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 34歲股神「墜樓身亡」!除夕驚爆輕生,陸A股血洗欠巨債,驚!除夕日爆出大陸投資之王「股神」輕生過世,經證實墜樓身亡,享年34歲。據傳,曹欣因A股市大跌,借高利貸無力償還,錢坑填不上,導致想不開。曹欣(曹邦訓)擁有「股權投資之王」、「私募股神」美稱,2個月前突然發文感嘆,世事本是無常,所以只做當下做該做的事,「不後悔過去,不焦慮未來,我們擁有的也只有當下這一刻。活在當下的標準是:假如下一刻就死掉,也不會有遺憾」沒想到,大陸股市近期暴跌,股民遭血洗,突然傳出一名基金管理人墜樓身亡的消息,直指那人就是曹欣。怎料,陸媒《財新網》隨後證實死訊,「曹欣1月31日因個人心理健康原因離世」,享年34歲。雖未證實死因為何,但投資圈早已消息傳開,據傳曹欣因小型股暴跌,資金遭到斷頭,導致想不開;另一說法是,因為股市大跌,曹欣私下借高利貸,因無力償還而輕生。曹欣是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2019級MBA,雖年紀輕輕卻大有所為,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創始合夥人、中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前途一片看好,微博最後一則貼文停留在1月28日,直言要訪問印尼雅加達,考察出海市場「今年開始重點放到海外」,怎料如今傳出噩耗,令金融圈相當震驚。
一般討論區網友B回答:股市金科玉律,1.不要借錢買股票,2.只用閒錢投資,3.核心投資只放成熟民主國家,4.只買大盤ETF,然後買了就不賣放到退休,以上4點能做到,你的績效到退休屌打90%投資者,(包含哈佛耶魯牛津高材生及通常5到10年後就會跳樓的少年股神們)。
一般討論區網友C回答:第1條就跟正二教的教義要借錢借到滿不符喔,哈哈,另外我不是反串我很認真的覺得,如果相信4,就是應該借貸而不是1,只保守用1就會有不完全曝險的問題,簡單說就是你每個月只用薪水三分之一投資,另三分之一可能生活家用孝親教育保險等等,另外三分之一存款,實際有三分之二的現金流是沒有投資的,還有貨幣未來貶值的問題,應該要借未來貶值的錢拿來現在值錢的時候再增值。我以前也很信奉1,現在懷疑是資本家聯合在傳達縝密投資理論中,夾進的唯一卡死平民無法跳越階級的魔鬼細節迷思,我需要在補充一下,很多人吧開期貨槓桿根借貸開槓桿搞混,期貨不足額購買會斷頭,借貸槓資金本身不會斷頭。另外,有關預備金的部分,你應是先留點信貸額度,等到急用準備金都直接借的,因為台灣利率遠低於通膨你借出來用比現金放定存等著用划算。還有有關期望值問題,這套策略只建議買ETF(含各種槓桿etf)就是不建議在買個股,買個股期望值變成不可控,當然我們不排除個人可能會遇到非常重大災難(家裡有人絕症治療要數百萬,地震火災房子沒了損失數百萬之類的),那樣確實借貸投資會讓生活更糟,不過想想這機率有多高?實際上可以當作是因噎廢食的感覺,而且投資在長期上漲市場,其實風險大概只在前面兩三年,後面就算被迫賣掉部位應付急難應該當下結算都是正報酬賣出。
一般討論區網友D回答:正三教的教義不是"借錢借到滿",正三教的教義是在"不借錢"的前提下,使用槓桿得到最大的利潤,槓桿不等於借錢,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槓桿等於借錢,但是正三是槓桿不是借錢,正三比較像是用期貨或期權加原型股票的方式以獲得槓桿的效果,正三教的教義在"不借錢"的前提下,有兩種方式獲得大的利潤:1.定期定額買:優點可以避過地獄倒霉鬼買在最高點的情況,即使買在最高點,長期存股攤平等於本多終勝,只要國力繼續成長,通膨繼續成長,定期定額存正三就會永遠贏定期定額正一原型,缺點無法短短一筆交易就賺到財富自由,如果有一筆大錢,其實不適合定期定額,還是一筆投入會比定期定額的報酬高很多,但是遇到地獄倒霉鬼的劇本就會賠一輩子,2.動態再平衡:比方說我把手上現金分成三等份,比方說300萬,如果買原型ETF,就是現金歐印原型ETF,如果買正三ETF,就是現金保留兩份200萬,只買正三ETF一份100萬,大漲或大跌之後,動態再平衡保持現金比正三為2比1,這樣操作會比買原型或是借錢投資都還要安全,而且可以確保在底部有現金抄底,所以這樣操作正三報酬也一定會比原型ETF高,我的例子是方法1+2,我因為大部分的資產都放在房地產,所以原本就想要把一些資產放在股票市場,尤其是大盤ETF,而正三可以有三倍的效果,所以我放十分之一的資產在正三上面,可以有十分之三的資產在原型ETF的效果,所以如果我放十分之二的資產在正三,我就可以達到房地產與股票資產平衡的效果(十分之八比十分之六),又剛好我可以拿定存利息加房租來定期定額存正三,可以完美執行方法一的定期定額投資,我所有說的都跟"借錢"無關,單純是資產配置與正三的投資方式。
