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4月7日!股市崩盤因為發生所有人都怕的事!序言

4月7日!股市崩盤因為發生所有人都怕的事!作者:A大!今天台股大跌2065點,成交量1472億,指數收在19232點,外資群買超168億,大買了鴻海12323張,外資群之前吃準川普會打關稅戰,所以就賣出了一大堆的鴻海,而且也借券賣出了很多鴻海,今天趁著川普宣佈對等關稅,一大堆投資人都傻眼時買回鴻海,這時會有人說,今天台股幾乎跌停,每一檔大型權值股都沒有什麼成交量,為什麼外資群要買12323張鴻海股票回去呢?大家要記得一件事,目前鴻海及台股大跌,不是因為公司競爭力,財報及營收不好,而是因為川普對全球課了巨額的對等關稅,川普課不課關稅,那就是取決於川普的一念之間,也許你看今天台股全面性崩跌,覺得明天會繼續大跌,但如果川普晚上忽然又轉彎,那全球股市又會整個扭轉回來,所以對外資群,主力及空方來說,他們當然就是見好就收,先回補一些,大家看外資群及主力今天也沒有全力的回補,哪天大家看到鴻海及台積電忽然爆天量,那時就是很多融資斷頭被外資群撿屍回去,外資群,主力及空方等於就是大獲全勝,大家記得一件事,人類有八十億人,這些人都還是活著,這些人還是得用3C產品,不論最終哪一個品牌勝出,鴻海身為最大的代工廠都會去拿到最多的組裝訂單,如果川普要把巨額關稅課到底,那美國的3C產品及所有的民生物品就會漲價,大家不要以為全球國家會向川普低頭,就以為企業會賠錢的賣美國商品,天底下沒有這回事,我這樣說好了,台灣去向川普跪下來,你叫台積電,聯發科賠錢賣產品,你去問台積電及聯發科要不要,公司會和你說,如果我賠錢賣給美國,那我怎麼請員工,我怎麼留住好的員工,怎麼發薪水,績效獎金及年終,所以政府向川普跪下,不代表企業會賠錢的去賣美國商品,一定就是直接轉嫁給美國人,川普一定和美國人說,準備要讓美國再一次偉大,所以要付出點代價,那也很OK,就讓美國商品都漲個三成,讓美國再一次偉大,全球的企業可以少賣一點,也就是讓美國的商品漲價,這鐵定是會造成銷量下滑的,但至少賣多少還是賺多少,這應該很好理解吧,如果你賣給美國100億,然後賺20億,利潤利20%,後面你因為關稅而漲價,營收本來100億減三成,剩下70億,這樣你還是能賺14億,這總比你自行吸收關稅,也就是營收100億,你付30億關稅,結果最終賠10億,如果你是企業你會怎麼選?如果你選自行吸收,那美國人不會痛苦,也不會去討厭川普,美國人還會覺得川普棒棒的,讓美國再一次偉大,如果你讓產品貴三成,本來營收100億降到70億,賺20億變賺14億,就是少賺個6億,然後能讓美國人痛苦,讓美國人討厭川普,這就是我痛你也痛,不要說只有企業痛,然後川普及美國人能爽爽過日子,天底下沒有這種事。

今天外資群掃了一大堆債券ETF,很有可能是覺得FED會降息救經濟,這確實就是另一條路,之前我就有舉過例子給大家聽過了,COVID-19發生時,這也是會造成經濟大衰退的因素之一,這不會比川普關稅影響小,結果FED,全球央行及政府就是降息,印鈔及推出刺激方案,最終就算有COVID-19的因素存在,但因為全球印了很多錢,也降息把資金往市場推,加上又實施刺激經濟方案,這就使得抵消COVID-19的影響,要處理川普關稅不確定因素,那就是FED降息,全球央行降息,全球政府推出刺激方案,像之前中國就有推出買3C產品能補助,這就能讓中國增加消費3C產品,因為中國是3C產品製造重鎮,所以只要中國內需增加,那工廠就會加班請工人,就能造成一個正面的循環,大家一直覺得美國課關稅是世界末日,但是其實也不會,美國就是佔了28%的消費市場,全球可以透過降息,印鈔及推出刺激方案去取代美國這28%的消費市場,如果銷往美國的產品都漲三成,這確實是會造成美國消費市場下降,有可能從28%降到18%,只要非美國的國家能推出救市方案,然後產生出美國消失的5到10%,這樣全球經濟就不會大衰退了,大家想一件簡單的事,美國現在的王牌是他可以消費28%的市場,所以才可以一付很跩的樣子,全球如果不想向川普低頭,那就是推出刺激方案,讓川普的王牌變梅花二,全球只要依造美國市場變小,就不用常常害怕什麼對等關稅不關稅了,美國人想買不買,不買就滾旁邊去,只要全球消費提高,就能破解川普的對等關稅,全市界的人就不用這麼卑微的向川普低頭,你想要美國製造,後面就給你18%的美國製造,或是10%的美國製造,剩下8%要平均的就行了,反正8%就算多的三成關稅,整體也才多2%,影響就是微乎其微,很多人覺得川普是瘋子,覺得全世界都沒有救了,只要有川普存在,全球就死定了,其實也不會有這種事,美國關稅恐怖之處在於美國佔了28%的消費市場,短時間大部份公司會很痛,只要全球政府降息,推出刺激方案,那就不用一直靠美國了,對美國消售的商品就是漲價三成,你愛買就買,不買拉倒,美國人不可能不吃,不喝,不用,再怎麼貴美國人也是要買,只是買的量會減少,也不可能完全不消費,我這樣說好了,之前一堆人信誓旦旦的說一顆茶葉蛋這麼貴,鬼才會買,確實會有一些人真的就不買了,但還是有不少人會買,所以價格上去會造成買的人變少,絕對不會說買的人都消失,一開始全球對巨額的關稅都是很傻眼,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求川普降低,如果川普不降,那就是全球啟動另一個救市方案,生命會為自己找到出路的,美國不買,總是會有人買,目前的經濟如果是100億,美國消費28億,剩下的國家消費72億,非美國的就只要把總經濟提升到120億,漲價會讓美國少10億消費,但總共是多20億出來,這20億就是透過降息,印鈔及推出刺激方案而來的,最終美國消失的市場就會變的沒啥影響。會有一些屁孩及沒良心的人趁著國難去落井下石,今天證交所表示936檔股票明天開始平盤以下禁止放空,這就會讓一些人不能再去股市中打落水狗,會有人說股市作多及作空天經地義,憑什麼不能放空?在正常的股市情況你要作多,作空都是你家的事,現在發生了國難,你不幫忙就算了還在那落井下石,在股市中賺錢而以,不需要去發災難財或踩著別人屍體賺錢。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股市崩盤因為發生所有人都怕的事!

2、鴻海GB200製造及組裝的據點有哪些? 

3、槓桿倍數及波動過大的標的易出局!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4月7日!股市崩盤因為發生所有人都怕的事!


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168.21億,投信賣超台股2.36億,自營商賣超台股9.04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156.81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866口,期貨留倉空單25151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多單2797口,今天台股成交1474.72億,下跌2065.87點,跌幅9.7%,收在19232.35點,電子下跌111.26點,跌幅9.71%,收在1034.41點,金融下跌208.59點,跌幅9.89%,收在1900.64點。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4122張,第二名的是美林,買了3524張,第三名的是港商野村,買了1752張,第四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917張,第五名是花旗環球,買了797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新光新竹,賣了1712張,第二名的是元大永寧,賣了1495張,第三名的是華南忠孝,賣了1005張,第四名是富邦,賣了779張,第五名的是元 富,賣了753張。
從去年11月開始到今天,外資群賣超了近一百萬張鴻海,最近川普開出了巨額的對等關稅,就會有一些借券賣出的主力及外資開始去回補手上的空單,今天九點零五十秒時,有九筆499張的買單,很明顯就是小摩進來買的,近幾個月下來,小摩賣超的數量也是相當驚人的,這時會有人說,今天鴻海一早跌停鎖住的量這麼大,為什麼小摩,美林及外資不再等幾天呢?大家還是得記得一件事,現在全球股市要漲及要跌就川普一句話,今天小摩,美林及外資群之所以能買到這麼多股票,那是因為川普的對等關稅讓很多散戶都嚇傻了,尤其是手上有開槓桿的散戶,之前我就說過,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鴻海本來一直業績很好,展望也是強勁成長,所以外資群及主力拼命的向下摜殺,散戶是不甩外資群,主力及空方的,但是川普課了誇張的對等關稅,這一定會讓全球企業短時間反應不過來,所以散戶原本能依靠的基本面及產業面忽然也落空了,加上不知道川普到底會不會停止對等關稅,所以就會先止損及斷一隻手賣出,但對外資群,主力及空方來說,成也川普,敗也川普,如果外資群,主力及空方不趁著川普目前用巨額對等關稅恐嚇全世界時慢慢回補,只要川普今天晚上或明天晚上忽然一句延後一個月,降關稅或不課,那整個股市局勢就會完全逆轉回來,現在的全球股市就川普一個人說的算,多空也是川普一句話,對散戶來說是選擇先止損及斷一隻手,對外資群,主力及空方來說,他們也會一點一滴的見好就收,不然忽然川普再反轉,他們根本不可能吃到這麼大量且便宜的股票,大家看鴻海今天賣壓雖然很大,有十幾萬張的賣單,但只要川普一反轉,大家就會發覺跌停賣單會變買單,全部的股票都會漲停,外資群,主力及空方的部位比較大,所以賣的時候是慢慢賣,買的時候也是慢慢買,如果川普再撐個兩三天再反轉,大家就會看到鴻海忽然爆大量,然後外資群一口氣買到十幾萬張,甚至是二十幾萬張,這時外資群,主力及空方就大獲全勝了,對外資群,主力及空方來說,最好是他們爆大量買回時川普再反轉,如果今晚川普就反轉,那明天就換空方被大屠殺,全球股市會因為一個人說的話劇烈波動,這種情況真的不是什麼好事。
之前我和大家說過,想要看到股市出現崩跌,那一定就是發生了所有人都害怕的事,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會出現股價崩跌,一些散戶喜歡在股市樂觀時說股市崩跌他就要危機入市,現在令所有人都害怕的大事件出現了,你再看看自己目前在做什麼,你真的敢進場去買股票嗎?還是急著在那把手上股票賣出呢?其實只要你在股市中存活的夠久,你經歷的大事件夠多,你就會知道當大事件發生時,大部份的散戶一定都是站在賣方的,因為事件會讓所有的人都產生恐慌及害怕,要是你不會害怕的事件,那別人也不會害怕,就不會出現台灣五十成份股中九成都跌停的情況,今天沒有跌停的就僅電信股,如中華電信下跌4.62%,台灣大哥大下跌2.59%,遠傳下跌4.64%,還有食品股的統一下跌9.04%,統一超下跌7.09%,還有傳產股的台泥下跌8.02%,台泥之前已經下跌的很慘了,股價都在淨值左右了,所以不跌停也是很正常的,大家可以把今天下跌的心情記錄下來,未來有人再和你說股市崩盤時他就買或押身家,你就會知道那就是無稽之談,想要讓股市出現崩盤,一定就是出現讓所有的人都害怕的事,這一次是川普課了巨額的關稅,市場所有的人都能猜川普的意圖是什麼,但是川普想要怎麼做,那只有他知道,這就像之前我和大家說的三大法人與散戶,之所以散戶常常會在短線輸給三大法人,原因就是三大法人可以透過籌碼面,消息面,技術面,心理面去操控股價,三大法人知道自己要什麼時候買,要買多少,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賣,要賣多少,還有賣到什麼時候停,這樣在短線就非常具有優勢,大部份的散戶對於三大法人要怎麼做一無所之,所以會產生未知的恐懼,怕三大法人就一直這樣賣下去,目前的情況就是川普一個人扮演了三大法人的角色,他知道關稅戰要怎麼打,要打到什麼時候,要什麼時候停,所以大家可以常常看到川普在那發文說不要傻到賣股票,不要害怕,覺得目前在股市中害怕的都是傻子,但川普不知道的事是,他想幹嘛只有他自己知道,也許幾天後他就說降低所有國家的關稅,這時川普再出來說,我就告訴大家吧,當初叫你們不要怕,但看到大部份的投資人眼中,這就是嘴砲,因為沒有人知道川普是用來談判的工具還是真的想要課,大家也不會知道川普想要課多少,課到什麼時候,所以大部份的散戶自然是會害怕,川普這個人就是坐著說話不腰疼,要不然換給我權力,我就把川普旗下所有的企業公司停業,然後凍結川普資產,然後把川普抓到美檢中調查,我就和川普說,不要怕啦,不用恐懼,會在旗下公司都停業,資產都被凍結,還有被抓去關時而恐懼的都是傻瓜,這時川普要互換一下角色,才會知道目前的投資人有多恐懼及絕望。
外資群賣超了台股五個月,合計賣超了八千多億,三大法人賣超了一兆多,這些股票一定都是落在散戶手上,今天台股中很多散戶都被川普的對等關稅嚇傻了,覺得這種誇張的關稅看不到希望,結果今天外資群買超了168億,大部份都是買超債券,會這樣的原因也很好懂,有一些之前買了一大堆債券的散戶,今天看到債券沒有跌停,就把手上的債券賣掉,外資群自然就能買到很多的債券,今天外資群也買超了12323張鴻海,鴻海這一個波段下來已經下跌了四成多了,鴻海的年線在一百八十幾元,所以會有一些融資的散戶面臨斷頭,這些被強制斷頭的人就會把股票賣在跌停價,今天小摩就在跌停價連續買了9筆499張的買單,美林也趁機買了3524張,目的應該就是之前的借券賣出回補,之所以外資群,主力及空方要提早買一點回來,原因是這一次全球股市下跌是因為川普的一句話,外資群,主力及空方也不會知道川普哪天又忽然說和全球都有好的對話,然後把關稅降到10%或零關稅,以外資群,主力及空方的部位這麼大,他們不可能全部都回補在最低點,會有散戶說,現在台股跌停還沒有量,明天會繼續下跌的機率很大,恩,確實是如此,但那是建立在川普課對等關稅的情況下,要是川普忽然又說不課了,今天所有的賣壓就會全部消失,一些外資,法人,空方又會去回補持股及空單,所以最近會有外資群,主力及空方去回補持股及空單都是很正常的,這些股票就是來自於被融資斷頭或是股票質借斷頭,當然還有一些自我心理面很弱的,看到別人賣自己也在那賣,還有一些散戶無聊的一早就去放空,哪一天很有可能鴻海就爆天量,股票就會被外資群,主力及空方買回去,這樣近五個月下來,外資群,主力及空方就大獲全勝,這就是所謂你的弱點被抓到,別人就拼命的往死裡打。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4月7日!鴻海GB200製造及組裝的據點有哪些?

