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11月14日!鴻海自動駕駛的研發與實踐!

以下是 《AI驅動的智慧運輸新時代:鴻海自動駕駛的研發與實踐》重點濃縮整理,已依內容架構重新整合為一份可直接用於簡報或報告的要點摘要:

AI驅動的智慧運輸新時代:鴻海自動駕駛的研發與實踐

一、鴻海自動駕駛研發主軸,鴻海研究院以 AI 為核心,針對自動駕駛四大問題深度投入:感知 – 如何理解環境,預測 – 交通參與者接下來會做什麼,

規劃 – 自車該如何做,資料與模擬 – 用低成本且大規模方式訓練 AI。

 二、三大核心技術成果,1️、QCNet – 世界冠軍軌跡預測技術,解決問題:精準預測車輛/行人未來行為(軌跡),提升長距離、多路徑的預測效果,亮點成果:

Argoverse 1 & 2 軌跡預測競賽世界第一(連續兩年),發表於 CVPR 2023,多國專利申請中,技術亮點:將 Transformer / NLP 架構 引入軌跡預測,推論速度提升 6 倍以上,具 自我修正機制、逐步規劃 → 有效提升長距離預測,QCNet v2:可 同時預測多個 agents 行為,更符合真實交通。2️、BehaviorGPT – 自動駕駛的智能代理模擬器,用途:用於「閉環測試」的 AI 交通代理模擬器,能模擬車輛/行人互動行為,生成逼真的交通場景,成果:2024 CVPR Waymo Sim Agents Challenge 冠軍,僅 3M 參數,但超越所有競爭者,技術特點:引入 Relative Spacetime Representation,強化互動理解,使用 Agent Patching + Triple Attention,可無限制生成大量真實級模擬數據,應用:虛擬道路安全測試,規劃模組迭代,自動生成訓練資料,加速 AI 自駕發展。3、OccNet – 低成本高精度 3D 場景重建(佔據網路),解決問題:不用昂貴光達,也能做到高精度 3D 場景建模,亮點:使用多張 RGB 相機影像 → 建構 3D 場景,效果超越過往 state-of-the-art,發表於 AAAI 2025,專利佈局(台灣,大陸及美國),技術特點:multi-scale 影像特徵提取,Transformer-based 3D 填補與融合,加入時序資訊,能預測未來場景 → 反過來提升當前場景重建精度。

三、實車驗證,鴻海自駕車已上路測試,完成:高速公路自動跟車,自動下閘道,270度彎道,市區環境運行,(地點:國道三號、新店交流道、新店之眼等)。

 四、未來技術方向 — E2E(端到端)自動駕駛 + 大模型上車,鴻海整合三大技術(QCNet、BehaviorGPT、OccNet),朝向:

E2E 端到端自動駕駛模型,使用大量模擬資料及語言,視覺,行為模型協作,使自駕更像人類駕駛。

五、FoxBrain:鴻海自研大型語言模型(LLM),重點:120 片 H100 訓練 1 個月,基於 Meta LLaMa3.1-70B,使用 100B Token 繁體中文語料,服務智慧製造、EV、智慧城市平台,FoxBrain 的車用應用:AI 車載助理(語音理解、人性化互動、個人化服務),AI 智慧駕駛(理解人類駕駛語意、學習人類行為),跨域 EEA,OS,Gateway 整合。

海第三季業外表現的特別好,我在估鴻海業外時,我們有把比較確定的項目列出來,也就是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我們估這一項是穩賺20到40億之間,實際上利息收入有71.18億,其他收入有35.26億,財務成本支出97.73億,所以就是71.18億加上35.26億減掉97.73億,這樣可以得到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的結果8.71億,這比我們預估的20到40億更低,之前我有和大家說過,鴻海把銀行的現金拿去擴充AI伺服器產能,不但把銀行裡的現金拿去擴充,更是舉了債去佈局AI伺服器,所以鴻海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這三項會變的愈來愈少,結果第三季開出來僅有8.71億,算是很誇張少的,我們看到夏普,臻鼎及鴻準的獲利後,我們估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之份額淨額會賺20到30億,結果是34.64億,比我們預估的好一點,所以業外中的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再加上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之份額淨額合計是8.71億加上34.64億,這樣是賺43.35億,剩下的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第三季破天荒的賺120.21億,這就是非常誇張的好,原本這一項本來就是有賺有賠,鴻海第三季處份工廠,土地,設備,還有股價上漲認列收入,才會讓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異常的好,平常這一項賺個幾十億就很誇張的,這一次卻賺了120.21億,不過業外中的都屬於一次性的收入,比較穩定的就是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再加上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之份額淨額這四項,所以接下來我們預估鴻海的業外,還是會朝著僅賺100億以下去預估,沒有在天天賣廠房,土地,設備及賣賺錢股票這種事的,要是第三季業外太好,那很有可能第四季鴻海的獲利是會輸給第三季的,畢竟第三季光業外就多賺了0.77元了,鴻海第四季業外也要有163億才有可能多賺0.77元,哪有天天在過年的。

接下來看其他利益及損失,其他利益及損失包括項目如下
1、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負債)利益(損失),這一項賺了99.07億。
2、處分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損失,這一項賺了54.72億。
3、處份投資利益,這一項賠了3.61億。
4、處分無形資產損失,這一項沒有。
5、外幣兌換(損失)利益,這一項賠了38.58億。
6、減損損失,這一項賠了0.32億。
7、其它(損失)利益,這一項賺了1.72億。
其中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負債)利益(損失)項目,這一項賺了99.07億,我們來細看這一項是怎麼賺到的,這一項又能區分成下列四項,其定義如下
1、權益工具:上市櫃股票,非上市櫃股票及興櫃股票,這一項賺了33.34億。
2、債務工具:包括公司債券及負債性質之特別股等,這一項賠了2.49億。
3、受益憑證:包含開放型基金及私募基金投資,這一項賺了36.06億。
4、衍生工具:包括換匯換利合約,遠期外匯合約,可轉換公司債及賣回權,這一項賺了32.16億,這一項就是和外幣兌換(損失)利益對沖,所以第三季鴻海業外之所以能賺一百二十幾億,大部份都是來自於賣廠房,設備,土地賺54.72億,股票賺3.34億,基金賺36.06億,鴻海這一季穩賺的獲利變少,都是這些一次性的獲利,所以下一季鴻海的業外不一定是會保持這麼好的,鴻海應該也是知道去年第四季業外賠11.67億,第四季要做到業外年增就比較容易了,鴻海第四季的獲利不一定是能比第三季高,因為第三季業外就多賺0.77元了,要是第四季業外沒有這麼高,第四季鴻海獲利要高過4.15元是有難度的,之後等到鴻海子公司開財報時,我們再來重新評估,下一次開財報都在明年三月底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