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鴻海於COMPUTEX 2025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宣布,將攜手輝達(NVIDIA)在高雄亞灣打造最先進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發言人巫俊毅今(18)日受訪時表示,目前已有4家合作單位加入,約7~8成的算力已完成分配,客戶端需求十分明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COMPUTEX 2025台北國際電腦展主題演講時宣布,將攜手輝達在台灣打造最先進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規模達100MW,將分三階段建設,首階段規畫落腳高雄亞灣建置20MW,並評估全台合適地點、其後再分兩階段增建各40MW。鴻海發言人巫俊毅今日在2025鴻海科技日展前說明會受訪時表示,鴻海目前在AI數據中心伺服器領域擁有相當高的市占率,未來將持續向上游延伸至更多關鍵零組件,向下游則推動數據中心營運,完整概括從硬體、模組、系統到應用的平台能力。橫向面部分,鴻海自建三大AI數據中心應用平台,打造基於開源模型的專屬AI模型FoxBrain,並攜手輝達打造台灣首座雲端合作夥伴(NCP)的亞灣AI超級算力中心。巫俊毅透露,已有4家合作伙伴加入,約7~8成算力已完成分配,來將以此架構展開多項新合作案。
這項高雄 100MW「AI Factory」計畫,對鴻海 AI 伺服器版圖的意義,一、鴻海正式從“代工”走向“平台+服務”,過去鴻海在 AI(含 GPU 伺服器)最強的是:硬體製造(組裝),機櫃、網通、電力管理等整合,高度客製化伺服器 ODM 代工。但問題是:硬體代工毛利只有 3%~5% 上下,再怎麼成長,獲利率都有限。這次宣布的「AI Factory + NCP(NVIDIA Cloud Partner)」等於:鴻海跨到「雲端算力服務」領域,相當於台版的小規模 AWS及 Lambda Cloud。這是完全不同的高毛利模式。二、鴻海 × NVIDIA:地位與策略升級,鴻海成為台灣首個 NVIDIA NCP(雲端合作夥伴),這個地位很重要。因為:NVIDIA 要在各國建立「本地算力中心」,需要可信、成熟、能快速布建的合作夥伴,鴻海從 ODM → 變成算力提供者、模型訓練與推論平台運營者,這意味著:鴻海拿到 GPU 的優先供應(提高交付能力)。鴻海可以擁有「算力租賃」收入(高毛利)。 鴻海能拓展到 AI SaaS及模型訓練服務。這是“產業位階”整體升級。三、100MW AI Factory:對鴻海 AI 伺服器本業的直接帶動,100MW 大概代表 4–5 萬張 GPU 伺服器的規模(視 GPU TDP 而定)。其中:20MW 高雄亞灣為第一階段 已完成 70–80% 算力預訂,後面兩階段 40MW + 40MW,客戶已提前卡位(代表需求不是空喊),這會帶來三個直接效果:(1)鴻海自家 AI 伺服器出貨量可「自帶訂單」,以前鴻海出貨 AI 伺服器靠:微軟,AWS,Google,國內企業(金融+製造),其他 AI 新創。現在不同了:AI Factory 自己就需要大量伺服器 → 鴻海自產自用,增加能見度,等於:鴻海 = GPU伺服器 ODM + 數據中心營運商,這會讓 AI 伺服器產能利用率更穩定。(2)關鍵零組件垂直整合 → 提高毛利,鴻海明確表態:會往 上游零組件 走(電源、散熱、機構件、AI專用模組),也往 下游營運(AI雲平台、模型服務) 推進,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因為: AI 伺服器不是靠出貨賺錢,而是靠關鍵模組才有高毛利。散熱、電力系統、電源、機櫃、布線 → 全都高毛利。鴻海若做到 30~40% 零組件自製率,等於一台 AI 伺服器毛利可提升到一般 ODM 的 2~4 倍。
