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鴻海開工團拜釋出的好消息及評論

劉董說:鴻海對通膨縮表已有應對,看缺料下半年明朗。

A大看法:劉董在去年第三季法說會上已經有說過缺料的看法,外資群從去年第一季問到第三季,缺料本來從2022年上半年有解,現在延遲到2022年下半年,現在缺料的問題有改善,之前沒有生產的訂單就會在接下來的期間生產。


鴻海說:計畫Q3向印尼注資8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砸80億美元印尼蓋電動車廠?

劉揚偉表示:並非鴻海全出資,印尼投資部長 Bahlil Lahadalia 9 日表示,鴻海集團計畫今年 Q3 向印尼投資 80 億美元,發展電池與電動車產業鏈。對此劉揚偉表示,印尼投資案在一月底簽署MOU,合約部分預計3月簽署,印尼投資部部長指出總投資額約80億美元包含有五家公司,我們是其中一部分。

劉董說:鴻海積極發展電動車,今年科技日將再推出兩款新款電動車

A大看法:以鴻海近一兩年在電動車上的佈局,很明顯就是玩真的,有一些討論區上的人每天一直在酸,說連車的輪子都還沒有看到,覺得鴻海吹牛,去年科技日,鴻海已經有三台電動車出現了,電動巴士更會在今年上半年就在南台灣路上看到,今年科技日又會再發表兩款,很明顯的,在2022年下半年,電動車對鴻海的貢獻就會開始顯現。

鴻海說:紅色供應鏈逼近,劉揚偉表示,有些事看起來簡單,其實很困難。

A大看法:那些紅色供應鏈就炒股價很厲害而以,覺得買個土地,擴個廠就想要打敗鴻海,真的是天真到不行,鴻海做了四十年的上下遊垂直整合,手上又有一大堆現金,那些紅色供應鏈的營收連鴻海的十分之一都還不到,想要打敗鴻海還早得很,加上鴻海近兩三年又積極的佈局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F1.0及F2.0是優化現在即有的生意,這就會讓競爭對手不好追,在此同時,鴻海又去佈局F3.0,這是未來10年後的大趨勢,競爭對手連逼近都還沒有,鴻海又往前跨一大步了。

劉董說:鴻海今年持續全球布局,加大投資北美、泰國及印尼。

A大看法:鴻海在全球佈局電動車出海口積極,因為車子比較大,所以一定都要在地化生產,這也就使得鴻海在很多國家需要有生產基地,鴻海從MIH開始,這是屬於有2100家一流國際大廠的團隊合作,在出海口方面,又找了很多大咖的公司,愈多公司希望鴻海成功,鴻海當然就會成功,以目前鴻海在電動車的生意模式來看,只要鴻海成功,合作的公司也能吃香的,喝辣的,這和之前競爭生意模式有一點不同,一開始在電動車還沒有站穩腳,想要快速的去佔領市場,那就要找大家一起來打群架,這些公司就從敵人變朋友,鴻海一年的營收有近6兆,一般的公司也不會放過和鴻海交朋友的機會,就算電動車生意沒做成,其它的生意還是能做,這就是鴻海會有很多的伙伴的原因之一,所以鴻海這商業模式,我個人認為成功機率很大,鴻海畢竟是EMS的大廠,而不是一流的車商,想要把那些一流車廠的訂單吃掉,一定就是要找很多公司去把原有的車廠打敗,電動車是賣給全世界的人類,如果你合作的伙伴愈多,支持該品牌的人當然也會愈多,這樣就愈有機會去打敗一流的車廠,那些車廠在過去一般氣車有優勢,進到電動車時,那些車廠就沒啥競爭力了。

鴻海說:競爭對手財報不如預期?劉揚偉: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A大看法:立訊搶了一些比較低毛利率的代工業務,這會使得立訊的營收爆增,但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大幅下降,由於代工利潤下滑,立訊精密去年10月公布2021年前三季財報顯示,該年前三季淨利潤為人民幣46.9億元,年增0.21%,但若以單季數據來看,第3季淨利潤年減25.28%,因此外界預期立訊2021年業績低迷。不要以為代工業就是買個工廠及設備就能組裝了,一台手機、NB、PC要組裝起來,除了組裝外,你還能賣裡面的零組件,想要像鴻海有這麼大的組裝業務,旗下又有這麼多上下遊垂直整合好的零組件公司,這也不是一時半刻的,天真的散戶每天在那以為立訊要打敗鴻海,結果兩年過去了,立訊的獲利只是愈來愈難看而以,看衰鴻海到最後,最終小丑僅是他們自己罷了。

鴻海說:Q1營運估持平去年同期,全年半導體營收估增上看兩成。

A大看法:劉董本來就是半導體出身的,接管鴻海後,也有積極的佈局半導體,代工的毛利率3~5%,模組毛利率10%,關鍵零組件毛利率20%,劉董想要提高毛利率,當然就是要提高模組及關鍵零組件的佔比,這才是提高毛利率的正確方法,在2021年時,鴻海因為接了太多毛利率比較低又能賺錢的代工業務,使得毛利率沒有達到7%,但以經營者的角度及立場來說,沒有理由擺在面前的錢不賺,之前COVID-19爆發時我就說過,一開始大家看不出來哪間公司競爭力好,當疫情爆發時,所有的工廠都停工,都居家檢疫,當疫情進行一陣子後,競爭力強,管理能力好的公司,就能去把別人的訂單吃掉,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今天鴻海開出1月的營收,來到4457億,在官網上說,今年第一季會和去年第一季持平,又校正回歸了去年12月的營收,這對去年第四季及第一季的獲利都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