就是在兩萬到四萬張,某幾個大型外資群及主力就能完全掌控走勢了,自然你就會發覺你買了後就跌,賣了後就漲,大家看到美林及富邦新店賣了股票,下星期你就發覺作多主力又開始向上拉抬了,要去整裡面的短線客及投機客,真的是蠻容易的。

新聞說:電電公會15日舉行第26屆、27屆理事長交接典禮,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接任第27屆電電公會理事長。劉揚偉提出未來三大發展方向,要帶領會員與政府攜手赴海外打造台灣科技園區,同時要藉著AI結合平台化策略,打造全新的產業生態系,助中小企業發展,以及協助廠商轉型升級。他表示,當前全球經貿變局,是危機也是轉機,電電公會會員有很多是隱形冠軍,因關稅造成營運困難,非常可惜。電電公會兩千多家中小企業會員,擁有良好技術和產品,在這一波變局中面臨營運困難,這是他們需要被幫助的地方,希望透過公會和大家分享、合作,最後一起共度難關。劉揚偉昨首先強調,未來會站在公會角度,帶著會員到各個可能會是區域製造上主要國家:如墨西哥、歐洲、印度,而中東可能是沙烏地阿拉伯等,一起打造台灣科技園區。他表示,當前全球經貿變局,對台灣衝擊,影響的不只是中小企業,許多大型企業也必須調整,但這既是危機也是轉機。電電公會會員近七成是中小企業,很多是隱形冠軍,但可能因這波關稅造成營運困難,這非常可惜。未來全球產業趨勢是朝區域製造方向邁進,每個企業都要建立完整全球布局,但面對各地語言、技術、文化等差異,這樣的學習曲線及成本都非常浩大,相信對於台灣產業而言,這次挑戰可能更甚以往。劉揚偉說,鴻海正朝區域製造方向布局,有相當多經驗可以對外分享;同時,應全球AI產業浪潮,也應該把握機會,以平台化策略去打造全新產業生態系,讓中小企業有更多參與空間,提升台灣在AI產業的價值。劉揚偉說,區域製造已成趨勢,未來將帶著會員到各個可能是區域製造上主要的國家訪問,如墨西哥、歐洲、印度或沙烏地阿拉伯,一起來打造台灣的科技園區,目前初步規劃6月前往歐洲、7月去印度、9月會到美洲。此外,他並提出公會未來發展三大方向,第一,以「台灣科技園區」攜手政府帶領會員廠商前往海外地區,打造台灣科技園區的「日不落國」。第二,憑藉AI結合平台化策略,打造全新的產業生態系,讓中小企業有更多的參與空間;第三則是秉持「分享、合作、共榮」理念,積極協助會員廠商轉型升級。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