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11月15日!微軟資料中心運轉鴻海利多!

 新聞說:微軟資料中心運轉,鴻海利多,有望再奪新一波訂單,外電報導指出,微軟位於美國威斯康辛州與喬治亞州、採用Fairwater架構設計的資料中心,已經開始投入運轉,配備輝達(NVIDIA)GB200 NVL72的AI伺服器機櫃,包含數十萬顆GPU,主力供應商鴻海(2317)受惠最大。外電報導,微軟兩座超大AI資料中心,分別位於威州的Mt Pleasant和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 兩者均採用雙層設計,配備輝達GB200 NVL72機櫃,擁有近乎0用水量的液冷冷卻系統。硬體方面,微軟採用新型AI WAN專用網路,共計包含數十萬顆最先進的GPU、EB級存儲空間和數百萬個CPU核心。讓所有的機器結合成一台虛擬超級計算機,支持數千億參數模型訓練,解決單個網站無法滿足的先進問題。法人表示,微軟GB200主力供應商為鴻海,微軟資料中心GB200開始運轉,並將投入GB300等下一代產品,鴻海可望持續受惠。鴻海昨日晚間也代子公司工業富聯控股美國( FII HOLDINGS USA INC.)公告,取得鴻佰科技美國(INGRASYS TECHNOLOGY USA INC.)股權,交易金額為1.58億美元(約新台幣49.1億元),取得股權目的是長期投資,外界推測用以擴增美國廠的AI伺服器產能。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至少未來三年,北美都將是鴻海集團最大的AI伺服器生產重鎮,並在美國德州、威斯康辛州、俄亥俄州與加州等地擴增產能。看好2026年AI投資動能強勁且持續快速成長,美國前五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資本支出上調至6,000億美元,再加上主權AI需求,未來兩到三年可達到1兆美元市場規模,對此樂觀期待。鴻海過去一年擴大投資,包括德州、加州、俄州與威州,持續擴建工廠以滿足客戶迫切需求,目前GB300機櫃良率大幅提升, 產量快速爬坡向上,預期本季季對季將高雙位數成長,未來一到兩季GB300機櫃出貨持續增加。鴻海目前與北美主要CSP維持深度合作,AI機櫃產品線從GPU延伸至ASIC解決方案。除CSP外,鴻海亦積極參與美國、台灣與日本的主權AI專案,預計2026年AI伺服器市占率將較現有四成提升,業績維持高速成長。

下面我用「短線(1–3季)、中線(2025–2026)、長線(3年以上)」三個層次,分析這一波 微軟資料中心啟動+GB200/GB300 機櫃大量出貨+鴻海美國產能擴張,對鴻海營收與獲利的實際影響。

一、這波消息對鴻海的意義(重點),從新聞資訊可以確認3件關鍵事:1.微軟兩座超大AI資料中心啟動,GB200已開始運轉,鴻海為主力供應商,等同於訂單已經量產落地,而不是預期。這會直接反映在2025年第四季到2026年第一季的營收與毛利。2.微軟將開始導入GB300(高單價、高毛利、量大),GB300單價、功耗、複雜度都大幅提升,機櫃ASP(平均售價)顯著提高,毛利率比傳統伺服器高出2~5個百分點。3.鴻海持續擴建美國產能(威州、德州、俄州、加州),這表示:2025~2026年AI伺服器為絕對主軸,客戶(特別是微軟、Google、Amazon)明確要求「美國製造」,鴻海會成為北美最大 AI 伺服器製造商之一,AI 伺服器營收占比大幅攀升。

二、對鴻海營收的實質影響,1. AI伺服器單價極高 → 對營收推動力巨大,目前市場估計(大方向):GB200 NVL72 一櫃:70–100 萬美元,GB300 NVL72 一櫃:100–150 萬美元以上,AI伺服器 ASP 大約是過往一般伺服器的 8~15 倍。如果微軟建置「數十萬顆 GPU」,一個 NVL72 是 72 顆 GPU ,例如 200,000 顆 GPU 就需要:約 2,700~3,000 櫃。假設鴻海供應比重 40–50%(外界推估鴻海在微軟 AI 機櫃市佔約 50%):鴻海可吃下 1,200到1,500個櫃。以GB300約100萬美元一櫃估算:營收增加12到15億美元(約400到480億台幣)。這只是微軟兩座資料中心的量,️還不包含:Google、Meta、Amazon、Oracle、OpenAI、主權 AI(美日台)。若全年度加總,法人對鴻海 2026AI伺服器營收通常估:2026 年 AI 伺服器營收有機會突破 1 兆台幣(超過 10到12% 公司總營收)。

三、對鴻海獲利的影響(毛利率與 EPS),1. AI伺服器毛利率比 iPhone & 傳統伺服器都高,一般估值:iPhone 組裝毛利率3–5%,一般伺服器毛利率 6–8%,AI伺服器(GB200/GB300)毛利率8–12%(甚至更高)。鴻海GB300良率提升後,毛利率會明顯推升。2.若AI伺服器營收達1兆台幣,對毛利與 EPS的影響,粗略試算(簡化模型):AI營收約1,000億毛利貢獻,扣除營業費用後,可能對EPS貢獻:每股增加3.0到4.5元的獲利能力,對比目前鴻海一整年的 EPS 約 10 元上下: AI 伺服器 alone 就能貢獻 30–40% 的整體獲利而這會隨著 2026 CSP 資本支出(6000億美元)持續擴大。

四、對股價的隱含意義,目前市場給鴻海的評價方式已從:電子組裝廠變成AI基礎建設核心供應商,如果AI伺服器營收持續超過:2025年:6000億台幣,2026年:8000~10000億台幣,2026年後:上看一兆以上。那麼市場會開始把鴻海視為:「AI伺服器乘以北美製造」的必要供應鏈,也會推升市場給它更高本益比(由 8到10 倍提升到 12到15 倍)。

五、結論:對鴻海營收與獲利的影響(總結),(1)營收,微軟兩座資料中心啟動等於訂單已開始認列,GB300量產爬坡明顯,北美產能擴建讓鴻海能吃更多 CSP 訂單2025~2026 AI伺服器營收大幅上升,有機會突破 1 兆台幣。(2)毛利率 + EPS,AI 伺服器毛利率是 iPhone 兩倍,若 AI伺服器年出貨 1 兆台幣, EPS 可增加 3到4.5 元,2026 EPS有機會來到13到15元區間。(3)長線,AI伺服器是3到5年成長趨勢,不是一次性,鴻海與美國CSP深度合作(微軟是最大),未來3年是鴻海獲利結構「質變」的開始。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