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iPhone 17系列熱賣!蘋果10月中國銷量大增37% 市占率創3年新高,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數據顯示,在 iPhone 17 系列手機的熱銷推動下,蘋果於 10 月在中國的智慧型手機銷量實現了驚人的成長,年增高達 37%,證明蘋果在中國這一關鍵市場仍保有強勁的增長動能。數據顯示,受年度產品升級的強烈共鳴,10 月份 iPhone 在中國智慧型手機銷售中的佔比達到 25%,這是自 2022 年以來首次達到此一水準。從 iPhone 17 到 iPhone 17 Pro Max,所有新機型銷量均較前一代 iPhone 16 系列實現了兩位數增長。Counterpoint 分析師 Ivan Lam 表示,新一代 iPhone 機型佔蘋果手機整體出貨量超過 80%,預計更高的平均售價將進一步推動營收成長。蘋果的強勁表現同時帶動了整體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回暖,整體銷售成長約 8%。這一趨勢也支持了蘋果執行長庫克關於本季中國市場營收有望恢復成長的預期。儘管競爭對手如華為即將發布備受期待的 Mate 80 系列旗艦機型,分析師仍指出,蘋果 iPhone 目前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幾乎看不到明顯的放緩跡象。
對 Apple Inc.本身影響,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且極具重要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iPhone 17 系列大幅成長表示品牌力與升級需求很強。這有助於Apple恢復在中國的成長動能。 成功提升平均售價(因新機型佔比大於80%) 的資訊指出:大於「新一代 iPhone 機型佔蘋果手機整體出貨量超過 80%」,且 ASP(平均售價)上升有助於營收提升。 銷量及市佔提升也有助於改善投資人對 Apple 在華業務的疑慮(過去曾被視為弱點)– 這可能反映在股價或估值上。因此,Apple 的成長前景因中國市場取得突破性改善而較為正面。對台灣供應鏈及台股可能的影響(你特別提到: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與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鴻海)),台積電TSMC 為全球先進製程晶圓代工龍頭,Apple 的 A 系列處理器與其他晶片可能部分由其生產或其下游供應鏈受益。且台灣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重鎮。報導顯示:TSMC 第3季獲利預計大增 ~28%(部分因 AI、晶片需求)。這意味除了手機之外,晶片需求整體正強勁。儘管這份 iPhone 成長主要是終端裝置銷售復甦,但也可能帶動上游晶片、封裝、感測器、記憶體、顯示器等需求,對台積電概念股是一個加分項。
鴻海為 Apple 重要組裝及製造夥伴,其在中國、台灣的工廠與組裝線跟 iPhone 出貨直接相關。若 iPhone 在中國銷售強勁,鴻海的組裝訂單可能同步提升。另一方面,鴻海也在 AI 伺服器、雲端、網通設備擴展,而非單純依賴手機。不過也須注意:手機組裝雖然復甦,但近年手機市場成長趨緩的結構性風險仍在。風險與需關注的面向,雖然 10 月成績亮眼,但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整體仍有疲軟跡象,這意味復甦可能不均。Apple 在中國還面臨來自本土品牌如 Huawei、Xiaomi 的強力競爭。對台供應鏈而言,雖然手機出貨提升是好消息,但上游零件、製造成本、匯率變動、地緣政治風險、關稅及補貼政策變化等都可能影響利潤。鴻海雖受益但其業務已在轉型(AI 伺服器+雲端設備)– 未來手機僅是其眾多業務之一。對台積電而言,iPhone 是一部分需求來源,但其業務更依賴全球晶片,AI及電動車等大趨勢,因此若手機市場放緩,對其影響未必如終端手機廠商那麼直接。我對台股具體看法(結合上述),以你關注台積電與鴻海為例,若我作出簡單判斷:台積電:這則消息是正面因素之一 — 智慧手機終端需求回升,可望反映上游晶片需求改善。但不是唯一因素。若你看好台積電長期 AI及晶片成長,那這是加分。鴻海:消息亦為利多 — 組裝代工訂單可能上升。但仍要留意其是否能抓住這波手機需求回升,以及其正在轉型的新事業是否快速成長。因此,從投資角度,「iPhone 17 在中國熱賣」可視為台股科技及供應鏈業者的一個利好訊號,但不能單憑此作為買進理由,仍要綜合考慮公司本身體質、風險、估值等。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