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11月11日!軟銀願景基金不會當季影響鴻海獲利!

新聞說:英業達公告第三季財報,因應美國關稅提前拉貨,第三季業績較上季下滑,合併營收1762.86億元,季減6%,年增8%,毛利率5%,略低於上季與同期,營業利益30.67億元,季減16%,年減3%,匯兌收益4.81億元,整體業外利益11.37億元,稅後盈餘27.3億元,季增24.65%,年增率36.7%,EPS 0.76元。累計該公司前三季合併營收5198.97億元,年增16%,毛利率5.3%,優於同期0.1個百分點,營業利益101.75億元,年增29%,稅後盈餘66.22億元,年增35.2%,EPS 1.85元。英業達週二(11日)召開線上法說會,公司指出,由於美國關稅提前拉貨的原因,今年罕見是上半年業績優於下半年,第三季業績季減後,第四季估計會回到首季的水準,包括筆電、伺服器走勢雷同,不過,產品組合因素,第四季毛利率可望優於第三季的5%。展望明年,目前看起來,伺服器業務將會有雙位數成長,筆電、智慧裝置業務均有個位數成長。英業達表示,目前AI伺服器佔整體伺服器營收比重的40-45%,明年將超過50%,其中,CSP客戶的動能仍強過企業客戶,是明年度伺服器業務主要的成長來源。全球佈局方面,英業達目前伺服器主要生產據點包括台灣、上海、墨西哥以及捷克,美國廠正積極建置中,預計明年第一季準備就緒;至於筆電的生產據點除了中國的重慶之外,還有泰國與墨西哥廠區,智慧手持裝置則主要在上海、南京、馬來西亞與越南。

新聞說:軟銀集團第二季淨獲利2.50兆日圓,表現超越預期,外電報導指出,專注於投資高科技領域的軟銀集團公司發布年度第二季財報,結果當季淨獲利表現超越預期。根據財報,年度第二季軟銀集團公司淨獲利2.50兆日圓,市場分析師的預估中值為4,182.3億日圓。願景基金當季獲利2.38兆日圓,獲利金額遠高於去年同期的3,731.4億日圓,市場分析師的預估中值為6,632.5億日圓。年度第二季銷售淨額1.92兆日圓,市場分析師的預估中值為1.89兆日圓。累計年度上半年淨獲利2.92兆日圓,銷售淨額3.74兆日圓。

鴻海與軟銀願景基金之間的關係,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投資性質、會計處理方式,以及對鴻海財報的實際影響。

一、投資性質

鴻海是在2017年前後投資軟銀的第一期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1,簡稱 SVF1),投資金額大約為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00億元。這筆投資屬於有限合夥性質,屬於純財務性投資,並非具有控制權或重大影響力的策略性投資。

願景基金主要投資於人工智慧、晶片、電動車、通訊與自動化等新創企業。

鴻海在整個基金中的持股比例非常低,不到1%,只是眾多出資人之一,並非主導者或決策者。

換句話說,鴻海只是願景基金的出資人之一,而非母公司,也無法主導其投資決策方向。

二、會計認列方式

判斷願景基金獲利是否會立即反映在鴻海財報上,關鍵在於其會計認列方式。

如果願景基金有實際分派現金或收益給鴻海,鴻海才會在當期的財報中認列業外收益(投資收益),並列入損益表中的「業外收入」項目。

但若願景基金只是帳面上評價獲利、或基金內部投資的價值上升,尚未分派現金給出資人,那麼鴻海並不會馬上認列這部分收益。這是因為鴻海僅是LP出資人,不控制基金,也不會逐期認列基金內部的公允價值變動。

簡而言之,願景基金帳面獲利並不代表鴻海立刻賺錢;鴻海只有在基金實際分派收益或出脫投資時,才會在當期帳面上出現相關業外收入。

三、實際對鴻海財報的影響

從鴻海歷年的年報與季報觀察,鴻海的「財務投資收益」中偶爾會提及投資基金的公允價值變動或分派收益,但願景基金對鴻海獲利的實際貢獻非常有限,幾乎未在季度財報中造成明顯變化。

鴻海的業外收益主要來自四大來源:

匯兌收益與損失;

轉投資事業的股利收入(例如夏普、鴻準等);

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

處分資產所產生的利益。

因此,即使軟銀願景基金這一季大賺2.38兆日圓,鴻海的業外獲利仍不會因此立即受惠。只有當軟銀實際向有限合夥出資人分派現金收益時,鴻海才會在當期認列一次性的業外收入。

四、總結

鴻海確實持有軟銀願景基金的部分出資,但金額占比極低。願景基金的獲利對鴻海而言,在理論上具潛在幫助,但在實際會計上並不會立即反映在財報中。

過去幾年願景基金雖然有賺有賠,但鴻海從中認列的收益極少,並未對整體業績構成實質影響。

因此,整體來看,願景基金的獲利對鴻海的幫助屬於潛在性與長期性的影響,而非短期能顯著推升業外收益的因素。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