新聞說:關稅血洗美股蒸發接近川普臨界點,川普兒子1句話指點各國,美國總統川普投下關稅震撼彈嚴重衝擊全球股市,隨後他前往佛州悠閒打高爾夫。不過,有川普身邊幕僚透露,美股跌幅可能已經超過川普容忍範圍,其次子艾瑞克則發文指點各國盡快開始行動。川普於當地2日祭出對等關稅後,中國祭出相同稅率回應,美國股市4日再以暴跌收盤,創下連續2天超過1500跌點的新紀錄,道瓊市值蒸發約6兆美元,約台幣198.6兆元。儘管市場面臨巨大壓力,但川普仍老神在在的樣子,在自家社群喊話美國民眾要「堅持下去」,並形容目前正在經歷一場「經濟革命」,過程不會太輕鬆,但最終將迎來勝利。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不願具名的白宮幕僚透露,川普雖未在美股開盤時段發表談話,實際上卻緊盯市場變化;另有知情人士表示,股市跌幅已接近川普所能接受的臨界點。新聞周刊報導,另一方面,川普次子艾瑞克在X發文,透露如何在與川普的關稅談判中不會落入「絕對失敗」的陷阱。艾瑞克寫道:「我絕不會想當最後一個和川普協商的國家,第一個來談判的人就會是贏家,最後一個絕對是輸家。我這輩子看過太多次這種戲碼了」這番言論似乎透露出,川普正在等著各國主動上門,且愈早展開協商,就愈有可能談到對自己更有利的條件。
新聞說:內塔尼亞胡和川普將討論關稅、伊朗和加薩問題,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週一在華盛頓會見唐納德川普,他可能會要求美國暫停徵收關稅,同時尋求對伊朗和加薩的進一步支持。自從「解放日」關稅公告導致全球市場崩潰以來,內塔尼亞胡成為首位在美國首都會見川普的外國領導人。在美國幫助斡旋的短暫開火協議破裂之後,他也將討論加薩戰爭問題。內塔尼亞胡從匈牙利直接抵達華盛頓,其主要目的是試圖說服川普撤銷這項決定,或至少在關稅生效前降低對以色列進口產品徵收的17%的關稅。據內塔尼亞胡辦公室稱,抵達後,內塔尼亞胡會見了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和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在離開布達佩斯之前,內塔尼亞胡曾表示,他的討論將涉及一系列問題,包括「對以色列實施的關稅制度」。他在聲明中表示:我是第一位與川普總統就以色列經濟如此關鍵問題進行會晤的國際領導人、第一位外國領導人。我相信這反映了美國和以色列之間的特殊個人關係和獨特紐帶,這在當前至關重要。分析家稱,內塔尼亞胡將尋求為以色列爭取關稅豁免。特拉維夫巴伊蘭大學政治研究系主任喬納森·林霍爾德表示:(此次訪問)的緊迫性是有道理的,因為它需要在訪問制度化之前阻止其發生。他說,這樣的豁免不僅會有利於川普在中東最親密的盟友,也會「取悅國會的共和黨人,他們的選民關心以色列,但目前不願在這個議題上與川普對峙」。
A大回答:有愈來愈多被課高關稅的國家跑去找美國談判,並表示願意把關稅及貿易壁壘拿掉,但是也有一些比較大的國家不甩美國,例如中國要對美國全面課34%,歐盟也考慮在四月中對美國課部份商品關稅,所以目前就是兩個極端,比較弱的國家沒得選擇,一定就是僅能選擇向川普跪下來,比較大的國家是能有底氣向川普嗆聲,大國覺得了不起就是同歸於盡,你讓我難過,我也不會讓你好過,以美國人花慣,用慣,穿慣及享受慣來看,美國人不像中國人啃樹皮都能活,會有人覺得我這樣說太誇張了,大家可以去中國看很多底層打工人的薪水,時薪低到可笑,可能就是50元台幣,好一點的了不起80元台幣這還不算啃樹皮就能過生活啊,大家看美國僅佔全球5%的人口,佔了總經濟的28%,大家就知道美國人多會花了,中國人佔全世界總人口17.3%,僅消費全球經濟11.6%,我們把美國及中國都計算一下,中國1%的人僅消費全球0.67%的經濟,美國1%的人消費了全球5.6%的經濟,兩者差了8.35倍,大家就知道美國人多會花,多會享受了,中國人在旁邊過苦日子,啃樹皮,就算給你美國人啃饅頭,你美國人都會受不了,更不用說學中國人啃樹皮,所以美國真的和全球硬拼,最終美國人一定會比全球更痛苦的,一開始全求一定是會向美國妥協的比較多,後面如果真的不行,那就只能全面的對美國商品漲價,這樣會減少美國市場沒有錯,美國現在的王牌就是他們消費了28%的全球經濟,全球如果向美國下跪都沒有用,那就只能轉向央行降息,然後實施刺激政策,美國人花慣,用慣,穿慣及享受慣,就算加上川普的關稅,還是會有人買,只是買的起的人變少,這就會造成對美國銷售的市場變小,我們就當28%降到18%,這等於美國人降低三成多的消費,這其實已經很多了,大家就想想自己,台灣最近物價漲這麼多,你也是習慣了一顆便當從60元變80元,變100元,變120元,有錢的人會買還是會買,一些比較窮的就買比較少,就算物漲上漲,你有可能減少原本生活品質三成多的消費嗎?理論上應該也是有一點難度,所以美國減少的10%經濟市場,就要由非美國市場去產生,大家也不會對非美國家增加10%消費市場感到不開心,其實就是你需要多花一點錢享受,這總比你存了一堆錢,最後都被美國以關稅形式搶走吧,美國覺得貿易順差就是偷他們的錢,那就不要賣美國人,讓他們自己去生產,明明亞洲人是被他們壓榨的一群人,結果川普說的一付我們在欺負美國人,美國一小時時薪600元,如果你去越南,一小時薪資才60元,美國企業到越南花一小時60元讓越南人工作,然後把產品製造出來送到美國讓美國人享受,錢是被美國企業賺走,結果川普在那說越南對美國有很大的貿易順差,說越南偷了美國人的錢,其實真正偷走你美國錢的是你美國企業,美國企業如果把工廠牽回美國,你們美國人有能耐一天工作十二小時,十六小時,有能耐去輪班嗎?說台灣偷走你們美國的晶片製造,你們美國人有奴性很強的員工嗎?可以爆肝的加班,能在除夕夜遇到地震就回去公司待命嗎?能三班的實施夜鷹計畫的研發去超赴三星及英特爾嗎?有人美國自己不檢討自己,還在那說別人偷了他們的錢,偷了他們的產業,其實美國把最厲害,最賺錢的產業留在他們那,賺走了一個產品中大部份的利潤,就僅有小部份的利潤給落後國家政府,工人及代工廠,這個事實如果美國人一直搞不懂,美國就不要妄想把製造移回美國,說的一付機器人目前可以幫他們製造,你要投資自動化產線,要符合法規,要微調產線,這一些都需要時間,當川普課了該死的巨額關稅後,大部份的公司賺不到錢,那就不可能去投資美國了,後面全世界翻臉,想課就給你美國課,美國你就沒有籌碼了,有本事你都不要吃,不要用,不要喝,不要享受,只要非美國的人民更懂得享受一點點生活,也就是加速消費,那非美國體制賺錢後自己花,誰要讓你美國工人時薪六百多元賺,真的是愛說笑,落後國家幫你做一小時60元,你美國是多厲害,為啥你付出一個小時的勞動力要600元,想要讓美國再一次偉大,想要奪回製造業,解方就是工人薪資降到一小時60元,然後一天工作12小時,16小時,接著輪三班,過年過節都要來公司加班,你美國人辦不到,就算製造業回美國,最終競爭力一樣是超級廢,最終就是美國工廠供給美國人,工人薪資就是這麼高,製造出來的產品就是這麼貴,美國人就不能去原榨亞洲人享受便宜的勞動力,美國人後面就是自己付出600元工作一小時,你買到時薪600元製造出來的產品就是相對貴,這也沒什麼好說的。

鴻海AI伺服器,伺服器及GB200製造及組裝的據點有哪些?

根據公開資訊和鴻海的最新動態,以下是鴻海 AI 伺服器(包括 GB200)製造與組裝的主要據點分析。這些據點涵蓋其全球供應鏈布局,並特別針對 GB200 等高階 AI 伺服器的生產需求:

直接回答

鴻海 AI 伺服器及 GB200 的製造與組裝據點主要包括:

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全球最大的 GB200 製造與組裝設施。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AI 伺服器生產基地與研發中心。

台灣(高雄、桃園):研發與部分製造據點,包括高雄超算中心。

中國(多地,如鄭州):傳統組裝重鎮,但 AI 伺服器比重可能下降。

其他潛在據點:越南、印度等地,作為供應鏈多元化的一部分。

詳細分析

1. 墨西哥(瓜達拉哈拉)

角色:鴻海正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建設「全球最大 GB200 製造設施」,專注於組裝輝達(NVIDIA)GB200 超級晶片的 AI 伺服器。

細節:

2024 年 10 月,鴻海高層宣布此計畫,投資約 9 億美元,預計成為全球最大的 GB200 生產據點。

該廠具備先進液冷與散熱技術,支援 GB200 NVL72 等機櫃式伺服器。

墨西哥奇瓦瓦州也有既有製造基礎,累計投資超 5 億美元,可能作為輔助據點。

原因:近岸外包趨勢,靠近美國市場,規避中美貿易戰風險。

2.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

角色:AI 伺服器生產基地與少數設有研發中心的據點。

細節:

2024 年 11 月,鴻海斥資 3300 萬美元購入休士頓土地與廠房,擴增 AI 伺服器產能。

休士頓是鴻海在美國的重要 AI 伺服器製造與研發中心,支援北美客戶(如雲端服務商)。

威斯康辛州與德州其他廠區也有成長,特別在 AI 伺服器需求推動下。

原因:因應川普關稅政策(2025 年提議對墨西哥 25% 關稅),美國本地生產可降低風險。

3. 台灣(高雄、桃園)

角色:研發與高端製造基地。

細節:

高雄:鴻海與輝達合作建設「高雄超算中心」,使用 GB200 NVL72 伺服器(64 機架、4608 個 GPU),預計 2026 年完工。部分組裝與測試可能在此進行。

桃園:子公司鴻佰(Ingrasys)的南營工廠是全球首個「AI 伺服器燈塔工廠」(2023 年認定),負責 GB200 等伺服器的製造與展示(如 2024 年 Computex)。

原因:台灣是鴻海總部所在地,技術核心集中於此,支援快速迭代與原型開發。

4. 中國(鄭州等地)

角色:傳統組裝重鎮,但 AI 伺服器角色減少。

細節:

鄭州廠是鴻海最大的 iPhone 組裝基地,過去也參與伺服器生產。

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如 2025 年川普提議對中國 60% 關稅),鴻海逐步將高價值 AI 伺服器製造轉移至墨西哥、美國等地。

原因:成本優勢仍存,但地緣政治風險促使產能外移。

5. 其他潛在據點(越南、印度)

角色:供應鏈多元化與備援據點。

細節:

越南:鴻海已擴大當地投資,生產電子產品與伺服器,可能承接部分 AI 伺服器組裝。

印度:鴻海在印度設廠(如 iPhone 組裝),未來可能擴展至 AI 伺服器,但目前無明確 GB200 計畫。

原因:分散風險,應對全球關稅與供應鏈中斷。

6. GB200 供應鏈分工

晶片製造:GB200 的 B200 GPU 和 Grace CPU 主要由台積電(TSMC)製造,地點包括台灣及美國亞利桑那州。

組裝與整合:鴻海負責最終伺服器組裝,特別是機櫃式解決方案(如 NVL72、NVL36)。

市場份額:鴻海占全球 GB200 伺服器組裝約 40%(Quanta 占 30%),顯示其主導地位。

結論:鴻海 AI 伺服器及 GB200 的製造與組裝據點以 墨西哥(瓜達拉哈拉) 為核心,規模最大;美國(休士頓) 提供本地化生產與研發;台灣(高雄、桃園) 聚焦技術與高端製造;中國 角色減弱,越南與印度 作為備援。這些布局反映鴻海因應關稅、地緣政治與 AI 需求的全球策略。具體產能分配可能隨政策與市場動態調整,建議參考鴻海最新財報或官方聲明以確認。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4月7日!槓桿倍數及波動過大的標的易出局!

