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5月27日!偏空美林及高盛有買超鴻海現象!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102.71億,投信買超台股37.02億,自營商賣超台股126.52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192.21億,外資群期貨增加1750口,期貨留倉空單43507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多單240口,今天台股成交3121.09億,下跌200.03點,跌幅0.93%,收在21336.54點,電子下跌11.43點,跌幅0.98%,收在1158.86點,金融下跌19.12點,跌幅0.91%,收在2077.57點。近24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合計買超台股2897億,期貨空單來到43507口,大盤月線21159點,季線21050點,今天指數收在21336點,目前台股還是在月線及季線之間整理,這和我之前判斷的是一樣的,之前我就一直提醒大家,如果你不敢在4月11日到4月底買進,你就不要在五月中到五月底進去買,因為這時就是指數出現修正的時候,你要是沒有買進十年的心理準備,你就不要進來害人害己,一般的散戶如果不進來,那六月到七月的美債及關稅問題,就會有外資群在裡面撐著,大家看前兩天川普在那嗆歐盟及蘋果,是不是差不多就是五月底的時候,現在外資群還買超台股2897億,因為散戶不和外資群換手,所以外資群就只能認命的去買期貨空單避險,只要外資群還買超這麼多,就算天塌下來總有高個子頂着,現在股市中高個子的就是外資,從4月11日到今天,外資群也還買超鴻海100019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00799張,最近兩天是自營商賣很兇,一天賣3344張,一天賣3817張,通常自營商賣超會讓股票比較容易下跌,自營商在賣都是硬砍硬殺,今天台股會跌到兩百點,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自營商賣超126.5億。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近兩日買超第一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4663張,第二名的是美林,買了2145張,第三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1500張,第四名的是港商法興,買了1430張,第五名是瑞銀,買了957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港麥格理,賣了3501張,第二名的是統一,賣了2831張,第三名的是台新,賣了1148張,第四名是宏遠,賣了1129張,第五名的是港商野村,賣了1044張,近兩個交易日高盛開始買超鴻海,美林則是近七個交易日買超了14324張,之前我有說過,美林,瑞銀及高盛一直很堅持站在空方,所以大摩,小摩也是會想辦法去拉攏散戶進來鴻海中作多,最近美林及高盛買超鴻海,結果是從前一陣子作多的港麥格里手上買到的,近七個交易日下來,港麥格里賣超9559張,大家不要以為港麥格里作多賣出來是出貨,從5月13日到今天,港麥格里合計買超264張,賠了7497萬,港麥格里也是很搞笑,一手好牌讓他打到廢掉,不過就算如此,因為港麥格里是在4月11日買到的,買了一萬三千多張在130元,最近兩周麥格里是一買一賣賠了7497萬,就是讓原本買到130元的成本提高了6元,原本買在三年線以上的港麥格里,在近兩周這樣自作聰明的買來賣去,結果成本就提升了6元,成本來到136元,依舊是神仙成本,之前川普關稅最嚴重時,我就說4月11日全球股市穩八成了,大家看麥格里在4月11日大買一萬三千多張,買在129.7元,當初看似是韭菜或傻瓜的價格,結果一兩個月後就是神仙甜美價,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說的,所有的人都悲觀及恐慌時,才有可能出現甜美價,但是你要怎麼成為大部份人都恐慌時你還敢買進的那個人,那就是需要經驗,勇氣及健全的自我心理面,當你在最甜美的價格買到後,就算你後面手賤的像港麥格里這樣買來賣去,你的成本也僅提升到136元,這種價格還是神仙甜美價 。

