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2月27日!輝達生成式AI推理需求爆發!

新聞說:AI需求續挺,輝達Q4營收年增78%,本季指引優預期,美國晶片巨擘輝達於26日美股盤後公布上季財報,營收成長速度雖持續放緩,但營收、獲利以及本季財測均優於分析師預期,其盤後股價多次在漲跌間交替。輝達於周三公布截至自然年2025年1月26日的2025財年第四財季報告,營收年增78%來到393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382.5億美元,亦超出其自身指引的367.5億至382.5億美元;非GAAP口徑下的每股盈餘(EPS)報89美分,較前一財年同期成長71%,同樣優於分析師預期的84美分。第四財季調整後毛利率為73.5%,年減3.2個百分點,符合分析師預期。就各項業務來看,資料中心營收年增356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的340.9億美元,其中,Blackwell架構挹注110億美元營收,意即Blackwell在資料中心營收的占比已來到30.9%;遊戲和AI PC業務營收則來到25億美元,年減下降11%,遜於分析師預期的30.2億美元。專業視覺化營收報5.11億美元,年增10%,略高於分析師預期的5.076億美元,而汽車和機器人業務營收則成長27%,報5.7億美元,遠超分析師預期的4.607億美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26日重申,市場對於Blackwell晶片的需求「令人驚嘆」,財務長柯蕾斯亦稱Blackwell為「公司史上成長最快的產品」,其透露Blackwell銷售主要由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帶動,該客群約占輝達資料中心營收的50%。不過,由於新產品上市,輝達上季毛利率略為受到擠壓。柯蕾斯在聲明中指出,「第四季GAAP與非GAAP毛利率按年和按季都是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資料中心業務轉換成比較複雜、成本更高的系統」。展望本季,輝達預估營收落在430億美元、上下浮動2%,即421.4億至438.6億美元之間,高於分析師預測的均值423億美元;非GAAP口徑下毛利率則預計為70.6%至71.0%,上下浮動50個基點,即最低70.1%、最高71.5%。財報公布前,輝達周三收漲3.67%,收報每股131.28美元。財報出爐後,輝達盤後股價多次在漲跌間交替,一度跌近2%,隨後轉漲,並一度漲逾2%。截至本篇截稿前,輝達盤後股價揚升1.75%,來到133.59美元。輝達2025財年Q4淨利飆破220.91億美元,黃仁勳:AI正以光速發展、看好代理AI及機器人,AI全村希望輝達27日公布截至2025年1月26日之第四季及全年財報,受惠於Blackwell架構AI超級電腦量產與生成式AI推理需求爆發,第四季合併營收達393.3億美元,季增12%、年增78%,全年營收更首度突破千億美元,以1,305億美元創下114%驚人成長。輝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光速發展,而代理AI及機器人將成下一波產業革命核心。輝達第四季數據中心業務合併營收達356億美元,季增16%、年增93%,成為絕對成長主力。黃仁勳表示:「Blackwell架構的推理AI開啟全新規模定律,當AI模型需要更長時間『思考』複雜問題時,運算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他更透露,Blackwell超級電腦量產首季即創造數十億美元銷售,並預告「物理AI」將接棒成為下一波產業革命核心。此外,輝達點出各大語言模型業者持續以B系列建置資料中心,其中包括xAI、OpenAI及星際之門,因此首季度營收仍持續強勁,2026財年第一季合併營收將達430億美元(上下浮動2%),毛利率介於70.6到71%,顯示公司對AI需求持續樂觀。

