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11月6日!鴻海將在夏普工廠生產AI伺服器!

新閱說:開拓日本需求鴻海將在夏普龜山工廠生產AI伺服器,開拓日本需求鴻海將在夏普龜山工廠生產AI伺服器鴻海計劃收購夏普旗下生產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龜山第2工廠,而鴻海計劃將龜山第2工廠轉用於生產AI伺服器、開拓日本需求,藉此因應「主權AI」需求擴大。日經新聞6日報導,為了因應「主權AI」需求擴大,鴻海將在日本國內生產AI伺服器、藉由國產(日本製)伺服器開拓日本需求。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接受日經新聞專訪、被問到要如何活用從夏普取得的龜山第2工廠時表示,「將轉用於生產AI伺服器。將在龜山生產AI伺服器、供應給日本市場。希望讓它做為主權AI的一個據點、揮發作用。預定在一年以內開始進行生產。」部分市場人士擔憂AI需求急速擴大的態勢能否持續,對此,劉揚偉表示,光AI模型的訓練、就已形成龐大的市場規模,今後應用擴大的話,(市場規模)理應會進一步擴大。劉揚偉並指出,正和軟銀集團協調合作。不過劉揚偉未談及具體的合作內容。鴻海和軟銀集團在美國「星際之門」(投資5,000億美元在美國打造AI基礎建設)等項目上擁有合作關係。夏普龜山工廠擁有2座廠房(龜山第1工廠和龜山第2工廠),生產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不過因和中國廠商之間的競爭激烈、稼動率(產能利用率)低迷。

首先看 鴻海。鴻海這次把夏普龜山第二工廠轉為 AI 伺服器產線,其實是整個「AI製造本地化」戰略的重要一步。日本目前在推動所謂的「主權AI」(Sovereign AI),核心理念是:AI 運算與數據必須由國內企業掌握,伺服器與晶片也希望能在日本國內生產,以確保安全與自主性。鴻海選擇在日本設廠、以「日本製AI伺服器」的名義進入市場,正好切中日本政府與大型企業的政策導向。短期內,鴻海的財報可能不會立即受惠,因為改裝龜山廠房、導入伺服器組裝線、測試與認證,都需要數十億日圓的前期投入,屬於資本支出階段,對利潤會有壓力。不過這筆投資規模相對鴻海的整體營收體量來說不算大。中期(大約一年到三年後)開始,龜山廠若順利量產,鴻海將可藉此切入日本AI伺服器市場。AI伺服器的毛利率遠高於一般電子代工產品,毛利率可達20%以上,相對於鴻海整體平均毛利率約7%~8%,這是一個結構性提升的契機。尤其如果軟銀確定成為主要合作夥伴,鴻海可望供應AI資料中心的整機伺服器、散熱模組與電源系統等完整產品線,不僅營收增加,也能強化其在AI硬體供應鏈的全球地位。此外,日本AI基礎建設需求正起步。政府與軟銀、NEC、富士通等企業都積極建立AI算力中心,因此鴻海的龜山廠有潛力成為日本AI伺服器製造的核心據點。這不只是代工,而是戰略性佈局,可能讓鴻海在亞洲AI硬體供應鏈中取得更高議價能力。至於 夏普 的影響,則主要是「脫離虧損業務、釋放資產壓力」。龜山第2工廠原本生產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但這一領域與中國面板廠競爭激烈、價格崩跌,導致產能利用率低迷、長期虧損。若鴻海完成收購或轉用,夏普將可一次性認列處分收益,財報上會出現現金流改善與負擔減輕。更重要的是,夏普可以把資源集中到高毛利的新事業,例如感測器、能源模組、車用顯示與家電AI整合,而不是持續在低毛利的LCD市場消耗。換句話說,這筆交易有助夏普瘦身與再定位,讓財務體質更健康。總體來看,短期鴻海需要投入資本、獲利中性;中期則隨AI伺服器出貨,日本市場打開後,營收與毛利都會上升。夏普則因處分資產與業務結構改善,短期財報可能轉佳,長期能更專注於高附加價值產品。這筆轉型對兩家公司而言,一個是「從硬體代工走向AI核心製造」,另一個是「從面板虧損脫身、釋放現金」,都是朝正向發展的佈局。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