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網友提問:美債ETF我真的沒搞懂,除息日為什麼股價也要減股息, 債券不是真的要配本金給你,然後價格不會變嗎?
你的問題很實在,很多人對美債ETF的除息與股價調整機制也會有類似疑惑。以下我會用簡單的方式解釋為什麼美債ETF在除息日股價會減去股息,以及為什麼債券的本金不會因此改變。
1. 為什麼美債ETF除息日股價要減去股息?
美債ETF的股價(即淨值,NAV)在除息日會下跌,主要是因為ETF的資產價值在支付股息後減少,而股價反映的是ETF的資產淨值。具體來說:
ETF的資產組成:美債ETF持有美國國債,這些債券會定期支付利息。ETF將這些利息收集起來,累積到一定時間(通常每月或每季)後,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給ETF的投資人。
除息日的影響:在除息日,ETF會將累積的債券利息(或部分本金還款,視債券類型而定)從基金資產中分出去給投資人。這個過程導致ETF的總資產價值減少,進而反映在股價上,股價會扣除分配的股息金額。
股價調整的邏輯:這是為了確保公平性。如果不調整股價,除息日買進的投資人會以較高的價格買入,卻無法拿到當期的股息,這對他們不公平。因此,股價在除息日會自動下調,幅度約等於每股分配的股息金額。
簡單比喻:假設你有一個存錢筒,裡面有100元的債券利息收入。你決定把10元取出來分給朋友(像ETF分股息),存錢筒裡的錢就只剩90元,存錢筒的價值自然也下降。同樣的,ETF的資產淨值因為分出了股息而減少,股價就得跟著調整。
2. 債券的本金真的會變嗎?
你提到「債券不是真的要配本金給你,價格不會變」,這點需要釐清:
債券的本金不變:美債ETF持有的美國國債,其本金在到期前不會因為支付利息而改變。債券的利息支付是基於票面利率和本金計算的,支付利息並不會減少債券的本金。例如,一張1000美元的債券,年利率2%,每年支付20美元利息,本金仍然是1000美元,直到到期才返還本金。
ETF的股息來源:美債ETF的股息主要來自兩部分:
債券利息:這是債券定期支付的利息,不影響債券本金。
到期本金或資本利得:如果ETF持有的債券到期,收到本金返還,或因市場交易賣出債券產生資本利得,這些也可能被分配為股息。但這不代表ETF「配本金」給你,而是將這些收益轉化為現金分派。
ETF的價格波動:ETF的股價除了受除息影響,還會因市場利率變動、債券價格波動等因素而改變。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呈反向關係(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這與本金無關,而是市場供需的結果。
澄清你的疑問:債券的本金不會因為支付利息而減少,ETF的股息也不是「配本金」,而是將債券的利息收入或資本利得分配給投資人。股價在除息日下跌,只是因為ETF資產減少了已分配的現金,並非本金被拿走。
3. 為什麼感覺像「配本金」?
你可能覺得股價下跌像是「配本金」,這是因為除息日的股價調整讓你感覺資產減少了。實際上:
總報酬不變:假設你在除息日前持有ETF,股價下跌的金額會被你收到的股息抵消。例如,ETF股價原本是50元,除息日分配0.5元股息,股價變成49.5元,但你拿到0.5元的現金,總資產價值(49.5元 + 0.5元 = 50元)不變。
市場波動的影響:除息日當天,股價除了因為除息調整,還可能因市場因素(如利率變動、買賣供需)而波動,這可能讓你覺得價格變化更複雜。
4. 美債ETF的特性與投資考量
為了讓你更清楚,以下是美債ETF的一些關鍵點,幫助你理解為什麼股價會這樣調整:
股息頻率:美債ETF通常每月或每季配息,配息金額來自債券利息與可能的資本利得。不同ETF(如TLT、BND)的配息頻率與金額會因持有的債券到期日與票面利率而異。
價格波動:美債ETF的價格不僅受除息影響,還與美國公債市場的利率環境高度相關。例如,2022-2023年聯準會升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許多美債ETF(如TLT)的NAV大幅回落,配息無法完全抵銷資本損失。