A大回答:輝達一早開出了最新一季的財報,營收及展望都很好,確實三大法人目前因為賣出手上股票而偏空,也有部份因為川普常常打關稅戰不確定因素而賣出及偏空,這一些都不會影響到AI產業的發展,三大法人賣出了一大堆的股票,也放空了很多部位,股市長期是對作多的有利,畢竟公司會持續的每年賺進真金白銀,以鴻海2024年能賺約12元,今年賺14元,明年賺16元來說,反正每隔一年鴻海就是能賺十幾元,每過一個月鴻海就是能賺一元多,三大法人及主力常常在股市中買來賣去,他們無非就是想要透過一買及一賣的方式賺到差價,還有一些基金及ETF常常在那做指數調整,原因也是為了賺錢,這些基金及ETF都是某一些金控旗下的部門,金控有投信,也有券商,這些金控如果想要賺更多的錢,就是讓投信每年的收管理費,還有讓投信常常買來賣去的調整持股,這樣券商子公司就能賺到手續費,我常和大家說三大法人及主力有籌碼面的優勢,他們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買,什麼時候要賣,像幾年前鴻海股價要上漲之前,大摩及小摩還故意的先向下摜殺幾天,從股價七十八元殺到七十四元,接著花半年的時間把鴻海股價從74元拉抬到134.5元,對散戶及投資者來說,他們就是時時刻刻盯著股價波動,他們每一分,每一秒都覺得三大法人及主力要出貨了,以三大法人來說,他們知道自己賣出及摜殺股價的目的,他們能透過股價的波動去折磨散戶,散戶不知道三大法人到底是殺真的還是殺假的,也不會知道三大法人及主力要賣到什麼時候才要買,這對散戶來說就是一種折磨,不過三大法人也是有弱點的,就是他們要買及賣的部位很大,當三大法人真的很想買時,散戶透過籌碼分析就能知道他們很想買,最近九個月台股比較偏區間整理,也就是漲了後跌,接著跌了後漲,三大法人就在漲漲跌跌的過程中去折磨散戶,大家覺得三大法人及主力這樣買來賣去沒有意義嗎?其實真的不會沒有意義,因為有很多散戶喜歡買基金,ETF及高股息ETF,投信可以每年爽賺管理費,還能裝忙的買來賣去賺手續費,這兩項是投信及券商必勝的原因,當然平常也是能買來賣賣玩短線賺差價,三大法人及主力是透過統計賺錢,也就是鴻海股價從160元到221元,三大法人也許是買在一百八十幾元,接著在221元開始賣,平均大概就是賣在193元,很多散戶常常妄想自己能買在160元,賣在221元或234.5元,但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三大法人玩一個波段就是賺5到10元的差價,技術線型都是他們交易出來的,這就是所謂的統計,一些線仙常常在那說自己神預言或神操作,時間只要一拉長,你就會發覺他們就是在吹牛,短線投機客說的話根本就是經不起驗證的,很多短線投機客唯一很厲害的就是他們夠無恥,不論正確或錯誤,他們都敢在之後說自己很神準及很厲害,那種就僅是小丑而以。
廣達開出第四季營收及獲利,營收來到4173.13億,毛利率7.45%,營利率3.63%,淨利率3.8%,稅後每股獲利4.12元,2024年第三季營收4245.49億,毛利率7.33%,營利率4.61%,淨利率3.92%,稅後獲利4.32元,廣達2024年第四季的毛利率比第三季高,不過營業費用多了1%,廣達正常來說第四季本來就會比第三季差,2023年第四季營收2879億,毛利率8.06%,營利率4.1%,淨利率3.57%,稅後獲利2.67元,比起2023年第三季營收2865億,毛利率8.11%,營利率4.4%,淨利率4.47%,稅後獲利3.32元,廣達2024年第四季的營業費用多了近五十億,至於是什用在什麼地方,可以自行去看法說會,最近幾季廣達都會在官網放出法說會的語音檔,應該是會有法人及外資問營利費用這個問題。

廣達27日公布2024年稅後純益597.01億元,年增50.5%,創歷史新高,2024年每股稅後純益(EPS)15.49元,2023年EPS為10.29元,該公司擬配發現金股利13元,配發率84%。廣達2024年第4季稅後純益158.73億元,季減4.6%,年增54.4%,為單季歷史次高。2024年第4季EPS為4.12元,2024年第3季EPS為4.32元,去年同期為2.67元,廣達今年的配發率還是相當的高,賺了15.49元配出13元,配發比率來到84%,雖然比去年87%低,但還是比2022年的80%,2021年76%及2020年79%高,對廣達來說今年AI伺服器及伺服器應該是能賺不少的錢,以廣達一月營收比例來說,有七百多億是伺服器及AI伺服器,其中AI伺服器又佔這七百億的七成左右,廣達因應AI伺服器的營收需要一兩千億的資金,廣達的保留盈餘有一千四百多億,如果客戶都是下consign交易模式的話,確實這樣的保留盈餘能支撐今年廣達的AI伺服器的支出,但廣達想要去接buy and sell交易模式難度就會變比較大,廣達配出了84%的獲利,代表廣達認為自己營收的成長目標不會很大,以鴻海今年的營收來說,劉董去年第三季法說會中提到,消費智能及雲端網路的營收會持平,2023年鴻海雲端網路的營收是1.37兆,2023年是兩兆,今年大概就是會是三兆多,鴻海今年一季會比去年多三千億左右的營收,這樣 會比廣達多一兩千億的資金,鴻海的保留盈餘很多,所以就能去接不同的交易模式,鴻海想要當代工廠的龍頭,就只能拿到大部份的市佔,也就是buy and sell交易模式及consign交易模式都要能靈活接單,廣達今天股價收在250.5元,配出13元股息的話,這樣股利率就變成5.19%,我覺得廣達是為了讓自己留在高股息ETF中,如果廣達配的股息變少,目前有很多高股息ETF都持有廣達,這些高股息ETF就會把廣達股票賣掉,今天廣達配出13元,等於就是有5.19%的股利率,要是鴻海今年配6元,股息174元,股利率3.44%,就會顯的比廣達虛一些,不過台股中的高股息機乎是沒有持有鴻海,所以鴻海也不怕被高股息ETF踢出投資組合,廣達今天出招等於就是要給三大法人,主力及空方接招,廣達配出13元,讓股利率來到5.19%,這就保證高股息ETF不會把廣達踢出投資組合。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