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2月6日!鴻海2023年獲利10元的機率會是零?

 

帆宣1月營收達63.28億元,月增12.4%、年增45.9%,更連續兩個月創歷史新高。樺漢1月營收117.19億元,月減9.08%,年增32.49%,仍寫下元月同期最佳。GIS1月營收48億元,月增2.91%,年增11.53%。臻鼎1月營收127.75億元,月減13.9%,年增2.33%。鴻海1月份合併營收5,221億元,月增13.48%,年減20.93%。鴻準1月營收34.48億元,月增9.7%,年減62.6%。鴻海集團一月份營收普遍都表現的不錯,鴻海是因為2022年11月有鄭州廠暴動,使得蘋果手機延遲一個月出貨,這才讓2023年1月營收來到6604億,正常來說,鴻海1月營收應該就是4000億到4200億之間,開出5221億的話,應該就是年增20%以上,一些不懂的散戶看到鴻海1月營收5221億,還覺得這是利空,那些散戶等到2月15日開紅盤後,他們就知道是利多還是利空了,明擺著一個利多,被散戶說成是利空,真的就是來搞笑的。鴻準1月營收是年減62.6%,近幾個月下來,鴻準營收都是年減的很嚴重,這就和可成是一樣的情況,做機殼的公司營收年減都很嚴重,近三個月下來,鴻準的營收分別年減65.6%,71.9%及62.6%,記得之前有人和我說覺得鴻準股本小,會因為電動車成功而發大財,那時我就和大家說,電動車會不會成功不一定,而且就算成功了,也不一定會是給鴻準做,這就像面板好的話,鴻海也不一定要給群創做,旗下也還有夏普,重點是鴻準的淨值雖然高,但獲利能力一直下降,這就和可成一樣,手上資產很多,但無法為其創造出新的獲利,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鴻海集團旗下有幾百間一流的公司,這些公司有的獲利都很平穩,有一些比較偏景氣循環股的,一些公司很賺,一些公司小賺,一些公司小賠,一些公司賠,就算在不同的期間不同的子公司很賺,小賺,小賠及賠錢之間來回,對鴻海來說,加總起來就是能得到一個很平穩的獲利情況,鴻海佈局3+3,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還有核心技術的半導體,5G及AI,之前覺得電動車很看好,結果爆發的時間沒有比預期的快,當初覺得AI未來會爆發,忽然就在2023年下半年爆發,現在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比較倚重AI營收,這就是鴻海的好處,可以平穩獲利及風險,如果鴻海的未來事業全部成功,那整個獲利就會開始爆發,如果有的失敗,有的成功,那鴻海的獲利還是能很平穩的賺下去,這就是穩中求勝。

新聞說:鴻華先進1月營收2765萬元年增515%、第1季將優於去年同期,鴻華先進-創5日公布2024年1月營收為2,765.4萬元,月減83.74%,年增515.63%。1月的電動巴士營收占比87%、乘用車營收占比11%。針對第1季展望,該公司表示,電動巴士及乘用車因市場需求陸續交車,第1季營收表現將優於去年同期。鴻華2024年1月營收為2,765.4萬元,月減83.74%。主要是因為一、「電動巴士」:由於交車數量較上月減少,本類別營收較上月降低。二、「乘用車」:本月交車數量較上月減少,本類別營收較上月降低。三,「技術服務」:本類別月對月下降。至於鴻華2024年1月營收,年增515.63%。主要是因為一、「電動巴士」:本類別年對年較為成長。二、「乘用車」:本類別於2023年Q4開始量產交車,年對年呈現增長趨勢。三、「技術服務」:本類別年對年下降。

