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

8月1日!為何指數投資者要打死不賣股票呢?



一般討論區網友說:為何指數投資者要打死不賣股票呢?目前自己也是使用指數投資,因為最簡單最不用花心思,每隔一段時間固定投入,不管當下的價格高或低,這樣最終一定會買到平均價格,再加上如果選到適合的國家或標的,大盤長期往上這個前提,不過有個問題還不太懂,可能需要未來再去看書研究的是:一直買一直買,未來如果已經累積足夠財富,1.什麼時候開始進行資產轉換?如何逐年資產轉換?(轉換過程太短可能引起稅務問題,太長可能又再度面臨市場波動),2.真正退休後的提領策略,以資產轉換來說,雖然每個學派策略不完全一樣,但大多建議越接近退休時,要開始把一部分比例的指數化部位,轉移到其他波動性更小的部位,例如美國公債或銀行定存,但要從退休前幾年開始轉換?可能就需要好好規劃,因為在轉換的過程中可能面對獲利造成的稅務問題,比方說累積了5000萬指數化部位,希望把3000萬轉移到債券,那要分成幾年進行?如果5年,每年600萬會不會引發稅務問題?如果10年,會不會在轉移的第7年指數化部位又適逢下跌,導致需要調整策略?再來是提領策略,傳統的4%提領法,還是後來的動態提領?感覺上指數投資的難處除了一開始在累積資產的過程中要抱得住跟嚴守自己的紀律以外,另一個需要花心思的就是在接近達成你的財富目標後,要怎麼去按部就班達成資產配置跟思考提領策略了,上面寫的很簡略,因為還有很多需要學習,讓大家見笑了,單純想提出來與大家討論看看,以及請益,祝大家股票賺錢,早日財富自由,人生自由,說到股債配置,後來看了國外的一些分享,的確也有學者認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全股票」反而比股債配置更安全(他的論點是考慮到債券可能輸給通膨等等)。
A大回答:指數投資長期是必勝,這一點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很多人會選擇定期定額,這方法長期也是一定必勝的,會影響比較關鍵報酬率的因素就是一開始你的起始資金,如果你就是一個小資族,手上沒什麼資金,你就選擇定期定額的投入,最終你得到的報酬率就是市場的平均,有一些人是一開始手上就有很大的資金,結果在大盤淨值比2.6倍時投入,例如有2000萬,接著每個月投入3萬,一年投入36萬,這就會大大的影響你的報酬率,因為你一開始大量的資金是投入在瘋狂價的大盤淨值比2.6倍,這需要比較長時間的化解風險,如果你一開始的資金都是投入在大盤淨值比1.75倍以下,長期下來報酬率就會很正常,大概就是一年台股賺的5到10%,配出4到5%,這時會有人說,那我要等待大盤淨值比1.5倍,1.3倍,甚至是1.1倍再買,我和大家說,只要大盤淨值比低於1.5倍時,大部份市場的人一定都是不敢買的,更不要說大盤淨值比1.3倍或1.1倍,之前covid-19發生時,台股跌到8523點,這時大盤淨值比是1.31倍,那時大部份的人都想要賣,絕對不會有人想買,這是很簡單的邏輯,所謂的大盤就是大部份人平均出來的,如果每個人都很樂觀,那大盤淨值比就是在兩倍,2.5倍,如果大部份的人都普遍悲觀,那大盤淨值比就會在1.5倍,當市場的人都極度的悲觀,每個人都想要逃,想要賣,那時大盤淨值比才會是1.1到1.3倍,如果每一個人都不怕,那大盤淨值比就不會到1.5倍以下,所以大家懂了嗎?大部份的人不可能在大盤淨值比1.5倍,1.3倍,甚至是1.1倍歐印,那時大部份的人一定是想逃,所以比較行得通的策略就是在大盤淨值比1.75倍時就向下攤平,這時已經是相對便宜了,不過1.75倍這種大盤淨值比,一年可能都等不到一次,這就引出定期定額的買,反正你不要極端的在某一個位置買,就是一直複利再投入,時間只要拉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自然就一定會賺錢,大家應該可以發覺一件事,我懂指數化投資的原理,我也相信長期指數化投資必勝,重點是指數化投資對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要求比較不嚴格,那為什麼我喜歡挑個股呢?道理也很簡單,因為我有做功課,我想要得到穩贏的報酬,我還想要得到比大盤平均報酬更高,你想要打敗大盤,你就要了解大盤如何穩贏,大家看完上面我說大盤的知識,應該相信我懂指數型投資吧,當我懂指數型投資,我才有可能去打敗指數型投資,之前有一些指數型投資者很搞笑,他只懂指數型投資,他也不了解我的投資策略,就一直要和我比績效,不然就是動不動酸我個幾句,時間只要一拉長,他就會發覺他就僅是個小丑。