四、對財務面實際貢獻(獲利潛力推估),第一階段 20MW(亞灣),2025年到2026年,市場價格粗估:訓練型算力租賃:USD 1.5–3 每 GPU-hour,推論型算力租賃:USD 0.4–0.8每GPU-hour。若 20MW 對應大約 8,000 – 10,000 張 GPU利用率以 50% 計算(低估值):年度算力租金收入約新台幣 50–80 億,毛利估 35–45%,遠高於製造業的 3%。整個 100MW 完成後(兩階段 增加20MW再到增加80MW)。規模線性放大:年收入可上看 7–12 億美元(約 200–350 億台幣)。毛利維持 35–45% 區間。毛利貢獻比傳統製造業高約 10 倍。整體 EPS 貢獻可望提升 15–25%(取決於啟用時程)。五、鴻海整體AI版圖的結構性變化(關鍵),1、從硬體代工到AI運算平台再到AI服務生態系,鴻海正在形成三層營收結構:L1層級包括伺服器硬體及ODM業務,毛利率3–5%,成長性中高。L2層級包括AI 模組、散熱、電源等關鍵零組件業務,毛利率10–20%,成長性高。L3層級包括AI Factory + 算力租賃 + FoxBrain AI平台業務,毛利率35–45%,成長性極高。供應鏈地位越往上,鴻海的獲利能力會越明顯脫離代工股的估值。六、總結:這件事對鴻海的實質意義(重點濃縮),(1)鴻海正式跨入 AI 雲端運算——成為台版 AWS+NVIDIA 合作最高等級夥伴,地位提升,影響巨大。(2)AI伺服器本業受惠——訂單更穩、更大、可自產自用,AI 伺服器需求至少確定兩年不會下來。(3)毛利率提升結構性改變,算力租賃+AI 模型平台毛利可達 35–45%,將改寫鴻海過去偏低毛利的印象。(4)獲利潛力可觀,20MW 產能年收入 50–80 億台幣,100MW產能 成 ,年收入 200–350 億台幣,對 EPS 有明顯提升效果(中長期 15–25% 以上貢獻)。(5)股價評價將被市場重新定義,市場會開始將鴻海視為:「AI伺服器龍頭 + AI雲平台營運商」,而不是「手機代工廠」。
新聞說:前瞻鴻海科技日 Model A新車準備登場,更多的AI合作即將展開,鴻海科技日將於11月21~22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舉行,今年活動主軸為「三大智慧平台結合AI技術應用」,呈現集團垂直整合與3+3+3轉型策略的實踐;鴻海在18日的展前記者會上也透露,今年科技日上將推出Model A新車,而集團也會從縱向、橫向開展更多AI合作。針對與OpenAl的合作案,鴻海發言人巫俊毅回應,關於新的合作案就請大家「拭目以待」。不過,AI產業不是只有硬體,更多的是生態系和策略結盟。董事長先前在法說會中提到,如果在硬體方面來看,鴻海在AI伺服器有非常大的市占率,向上可延伸至更多關鍵零組件,向下則延伸至資料中心建置,形成垂直整合的硬體供應鏈;橫向的話便是積極成為平台營運者或是應用者,像是鴻海本身有三大應用平台、自研的大語言模型,還有與客戶在台灣成立超算中心等。針對科技日亮點,巫俊毅則說,今年科技日可以說有六個「最」和六個「更」。包括最完整的AI應用、最完整的垂直整合、最紮實的製造能力、最前瞻的技術(量子、航太、人形機器人等)、最多元的合作夥伴參與,以及最多來賓、媒體和民眾參與,去年兩天參觀人數約5,500人,今年目前報名人數已近一萬人。同時,今年科技日有更多元的論壇、更多電動車展示、更大規模的產品展示,展示產品超過200件、更多外部企業參展、更豐富的抽獎產品,還有更具特色的鴻海小物。今年鴻海科技日的主軸將聚焦於三大智慧平台結合集團垂直整合實力AI技術的落地應用,分別為鴻海機器人技術及場域應用願景、鴻海與客戶夥伴的技術合作落實,以及鴻海的創新速度與科技領先地位。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