A大回答:鴻華先進上市的好處在於會每個月公佈營收情況,這就比較方便我們追蹤鴻海電動車事業的發展,我們在新聞上看到某一個縣市又有電動巴士上路了,大家可以從鴻華先進的營收看到營收佔比,1月的電動巴士營收占比87%、乘用車營收占比11%。針對第1季展望,該公司表示,電動巴士及乘用車因市場需求陸續交車,所以1月鴻華先進營收的2765萬中,有87%都是電動巴士,再看一下去年12月及全年的營收比例,鴻海旗下鴻華先進5日公布2023年12月營收為1.70億元,月增55.80%,年增536.50%。其中,12月單月電動巴士營收占比52%。鴻華先進2023年全年營收為10.4億元,年增252.66%。其中,電動巴士營收占比81%、技術服務營收占比11%、乘用車營收占比7%。有買裕隆N7的人應該會知道,三月份會開始交車,訂單有近萬輛,一月份N7掛牌的數量僅有25台,二月掛牌的數量應該會更多,光鴻海尾牙就抽52台了,鴻海這樣的做法也是很聰明,就是公司尾牙抽車都是N7,這樣能讓自家車的普及率變高,開在路上也是活廣告,如果鴻海旗下所有的子公司都是抽N7,公務車也改N7,那又是幾百台的訂單,中國所有的子公司公務車也都用N7,可能就是幾千台的訂單了,全球所有的子公司都是用自己造的電動車,這樣就會有基本的量的,集團大就是有這種好處。
鴻海公布一月營收中有一個有趣的名辭,也就是在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中有寫到,上個月因認列NRE之一次性收入,基期較高,故本類別與上月相比衰退,所謂的的NRE就是一次性工程費,大家看一下緯創的新聞,一次性工程費用最大功臣,緯創去年第4季毛利率一舉衝上9.3%,季增1.4個百分點,寫歷史新高,一掃過去市場對代工廠毛利普遍較低的印象,令市場大為驚豔,最大功臣是一次性工程費用(NRE)收入。緯創愈來愈多新品設計開發,都有一次性工程費用挹注,這項業務偏客製化服務,毛利率動輒30%至50%,對毛利率僅個位數的電子代工廠而言,無疑是吞下數顆「大補丸」。另一方面,緯創近年來大動作轉型,也是推升毛利率朝一成大關逼近的主要關鍵。站穩既有的筆電代工核心事業後,緯創積極布局高毛利的伺服器等市場。再加上全球經濟變遷、布局策略考量,緯創近來針對海外廠區進行業務重整和產能規劃,營運更聚焦高毛利市場,也陸續啟動多次賣廠。

2023年第三季及2022年第四季做一個比較,我們列出2023年第三季及2022年第四季鴻海四大產品線的營收表現情況,2023年第三季消費智能產品8266億,雲端網路產品3430億,電腦終端產品2786億,元件及其他產品947億,營收總計15431億,2022年第四季消費智能產品11093億,雲端網路產品4289億,電腦終端產品3209億,元件及其他產品1037億,營收總計19630億,鴻海在開出12月營收時,有提到「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受惠於消費智能產品類別零組件出貨增加,本類別季對季及年對年皆強勁成長,2023年第三季元件及其他是947億,2022年第四季元件及其他是1037億,強勁成長應該就是20%以上的,所以至少就是會有1200億左右,有一部份應該就是因為一次性工程費用(NRE)收入,元件及其他毛利率本來就很高了,NRE又是毛利率30到50%,這也難怪鴻海會把1000到1200億的12月營收放到1月來,就是覺得2023年第四季的獲利應該就夠了,分一些放到2024年第一季,大家要想一件事,鴻海在2023年第一季因為夏普做重大資產減損,少賺了1.2元,鴻海第二季,第三季都有努力的在追趕,第四季還能有餘力放1000億左右的營收到2024年第一季,代表2023年第四季的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一定不會差的,劉董在前幾天鴻海尾牙提到,2023年做的相當不錯,還加碼了15%獎金,看起來應該是對2023年獲利是有信心,說不定2023年還是能有10元的獲利,如果行,那真的就是太神了,被重大資產減損1.2元,還能賺10元,等於就是賺到11.2元了,鴻海2023年做到10.5元就差不多了,減掉夏普的1.2元,只要做到9.3元就符合2023年的業績了,2023年前三季賺6.42元,等於是第四季賺2.88元就達標了,不過我個人覺得2023年第四季應該是不可能賺這麼少,至少是會3元起跳,能到多少,就看劉董顯神威了,想要做到10元,那2023年第四季就要賺3.58元,難度是有一點,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鴻海除了2022年外,剩下的2019年,2020年,2021年都能做到3元以上,分別是3.45元,3.32元,3.2元,鴻海在2021年12月時就有想要把569億遞延到2022年1月,結果2021年第四季開出3.2元,之所以會想把2021年第四季遞延一些,因為2020年鴻海獲利7.34元,2019年獲利8.32元,理論上2021年初鴻海淨值93.59元,2021年只要做到9.4元就行了,鴻海本來覺得2022年FED要升息,可能業績會比較差一些,所以2021年不需要做太高,結果因為營收認列的時間差,還是算在2021年12月,這就使得2021年鴻海賺10.05元,比股東權益報酬率10%要得到的9.4元高了0.6元,使得2022年獲利10.21元,成長的感覺就比較少,如果2021年獲利9.4元,2022年獲利10.8元,這樣的獲利幅度就是比較剛好一些,2023年本來應該是能11元多,但第一季因為夏普做了重大資產減損,少了1.2元,所以可能就會是9.8元到10元左右,鴻海會把12月的營收遞延到1月來,看起來就是對2023年第四季的獲利是相當有信心的,所以和2019年,2020年,2021年這樣有3.45元,3.32元,3.2元其實就不是太難,6.42元加上3.2到3.45元,差不多就是介於9.62元到9.87元,說不定來了一個一次性高毛利率NRE進帳,直接還是能有10元也說不定。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