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2月14日 星期三

2月14日! 指數型ETF真的沒有任何風險嗎?


一般討論區網友提問:這幾年非常多人推崇指數型ETF,不管是書局的書籍、網路上的分享、股板的文章、身邊的親朋好友,或多或少都會提到,大家都說:投入就對了,長期持有一定賺。甚至會推薦你許多所謂的「投資理財經典書籍」,但真心好奇,指數型ETF,難道沒有任何風險嗎?如果一個人照著這樣的操作,固定買入0050,或者買入VT,或是SPY、VTI,什麼都不想,就是固定拿出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難道就可以安穩賺錢嗎?我自己想到的幾個問題:1.如果整個市場都跌呢?例如遇到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戰爭、大型天災等等,導致所有公司股價都跌,那ETF一定也會跌,資產直接縮水,放在銀行定存的人反而沒事,2.有人說依照一般的經濟循環,跌了一定會再起來,但這有幾個問題,(1)如果要隔很久才起來,而起來的時候正好是你已經年老力衰,甚至要離世了,這樣這筆錢就沒意義;又或者是在它還沒起來的這幾年,你遇到急需用錢的狀況,例如生病、被裁員等等,(2)一定會起來也是按照過去的歷史經驗,但要怎麼知道一定會跟過去一樣呢?3.富與窮是相對觀念,就好比錢存銀行,數字也是會成長,但因為利率比不過ETF、股票等等其他金融商品,甚至比不過通膨,所以不被認可。那如果未來ETF年化報酬率小於其他股票,或是現在大家覺得很棒的5到7%年化報酬率,屆時也比不過通膨成長率,那這還能算是一個好的投資嗎?想了許久卻受限於自己認知有限,所以不知道答案,想請問這裡的大家,真的認為投入指數型ETF,是這麼簡單,卻能確定獲利,甚至風險真的那麼低的投資方式嗎?

一般討論區網友B回答:你誤會投資的目標了,投資不是單方面追求最高獲利或是最低風險,而是追求相同風險下最高的利潤,或是相同利潤下最低的風險,指數型ETF是在這些前題下一個最好的懶人標的,另外說ETF沒有任何風險的說法不正確,風險是相對值教科書認知的最低風險是美國國債,正確的說法是指數型ETF風險低於其他相同報酬的商品,或是指數型ETF報酬高於相同風險的商品,風險的定義很多,簡單一點就是看最大跌幅,SP500大概50%所以要有跌一半的覺悟,說無風險不合理。

一般討論區網友C回答:很多人風險只會看一個點,並沒有發現其他問題,或者只用自身的經歷就認為世界就是這樣,舉個例子好了,大家都聽聞過很多長輩因為年輕時窮餓肚子,所以年老時冰箱冷凍庫堆的很滿,裡面的庫存都有好幾年前的,以為囤了一堆,應急時就可以用,誰知颱風天一停電,一整箱的冰箱的東西全壞了,唸老人家跟罵老人家都沒用,是要他認知到囤那些東西的風險,跟其他食物保存風險,讓他從囤冷凍貨變成囤茄汁鯖魚罐頭,你看罐頭,台灣法規上是三年保存期限,但是理論上不脹罐不凹灌沒損傷,是無限期,而且還有蛋白質、魚油、鈣質、維生素D等等,營養素均衡(類似ETF什麼都有),所以別輕忽只持有現金的風險,至於罐頭概念股,統一實,大家參考一下。

A大回答:投資大盤指數長期來說,一定就是能賺錢的,這一點沒有什麼好懷疑的,畢竟股市是由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組出來的,每年可以固定賺進5到10%的真金白銀,然後配出4到5%的股息,唯一的風險就是你買到的價格,因為股市是非理想的,正常來說大盤淨值比在1.5到2倍之間,1.5倍是理性時的相對低點,2倍是理性時的相對高點,2.5倍以上是瘋狂價,1.3倍是非理性崩盤價,1.1倍是系統性非理性崩盤價,目前台股大盤淨值比是2.16倍,也就是理性時相對高點以上,雖然還不是瘋狂價,但買到後還是有機會受到重傷,大家看近幾十年的股市表現,就是在淨值比1.5到2倍之間整理,當你買到大盤淨值比2.16倍時,只要遇到一時經濟循環,你還是有可能會賠幾十趴,以2022年初為例,大盤指數在18619點,那時大盤淨值7961點,大盤淨值比2.34倍,到了2022年10月底時,大盤指數跌到12629點,當時的大盤淨值7754點,大盤淨值1.62倍,指數最多下跌了6000點,跌幅32.2%,這時會有人說,為什麼年初時淨值7961點,10月時淨值僅剩7754點呢?明明台股是由幾千家上市及上櫃組出來的,從1月到10月應該也是賺了4到8%左右,為什麼淨值不增反減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公司每年會配出4到5%的股息,這些股息當然就是從淨值中配出來的,每年台股的淨值會增加是沒有問題的,指數會愈來愈高也是沒有毛病的,但股市會波動,你在不同的大盤淨值比買到時,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動,如果你持有的時間愈短,你受到的不確定就愈大,假如你是2022年初開始買的,到了2022年10月你就會賠到懷疑人生,如果你是2022年10月在12629點買的,短期你就能賺到三到四成的差價,所以投資大盤長期會贏,這一點沒有問題,你想要分批買進或一次歐印,這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你要懂基準點,如果你遇到大盤淨值比來到1.75倍以下,你想要一次歐印,我個人覺得沒啥問題,目前大盤淨值在2.16倍,你若現在選擇歐印,很有可能你遇到股災時會再跌三成左右,這三成的差價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化解風險,投資指數是最簡單的幼幼班,不過報酬率要再扣掉每年給ETF發行商的0.5%管理費,一般指數型ETF算是比較正派的,因為指數型ETF就是看公司市場決定要不要換股及持有的比例,所以指數型的ETF不容易做太頻繁的換股,目前的高股息ETF或主題式ETF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動不動就是大量的換持股,一年可能會把手上的持股全換掉,一年投資者就要支出0.5%的管理費,還有0.5%的換股手續費,當你買到這種會大量換股的ETF,有可能賺到差價,也有可能會賠差價,長期下來因為存在穩贏的政府,券商及ETF發行商,你的報酬率會被這些穩贏的角色吸走一部份,一般資金愈大的人,愈不喜歡ETF,當初我定義過,有5000萬左右的稱中實戶,1億以上稱大戶,幾億到十幾億以上稱超級大戶,當你的資產達到中實戶以上,你就不太可能去買ETF了,因為每年你的二代健保,所得稅已經會讓你的報酬率減少了,如果再加上每年ETF吸血的1%,那你就是投資身體健康的,大家可以去看集保股權分佈,大部份會買高股息ETF的人,清一色都是小散戶,散戶,這些人不會去研究公司基本面及產業面,聽到ETF發行商說一年有10%的報酬率,還能賺差價,他們就會買了,幾年後他們就會知道問題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