當我們了解指數型投資長期必勝及影響報酬率的因素後,我們就能從這個地方去打敗指數型投資,這應該很好理解吧,你要打敗別人之前,你當然要了解別人,剛說會影響指數型投資報酬的因素一就是大盤淨值比的位階,因素二就是每年台股能賺多少,所以我們從這兩個因素下手,當然就能打敗指數型投資,當初我買鴻海時,股價淨值比0.9倍,那時大盤淨值比約1.6倍,所以我買的位階就已經構成打敗大盤的因素一,但能不能真正長期打敗大盤的因素二也要符合,也就是大盤每年賺資產的5到10%,配出4到5%,我選到的公司就是要比每年賺5到10%多,而且要賺的夠穩及賺的夠久,鴻海那時連續三十二年獲利,三十二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平均有10%,所以符合了打敗大盤的兩項因素,所以五年多前我買鴻海時,我就知道打敗大盤僅是時間問題,一開始大盤表現的比較好,但指數化投資比的就是長期,但一些指數型投資者就把自己當短線投機客似的,每個月,每年的在那酸,結果時間五年多過去了,最終鴻海就是打敗了大盤的報酬率,這有很令人驚訝嗎?這需要什麼很高深的功力嗎?想要打敗大盤,我單純就考慮兩個因素,這樣我就能打敗了,那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指數型投資呢?其實他們就是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不夠健全,很多投資者如果買個股,他就會一直去注意個股的新聞,例如covid-19讓鴻海工廠不能開工,鄭州員工出走讓鴻海不能製造蘋果手機出來,中國查稅,會讓鴻海補稅等,這些新聞當下確實對投資者自我心理面影響很大,但如果你做指數型投資,以台灣五十ETF為例,你會覺得鴻海就僅佔0050約5%不到,你就不會感到害怕,所以你做指數型投資,你可以賺錢,但因為你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功力不夠,你就僅能得到和平均人一樣的報酬,你根本沒有辦法再更上一層樓,進到股市中千萬不能偷懶,就算你要指數型投資,你也要自己去組投資組合,這時會有人說,台灣五十成份股有五十檔,自己資金才一點點,其實台灣五十成份股中,有一半是台積電,前十大持股就佔了七成了,你就買台灣四十成份股,這樣你就不用每一年給ETF經理人0.46%的管理費,這些管理費當成自己的報酬,它不香嗎?

 新聞說:AI跨國年會登場,廣達秀模型卡位機器人商機,科技大廠廣達在日本的5G布局才傳出捷報,最新更預期,AI硬體處於上升週期的爆發階段,讓法人分析,今明兩年的獲利將連續增長,企業界積極展現AI領域布局決心,像是廣達技術長張嘉淵31出席公開場合,就大談AI模型相關應用,同場發表演說的也還有台積電院士李中生分享AI如何推進數位轉型!台上東西方臉孔交錯,國內外教授、科學家及產業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未來發展,時代基金會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台灣年會聚焦AI主題,除了學界外,業界像是廣達集團的技術長張嘉淵就親自來到現場進行專題演講。廣達集團技術長張嘉淵:「為了提高生產力,你可以使用人工智慧進行更多自動化操作,這就是AI在做的事情,我們開始把我們所有的努力轉移到雲端,我們在雲端做所有的事情,所有類型的伺服器,且除了伺服器之外,我們還致力於機器人技術。」用生動圖表解釋簡易的AI模型,在輝達宣布推出人型機器人通用基礎模型之後,國內代工大廠包括廣達、英業達等也都積極卡位機器人領域。廣達最新才透露因AI伺服器動能非常強勁,預期GB200伺服器,將於第3季末第4季初開始出貨,客戶需求火熱下,AI硬體正處於上升周期、爆發階段,也讓法人預估廣達今明兩年將實現獲利連續增長,此外AI應用廣泛,技術長張嘉淵在演講中一再提及要發展AI醫療產業。廣達集團技術長張嘉淵:「有了AI你可以產生更多內容,提供更多新產品和新服務,例如病人的照護、治療和其他事情,你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數據,使用我們的大型模型來創建,各種用於任何目的的數位孿生模型。」同場發表演說的還有台積電院士李中生,分享AI是如何增強數位轉型,為企業帶來挑戰與機會,業界積極表達在AI快速發展下的應對策略。股價方面,廣達間接打入蘋果供應鏈,展開慶祝行情,早盤漲幅一度超過2%,其他AI族群像是緯穎,英業達也都有買盤支撐,台積電則是持續拉回整理,AI發展左右全球半導體產業,企業們除了緊盯AI應用如何落地,也無不積極拓展相關領域,把握商機!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