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前有做了一部片叫投資鴻海的安全性,那是幾個月前的觀點,最近頻道追蹤人數即將到1萬人,我們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一下投資鴻海的安全性吧,很多投資者在投資鴻海時,都會把長期的技術線型打開,然後就是覺得想在紅色框框中的價格去買,也就是70~90元之間,但在10年前你以70元買到,真的有比現在以102元買到更有價值嗎?當你要做價值型投資時,你當然要懂得如何去判斷公司的價值,一家公司的價值絕對不是取決在公司股價曾經是多少,這道理應該也不難懂,一個曾經有1億身家的人,當初你判斷他至少值1億,由於他還能再賺錢,你可能預估他值2億,5億都有可能,但因為經商失敗,也愛賭博,20年後他戶頭剩下10萬,這時你要判斷他的價值時,難道要以他曾經身家1億,然後再去估他值1億嗎?當然不是嘛,他現在值多少錢,當然就是以他目前戶頭中有多少錢,未來有機會能再賺多少錢,還能賺多久去判斷,有了這樣的了解後,這時你就會知道,看著過去的技術線型去判斷鴻海該值多少錢是有多不智的,很多老股東一直跳脫不出這個觀念,還好在這一兩年間,股票已經被新思維鴻海股東給全部買走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近三年鴻海獲利及配息的情況,近三年分別賺了8.03元,配出4元,賺8.312元,配出4.2元,賺7.34元,配出4元,配息率約5成左右,這時有人會以股利率或本益比去計算鴻海的價值,如果一年配出4元的話,股價100元,那股利率4%,也有人會用本益比的方式,一年賺8元左右,股價100元,本益比12.5倍,但以這兩種方式來判斷公司價值似乎有很大的缺陷,我舉個例,一家公司一年賺10元,另一家賺6元,第一間配息5成,也就是配出5元,另一間公司賺的全配,也就是配6元,這兩家公司的獲利能力誰比較強呢?很明顯是第一家吧,第一家能賺10元,雖然僅配出5元,但5元也是會流到淨值中,所以以股利率公司判斷公司的價值,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再舉一個例,一家公司賺10元,另一間賺6元,如果以本益比10倍來算的話,那第一家公司值100元,第二間值60元,這樣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但第一家公司資產僅有15元,另一家公司資產有100元,當你去判斷第一家值100元,第二家值60元時,這時第二家公司就和你說,我公司光資產就有100元了,你竟然判斷我值60元,你是瞎了眼是不是,嗯,第二家公司說的確實是有道理的,畢竟公司資產就有100元了,一年就能賺6元,一年過去後,資產就有106元,結果你用本益比去判斷這間公司值60元,那當然就是很瞎。
這時就會有人說,那我懂了,我就用公司的淨值去判斷,那總該準了吧,第一家公司淨值100元,另一家公司淨值50元,第一家一年能賺5元,第二家一年能賺10元,那一年過後,第一家就是值105元,第二家值60元,這樣判斷後,確實就相對合理了,這時有人會說,那這兩家公司能再賺多少年重不重要呢?該不該放進來考慮呢?嗯,會考慮到這一步時,代表你已經邁進價值投資更進一步了,當你在判斷公司的價值時,如果你能考慮公司還能賺多少年,這時你把能賺多少年這件事考慮進去,你就更能判斷出公司的價值,這時又有人說了,除了賺多久外,我該不該考慮賺的錢會不會變多或變少呢?嗯,如果你連再考慮到這一步,那你就距離不敗更進一步了,當你考慮能再賺多久及賺多少,這時單純就僅需要時間,就能去把你多付出的成本拿回來,通常一家有競爭力的公司,淨值如果100元,還能賺10年以上,一年能賺10元,通常這種公司股價200元都算是合理,畢竟10年後就能賺到100元,一年給你5%的股利率,淨值多5%,這情況就能打敗定存,保單,債券,有人會再去多考慮資產中淨值是否值錢,細數一些公司的資產,如果值錢,那就更萬無一失。
有了以上的想法後,我相信大家都有初步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有價值的方法了吧,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鴻海近十年的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在2010年時,鴻海淨值49.75元,股本966億,稅前獲利914.8億元,稅後每股獲利8.01元,那時鴻海的股價介於100~120元,股價淨值比介於2~2.4倍,當初如果你買鴻海,一年賺8元,獲利被拿走50~70元,獲利被拿走6.25~8.75年,那時100~120元買到鴻海,確實就是要想一下,不過那時鴻海未來性很好,大家覺得可以成長或是能再賺很久,到了2011年時,鴻海股本來到1069億,稅前獲利1025億,稅後每股獲利7.65元,淨值54.06元,那時因為鴻海會配股票,股本會變大,所以稅前獲利如果沒有跟上股本成長的速度,就會發生這種稅前獲利增加,但EPS卻減少,2011年鴻海的股價介於61.5~117元,獲利被拿走7.44~63元,如果在61.5元買到,股價淨值比約1.13倍,接下來2012年,鴻海淨值54.63元,股本1184億,稅前獲利914.8億元,稅後每股獲利8.02元,那時鴻海的股價介於79~117元,平均在92.1元,股價淨值比介於1.44~2.14倍。
我們直接來看圖,圖中有近十年的股價淨值比及最高、最低及平均被拿走獲利的年數,看得出來在2010~2016年之間,獲利被拿走平均有到5年,2017年被拿走2.55年,在2018~2019年這兩年是比較特別的,因為那時鴻海剛減資,那時大部份的人都還在70~90元的錨定效應中,所以還會出現有在淨值下的,到了2020年時,平均被拿走的獲利年數是2.37年,目前鴻海被拿走的獲利年數為0.38年,很明顯的現在鴻海的股價就是在低檔,這比2010~2017年時鴻海股價在70~90元之間便宜,所以不要單純去看股價的位階就決定公司是否有價值,以2021年來說,鴻海已經連續三季三率三升,表現情況大好,第四季會三率三升的機率近乎百分之一百,2022年又有劉董及蘋果財務長給內線說會創歷年同季新高,在這樣的基本面情況下,鴻海被拿走的獲利平均數僅是0.38年,比起2010~2016年平均被拿走5年低,看完後就能知道,很多人還是被長期的技術線型錨定住了,覺得現在鴻海股價在100元比以前貴,但你認真的比較一下公司的淨值,獲利被拿走的年數,公司獲利情況及前景後,你就會發覺現在的鴻海比之前更值得買。劉董接管鴻海的這兩三年間,致力於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及F3.0(轉型升級),在這兩三年間,鴻海遇到中美貿易戰,百年一遇的COVID-19,使得台幣急速的升值,利息小幅的降低,有稍微抵消了劉董的F1.0及F2.0,但以鴻海2021年獲利是近十年最佳的情況來看,面對逆風時的鴻海也調整到最佳的情況,這兩三年間,除了F1.0及F2.0外,也有在佈局F3.0(轉型升級),近兩三年佈局的差不多了,預計會在2022下半年開始看見成效,順利的話在2023~2024年有驚人爆炸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