新聞說:比特幣暴倉跌至7.8萬美元以下,黃金也跌近3千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全球性關稅後,加密貨幣市場受到強烈衝擊,比特幣今(7)日七點左右跌至7萬8千美元(約259萬台幣)以下,創下近一個月低點。比特幣的猛烈暴跌,引起廣泛爆倉現象。《coinglass》資料指出,比特幣暴跌連帶引起加密貨幣暴跌,24小時內有28萬人因此面臨爆倉局面。更驚人的是,總爆倉金額高達8億5400萬美元(約283億5,834萬台幣)。同樣身為熱門貨幣的以太幣,面臨比比特幣更加慘烈的局面,曾跌至 1,500 美元附近(約 4 萬台幣)。24 小時有 8 億美元的部位遭清算,其中比特幣佔 2 億 8400 萬美元(約 94 億 3,064萬台幣),以太坊佔則2億2800萬美元(約75億7,103萬台幣)。上發文表示,在周五的延遲反應後,加密貨幣市場終於開始崩跌。以太幣已經跌至自2023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從高點下跌了65%;而比特幣剛剛跌破8萬1千美元(約268萬台幣),跌穿上周的低點。對那些被套在比特幣ETF中的人來說,今天可能會是漫長的一天。針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災難,美國證券經紀人希夫今晨在X上發文。值得注意的是,被視為避險資產的日圓和瑞士法郎匯率走揚。目前結果顯示,1美元等於146.75日元或0.86瑞士法郎。另外黃金同樣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影響。X 帳號「財金真相」指出,黃金 7 時 48 分跌近 3 千美元(約 9 萬台幣)。

A大回答:之前我就常和大家分享,很多金融商品被設計出來,就是為了去坑殺散戶,像虛擬幣這種金融商品,槓桿可以開5倍,10倍,20倍,甚至更高,當你開10倍,只要波動個10%你就出局了,要是開20倍槓桿的話,價格波動個5%就出局了,大家看比特特可以隨便跌8.55%,乙太幣跌17.79%,跌20%的話,你開5倍槓桿就會被斷頭出局,所以金融商品槓桿設計的愈大,其實就是為了讓散戶愈容易出局,像融資是開2.5倍槓桿,也就是你有40萬元可以借60萬元,合計100萬用來投資,只要股價下跌個22%你維持率就會不足,之前台股漲跌幅7%,券商就說為了要世界接軌,所以把漲跌幅調高到正負10%,之前融資需要連續三根跌停才會出局,結果後面調高到正負10%後,只要兩根跌停就20%了,第三天輕微的跌個2%就會被斷頭出局,很多散戶在資金控制做的不好,人性因為貪婪及恐瞿,在行情好時怕賺太少,在氣氛很差時就想著快逃,結果股市只要一波動,很多投資者就是在這種小波動中被掃出局,一開始因為股市氣氛很大,自己槓桿又很大,所以在下跌過程中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然後每天在那內心戲一堆,在下跌時散戶因為資金有弱點及自我心理面不健全,常常就會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所以才會常常死在股市波動中,券商為了快一點讓散戶出局,又設計出不同的金融商品及槓桿給投資者,這就加速了散戶出局的速度。

大家看除了每日漲跌幅擴大到正負10%外,券商又發行了台灣加權正二,也就是台股一天本來最多10%,用這個金融商品直接就把一天的漲跌幅放大到20%,更搞笑的事是,這一檔金融商品還可以使用融資,只要你上星期收盤前用融資買了正二,你今天差不多維持率就快不夠了,明天台股隨便跌1%,你的融資就要補維持率了,券商及市場就是透過這些陷阱加速散戶出局,三大法人,主力,券商知道股市波動是很正常的,他們也知道散戶最容易在波動中出局,所以就設計了一大堆這種陷阱讓散戶去踩,在股市行情很好時,也就是去年1月到7月,那時很多人買到正二,覺得正二才賺的快,那時很多買到正二的人也都發了財,不過股市就像馬拉松,你短線衝的很快沒有用,重點是你要能過得了終點才算數,在股市氣氛好時,大家都會想要比較誰賺的比較多,在股市氣氛很悲觀時,這時就是看到大家為了活下來在掙扎,當初如果你使用正二,你很有可能在下跌時去使用股票質借及融資,這種兩倍的金融商品本來就很容易出局,如果你又在槓桿上使用槓桿,你自然就是更容易出局,正二從高點到現在,大概也是下跌五成左右了,大盤是下跌兩成五,在2022年1月到10月底,台股從18669點跌到12619點,合計下跌近六千點,總共是下跌了32.4%,台灣五十成份股中的五十檔也是有下跌三成,四成,五成,六成,甚至是七成的,當初因為鴻海在2020年到2021年沒有上漲到,所以2022年那一波我們沒有經歷過這場下跌,這一次台股下跌了兩成多,鴻海從高檔的234.5元到今天收盤的138.5元,合計下跌了96元,跌幅40.93%,台積電今天股價收在848元,台積電股價最高1160元,合計下跌了312元,跌幅26.89%,在2022年時,台積電其實是有下跌的更誇張,所以才能讓台股下跌到32.4%,這一次鴻海就是完全有跟到2022年下跌的情況,台股近幾年的波動也愈來愈誇張,動不動就是下跌個1004點,1807點,999點,906點及2065點,想要在股市中一直存活下來,你的自我心理面及資金也要愈來愈沒有弱點才有可能。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4月6日!蘋果高階手機符合多少美國的貢獻?序言

4月5日!蘋果高階手機符合多少美國的貢獻?作者:A大!今天有出來一些關稅細節,我覺得這就稍微符合一點邏輯了,之前我一直和大家說落後國家的政府,工人及代工廠僅賺到微不足道的錢,真正的錢都是被美國科技業及品牌廠賺走,以鴻海來說,代工100元的營收就僅賺2.5元,政府就是收一些基本的稅,工人就是賺最基本的工資,最終以蘋果來說,100元的營收就能賺走40元,如果美國及川普對中國,越南,印度課重稅,也就是34%,46%及26%,這傷害最大的一定是美國企業,這也是為什麼星期四及星期五晚上美股會血崩的原因,對落後國家的政府,工人及代工廠來說,就是賺到微不足到的錢,這些錢就算歸零,也不足以支付川普開出來的關稅,唯一付的起的就是美國企業,畢竟以蘋果來說,100元就賺走了40元,如果川普對中國,越南,印度課重稅,那了不起代工廠不組裝,工人不工作,最傷的就是美國企業,今天網路及新聞有討論所謂的美國價值,也就是一個產品中無論是是晶片、IP(矽智財)、零件等,就符合該項條文資格,該部份就免稅,這就會大大的降低美國企業的壓力,如果蘋果100元的營收能賺到40元,蘋果一定是提供了很多晶片(含設計與IP),軟體與研發分攤等,這些當然就是能算在美國價值中,所以有可能美國價值會來到40%至60%,美國如果對這部份免稅,這就算很合理了,這樣就是能鼓勵美國製造,但剩下來的越南46%,印度26%,台灣32%,中國六成多,這還是不合理的高,這部份也許美國和全球政府談降關稅後會降低一些,不過我覺得不太可能降到零,因為只要全部都降到零,那所有的企業及公司就不會想要去美國製造了,所以美國應該就是要保留一些關稅,而且要逐年提高,這個才是我認為最合理的,你要美國企業及代工廠建立自動化產線,至少時間也要兩到三年,如果川普以4月2日的關稅課下去,目前的情況就是廠商及零售商沒有人要支付那誇張的關稅,所以大部份的廠商就把送往美國的商品都先暫停,之前我就說過,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全球把貨送到美國,中間多了這麼誇張的關稅,廠商根本沒有賺這麼多,與其賠一大堆把貨送到美國,不如就先放倉庫,再不然打個九折賣到非美國的地區,這好過被課這麼重的關稅吧,美國一般日常生活的庫存能支撐兩到三倍月,這是沒有出現搶貨潮的情況,3C的產品庫存約1到2個月,所以最晚兩個月美國人就會買不到任何商品,大家不要忘了,川普4月2日是向全球開戰,全球的廠商都一樣,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沒有人願意賠錢支付那超級誇張的關稅,所以就不會把貨出到美國,當兩個月時間過去後,零售商就會面臨完全沒有貨品能賣的情況,美國人就僅有兩個選擇,一是接受漲價,二是接受商店啥都買不到,就兩條路讓美國人民選。

大家看一下今天美國人民做了什麼事?全美國50州和華府,週六(4月5日)上演反川普和馬斯克大示威,150多個團體,發起超過1200場抗議,海外的倫敦、柏林、巴黎等地也都有串聯遊行,示威民眾不滿川普政府大裁員、發動貿易戰等等,譴責川普破壞民主,上街高喊要川、馬「放手」。」抗議潮還串聯海外,英國倫敦出現馬桶刷造型川普,加拿大、德、法、墨西哥和葡萄牙也有大遊行,創下最大單日反川示威。日前,前總統歐巴馬受邀演講,也久違發聲,這就是我之前說的,你與其吞下川普的關稅自己痛苦,你不如把成本轉嫁給美國人,全球的國家沒有人敢動川普,沒有人敢去打美國,那沒有問題,我們不賣總可以了吧,讓美國人民痛苦,那美國人就會去反抗川普,這就是所謂的用魔法打敗魔法,美國你很強大沒有錯,但我不賣東西給你總可以了吧,也不可能我賠錢賣你東西,100元的商品中,政府賺5元,工人賺2.5元,代工廠賺2.5元,你川普一口氣要課別的國家26元,67元,46元,32元,啊不就來搞笑的,我們這些弱小國家不賣,不做,不出貨還不行嗎?你美國這麼行,你一口氣敢嗆聲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一樣,也沒有人會願意做賠錢的生意,川普的想法很簡單,反正一口氣嗆全世界的國家,如果有反抗的國家,那就針對那個國家打,放過其他的國家,以川普4月2日嗆聲以來,有多少的弱小國家已經去跪了,但中國這種大國就使出懶得理美國大法,中國已經被美國搞的夠慘了,股市已經崩到不能再崩了,中國等於就是沒穿鞋的,美國等於是穿西裝的,你一個穿西裝的常常和沒穿鞋的人嗆聲,你覺得沒穿鞋的中國會鳥你嗎?川普4月2日課關稅以來,中國股市狂跌0.5%,美國股市小跌兩成,上面是造川普的說法,因為川普說中國恐慌了,美國大獲全勝,所以中國股市狂跌0.5%,美國股市小跌兩成,如果美國要繼續和全球這樣硬著幹,確實全球股市會被美國拖下去,但是全球還是有七成自由貿易市場,最終賣你美國賠錢,我就賣非美國的國家,就打九五折,打九折賣,非美國的國家本來奴性很強,不懂的享受,後面因為全球都不出貨給美國,就只能便宜賣給非美國的國家,正所謂便宜治百病,非美國的國家發現東西忽然變便宜了,就開始享受消費,全球政府推出刺激方案,全球央行推出降息方法,硬生生的去取代美國減少的市場,如果美國市場佔全球28%,大家覺得川普如果硬幹,讓美國東西都變很貴,有可能三億多的美國人都不吃不喝嗎?我覺得美國人吃慣,用慣,花慣,享受慣,所以還是會有近兩成的人咬著牙消費,剩下一成的人因為價格上漲買不起,全球只要能刺激出5到10%的市場,那就能抵消美國市場帶來的衝擊,美國之所以能跩,那是因為美國人口5%,佔全世界經濟28%,要是全世界的人能取代部份掉,而且也習慣了,那美國就成了之前的俄羅斯及伊朗,就是被全世界的國家吐口水或是制裁,說是制裁應該不適合,應該是美國自己用誇張的關稅制裁自己,美國還以為全世界沒他們的消費市場不行,一開始全世界確實會痛,但全世界還是可以靠降息,印鈔票救市場,之後救起來後,那美國人就是過苦日子,全世界的人也是很樂見。

