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AI泡沫疑慮席捲信貸市場,科技公司債退單率暴增,席捲全球金融市場的低迷情緒,正蔓延到信貸市場,從投資級公司債到垃圾債,所有債券的風險溢價都徘徊在數周以來的高點,彭博18日報導,投資人看到多檔企業債公布最終定價後,本周一撤回約40%的訂單,退單比率異常的高。另有一筆投資級公司債上周直接取消發行,在該市場實屬罕見。同時,在槓桿貸款市場中,銀行難以順利出售一些與收購相關的債務。信貸市場還稱不上恐慌,估值仍接近數十年高點,但資金經理人表示,市場正變得愈來愈謹慎。標普500指數周二連續第四天下跌,是8月以來最長連跌紀錄。今年帶動美股上漲的科技公司正在下跌,投資人擔心人工智慧無法完全兌現市場高昂的期待。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投資組合經理說:「有一些跡象顯示可能存在成長問題,但並未反映在債券殖利率上。」這可能也是債券投資人日益謹慎的原因之一。最近幾周,基金經理人大量搶購科技債券:所謂的「超大規模雲端業者」今年已發行約1210億美元的高評級美元公司債,遠高於過去五年平均每年約280億美元,根據美銀策略師,其中約810億美元都在9月以後發行。CapitalGroup投資組合經理BrianWong說:「這波供給規模遠超過過去幾年的數量。市場開始質疑:誰會是贏家?誰會是輸家?這些投資的回報會是什麼?」投資人謹慎情緒在周一的債券銷售中展露無遺。亞馬遜發行150億美元債券,最初吸引約800億美元投標,但在定價公布之後,訂單縮水至約470億美元,跌幅超過40%。如此大的退單幅度非常罕見,在一般情況下,通常只會流失約20%訂單。當天另外三筆債券發行,也都出現訂單大幅滑落的類似情況。市場目光也集中在即將在美國周三盤後公布財報的輝達:該公司釋出的財務展望,可能成為AI投資的風向球。高盛資產管理公司的多元資產負責人LindsayRosner說:「我們即將獲得重要資訊,以檢驗當前的估值是否合理。了解AI現況、以及這些公司是否仍入不敷出,都非常重要。」信貸市場還出現其他初步的恐慌訊號。通常具有流動性的最低評等、即CCC級的債券,周一殖利率上升至10.38%,為8月下旬以來最高,這類債券的風險溢價也擴大至約三個月高點。反映高收益債風險的MarkitCDX北美高收益指數下跌至約106.4,為6月以來最低。AppliedDigital本月稍早發行一筆23.5億美元的五年期債券,價格一度跌破1美元面額,最低達到94美分,之後回升至約96美分。該債券最初的發行價格為97美分,為折價發行。儘管市場出現這些疲弱跡象,彭博的指數顯示,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平均利差周一仍約為83個基點,遠低於過去十年平均值的117個基點。對一些投資人來說,這正是癥結所在:公司債估值過高,能提供的上漲空間有限。PineBridgeInvestments全球多元資產主管MichaelKelly說:「我們從利差中得到的報酬極低,因此對公司債並沒有太大興趣。我們正處於一個技術劇烈變動、快速演進的世界。」
這波債券市場的反應其實揭示了AI產業進入「第二階段」:從狂熱到實質驗收期。我用最清楚的方式幫你整理:這代表市場在擔憂AI泡沫嗎?答案:部分是,但不是全面性泡沫。比較接近:投資人開始擔心AI的「短期經濟回報」可能低於前期想像。為什麼出現退單潮?因為:科技公司債供給量在短期暴增(9月後爆大量發行),今年雲端大廠已發行1210億美元科技債,是往年平均的4倍以上。市場一下子「吃不完」。利率高、現金價格高,企業負擔上升導致投資人要求更多報酬(更高利差),AI的巨額資本支出正在壓縮企業自由現金流,Microsoft、Amazon、Google、Meta全部的資本支出都在飆升,但這些資本支出的回報目前「沒有人能確定時點」,市場開始質疑:AI的回本期會不會比較長?所以債券投資人退單不是因為「AI 完蛋了」,而是認為:短期回報風險大於願意承擔的風險。AI 真的有泡沫嗎?分兩段回答最清楚:第一段:算力層(GPU、伺服器廠), 確實有「短期泡沫風險」,原因:NVIDIA GPU 訂單過度集中、供應鏈全數投入,雲端大廠資本支出過高,小型新創大量燒錢買GPU,但沒有商業模式,許多資料中心的利用率沒想像中高(大量 idle 資源),這部分確實有可能出現「資本投資過度」,類似 2000 年光纖泡沫。 第二段:應用層(AI產品、企業SaaS)造成真正的獲利還沒開始,目前AI的商業價值分歧很大:有清楚獲利能力的:Copilot商業訂閱,AI客服,AI開發工具,AI效率工具,這些有「明確替代人力成本」導致有實質效益。仍看不清獲利的:AI Agent,AI模型訓練新創,AI基礎設施(大量GPU租用),AI資料中心初創公司(很多會倒),很多公司還找不到明確的商業模式。AI產業的終極問題:投資回報(ROI)能不能支撐巨額資本支出?關鍵答案:1.AI長期一定能帶來巨大利潤(但集中在少數贏家),NVIDIA,微軟,Google,Amazon,Meta,這些巨頭擁有平台、資料、雲端生態系,且可以把AI成果直接變成收入。2.中小企業、AI新創導致90%無法回本,GPU租金太貴,缺乏資料,商業模式不穩,客戶端壓力大、轉換成本高,這部分產業一定會出現淘汰潮。3.資本支出的成長速度已經高於獲利增速,市場擔憂點就在這裡,投資人擔心:若資本支出增加太快,遠超過AI服務產生的現金流,就會形成「現金流空窗期」,影響債務評等。這是本次退單潮最大的核心原因。簡單總結你的問題:Q1:市場擔憂AI泡沫嗎?擔心短期泡沫(尤其是GPU及資料中心過度投資),但不認為AI長期是泡沫。Q2:AI是否能帶來正面的企業獲利?長期會,而且幅度巨大,獲利最集中在「平台與雲端大廠」、並不是整個科技產業都能賺。Q3:資本支出太大會拖累企業獲利嗎? 短期會(現金流趨緊導致債券市場緊張), 中期取決於 AI 的實際需求, 長期巨頭會獲利,中小企業會被淘汰。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