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最近一直在漲價,這會影響到電腦,筆電,手機,網通等產品的銷售嗎?對鴻海,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和碩,仁寶,宏碁,華碩等公司會有影響嗎?
的確,最近記憶體(DRAM及NAND等)價格不斷上漲,這對許多電子產品(電腦、筆電、手機、網通裝置)可能造成影響,而這也會間接影響到像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鴻海)、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緯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多為代工,筆電,PC品牌,ODM製造及通路等)乃至整體產業供應鏈造成影響。以下我整理為什麼會有影響+哪些公司及環節會受到比較大衝擊+可能的策略應對。如你願意,我也可以看這些公司最新財報看有無已反映記憶體上漲的情況。為什麼記憶體價格上漲會造成影響:成本上升,根據報導,DRAM 年比年 合約價格上漲約 170%左右。NAND及記憶體儲存、模組也出現價格上升(例如 DDR4、DDR5、NAND 等)。原因包括:AI資料中心、大型雲端運算及伺服器需求拉升,記憶體廠商產能往高階(如HBM)移轉,消費市場可供貨變少。上游供應鏈被擠壓:當記憶體廠商優先供應伺服器及AI大客戶,剩下給消費電子(手機、PC、筆電、網通)就減少,造成可選擇性庫存降低、議價能力變弱。消費電子產品中的記憶體及儲存配置往往是一大成本項,特別是高階機種,用量大、規格高。成本上升就直接壓縮利潤或迫使售價提升。售價壓力與需求風險:一方面,若品牌及製造商吸收成本不願完全轉嫁給消費者,則利潤被侵蝕。另一方面,如果轉嫁太快及太多,可能影響終端消費需求(價格敏感性上升)。例如,消費者可能延後升級、選擇低規格版本,或改買二手及翻新機。這對代工及整機廠商可能造成出貨量下降或利潤下滑。產品組合與出貨結構轉變:因為成本上升,品牌及ODM可能會調整機種規格、降記憶體配置、拉長產品週期或改採低規版本,這會影響產品單價、毛利率。此外,也可能影響到筆電,桌機及手機等較薄利的入門及中階機種,因為成本彈性較低。競爭與訂單談判變化:對於ODM及代工廠來說,他們除了自身製造成本,還要面對品牌端及供應鏈端是否能夠「搭順風車」或「承擔成本」。如果品牌端選擇讓利、壓價,則代工毛利可能被壓。同時,若記憶體缺貨或價格不確定,ODM 也可能面臨產能調整、訂單不穩、庫存風險增加。
對上述公司及產業環節,哪些受到的影響比較大?
以你提到的公司為例,這些公司大部分涉及:手機,筆電,PC及網通裝置的代工或品牌。讓我們按類型區分:ODM及代工廠(如鴻海、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和碩、仁寶):這類公司通常負責組裝、代工品牌的筆電、手機、伺服器、網通產品。對於記憶體價格上漲,他們會面臨:零件成本上升(記憶體模組+儲存元件)。品牌是否能或願意轉嫁成本。如果品牌端壓價空間大,代工廠毛利可能被擠壓。訂單可能被調整(品牌可能改款、改規格、延遲採購)以因應成本壓力。出貨時機可能延後或被取消(品牌考慮到底成本)。在價格上漲背景下,代工廠的談判能力可能變弱:供應鏈成本不穩、備料需求高。因此,這類公司確實可能受到較為直接的負面壓力。品牌及整機廠(如宏碁、華碩):這類公司直接面對消費端市場,生產筆電、桌機、電競機、筆電+平板等。對它們的影響包括:銷售價格可能上漲。如上述報導指出,消費端記憶體價格上漲已經被品牌端注意到。若選擇不完全轉嫁價格,毛利可能縮減。若完全轉嫁,可能影響销量及市場競爭力。對入門及中階市場影響尤為明顯,因為這些機種的成本彈性較低、利潤薄。入門機如果成本上漲可能轉嫁困難。出貨結構可能改變,比如中階及高階機種比重上升,以對沖高成本,但這可能影響品牌定位與市場策略。
網通設備或伺服器製造及組裝:雖然你提到的公司中可能較少專注於伺服器記憶體,但若有部分業務是網通,伺服器及資料中心設備,那麼由於記憶體成本上升+供應壓力,其利潤或出貨亦可能受到影響。具體影響因素+可能差異化情況:若公司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或搭配規模效益,能較早鎖定零件價格或擁有優於同行的供應鏈優勢,可能受衝擊較小。若公司主力在高階產品及少量訂製,成本上升可能部分可轉嫁→傷害相對較輕。反之,若主力在低利潤及大量量產入門機,影響可能較大。若公司具備自有品牌+佔終端市場(像華碩、宏碁)可能較有彈性去調整售價或配置;但純代工公司則可能更被動。若公司預備料能力強、庫存規劃好,或已經與記憶體供應商簽長約鎖價,可能緩衝這波價格上漲。反之,若採「現貨及短期訂單」模式則風險高。國際市場,匯率,物流及關稅風險也會加劇這波成本壓力。
預期情景與策略:短期情景:記憶體價格上升造成零件成本上升導致原廠與品牌可能延後新機推出、減少記憶體配置、提高終端售價,或壓縮毛利。出貨可能下降、尤其對於入門及中階機種。中期情景:如果價格持續高漲,可能誘發產品規格調整(例如重視節能記憶體、重新評估構成、尋求替代方案)、品牌策略改變(推高階產品、拉長機型更新週期)、代工成本傳導變得日益關鍵。長期情景:如果記憶體產能長期被AI及伺服器需求佔用,消費電子可用產能可能縮減,導致產品價格持續上升、甚至供應瓶頸;這將改變筆電、手機、PC的定價模型。公司應對策略:與記憶體及儲存模組廠商簽訂長期合約或提前備料以鎖定成本。調整產品組合:減少低毛利產品比重、提升高階機種比重。優化零件配置:例如適度降低記憶體規格、採用更高成本效益的配置。加強成本傳導能力:品牌更明確是否要把成本轉嫁消費者或由自身吸收。提升供應鏈彈性:多元記憶體來源,替代供應商及甚至設計變動以降低記憶體依賴。市場溝通與價值提升:如果售價上漲,品牌需強化產品價值、差異化,減少消費者抗拒。
對你提到的各公司,大致可能受到的差異化影響:鴻海:其業務涵蓋手機、筆電、伺服器及網通等代工。記憶體成本上升,對其手機代工與筆電代工影響較大;但其規模大、客戶多、預備料能力強,應該有較佳抗風險能力。廣達、仁寶:主要是筆電,PC及伺服器代工。筆電是記憶體用量高、價格敏感度高的領域,受到的影響可能比較明顯。緯創、緯穎、英業達、和碩:視其訂單結構(手機、筆電、伺服器、網通)而定。如果手機代工比重高,則成本上升壓力大。宏碁、華碩:品牌+整機廠。對其來說,有可能透過品牌價值傳遞部分成本給消費者,但在價格敏感的中低階筆電市場,影響也會比較顯著。尤其華碩曾就記憶體價格上漲發出警告。
結論:總結來說:是的,記憶體價格上漲很可能會對電腦、筆電、手機、網通產品的銷售、毛利、出貨量造成影響,而你列出的這些公司在不同角色及環節下,也都將面臨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的程度會因公司定位、產品組合、客戶結構、供應鏈能力、成本轉嫁能力等因素而不同。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