今天台灣政府有動起來的感覺,首先金管會借券及融券調整救市,包括1、元擔保品,補繳融資自備款或融券保證金差額,2、調降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3、上市及上櫃有價證券之最低融券保證金成數由90%調整為130%,這效果雖然有限,但總比不作為來得強,總統經過了幾天接近產業大佬後,今天終於提出了川普想要的答案,1、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台、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2、是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3、要擴大對美國的投資,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這五項確實就是很符合美國不爽台灣的點,前幾天我就說過,我們運氣比較好,有放清明長假,可以先看一些弱小國家向川普跪下來,越南已經有先打個樣給我們看了,川普的兒子也在X上發文讓國家快和川普談,愈早談的愈是贏家,我認為川普4月2日提出來的關稅太誇張了,誇張到會讓美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受到超級重傷,這種太誇張的關稅政策不容易真的實現,今天有新聞提到所謂的美國價值,也就是產品中含多少美國價值的部份可以免稅,剩下的要課稅,有可能川普還是會設一個基本的稅率,再去搭配美國價值成份多少,該部份就能免稅,也就是說蘋果高階手機有40到60%美國價值,這40到60%就免稅,剩下的還是要繳關稅,但不會是印度26%,越南46%,台灣32%,中國六成多這種誇張的幅度,之後川普也許每年再把基本關稅向上調,這樣可以讓企業及代工廠有時間調整產能到美國,這樣的做法我認為才是最合理的,在川普課關稅時,我就說那種誇張的關稅率沒有人能受得了的,不要說台灣,中國,越南,印度,也不要說廣達,仁寶,緯創,緯穎,英業達,就連鴻海這種全球佈局,全球都有生產據點的一流公司都無法逃過川普那種誇張的關稅,前幾天我說4月2日這種關稅是絕望的高,也是無解的高,這種絕望及無解高的關稅成真的機率反而很低,美國是一個人課全球關稅,所以時間對美國來說是更不利,川普這幾天一直釋出和哪些弱小國家談零關稅,就是要讓剩下的國家快點去找川普談,快點降低和美國之間的關稅,今天4月6日,台灣的總統也釋出零關稅的資訊,這也算是聰明的作法。有一些酸民只會酸,大家可以觀察面對重大事情時我的反應情況,大家覺得我會像一些嚇壞的小羊在那恐慌嗎?應該沒有看到對吧,我常和大家說,誰會是股市贏家,誰會是股市輸家,你長期觀察下來就會知道,一些常常在利空出現時恐嚇你,魯小小你,酸言酸語你的,那種絕對不會是什麼強者的,真正的強者是能遇到事情冷靜的分析,看待,不會被一些非理性的大跌搞出場,當川普對所有的國家課這麼重的關稅結束後,要是川普的目的就是要全世界和美國零關稅,之後就把關稅都取消掉或是保留一些合理的關稅,然後逐年的施壓讓企業到美國設廠,要是這樣的話,那川普關稅事件就會告一個段落。

明天證交所早上8點會宣布護盤措施,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是什麼措施,只要你在這一場恐慌中活下來,你又距離厲害的價值投資者更近一步了,大家看我從2019年到今天,遇到的大事件多的去了,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所以未來鴻海股價300元,400元時,不要再那說風涼話,說別人抱著股票很簡單,如果你覺得簡單,你就試著像我這樣抱看看,你就知道過程中會有多少酸甜苦辣及考驗。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蘋果高階手機符合多少美國的貢獻?

2、輝達GB200伺服器符合多少美國貢獻?

3、金管會借券及融券調整救市!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4月6日!蘋果高階手機符合多少美國的貢獻?

 一般討論區網友分享:《別被嚇了,9903.01.34 才是真正的豁免黃金通道》

今天,阿福拿到一份來自美國聯邦政府的正式文件,名稱叫做——《Annex III》。這不是什麼媒體猜測、也不是論壇流言,這是白紙黑字、將於2025年4月5日起正式生效的關稅修訂令。簡單說,這份文件將對全世界的進口產品重新課稅,不論你是盟國、敵國還是中立國,一視同仁課10%全球底稅;而針對像台灣、中國、韓國、印度、越南等數十個國家,再追加額外懲罰稅,稅率從 11% 一路加到50%。對台灣來說,就是這句話:「你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從4月9日起將被加徵32%關稅」,這消息一出,不少投資人嚇傻了。尤其是AI供應鏈、伺服器廠、NVIDIA相關代工廠,通通陷入恐慌。但真相是——你看到的是「關稅地獄」,高手看到的卻是「逃生密道」。唯一有「救命免死機會」的條款,關鍵條文9903.01.34條文重點如下:「如果某項產品的美國成分(U.S.content)佔進口貨品報關價值的20%以上,就可免除這些附加關稅。」沒錯,不管你是哪一國、被課多少百分比,只要你的商品用到了美國的IP、設計、技術或零件,只要美國成分夠,就直接豁免。即使來自被加徵稅的國家(如台灣),也可以完全避開那新增32%的關稅。這不是偷渡、不是走後門,而是美國自己在文件裡寫好的白話條款。誰最有可能用到這條?比如 NVIDIA 的伺服器產品:1、晶片設計是美國的(NVIDIA原創),2、IP授權是美國的,3、軟體控制也是美國的,4、台灣只是幫忙代工與整機組裝,這種產品,美國成分搞不好超過50%、甚至70%都不稀奇,符合9903.01.34的標準,完全可以不用被課重稅,那32%還是懲罰性關稅嗎?是。但文件設計上已經白紙黑字寫明:「Except as provided for in heading 9903.01.34」,翻成白話就是:「不管你是不是我制裁的對象,只要你有夠多我美國的成分,我就讓你通過。」這根本是寫給 台廠、南韓、日本 ODM廠商 一條專屬活路。結論:你看到的是「32% 的關稅地獄」,高手看到的卻是「9903.01.34 的逃生密道」,會不會被課稅,不是看你是哪一國是看你有多聽美國話、有沒有用它的東西。

新聞說:附件強調,U.S. content(美國價值),指的是產品中 來自美國的原料、零件、組件、技術或設計所占的比重。而附件表示,20% of the Customs value(占報關價值的20%);換言之,產品進口時報關價值100元,其中有20元是來自美國的貢獻,無論是是晶片、IP(矽智財)、零件等,就符合該項條文資格。並且,不限定台灣、中國或其他生產地,關鍵在於是否含有一定比例的美國價值。半導體業者分析,無異於為美國企業開了一條人道走廊。以Apple 、NVIDIA、AMD,晶片設計往往都是核心,設計及IP通常占晶片總價值超過40%~70%,最終的產品iPhone或AI伺服器來說,美國價值將遠遠超過2成的門檻。根據條文指出,超過2成,美國價值部分免課徵關稅,但其他部分恐怕還是需要。目前相關業者也還在研究及觀望,如任天堂將最新遊戲機Switch 2宣布暫停美國預購因應,後續仍必須審慎留意關稅的影響。  

A大回答:之前我一直和大家說,落後國家幫美國企業製造,其實政府,代工廠及工人僅賺到極少部份的錢,大部份的錢都被美國企業賺走,這也是為什麼川普對全球課關稅時美股會血崩,川普這樣課高額的關稅只會讓所有的廠商都停止供貨給美國,我這樣說好了,川普忽然開一個天價的關稅,大部份的製造商,零組件商,品牌商,銷售商等,他們就沒有賺這麼多錢,這時就會出現關稅要誰來付,只要關稅沒有人要付,那製造商,零組件商就會考慮暫停出貨到美國市場,有一些市場比較缺的商品,廠商就會先把貨供給那些市場,這就會造成短時間沒有商品會進到美國市場,如果你是美國人,你看到你的總統對全球課了這麼誇張的稅,你是不是會認為商品即將暴漲,所以你會盡可能的去囤貨,所以美國消費者就會去商店掃貨,這就會讓美國庫存很快就會見底,美國大型零售商庫存天數約 30到60 天,中小型約 60到90 天。若全球因川普關稅停止對美出口,3C 產品庫存預計撐 1 至 2 個月,日常生活用品約2至3個月,平均為1.5至2.5個月。實際時間可能因恐慌搶購和前置進口量縮短或延長。長期看,美國需調整供應鏈或增加國內生產以應對斷供風險,目前很多廠商都停止出貨到美國了,原因是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對代工廠及零組件廠來說,你美國課那什麼鬼關稅,我出貨給你會賠很多錢,那我乾脆不要出貨給你,按照上面的美國商店庫存來說,很快美國就會感受到沒有東西能買了,你覺得美國敢撐兩個月以上嗎?大家覺得以川普課這種關稅額,大部份的廠商能在兩個月能降低這麼多成本然後再出貨給美國嗎?一定是不可能的,最終美國零售商沒有貨了,也就只能負擔關稅,然後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就是真實會發生的情況,一開始川普課那鬼關稅,一定不會有廠商買單的,大部份的廠商確實都會恐慌,但是美國是一口氣向全世界開砲,代表所有輸入美國的商品全部會中斷,我一樣那句話,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如果你的客戶是美國,現在出貨你要賠三成,你覺得你要出貨嗎?你乾脆就便宜的賣給歐洲,亞洲,不然就是堆在倉庫中等待關稅更明朗化,怎麼可能現在去出貨給美國,即然川普列出來的關稅極度不合理,那發生的機率就不高,而且受傷最重的就是美國人及美國企業,不過上面兩篇文章出來說,川普的關稅政策就會變的有可能了,也就是這句話,產品進口時報關價值100元,其中有20元是來自美國的貢獻,無論是是晶片、IP(矽智財)、零件等,就符合該項條文資格,之前我是不是說過蘋果,戴爾,惠普,NIKE,亞馬遜,臉書等美國企業才是賺最多,只要川普把來自於美國的晶片,IP,零件之類的免稅,那很多科技業就能大幅度的降低影響了,而且這樣的做法會鼓勵更多的零件美國製造,我下面用AI分析一下一台蘋果手機有多少美國貢獻,其實佔比真的還不低。
蘋果高階手機符合多少美國的貢獻?

根據您提供的附件資訊,以及當前對蘋果(Apple)產品供應鏈和價值的公開數據分析,我將針對「蘋果高階手機符合多少美國的貢獻」進行詳細回答。以下分析基於附件中提到的「U.S. content(美國價值)」定義,即產品中來自美國的原料、零件、組件、技術或設計所占比例,並假設這一比例達到20%即可讓美國價值部分免課徵關稅。

直接回答
蘋果高階手機(如 iPhone 16 Pro 或 Pro Max)的美國價值貢獻比例預估在 40% 至 60% 之間,遠超過附件中提到的20%門檻。這主要得益於蘋果自行設計的晶片(如 A18 Bionic)、矽智財(IP)、軟體生態系統(iOS)以及美國研發投入的價值貢獻。根據條文,這些美國價值部分可免課徵關稅,而其餘部分(如組裝、其他零件)仍需按進口地關稅政策繳稅。

詳細分析
1. 美國價值組成
根據附件定義,「U.S. content」包括原料、零件、組件、技術和設計。對於蘋果高階手機,主要美國價值來源如下:

晶片設計與矽智財(IP):
蘋果高階手機搭載的 A18 或 A18 Pro 晶片由蘋果位於美國加州的團隊設計,屬於矽智財核心。這些晶片的設計和技術價值通常占晶片總價的 40% 至 70%(半導體業者分析)。以一台 iPhone 的晶片成本約占總物料成本(BOM,Bill of Materials)的 20% 至 30% 估算,設計與 IP 的價值貢獻約為整體報關價值的 10% 至 20%。
雖然晶片製造由台積電(TSMC)在台灣或美國完成,但製造成本相對低於設計價值,因此美國貢獻主要來自設計而非製造。
軟體與生態系統:
iOS 作業系統及相關軟體(如 App Store 生態、AI 功能 Apple Intelligence)均由美國團隊開發。這部分價值難以精確量化,但蘋果服務收入(2024 年達 96.1 億美元)顯示軟體生態對產品價值的間接提升。業界估計,軟體和技術貢獻可能占總價值的 10% 至 15%。
研發與品牌價值:
蘋果在美國的研發投入龐大,2024 年研發費用超過 300 億美元,涵蓋晶片設計、攝影技術(如計算攝影)和產品創新。這些成本分攤到每台 iPhone,進一步提升美國價值比例,可能貢獻 10% 至 20%。
品牌價值雖不直接計入「零件」範疇,但作為設計的一部分,也間接體現美國貢獻。
美國製造零件:
部分零件如攝影模組(部分由美國供應商如 Corning 提供玻璃)或小型組件可能在美國生產,但比例較低,估計占總價值的 5% 以下。
2. iPhone 總價值拆解
以 iPhone 16 Pro(假設報關價值約 800 美元)為例,物料成本(BOM)約為 400 至 500 美元,其餘為研發、行銷、利潤等非直接成本。根據供應鏈分析:
晶片(含設計與 IP):約 100 至 150 美元,其中美國設計價值約 50 至 100 美元(約 6% 至 12.5%)。
顯示器(韓國三星或 LG):約 100 美元,無美國貢獻。
攝影模組:約 50 至 70 美元,美國零件貢獻約 5 至 10 美元(約 0.6% 至 1.2%)。
組裝(中國或印度):約 20 至 30 美元,非美國貢獻。
軟體與研發分攤:約 100 至 150 美元,幾乎全為美國貢獻(約 12.5% 至 18.8%)。
綜合估算,美國價值總計約 320 至 480 美元,占報關價值的 40% 至 60%。