新聞說:100萬早非第一桶金?網友表示至少250萬起跳,「以前說第一桶金是100萬,現在物價都漲成這樣了...」一名30歲網友在社群平台分享存到人生首個100萬的心情,卻意外引發一波「現實版」理財討論。網友回覆,第一桶金為100萬元是20、30年前的定義,現在早已經跳升至250萬,甚至是300萬元起跳。日前Dcard一位女網友分享,原本以為達成人生第一個理財目標值得開心,「存到100萬後,連喝一杯百元咖啡都要想上10秒」,好不容易存到第一桶金,原本期待的成就感卻被無止盡的焦慮取代。她為了活化資金,她開始進行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台股00919、00878等ETF及美股基金,但這樣的投資組合仍無法消除不安全感,「但說真的,有時會覺得自己『只是有在投資』,不一定有在變有錢。」貼文一出,立即引來大量網友留言,紛紛點出現今經濟環境的殘酷現實,「妳太天真了,現在的第一桶金標準早就漲到300萬起跳」、「100萬?在台北連房子的頭期款都付不了...」、「2、30年前的第一桶金標準還停留在100萬,現在通膨這麼嚴重,至少要250萬起跳!」貼文意外反映出當前年輕世代的理財困境,當薪資成長有限、物價持續上漲的環境下,傳統的「第一桶金」門檻不斷攀升,讓不少年輕人面臨更大的存錢壓力。一位網友無奈表示:「以前100萬很多錢,現在只能說是個好的開始而已。」對此,也有網友給予正面鼓勵:「別太焦慮,能在30歲存到100萬已經很棒了!重點是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持續累積才是王道。」這番話獲得不少網友認同,畢竟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穩健的理財計畫比追求特定存款數字更為重要。面對原PO的投資焦慮,也有網友提供專業建議:「與其投資高股息標的,不如考慮0050、00905這類市值型ETF,長期績效通常更好。」另有投資老手分享:「追求長期報酬,應該往市值型ETF方向規劃,搭配債券作風險控管,像是0050、00922、00905、00937B、00982B等,避免過度依賴高股息標的。」

A大回答:很明顯這新聞就是在推廣買ETF,這幾年也很搞笑,市場很流行的東西清一色都是割韭菜的東西,例如兩三年前的高股息ETF,一開始可以配出高股息及賺差價,投信就一直用新的高股息ETF去抬轎舊的高股息ETF,造成高股息ETF能賺差價及得到高股息的錯覺,最近半年到一年,很多高股息ETF就開始爆雷,很多不但是賠差價,而且股息也降到一般的程度,之前我就有一直和大家說過,很多散戶在買高股息ETF時,都只會看名字,什麼富邦臺灣永續高股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元大台灣價值高息等,單純就是看名字就買進,接著就愈跌愈買,散戶是這樣想的,原本高股息ETF的股利率都很高了,當股價下跌後股利率就會更高,然後未來還能賺差價,但很搞笑的事是,大家如果把這些高股息ETF持有的成份股攤開,就會發覺持有的個股股利率僅有4%左右,然後投信還會每一季調整一次持股,每一年調整四次,每一次買賣都是需要約千分之六的交易稅及手續費,一年如果調整四季,每一次調整一半的持股,這樣就會造成1.2%的費用,這時會有人說,高股息ETF調整的這麼兇嗎?嗯,這些高股息ETF每一次調整都是大量調整,有的是調整一半,有的更誇張是調整三分之二,當初我說過,在2024年初這種大多頭的漲勢,因為股價一直上漲,那時你看不出問題在哪,到了2024年下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大家就會看出這樣的問題在哪,高股息ETF配不出高股息,而且持有的公司股價還一直下跌,造成配出來的股息根本就彌補不了拿到的股息,近一年很多散戶就看破高股息ETF的手腳,但很搞笑的事是,散戶看破投信一個手腳後,投信就投出另一個ETF,也就是美債ETF,美國公司投資等級及非投資等級的ETF,接著在一般討論區上推廣套著配都舒服,結果台幣一直升值,美債殖利率一直狂飆,以前覺得是送分題的債券ETF,結果在今年股市修正時債券ETF跌的更兇,近十幾年下來,我發覺銀行,投信,券商狂推的商品,那都不會是什麼好東西,未來大家去銀行或券商時,要是有理專推薦商品,記得不要傻傻的去買,你會被當韭菜割的機率很大。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