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11月17日!記憶體持續上漲品牌企業獲利不樂觀!


記憶體 (DRAM及NAND) 價格上漲會影響到整個供應鏈,下游到中游都有受衝擊或受益的公司。以下是可能 受到記憶體上漲影響(正面或負面)的主要公司,以及如何影響。受到記憶體上漲影響的公司類型與具體公司,封測廠及後段廠(正面受益),封測及封裝測試廠受惠記憶體晶片需求強勁:如力成、南茂、華泰等。報導指出,封測廠訂單湧入,預期漲價。營運有望大進補。工業電腦及網通廠(成本壓力),研華:DDR4價格大幅上漲,侵蝕毛利。報導指出其毛利已被DDR4漲價影響約1%。合勤控和啟碁等網通公司也表示若DRAM價格繼續漲,毛利可能受到4–5%的衝擊。這些公司可能需要調漲產品售價來轉嫁成本。電腦,筆電及主機板廠:華碩:法說中提到,因為記憶體價格上漲,公司已拉長備貨周期,目前仍有大約4個月的記憶體庫存來因應。若漲價持續或供應緊張,其他 PC OEM(筆電、主機板、記憶體模組商)都可能成本被壓力。DRAM及記憶體晶片原廠(正面受益),三星電子:是全球記憶體大廠。根據報導,部分 DDR及DRAM 晶片漲價幅度很大。 SK 海力士和美光:作為主要 DRAM 供應商,也會因為漲價而毛利提升。TrendForce 等機構預計 DRAM 價格將進一步上升。另一方面,DRAM晶圓代工廠像力積電也受記憶體需求回升加持。核心影響邏輯整理,供給收縮+需求提升:AI、資料中心帶來對高階記憶體(如HBM、DDR5)的強勁需求,記憶體廠商優先將產能配置給高毛利產品,導致成熟製程(如DDR4)供應緊張。下游成本壓力:對於需要大量記憶體(DRAM)的下游公司(工業電腦、網通、伺服器OEM等),記憶體成本上升會侵蝕毛利,若無法完全轉嫁給客戶,就可能影響營運。中游受益:記憶體原廠、封測廠因為漲價和需求增加,可以提高利潤。庫存策略為關鍵:像華碩這種廠商已提前拉貨備貨,以減輕短期記憶體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記憶體持續上漲,這對鴻海,廣達,緯創,仁寶,和碩這些代工廠獲利有什麼影響?對宏碁,華碩,微星,技嘉這些品牌廠又有什麼影響?會影響到未來幾年的獲利嗎?

下面我用 代工廠(鴻海、廣達、緯創、仁寶、和碩) 與 品牌廠(宏碁、華碩、微星、技嘉) 分開說明,並分析 記憶體漲價是否會影響 1~3 年後的獲利。

一、記憶體持續上漲對「代工廠」的影響(鴻海,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結論:影響有限,不如你想的那麼大,原因是 代工廠主要採「成本+毛利」模式。 記憶體是材料成本,通常可以 轉嫁給品牌廠或客戶。但不同公司仍有差別:1️、鴻海主力是 伺服器、iPhone、AI設備,其中 AI 伺服器記憶體占比高,但毛利結構以 加工費為主。客戶(例如 Apple、雲端大廠)吸收記憶體波動,不是鴻海吸收。鴻海毛利率極薄(6~8%),但不承擔記憶體價格風險。記憶體漲價對鴻海影響:極低。2️、廣達、緯創(兩大 AI、伺服器代工廠),AI 伺服器(含 HBM/DRAM)佔比愈來愈高,但:AI 伺服器是客製化專案報價,DRAM/SSD 成本由 客戶支付。廣達及緯創的利潤來自組裝與設計費,不吃材料毛利。記憶體漲價對廣達、緯創獲利幾乎沒有負面衝擊。甚至有 小幅正面:大客戶提前拉貨、增加訂單,反而使出貨動能更強。3️、仁寶、和碩(筆電占比高),這兩家的筆電訂單比較標準化,過去記憶體若突然大漲,確實會:造成 庫存價值短期變動(但風險主要在品牌廠),但 OEM及ODM 契約仍多數是 材料全回補。影響:低~中等,但遠比品牌廠輕。

二、記憶體漲價對「品牌廠」影響(宏碁,華碩,微星,技嘉),結論:品牌廠受到直接衝擊(成本壓力項最大),品牌廠須自己負擔材料成本,而筆電及主機板記憶體比重高:筆電中 DRAM + SSD 佔 BOM 成本 15~30%主機板及顯卡中 DRAM 也是重要成本,因此記憶體若連續上漲 30~50%,品牌廠會遇到:1️、毛利被侵蝕(最直接),品牌廠毛利率都不厚:宏碁近年毛利率10–12%,華碩近年毛利率15–18%,微星近年毛利率16–20%,技嘉近年毛利率15–18%。記憶體漲價會:壓縮毛利 1~3 個百分點(實際影響在庫存用完後出現),對低階筆電及中階主機板最痛(價格彈性小)。2️、提前拉貨及堆庫存 造成影響現金流,像華碩已透露庫存拉到4個月就是擔心DRAM再漲。品牌廠面臨:必須把現金綁在記憶體庫存,若DRAM回跌導致面臨庫存跌價損失。3️、價格能否轉嫁給消費者?高階電競:可以部分轉嫁,中低階筆電:難以調漲(競爭太激烈),DIY主機板及顯卡:通路價格敏感,也不好調,因此記憶體漲價 品牌廠吸收得比較多。

三、記憶體漲價會影響未來幾年獲利嗎?代工廠:3 年內幾乎無長期負面,原因:成本 pass-through,毛利本來就不吃材料價差,AI 伺服器需求強 → 出貨量甚至可能增加,記憶體高價會使客戶拉長備貨 → ODM及WiW 出貨偏強,代工廠 1–3 年獲利展望:穩定甚至略受惠。

品牌廠:若 DRAM及NAND 長期高檔造成壓縮 1–2 年獲利,「短期」,毛利率下滑 1–3%,現金流被庫存綁住,「中期」,若 AI+HPC 需求持續,記憶體原廠維持產能紀律,導致記憶體價格可能維持偏高1–2年,品牌廠獲利會比較辛苦。「長期」3以上,記憶體終究是標準化商品,不可能永遠高價,原廠擴產或需求降溫造成周期性回落,屆時品牌廠反而恢復毛利(或因庫存重估受益)。

最精華結論(30秒版):代工廠(鴻海、廣達、緯創、仁寶、和碩),多為「材料pass-through」模式,不用承擔記憶體成本,獲利不受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因AI訂單增加而受惠,品牌廠(宏碁、華碩、微星、技嘉),需自行承擔記憶體漲價成本,毛利率短期受壓,若記憶體維持高價1–2年導致品牌廠獲利會偏弱,但屬於「短中期壓力」,不是永久結構性問題。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