3. 是否符合條文門檻
附件指出,若產品報關價值中有 20%(即 160 美元)來自美國貢獻,美國價值部分即可免稅。蘋果高階手機的美國價值遠超這一門檻,因此其美國貢獻部分(如晶片設計、軟體等)理論上可免關稅。然而,其餘 40% 至 60%(如組裝、韓國顯示器等)仍需按進口地(如中國 54%、越南 46% 或印度 26%)關稅繳納。

4. 與其他企業比較
NVIDIA:如 GB200 AI 伺服器,美國設計的 GPU 和軟體價值占比更高(可能達 60% 至 80%),同樣遠超 20% 門檻。
AMD:晶片設計價值類似,美國貢獻占比約 50% 至 70%。
蘋果因產品涵蓋硬體與軟體生態,美國價值相對均衡且顯著。
5. 實際影響與觀望
雖然美國價值部分可免稅,但其餘部分的關稅成本仍可能推高價格。以 iPhone 16 Pro 為例,若從中國進口(54% 關稅),非美國價值約 400 美元,需額外支付約 216 美元關稅,總成本增至約 1016 美元。蘋果可能選擇吸收部分成本或轉嫁消費者,具體策略尚待觀察。

結論:蘋果高階手機的美國價值貢獻比例預估為 40% 至 60%,遠超附件規定的 20% 門檻,符合條文中美國價值部分免稅的資格。這主要來自晶片設計、矽智財、軟體和研發投入。實際上,這項政策確實為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提供了一條「人道走廊」,減輕關稅壓力,但非美國部分的關稅仍可能影響最終定價或利潤率。後續影響需視蘋果供應鏈調整(如增加印度、越南生產)及政策執行細則而定。
A大回答:大家看AI的分析,雖然不一定百分之一百正確,但是AI判斷至少蘋果高階手機有40% 至 60%為美國價值貢獻比例,這很符合我之前和大家說的,這些美國科技股到落後國家生產蘋果手機,讓當地政府出土地,水力及電力,代工廠幫忙招工組裝手機,最終雖然是從中國,越南及印到出口,但錢都是落到這些美國科技大廠的口袋中,之前我說鴻海代工100元的營收僅賺2.5元,蘋果100元的營收能賺到40元,這很符合AI分析的美國價值貢獻,當美國對美國價值貢獻免關稅,那等於關稅就是打五折或是四成,這樣的關稅就變的沒有這麼誇張,而且還鼓勵你多用美國的零組仟或是在美國製造,美國這樣的做法忽然就是變的很正常了,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川普目的是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但用課太誇張關稅的話,一般的企業及代工廠根本反應不過來,想要在美國建立一條自動化產線,至少就是需要兩到三年,川普如果按讚4月2日的巨額關稅課下去,美國企業會大失血兩到三年,試想一件事,如果你是蘋果,惠普,戴爾,NIKE,亞馬延,谷歌,臉書等企業,你接下來兩三年會出現獲利大衰退,代工廠也會因為訂單量減少而獲利衰退,為什麼我說美國企業獲利大衰退,代工廠我僅用衰退呢?道理很好懂,每100元的營收蘋果能賺40元,鴻海100元的營收也才賺2.5元,當然是品牌廠獲利大衰退,而代工廠獲利衰退,當美國企業及代工廠獲利衰退,你覺得這些企業能去擴大資本支出去美國建自動化廠房嗎?我是覺得不要傻了,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讓美國企業及代工廠有一點痛,但不能太痛,你不能讓企業忽然獲利大衰退,只要企業獲利衰退,那鐵定是會裁員及減少資本支出的,川普用美國價值貢獻這一條可以讓企業大幅度的減少壓力,而且也能鼓勵加速美國製造,所以上面那些規定就會讓關稅變的稍微合理一點,不過一開始的幅度還是太大了,有可能全球降低美國關稅後,就是所有的國家都維持基礎關稅10%之類的,接著逐年提升,畢竟企業及代工廠要到美國設廠也是需要時間,這都是以年計算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4月6日!輝達GB200伺服器符合多少美國貢獻?

 輝達GB200 AI伺服器及HOPPER AI伺服器合多少美國的貢獻?

根據您提供的附件資訊,關於「U.S. content(美國價值)」的定義以及其在輝達(NVIDIA)GB200 AI伺服器和Hopper AI伺服器中的比例,我將基於公開數據和供應鏈分析進行估算,回答其美國貢獻比例是否符合附件中提到的20%門檻。以下分析假設「美國價值」包括原料、零件、組件、技術和設計,並以報關價值為基準。

直接回答

輝達 GB200 AI 伺服器:美國價值貢獻比例預估在 50% 至 70% 之間,遠超附件規定的20%門檻。主要來自美國設計的 B200 GPU、Grace CPU、矽智財(IP)、軟體(CUDA)及研發投入。

輝達 Hopper AI 伺服器:美國價值貢獻比例預估在 45% 至 65% 之間,同樣超過20%門檻,核心貢獻來自 H100/H200 GPU 設計、軟體和研發。

結論:兩者皆符合條文資格,其美國價值部分可免課徵關稅,但非美國部分(如組裝、記憶體等)仍需繳稅。

詳細分析

1. 美國價值組成

根據附件,「U.S. content」涵蓋原料、零件、組件、技術和設計。對於 GB200 和 Hopper AI 伺服器,主要美國價值來源如下:

晶片設計與矽智財(IP):

GB200:搭載 B200 GPU 和 Grace CPU,皆由輝達美國團隊設計。B200 使用 Blackwell 架構,包含 2080 億個電晶體,設計與 IP 價值占晶片總價的 40% 至 70%(半導體業者估計)。晶片成本約占伺服器物料成本(BOM)的 30% 至 40%,美國設計價值貢獻約為報關價值的 15% 至 25%。

Hopper:搭載 H100/H200 GPU(Hopper 架構),同樣為美國設計,IP 價值占比類似,貢獻約 15% 至 20%。

雖然製造由台積電(台灣或美國)完成,但製造成本低於設計價值,美國貢獻主要來自設計。

軟體與技術:

輝達的 CUDA 平台和 AI 軟體(如 cuDNN、TensorRT)由美國開發,廣泛應用於兩款伺服器。這部分價值難以精確量化,但業界估計軟體貢獻約占總價值的 10% 至 15%。

研發與品牌:

輝達 2024 年研發支出約 100 億美元,涵蓋晶片設計、互連技術(如 NVLink)和系統架構,分攤到產品中提升美國價值,估計貢獻 15% 至 20%。

品牌價值作為設計的一部分,也間接計入美國貢獻。

美國製造零件:

部分組件(如主板)可能由美國供應商(如 Supermicro)製造,但多數外包至亞洲。美國製造零件比例較低,估計占總價值的 5% 至 10%。

2. GB200 AI 伺服器分析

GB200 NVL72(液冷機櫃,含 72 個 B200 GPU 和 36 個 Grace CPU),報關價值約 300 萬美元:

物料成本(BOM):約 150 萬至 200 萬美元。

B200 GPU(72 個):單價約 3 萬至 3.5 萬美元,總成本約 216 萬至 252 萬美元,美國設計價值約 86 萬至 176 萬美元(約 29% 至 59%)。

Grace CPU(36 個):單價約 1 萬美元,總成本約 36 萬美元,美國設計價值約 15 萬至 25 萬美元(約 5% 至 8%)。

記憶體(HBM3E,韓國):約 20 萬美元,無美國貢獻。

組裝(台灣或中國):約 10 萬美元,非美國貢獻。

軟體與研發:約 50 萬至 70 萬美元,幾乎全為美國貢獻(約 17% 至 23%)。

美國零件:如主板或 NVLink 開關,約 15 萬美元(約 5%)。

總計:美國價值約 150 萬至 210 萬美元,占 50% 至 70%。

3. Hopper AI 伺服器分析

以 HGX H100(8 個 H100 GPU,報關價值約 25 萬美元)為例:

物料成本(BOM):約 15 萬至 18 萬美元。

H100 GPU(8 個):單價約 2 萬至 2.5 萬美元,總成本約 16 萬至 20 萬美元,美國設計價值約 6.4 萬至 14 萬美元(約 26% 至 56%)。

記憶體(HBM3,韓國):約 2 萬美元,無美國貢獻。

組裝(亞洲):約 1 萬美元,非美國貢獻。

軟體與研發:約 5 萬至 6 萬美元,幾乎全為美國貢獻(約 20% 至 24%)。

美國零件:約 1 萬至 2 萬美元(約 4% 至 8%)。

總計:美國價值約 11.4 萬至 16.2 萬美元,占 45% 至 65%。

4. 是否符合條文門檻

附件規定,若報關價值中有 20% 來自美國,美國價值部分免稅:

GB200:50% 至 70%(150 萬至 210 萬美元),遠超 20%(60 萬美元)。

Hopper:45% 至 65%(11.4 萬至 16.2 萬美元),遠超 20%(5 萬美元)。 非美國部分(如組裝、記憶體)仍需按進口地關稅繳納。

5. 實際影響

以 GB200 NVL72(300 萬美元)為例,若美國價值 60%(180 萬美元)免稅,剩餘 120 萬美元從台灣進口(假設關稅 10%),需付 12 萬美元關稅,總成本為 312 萬美元。若從中國進口(25% 關稅),則為 330 萬美元。Hopper 類似,關稅影響較小,因美國價值占比高。

結論:GB200 AI 伺服器:美國價值 50% 至 70%,符合免稅資格。Hopper AI 伺服器:美國價值 45% 至 65%,同樣符合。 兩者皆受益於美國晶片設計、軟體和研發的高價值貢獻,超過 20% 門檻,美國價值部分可免關稅。此政策為輝達提供顯著優勢,但非美國部分的關稅仍需關注,後續影響取決於供應鏈調整和政策執行。

A大回答:中國與美國在做AI的軍備競賽,如果美國讓AI伺服器變貴或是關稅很高,這就會降低雲端大廠佈局AI伺服器的速度,之前中國DeepSeek出來時,讓美國知道其實和中國在AI發展上並沒有相差多少,重點是中國是加入開源陣營的,中國面對全世界都沒有什麼關稅,所以在發展AI伺服器除了被美國制裁外,根本就沒有被限制,如果AI伺服器出口到美國會變比較貴,以目前AI伺服器需求是很瘋狂的來看,AI伺服器就會被運到非美國的國家,很有可能也會被偷運到中國,時間只要半年,一年,甚至是幾年,美國在AI技術上就會被中國遠遠拋在後面,目前美國之所以敢在那用拳頭逼全世界的人,那是因為他們科技及武器世界第一,如果美國在這一波AI競賽輸了中國,之前不論在機器人,飛機,潛水艇,飛彈,坦克,資安等會全部都輸,大家想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中國的AI比較強,所有的武器都搭配最強的AI技術,那最終美國一定就是會被中國修理到慘兮兮,所以美國也不太可能去堵上自己AI伺服器的路,AI分析GB200擁有美國價值 50% 至 70%及Hopper 等AI伺服器擁有美國價值 45% 至 65%,這就能大大的降低AI伺服器進到美國的成本,目前鴻海在美國及墨西哥都有佈局工廠,這部份的問題不大,畢竟目前AI伺服器的需求是很瘋狂的,如果AI伺服器出口到美國關稅比較高,其實就是能先出口到非美國的國家,這和蘋果手機不一樣,美國市場佔了蘋果手機約四成的市場,蘋果手機不像AI伺服器一樣需求很瘋狂,所以川普只要對全世界的國家課不合理的關稅,美國會有很多使用蘋果手機的人會崩潰,也就是蘋果明明是美國的企業,結果美國人卻不能每年換新的蘋果手機,因為蘋果手機太貴了,美國人看著別的國家拿著最新蘋果手機,他們卻只能用舊的,第三季全球在預售蘋果手機時,等待的時間就會大幅的縮短,因為蘋果手機因為川普的不合理關稅變的非常的貴,川普目前課的不合理關稅額,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就能把蘋果搞到獲利大哀退,蘋果是美國的驕傲,如果把蘋果搞誇了,三星,華為,小米,華碩其實是能補上的,大家想一件簡單的事,只要川普對全球課很重的關稅,那蘋果一定是躲不了的,成本大幅上升,獲利大幅度衰退,別的手機品牌廠就會趁機搶掉蘋果的市場,尤其川普如果真的課這麼重的關稅,很有可能會引發一波反美國品牌的公司,這樣美國那些一流企業就會通通被非美國國家打敗,我個人覺得美國及川普應該是沒有愚蠢到這個地方。

4月6日!金管會借券及融券調整救市!