A大回答:關於借錢投資這一個話題,很多散戶會覺得不要借錢來投資,但其實大部份的散戶都是借錢來投機,他們連最基本的投資及投機都搞不懂,所以會覺得借錢投資很危險,其實是借錢投機很危險,一般不要說借錢投機了,你用本金投機也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接下來來談借錢投資,很多人借錢投資時,他們會去選基金,ETF等金融商品,這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之前我說過,價值投資三要素,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你需要俱備這三項才能做一個好的投資者,一些會買ETF的人,代表他們根本不會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及產業面,當你不會懂的研究公司基本面及產業面時,你根本就不能越級到金融負債這一階層,這就和你開店,創業或開公司一樣,很多開店會失敗,那和他們錢是不是借來的也沒有太大的關係,他們連用本金開店都不會賺錢,他們根本連最基本開店的能力都沒有,如果在沒有基本開店的能力時就使用金融負債,那就僅是加速你失敗及破產罷了,大家應該有發覺台灣上市及上櫃公司中,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使用金融負債,大家有想過為什麼嗎?你覺得他們在找死嗎?你覺得這樣風險很大嗎?其實根本風險就不大,拿銀行來說,槓桿開到10到20倍,這種槓桿放在一般的投資者身上,就是找死的行為,那為什麼金融業不但不會死,而且還能穩若泰山呢?道理也很好懂,因為他們是基於穩贏的生意模式下套利,例如拿了一般人存的錢,給他們一年1.6%的利息,然後反手借2.1%出去,這種生意模式確實是穩賺,但就僅有少的可憐的0.5%,銀行接下來要讓這種穩贏的生意規模愈大,畢竟1000萬的0.5%是5萬,1000億的0.5%就是5億,所以銀行一開始就會把規模變大,所以就要開10倍到20倍的槓桿,如此一來就能把0.5%的報酬率放大到5到10%,當報酬率來到5到10%時,銀行還會想,是不是能透過一些風險把報酬率提高,但槓桿已經用過了,還有什麼方法呢?這就衍生出了,信用不好的人利率高,信用卡,現金卡,融資等業務,這些業務利率高,但風險也大,例如現金卡,一般只有信用不好的人才會用現金卡,這種利率雖然有15%,但很容易會變呆帳,所以銀行在不同風險的商品中會擺不同權重的資金,大部份的資金一定就是放在信用良好,但利率低的理財房貸,個人信貸,這類人僅能為銀行提供0.5%的利差,但這種借貸通常就是信用很好的一群,大家看明白了嗎?很多窮人一直覺得金融負債危險,但那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穩賺的策略,也不會去評估風險,更不會去做危機處理,如果你一開始就覺得金融負債危險,打死都不了解,你根本就不會知道銀行及上市公司怎麼透過槓桿去放大獲利的,有錢人九成以上都是會負債的,有人說巴菲特不會借錢投資,其實這想法是錯誤的,巴菲特不會自己去借錢,他會拿別人的錢去投資,例如收購一間公司後,就拿公司的現金去投資,開了一家保險公司後,就拿保戶的錢去投資,開了投資公司後,就拿投資人的錢去投資,巴菲特確實是不會自己去借錢,但他很擅長拿別人的錢去投資,有了上面的想法後,你就要知道金融負債有問題通常是人,你的能力到哪,你金融負債就使用到哪,有一些人覺得金融負債很危險,這些人確實就不該使用,因為他連金融負債都不懂,甚至連找到穩贏的投資都辦不到,這種人當然是不要使用金融負債,當你了解了金融負債,懂得優缺點,會危機處理,能找到一個穩贏的投資,那你當然要使用金融負債,很多散戶常常看書都沒有看到融會貫通,對很多事都是一知半解,這就是所謂的半吊子,不論在投資,投機,金融負債,上班等,半吊子都很難成功,想要成功,你就要自己好好的做功課,當你覺得金融負債很危險前,你要問一下你自己,你有沒有研究金融負債,你有沒有辦法去做危機處理,如果你不行,別人卻可以,那別人自然就能使用金融負債和你拉開差距,這種感覺像是,你覺得走路比較慢,所以很安全,覺得騎單車,騎機車,開車,坐公車,坐捷運,坐火車,坐飛機等很快所以很危險,如果你能了解這些快速交通公具的優缺點,別人還在那走路時,你已經坐飛機到美國了,你覺得走路很慢,所以很安全,那你就慢慢走,別人可以花點時間學騎單車,學騎機車,學開車,這樣速度能比別人快很多,你一個不會騎機車,不會開車的人,對你來說這些交通工具當然是很危險,但對會開車的人,他們覺得你走路也不見得很安全,可能你走路時不尊守交通規則,看手機,不看紅綠燈,走著走著也被撞了,也不見得你走路就多安全,所以任何東西都是取決你的熟練度,我就不信有人敢說騎機車,開車很危險,所以就不開,然後就要每天走路,你每天去上班走路試試,我保證你沒多久就被開除了,生活及社會逼著你要去學會騎機車,開車或是坐任何的交通工具,社會逼你是因為要你付出勞動力,然後維持社會有充足的勞動力,也不會有人逼著你一定要學會使用金融負債,然後快速財富自由,這個社會還是需要有大量的人持續的工作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你可以不要學,但也不用盲目的幫別人擔心,每個人的能力,知識本來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