投資建議:
如果你追求穩定現金流,美債ETF的配息是不錯的選擇,但要注意市場利率變動對股價的影響。
如果你擔心股價波動,可以考慮持有到期型債券ETF(如iBonds系列),這些ETF持有債券至到期,減少利率波動的影響,股息主要來自利息收入。
長期投資時,建議關注「總報酬」(股價變動 + 股息),而非僅看股價或配息。
5. 簡單總結
為什麼股價減股息:美債ETF在除息日分派股息(來自債券利息或資本利得),導致基金資產減少,股價(NAV)因此下調,確保公平性。
債券本金不變:債券的本金不會因支付利息而減少,ETF的股息也不是「配本金」,而是將利息或收益分配給投資人。
投資提醒:美債ETF的股價會因除息和市場利率波動而變化,投資前需了解你的目標(現金流或資本利得)與風險承受度。
A大回答:這就像鴻海每年會賺11元,但除息5.8元時,股價也會扣6元一樣的意思,美債ETF領到美國來的債息時,淨值有可能會增加,美債ETF價格會變的原因是匯率及公債價格變化,美債價格上漲或下跌,美債ETF股價也會跟著上漲及下跌,美債ETF每次領到股息後,會先扣掉ETF經理費及保管費,剩下的錢就流到淨值裡,這種感覺就像是,你買了鴻海100元,淨值也100元,但市場就願意用90元向你買,你的淨值就會下降,上面的淨值是指目前美債的市價,公債殖利率上升,公債價格下跌,等於美債ETF的市值會下跌,經理人拿到美債利息時,扣除費用後,會流到淨值中,所以淨值是反應當下美債價格,你用定存來想是錯的,定存是不會變的,你要用股價來想,股價才是ETF的淨值,對鴻海來說淨值是118元,對你來說鴻海的淨值是162元,ETF目前反應的是162元,而不是118元,鴻海每一季賺到錢會流到淨值118元,一季賺3元,淨值變121元,但美元一變動,可能淨值忽然少了5元,結果淨值變116元,不過對你來說,淨值是以目前股價162元,你一賣就是162元,美債ETF也是一樣的道理,美債ETF目前的淨值,不是你當初買美債那個淨值,所以你才會覺得很奇怪,美債殖利率上升的意思就是美債價格下跌,你現在要賣美債就只能賣到現在的價格,而不是美債原本的價格,美債ETF你隨時能賣,所以要跟著當下的價格而不是美債的價格,就和股票一樣,如果股價等於淨值,那除權息就不該扣股價,假設鴻海淨值118元,一年賺11元,一年後鴻海股價還是118元,但鴻海賺11元配11元,這時除息就不會扣股價,畢竟鴻海淨值從118元升到129元,股價還是118元,這時配出11元股息,淨值少11元,鴻海淨值又回到118元,股價當然也該在118元,之所以除息會扣股價,原因是股價早就反應了鴻海的獲利了。美債ETF股價不等於真的淨值,所以你才會覺得扣自己的錢,美債ETF的股價是反應當下美元匯率,美債價格及拿到的股息,全部都反應了,所以你領股息,就是要扣股價,我這樣說好了,高股息ETF的淨值,不是持有個股的淨值,高股息ETF的淨值是持有的公司的股價組出來的,股價變動,高股息ETF股價也會變動,高股息ETF持有個股每年賺到錢反應到淨值,但不會和淨值一模一樣,所以高股息ETF就是持有個股的股價,除息時高股息ETF當然也是要扣股價,再簡單一點,排除所有的因素,你買100元債券,一年配5元,理論上一年就是領5元,本金還是100元,這是你的想法,美債ETF股價會把這5元反應進去,可能是不同的時間點反應進去,除息後就是要扣這5元,只是影響美債ETF的因素太多,你無法完全知道,所以就覺得美債ETF怎麼會每年配息,還會扣股價,有一天你會發覺一年領到美債ETF股息5%,結果股價還漲5%,這時你就不會覺得奇怪了,多賺5%,如果美債ETF或股票除息不扣股價,那我就每次在除息前一天歐印,隔天立刻賣出,我就賺盡世界財富了,歐印1億,隔天就是賺500萬,每天就是五百萬的賺,每天都有除息的個股及ETF,就是每天歐印,隔天立刻賣出,所以啊,就算股價不扣,隔天開盤依舊市場會讓股價跌掉除息的錢,只要不扣,大家就能套利發大財。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