金管會出手救市 先射3箭「借券、融券交易調整」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與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今(6)日上午赴行政院院長官邸會報,傍晚金管會發布新聞稿宣告救市3箭,包括放寬融資保證金差額、調整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及融券保證金成數等,明(7)日起至11日暫行。

以下為金管會說明:近期美國公布對等關稅相關措施後,造成國際股市大幅震盪,金管會於清明連假休市期間,仍持續掌握國際金融情勢及國際股市變化,並對各種方案進行妥善研擬,俾適時採取必要措施。由於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連日造成各國股市巨幅下跌,且適逢台股連假期間休市並未同步反應,加上國際市場資訊尚未完全明朗,勢必對台灣資本市場穩定,產生諸多重大不確定變數。又國際貿易及關稅課徵問題錯綜複雜多變,在諸多資訊尚未明朗前,為維持股市穩定並兼顧投資人權益,金管會於本(6)日宣布自114年4月7日起至114年4月11日止採行下列暫行措施:

一、 投資人經證券金融事業或證券商同意,得以具有市場流動性且能被客觀合理評估價值之其他多元擔保品,補繳融資自備款或融券保證金差額。

二、調降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由原不超過該種有價證券前30個營業日之日平均成交數量之30%調降為3%,但證券商因發行認售權證、指數投資證券、營業處所經營結構型商品與股權衍生性商品交易業務、擔任受益憑證流動量提供者或期貨自營商擔任股票選擇權或股票期貨造市者等避險需求、或證券商擔任股票造市者提供買賣報價或避險需求之借券賣出,得不受限制。

三、上市及上櫃有價證券之最低融券保證金成數由90%調整為130%。在前述期間,金管會仍將持續關注國際金融情勢變化,及國內資本市場狀況,適時調整上述相關股市穩定措施。

新聞說:賴清德在談話中,拋出的策略一,是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其中有五點作法:第一,台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台、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賴清德表示,第二,是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賴清德指出,第三,要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台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台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台灣隊」,讓台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賴清德表示,第四,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最後,賴清德表示,第五是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惠普及戴爾電腦,筆電及平板符合多少美國的貢獻?

根據您提供的附件資訊,關於「U.S. content(美國價值)」的定義以及其在惠普(HP)和戴爾(Dell)筆電及平板中的比例,我將基於公開數據和供應鏈分析進行估算,並回答其美國貢獻比例是否符合附件中提到的20%門檻。以下分析假設「美國價值」包括原料、零件、組件、技術和設計,並以報關價值為基準。

直接回答

惠普(HP)筆電及平板:美國價值貢獻比例預估在 30% 至 50% 之間,超過附件規定的20%門檻。主要來自美國設計的晶片(如 Intel 或 AMD)、軟體(如 Windows)及研發投入。

戴爾(Dell)筆電及平板:美國價值貢獻比例預估在 35% 至 55% 之間,同樣超過20%門檻,核心貢獻來自晶片設計、美國總部研發及部分美國製造零件。

結論:兩者皆符合條文資格,其美國價值部分可免課徵關稅,但非美國部分(如組裝、顯示器等)仍需繳稅。

詳細分析

1. 美國價值組成

根據附件,「U.S. content」涵蓋原料、零件、組件、技術和設計。對於 HP 和 Dell 的筆電及平板,主要美國價值來源如下:

晶片設計與矽智財(IP):

HP 和 Dell 的產品多使用 Intel 或 AMD 晶片,這些晶片由美國公司設計,設計與 IP 價值通常占晶片總價的 40% 至 70%。以一台筆電的晶片成本約占總物料成本(BOM)的 20% 至 30% 估算,美國設計價值貢獻約為報關價值的 10% 至 20%。

晶片製造可能由台積電(台灣)或美國工廠(如 Intel 俄亥俄州廠)完成,但製造成本低於設計價值,美國貢獻主要來自設計。

軟體與技術:

兩者皆預裝微軟 Windows 系統,由美國開發。軟體價值難以精確量化,但業界估計其對產品價值的貢獻約為 5% 至 10%,視授權費用和生態系統影響而定。

研發與品牌:

HP 總部位於加州,2023 年研發支出約 16 億美元;Dell 總部位於德州,研發支出約 28 億美元。這些投入分攤到產品中,提升美國價值比例,估計貢獻 10% 至 15%。

品牌價值作為設計的一部分,也間接計入美國貢獻。

美國製造零件:

HP 和 Dell 部分零件(如主板、電源供應器)可能由美國供應商(如 Supermicro)製造,但多數外包至亞洲。美國製造零件比例較低,估計占總價值的 5% 至 10%。

2. HP 筆電及平板分析

以 HP Spectre x360(高階筆電,報關價值約 1200 美元)為例:

物料成本(BOM):約 600 至 700 美元。

晶片(Intel Core i7):約 150 至 200 美元,美國設計價值約 75 至 140 美元(約 6% 至 12%)。

顯示器(韓國三星或 LG):約 100 美元,無美國貢獻。

組裝(中國或台灣):約 30 美元,非美國貢獻。

軟體與研發:約 150 至 200 美元,幾乎全為美國貢獻(約 12.5% 至 16.7%)。

美國零件:如主板或小型組件,約 50 美元(約 4%)。

總計:美國價值約 360 至 600 美元,占 30% 至 50%。

HP 平板(如 HP Elite x2)因硬體規格較低,美國價值比例可能略低,但仍以晶片和軟體為主,估計 25% 至 40%。

3. Dell 筆電及平板分析

以 Dell XPS 13(高階筆電,報關價值約 1300 美元)為例:

物料成本(BOM):約 650 至 750 美元。

晶片(Intel Core i7 或 AMD Ryzen):約 150 至 200 美元,美國設計價值約 75 至 140 美元(約 6% 至 11%)。

顯示器(韓國):約 120 美元,無美國貢獻。

組裝(中國):約 30 美元,非美國貢獻。

軟體與研發:約 200 至 250 美元,幾乎全為美國貢獻(約 15% 至 19%)。

美國零件:Dell 部分產品標榜「美國製造」(如主板),貢獻約 50 至 100 美元(約 4% 至 8%)。

總計:美國價值約 455 至 715 美元,占 35% 至 55%。

Dell 平板(如 Latitude 2-in-1)因功能較專注,美國價值比例可能略高,估計 40% 至 60%。

4. 是否符合條文門檻

附件規定,若報關價值中有 20%(如 HP 240 美元、Dell 260 美元)來自美國,美國價值部分免稅:

HP 筆電及平板:30% 至 50%(360 至 600 美元),遠超 20%,免稅部分顯著。

Dell 筆電及平板:35% 至 55%(455 至 715 美元),同樣遠超 20%。

非美國部分(如組裝、顯示器)仍需按進口地關稅繳納,例如從中國進口可能加徵 25% 關稅。

5. 實際影響

以 HP Spectre x360(1200 美元)為例,若美國價值 50%(600 美元)免稅,剩餘 600 美元從中國進口(25% 關稅),需付 150 美元關稅,總成本為 1350 美元。Dell XPS 13 類似,關稅成本約 162.5 美元,總成本約 1462.5 美元。兩者可透過此政策降低成本,但影響有限,業者可能調整供應鏈(如轉向越南)以進一步減稅。

結論:HP 筆電及平板:美國價值 30% 至 50%,符合免稅資格。Dell 筆電及平板:美國價值 35% 至 55%,同樣符合。 兩者皆受益於美國晶片設計、軟體和研發的高價值貢獻,超過 20% 門檻,美國價值部分可免關稅。此政策確實為 HP 和 Dell 等美國企業提供優勢,但非美國部分的關稅仍需關注,後續影響取決於供應鏈調整和政策細則。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4月5日!鴻海3月營收5,521億元歷年同期新高!序言

4月5日!鴻海3月營收5,521億元歷年同期新高!作者:A大!前兩天我把影片發到另一個頻道,分別是川普對全球課了巨額的對等關稅及川普關稅為何美國品牌廠會跌這麼重?之後放假日我都會把影片發到那個頻道,建議大家可以追蹤那個頻道,那個頻道比較單純一點,裡面影片不多,有一些基本面,自我心理面的影片給大家看,頻道網址我會放在留言區。最近川普對全球課了巨額的對等關稅,這種就是超級誇張的幅度及範圍,這也是川普慣用的手法,就是對全球都課很重的關稅,然後讓一些國家來找美國談判,一些弱小的國家,或是在之前中美貿易戰有受惠的國家,一定都是先去向川普跪下來的,例如越南已經打電話給川普,說願意把關稅降到零,這是川普自己在社群平台發的消息,美國對柬埔寨產品加徵49%關稅,柬埔寨也表示願意由最高的35%下調至5%,這兩天我就說過,我們在放清明連假時,一定會有弱小的受惠國先去找川普跪下來,先打一個樣給全世界看,川普也會公佈這樣的消息,意思就是讓所有的國家去找川普低頭,但是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會向川普低頭,之前我就說中國及歐盟不一定會甩川普,這算是大國的骨氣,而且中國從之前的中美貿易戰就是受害國,這一次中國看到川普對全球課徵巨額關稅,就認為美國這樣穩死的,所以自己就有反抗的底氣,中國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當中國對美國發起反抗時,美國股市再進一步的大跌,川普知道中國之所以敢反抗,就是因為自己愚蠢的把印度及越南的路堵上,當川普對越南及印度課徵46%及26%的關稅後,這兩個國家就失去了吸引力了,畢竟中國的基礎建設比較好,工作比較熟練,而且都有相當的經驗,中國人的奴性也是比印度相對強,所以中國就直接反擊了,川普看情況不對,就先去打開越南這一條路,讓中國知道我還是有招的,只要川普再去把印度打開,這樣中國瞬間就弱了,當然也要把台灣也打開,不然哪天台灣一個不爽,從親美國變成親中國,直接就跟著中國一起對付美國,那時美國的底牌就會變的更少一些,川普原本打的如意算盤是,我就對所有的國家課巨額的關稅,這些關稅一定是不可能被全球接受的,任何一個國家及企業都不可能受得了川普提出來的關稅幅度及範圍,連鴻海這種在全球佈局的公司,在蘋果產品都應付不了,大家看這兩天蘋股的股價大跌,原因就是川普這種不合理的巨額關稅,就連鴻海這種在全球有佈局的公司,都無法幫蘋果解決問題,所以蘋果股價就大跌了兩天,合計下跌了17%,之前我就一直和大家說,其實全世界的錢都是被美國企業賺走,落後國家的政府及工人,他們就僅是收了一點點稅金及吃不飽餓不死的工資,等於就是美國企業去壓榨落後國家的人民,然後賺一大堆的錢,從中國,印度,越南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大部份的錢都是被蘋果,惠普,戴爾,NIKE,谷歌,亞馬遜,臉書等賺走,川普卻在那愚蠢的用出口除以進口,再來除以二,到底是有多傻多天真,這些落後國家的錢都是被你美國企業賺走,而不是被落後國家賺走,很搞笑的事是,中國已經被美國打的要死了,股市已經趴在地上多久了,結果川普用了這種誇張的巨額關稅嚇唬全球,最終導致美股大崩盤,結果上證指數毛事都沒有,連下跌個1%都沒有,中國等於就是沒穿鞋的,美國目前算是穿西裝的,你一個穿西裝的要和沒穿鞋的人硬幹,那不是活該你美股崩盤嗎?

今天鴻海公佈三月營收,雖然最近營收及基本面不是投資人最關心的事,不過有可能四月九日後川普達成自己的目的,全球的關稅就會回歸正常,那時又會回歸公司基本面及產業面,鴻海三月營收來到5521億,第一季營收來到1兆6,422億,年增24.2%,在鴻海開出二月營收後的一天,也就是3月6日,那時我就有差不多估算第一季營收,累計前兩個月營收來到10900億,這樣三月只要有4304億就能年增15%,去年三月鴻海營收4475億,去年三月只有少量的H系列AI伺服器,以劉董說今年消費智能和雲端網路營收要一樣,每一個月雲端網路至少是會增加916億,所以三月最少也會有5391億,這樣第一季鴻海營收就有16291億,第一季營收年增23.22%,最終鴻海第一季營收比我估算的更高131億,原因是電腦終端受惠蘋果的新M3晶片 iPad Air拉貨,還有元件及其他也強勁成長,這兩項的營收基數不大,所以強勁成長了不起就是一百多億,目前鴻海佔營收最大的兩大產品是消費智能及雲端網路,第一季消費智能差不多6350億,雲端網路6500億,最近川普課了巨額的關稅,影響最大的是蘋果產品,也就是消費智能產品,川普這一次是對全球課了很重的關稅,把蘋果分散風險的越南及印度也都課徵關稅了,分別是越南課徵46%,印度課徵26%,昨天川普在社群上有說越南願意把關稅降到0,但沒有說美國會對越南課徵多少關稅,之前我就說過,川普把關稅生效日定在4月9日,目的就是讓全球的國家去找川普談判,因為川普課徵的關稅太不合理,這種太不合理的關稅反而不太可能真正實施,因為只要一實施,受傷最重的一定是美國科技業,品牌商及美國消費者,對落後國家來說,就是被這些美國企業壓榨勞動力,落後國家提供了土地,基礎建設,最終也是收到一點點的稅,最終的好處都是被美國企業拿走,也就是說川普最在乎的貿易逆差,其實以中國,越南,印度來說,大部份從這些國家出口的商品錢都是被美國企業賺走,我這樣說好了,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蘋果手機,大部份錢都是蘋果賺走,中國是有賺到個毛,從中國出口的電腦及筆電,大部份也都是被惠普及戴爾賺走,這些美國科技業在免稅國家設立公司,所以不一定有完全在美國繳稅,美國一直在那指控別人賺走他們的錢,其實僅是被他們的企業賺走了,落後國家的工人僅是被壓榨的對象。

美國人口佔了全球5%左右,消費了全球28%的市場,確實美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大家不要忘了,全球還是有七成的經濟市場,只要川普真的把4月2日的對等關稅實施下去,那受傷最重的一定是美國,這沒啥好說的,美國企業,代工廠確實是會損失一些獲利去爭取市場,但也就僅限於那28%的市場,全球剩下的七成市場,企業及代工廠依舊是會在中國,印度,越南去製造,以美國目前計劃的就是讓製造業回到美國,因為美國沒有工人,所以有可能計劃就是用機器人去製造,昨天我有說一個陰謀論,也就是馬斯克會製造Optimus機器人,今年大概產能是5000台左右,明年也許是5到10萬台,後年有可能達到50到100萬台,一開始會先使用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的就是製造業,今年特斯拉製造出來的機器人還不足以去支撐美國製造業,目前的人形機器人水準也不能完全取代人類,但是兩三年後就不一定了,那時有可能人形機器人就能取代人類,所以馬斯克很有可能對川普下指導棋,就是逼一些製造業回美國,之後美國就用人形機器人去取代勞工,美國就算想要用機器人去製造,也是需要代工廠去調整流程,這也不是幾個月,半年,一年就能完成的,從買土地,蓋廠房,買設備,招工等,之前鴻海在建平板產線時,說花了三個月,就很臭屁的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了,所以想要建一條自動化組裝廠,以鴻海這種高效率的企業來說,鴻海在美國建立一條自動化產線組裝蘋果手機、電腦及筆電,預計需18到36個月,平均約2到2.5年。時間長短取決於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供應鏈調整和自動化技術的適應性。鑑於美國的高成本和供應鏈挑戰,鴻海可能需更多時間和資源來實現與中國同等的效率,就算蘋果及鴻海真的有心要幫川普達到美國製造,至少也是需要兩到三年,這時時間點符合馬斯克大量生產人形機器人的時間,所以川普希望製造回到美國,他們也是知道至少就是要兩到三年的時間,現在你用巨額的關稅逼蘋果及鴻海,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沒有個兩到三年是無法在美國建好自動化產線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美國人接下來兩到三年就會買到超級貴的3C產品。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3月營收5,521億元歷年同期新高!

2、中美貿易戰受惠國越南先向美國低頭!

3、美國未來希望以機器人製造商品!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4月5日!鴻海3月營收5,521億元歷年同期新高!

鴻海2025年3月營收各產品類別表現,3月營收為新台幣(下同)5,521億,月增0.13%,年增23.37%,為歷年同期最高。(歷年次高為2022年3月營收5,074億),第一季營收為1兆6,422億,季減22.98%,年增24.20%,為歷年同期最高。(歷年次高為2023年第一季營收1兆4,627億)3月營收為新台幣(下同)5,521億,月增0.13%。「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以及「電腦終端產品類別」與上月相比強勁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則呈現衰退。說明如下: 

(1)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受惠於AI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強勁,本類別與上月相比強勁成長。 

(2)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受惠於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出貨增加,本類別與上月相比強勁成長。 

(3)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受惠於新品上市拉貨動能較大,本類別月對月表現強勁成長。 

(4)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因上個月客戶新品上市拉貨動能較大,基期較高,本類別與上月相比呈現衰退。

3月營收,年增23.37%。「電腦終端產品類別」、「雲端網路產品類別」以及「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與去年同期相比強勁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則略為衰退。 

說明如下: 

(1)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受惠於新品上市拉貨動能較大,本類別年對年表現強勁成長。 

(2)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受惠於AI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強勁,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3)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受惠於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出貨增加,本類別年對年強勁 成長。 

(4)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因拉貨動能保守,本類別年對年略為衰退。 

鴻海2025年第一季營收,各產品類別表現,第一季營收為1兆6,422億,季減22.98%,年增24.20%。「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以及「電腦終端產品類別」與去年同期相比強勁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則表現持平。說明如下: 

(1)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受惠於AI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強勁,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2)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受惠於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出貨增加及車用業務出貨增加,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 

(3)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受惠於新品上市拉貨動能較大,本類別年對年表現強勁成長。 

(4)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本類別年對年表現持平。 

鴻海2025年第2季展望及鴻海近期重大活動預告,第二季雲端網路產品將保持成長趨勢,唯仍屬傳統淡季,主要產品進入新舊產品轉換期。以目前能見

度來看,預估第二季營運展望將呈現季增、年增的表現,但仍需持續關注全球政經局勢變化之影響。2025年4月23日到2025年4月26日: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2025年5月5日公告2025年4月營收,2025年5月14日2025年第一季法人說明會,2025年5月20日到5月23日COMPUTEX 2025 ,2025年5月29日2025年鴻海股東會。

3月6日我們看到鴻海營收5514億後,我們就做出以下的估算,累計前兩個月營收來到10900億,這樣三月只要有4304億就能年增15%,去年三月鴻海營收4475億,去年三月只有少量的H系列AI伺服器,以劉董說今年消費智能和雲端網路營收要一樣,每一個月雲端網路至少是會增加916億,所以三月最少也會有5391億,這樣第一季鴻海營收就有16291億,第一季營收年增23.22%,實際上鴻海3月營收來到5521億,原因是電腦終端產品類,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鴻海二月營收消費智能比較好的原因是二月時蘋果有下列的消息,Apple於台灣時間 2 月 20 日凌晨正式發表 iPhone 16e,這一個月電腦終端產品比較好的原因是蘋果的新M3晶片 iPad Air拉貨造成的,三月鴻海的雲端網路營收月對月強勁成長,一月雲端網路約2200億,二月約2000億,三月強勁成長就是要15%以上,也就是至少要2300億以上,這很符合鴻海雲端網路要一季比一季好的說法,之所以三月雲端網路要創新高,原因也很好懂,因為去年3月鴻海營收就是雙位數成長的,所有的成長就是來自於雲端網路,所以去年3月的雲端網路基期比較高,至少就是1400億左右,比起一月及二月的1000到1100億高,所以3月鴻海的雲端網路要來到2300億以上也是很正常的,去年第二季鴻海雲端網路營收來到4983億,平均一個月有1661億,這比3月的基期就更高,所以第二季鴻海的雲端網路會持續的季增及年增,第一季鴻海的雲端網路大概是6500億左右,一月2200億,二月2000億,三月2300億,去年第一季鴻海消費智能營收6365億,今年第一季鴻海說消費智能約略持平,所以差不多就是6365億,所以第一季鴻海的雲端網路已經是超過消費智能了,鴻海目前估第二季還是季增及年增,我個人覺得鴻海一樣在觀望4月9日川普是不是真的敢向全世界課這樣的關稅,如果真的敢,鴻海及全球的經濟鐵定是會受到影響的,大家應該會覺得很奇怪,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對鴻海未來都相對樂觀,為什麼川普這一次課的對等關稅我會突然變悲觀,其實會這樣的原理很好懂,因為川普課這個就是極度不合理的,這種關稅只要課出來,不要說鴻海了,我敢和大家說,全球沒有一個企業能逃過的,鴻海今年獲利的成長很有可能就會被這關稅給吃掉了,也就是原本AI伺服器的獲利成長,結果被蘋果的獲利衰退給抵消,我個人覺得川普如果真的像4月2日這樣課,美國的科技業,品牌商都會受重傷的,大家記得一件事,100元的營收鴻海賺2.5元,蘋果100元營收賺40元,美國市場佔全球約三成的市場,只要關稅課下去,蘋果避不掉關稅的,不要說蘋果了,全美國的企業沒有一家避的掉,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只要鴻海沒辦法解決的事,那所有的代工廠都解決不了,會有這樣的事發生,那代表川普做了極度不合理的事,這種事會發生的機率就非常低。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4月5日!中美貿易戰受惠國越南先向美國低頭!

 

新聞說: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通話川普!若達成新協議,越南願「對美關稅」降到0,美國總統川普2日宣布全球多國課徵對等關稅後,引發全球貿易戰升級的隱憂,有國家打算祭出報復關稅,也有國家打算跟美國談判。川普4日表示,他跟越共總書記蘇林通話後,對方表示若能跟美國達成協議,越南願意對美國零關稅。川普4日在Truth Social上表示,他剛剛跟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蘇林進行了一次非常有建設性的通話,對方告訴他,如果可以跟美國達成協議,越南願意將對美關稅降至零,「我代表我們國家向他表示感謝,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雙方可以舉行會談」。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之前,越南就不斷祭出新的措施,包含降低美國進口天然氣、汽車、農產品等商品的關稅,也承諾會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以降低兩國的貿易逆差,然而川普2日仍宣布對越南課徵46%對等關稅。除了越南,以色列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1日也簽署了一項指令,取消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的所有關稅,試圖爭取川普不要向以色列實施對等關稅、加強雙邊貿易關係,但川普最終仍宣布向以色列課徵17%對等關稅。

A大回答: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越南及印度是會向美國低頭的,因為他們是這一波中美貿易戰最大的受惠國,如果越南及印度不向美國低頭,那中美貿易戰得到的設廠及工作紅利就會在接下來一年內都消失,畢竟美國號稱要對越南課46%的關稅,之前我也說過,川普如果把印度及越南的路堵上,那蘋果及美國的科技廠,品牌廠會更慘,因為這些落後國家是被美國企業壓榨勞動力的國家,美國企業就僅給這些落後國家一些吃不飽餓不死的薪水,大部份的獲利都是被美國企業賺走,當美國對越南及印度課高額的關稅,美國企業根本沒有辦法再進一步去壓榨落後國家的勞工了,因為已經榨不出油了,美國企業給落後國家的薪資就是最低的薪資,如果美國企業想要再讓薪資再更低一點,那也不會有工人幫他們工作,就算落後國家的工人都免費幫美國企業工作,也彌補不了川普對越南課的46%及對印度課的26%,所以川普只要敢實施到底,那最傷的是美國企業及美國人,對越南及印度來說,這些落後國家本來就窮困習慣了,而美國人已經吃慣,用慣,享受慣,美國人可都是嬌生慣養,川普天真的以為他能讓美國人跟著他一起吃苦半年,一年,甚至是幾年,大家看一下中國,人民已經窮一兩年了,現在有人敢去反抗習近平嗎?一定是不敢的,只要反抗的話,坦克就開過去了,但是美國人民反抗川普的話,川普有那個膽開坦克去鎮壓嗎?一定是不敢的,所以美國和中國硬幹的話,最終輸的一定是美國的。
昨天中國宣佈對美國做出反制,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今天晚間於官網公告,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公告表示,4月10日12時01分之前,貨物已從啟運地啟運,並於4月10日12時01分至5月13日24時進口的貨物,不加徵此次規定的關稅。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此次加徵的關稅不予減免。公告指出,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對等關稅」,做法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中方的正當合法權益,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做法,既損害美國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經濟發展和產供鏈穩定。公告表示,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單邊關稅措施,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而中國商務部官網今晚連續釋出五則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內容包含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將11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起訴美國、對進口醫用CT(電腦斷層) 球管發起反傾銷調查、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公告指出,商務部決定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對其出口兩用物項。另一則公告則表示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中國之所以敢正面的去反擊川普,很大的原因是川普把越南及印度的路堵上了,只要把印度及越南堵上,中國根本就不甩你美國,因為美國科技業及品牌商根本沒有別的選擇了,之前是能透過越南及印度去牽制中國,也就是美國對中國課關稅,外資及台商會到印度及越南佈局,就會有很多的工廠及工作機會流到越南及印度,只要川普對越南及印度也課這麼重的稅,那台商及外資會想,我乾脆就留在中國了,因為中國的基礎設施比較好,而且工人素質也好,更是耐磨,耐操,耐高溫,大家看印度之前也是會暴動,重點是印度的基礎設施也不好,對台商及外資來說,如果中國就比印度貴一點點,那乾脆就留在中國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公佈反制美國關稅後,川普就宣佈和越南有一個很好的對話,還說越南願意把關稅降到零,川普這就是要釋出美國是能把越南及印度的路再打開,讓你中國繼續大失血,大家有沒有發覺川普在實施對等關稅後,美國的企業及品牌商股價連續兩天大血崩,原因就是錢都是被這些企業賺走,代工廠,落後國家政府及工人,他們就是賺到微不足道的錢,大部份的錢都是被美國企業賺走,美國一直在那說錢都被落後國家政府及工人賺走,說落後國家對美國的順差很大,覺得落後國家的人佔他們的便宜,真的就是好傻好天真,落後國家出口賺到的錢,大部份都是落到美國企業的手上,落後國家的政府就賺點稅,工人就賺點薪資,代工廠就賺點管理費,這三個角色都是小賺一點點而以,真正錢都是被美國企業賺走,落後國家和美國有再大的順差,錢也都是被美國企業賺走,只是這些美國企業會在一些免稅國家設公司,就能不用在美國繳稅或延後繳稅,當美國讓這些企業把工廠牽回去美國,這樣美國企業就無法再去壓榨落後國家的工人了,美國自然就無法去享受便宜的勞動力。

新聞說:柬埔寨總理洪馬內4日正式致函美國總統川普,針對美方擬於4月9日起對柬埔寨產品加徵49%關稅一事提出協商請求,即日起將19類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由最高的35%下調至5%。並呼籲美國暫緩相關措施的實施。《柬中時報》報導,洪瑪內在信中表示,柬埔寨政府希望能儘速與美國展開談判,並建議延後執行該項關稅計畫。他指出,目前柬方對進口商品所課的最高關稅為35%,若美方對柬埔寨產品課徵高達49%的關稅,恐將對雙邊貿易關係造成負面影響。據CNN週五報導,包括越南、印度與以色列等國的代表已主動與川普接觸,試圖爭取更有利的關稅條件。川普更聲稱:「每個國家都打電話給我們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4月5日!美國未來希望以機器人製造商品!

 

新聞說:美國財經網媒商業內幕4日報導,華爾街富豪出身的盧特尼克3日接受財經媒體CNBC節目Squawk Box訪問。他表示,美國打算把晶片製造業從台灣轉移到美國。美國2日宣布的新關稅未列入半導體,盧特尼克說,川普仍在研究美國如何在晶片製造業重新立足:川普將深入研究相關問題,之後會討論如何把所有半導體製造從台灣轉回國內。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自我保護,美國得有保護自己的能耐。盧特尼克還質疑,美國電子用品為何以台灣製造為主:以前都在我們境內製造。我們的政策讓台灣整盤端走。我們人手一支iPhone,它是大家的心頭好。為什麼iPhone必須在台灣、中國製造?為什麼不能在美國用機器人製造?你曉得川普怎麼說嗎?他說,iPhone即將在美國生產製造。

A大回答:昨天我在另一個頻道有提到一個陰謀論,也就是馬思克對川普下指導棋,要逼製造業回到美國去,川普及馬思克也是知道美國沒有奴性很強的工人,所以他們就計劃用人形機器人當工人,馬思克有佈局AI及人形機器人,今年預期生產5000台左右,明年就會生產到五到十萬台,後年可以生產到50萬到100萬台,這些人形機器人就會比落後國家的工人更耐磨,耐操及耐高溫,這些人形機器人甚至可以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最終成本也有可能會比落後國家低,如果工廠一直在中國,越南及印度的話,這些人形機器人就不容易取代工人,我這樣說好了,企業如果有便宜的工人,他們何必去投資買人形機器人,一開始的人形機器人成本一定是比落後國家工人高,要是川普逼所有的企業回到美國設廠,那馬思克的人形機器人就會變成首選,畢竟中國製造的人形機器人不可能進到美國,這應該很好理解吧,要是美國大量買中國製造的人形機器人,中國要是在人形機器人放個木馬或後門程式,未來直接就是直接上演木馬屠城記,所以美國的人形機器人一定是會用美國製造的人形機器人,也就是馬斯克製造的,一開始消費者一定不可能去用人形機器人的,因為環境太複雜,但製造業這種單一的環境就是很適合人形機器人,只要川普讓製造業回到美國,那製造業就一定要用自動化工廠,要嘛就是機器手臂,不然就是人形機器人,這對馬斯克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機,這即可以帶給馬斯克巨大的商機,又能讓製造業回到美國,不過這應該是無助於美國就業,也許就像特斯拉的超級工廠這樣,一個超級工廠員工約8000到兩萬人,裡面都是高度的自動化,不過目前人形機器人還不夠成熟,之前劉董說過,前面八成讓AI來做,那速度非常的快,但後面兩成就會顯的很慢,大家最近常常有用AI程式,確實可靠度就八成左右,並不會是百分之一百,不過AI很有可能在接下來三到五年取得巨大的進展,要讓企業到美國佈局製造業,時間差不多也是兩到三年,這時間是對的起來的,所以代工廠有一些會到美國設立工廠,之後一定就是朝向自動化工廠,不然就是靠人形機器人來製造,但初期還是需要老師父在裡面去微調的,也許五年後自動化工廠的成熟度才會更高,以目前川普這樣課關稅,企業根本反應不過來,所以川普目前敢真的硬幹的機率真的就是不高,敢真的硬幹,那美國人3C產品可能都買不到或是超級貴。

馬斯克未來五年預期能製造多少自動化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

研究顯示,馬斯克未來五年可能生產約150萬至310萬個Optimus機器人。

由於生產計劃存在不確定性,數字範圍反映了可能的變動。

背景

埃隆·馬斯克主要通過特斯拉的Optimus項目從事人形機器人開發,這些機器人既是自動化機器人,也是人形機器人。根據最近的聲明和報告,我們估計未來五年的生產數量。

生產計劃概述

根據多個來源,特斯拉計劃從2025年開始逐步增加Optimus機器人的生產:

2025年:預計生產數千至1萬台,主要是用於內部使用。

2026年:計劃生產5萬至10萬台,開始對外銷售。

2027年:預計生產50萬至100萬台,顯示顯著增長。

2028年和2029年:由於缺乏具體數據,我們假設與2027年相似,生產範圍可能在50萬至100萬台之間。

總體而言,累計生產量估計在150萬至310萬台之間,具體取決於生產能力的擴展和市場需求。

詳細調查報告

埃隆·馬斯克未來五年預期能製造多少自動化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我們基於多個來源的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重點關注特斯拉的Optimus機器人項目,因為這是馬斯克目前主要的人形和自動化機器人計劃。以下是我們的調查結果,涵蓋了所有相關細節和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與分析

我們首先通過網絡搜索收集了有關馬斯克機器人生產計劃的信息,特別關注特斯拉Optimus的生產預測。以下是主要發現:

2025年的生產計劃:根據Electrek的報導,馬斯克在2025年1月表示,特斯拉計劃生產約1萬台Optimus機器人,但更有可能達到數千台。另一個來源Investing.com提到,2025年計劃生產數千台,具體數字未詳述。我們參考X上的帖子,例如@marcvanderchijs和@CyberCabDavid,分別提到2025年生產5000台和年底達到每周600台(年產約31,200台)。綜合這些信息,我們估計2025年的生產範圍為2000至10,000台,平均約7500台。

2026年的生產計劃:Wccftech和Investing.com報導,馬斯克表示2026年計劃生產5萬至10萬台。X上的帖子@marcvanderchijs提到2026年可能達到50萬台,但另一個帖子@marcvanderchijs說5萬台,顯示信息不一致。我們取5萬至10萬的範圍,平均約75,000台。

2027年的生產計劃:根據Wccftech,馬斯克提到2027年將生產50萬至100萬台,這是基於2026年的生產量再乘以10的計劃。平均約75萬台。

2028年和2029年的生產計劃:由於缺乏具體數據,我們假設生產規模與2027年相似,範圍為50萬至100萬台每年。平均值分別為75萬台。

以下是詳細的生產估計:總生產量計算,最低總生產量:約155.2萬台。最高總生產量:約311萬台。平均總生產量:約233.1萬台。因此,總生產量估計在150萬至310萬台之間,反映了數據來源的不確定性和可能的生產變動。其他考慮,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字基於公開聲明和分析師預測,可能受到技術挑戰、市場需求和生產能力的影響而改變。馬斯克的計劃顯示未來幾年生產將快速增長,但具體實現程度仍有待觀察。X上的帖子顯示了一些爭議,例如生產數量的不一致(例如2026年50萬 vs 5萬),這增加了估計的複雜性。結論,綜合所有信息,馬斯克未來五年預期能製造的自動化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主要是Optimus)數量在150萬至310萬台之間。這一範圍考慮了多個來源的數據,並假設2028年和2029年的生產與2027年相似。

鴻海這類代工廠在美國建一條自動化產線去組裝蘋果手機,電腦及筆電要花多久時間?

鴻海這類代工廠在美國建立一條自動化產線來組裝蘋果手機、電腦及筆電,預估需要18個月到36個月(1.5到3年),具體時間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自動化設備部署、勞動力和供應鏈調整。研究顯示,鴻海在中國鄭州「iPhone City」這樣的超大規模工廠建設耗時約2年,但美國的高勞動成本、供應鏈限制和法規要求可能延長時間。

一個意想不到的細節是,鴻海在美國的自動化經驗有限,過去在威斯康辛州的計畫(2019到2021年)大幅縮減,顯示其可能需要額外時間適應美國環境。

詳細報告

背景與脈絡

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擁有豐富的自動化產線建設經驗,尤其在中國大陸(如鄭州「iPhone City」工廠,日產50萬台iPhone)。然而,在美國建立自動化產線面臨不同挑戰,包括更高的勞動成本(美國工人薪資約為中國的3到5倍)、供應鏈不完整(例如螺絲等小零件需進口)以及更嚴格的法規和環境要求。以下分析鴻海在美國建線的時間需求。

影響時間的關鍵因素與估計

基礎設施建設(6到12個月)

場地選擇與建設:鴻海需要選址、購買土地並建設廠房。以2024到2025年鴻海在德州休士頓的投資為例,購買土地和設施(3300萬美元和1.42億美元)後,基礎建設可能需6到12個月。美國的建築許可和環境評估流程較中國繁瑣,可能延長至12個月。

電力與基礎設施:自動化產線需要穩定電力供應,美國部分地區(如德州)電力基礎設施完善,但若需新建變電站或升級,可能增加3到6個月。

自動化設備部署與調試(6到12個月)

設備採購與安裝:鴻海已開發自有自動化機器人「Foxbots」(每年生產1萬台),但在美國部署需考慮運輸、安裝和適應當地電壓標準(如美國110V vs. 中國220V)。此過程約需6個月。

調試與測試:自動化產線需與蘋果的設計規格匹配,例如iPhone 16的按鈕安裝自動化(2024年因缺陷率高而延遲)。調試可能需3到6個月,尤其在美國缺乏熟練技術工人(中國有大量工具機技術人才,美國則需重新培訓)的情況下。

供應鏈調整與認證(6到12個月)

零件供應:美國本地供應鏈不完整,例如2019年蘋果在德州組裝Mac Pro時,因一個小螺絲供應不足(當地機加工廠每天僅能生產1000個,中國可快速供應數百萬個),導致測試延誤。鴻海需建立本地供應鏈或進口零件,需6到9個月。

蘋果認證:蘋果對供應商有嚴格標準(如化學安全、勞動條件),認證流程可能需3到6個月,特別是自動化設備需確保缺陷率低於1%。

勞動力培訓與法規適應(3到6個月)

工人培訓:自動化產線仍需少量工人負責監控、測試和物流。美國工人缺乏中國工人那樣的「職業技能」(如工具機操作),培訓可能需3到6個月。

法規與工會:美國勞動法規嚴格(如加班限制、最低工資),工會可能要求更高福利(如威斯康辛州計畫中,當地要求更高薪資),適應這些要求可能需額外3個月。

總時間估計

綜合以上因素,鴻海在美國建立一條自動化產線的總時間預估如下:

最快情況(18個月):基礎設施建設6個月,設備部署6個月,供應鏈和認證6個月(部分流程並行)。

平均情況(24到30個月):基礎設施建設9個月,設備部署9個月,供應鏈和認證9個月,勞動力和法規適應3個月。

最慢情況(36個月):若遇到供應鏈瓶頸(如螺絲問題)、法規延誤或自動化缺陷率問題,總時間可能延長至3年。

比較與參考

中國經驗:鴻海在鄭州的「iPhone City」工廠(2010到2012年)建設耗時約2年,但中國政府提供了15億美元補貼、快速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電廠)和大量熟練工人,這些條件在美國難以複製。

美國經驗:鴻海在威斯康辛州的計畫(2017到2021年)原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創造1.3萬個就業機會,但因勞動成本高和市場需求變化,2021年縮減至6.72億美元和1454個職位,顯示其在美國的適應難度。

挑戰與不確定性

成本壓力:美國勞動成本高(約每小時20到30美元,中國僅5到7美元),即使自動化也需高昂初始投資(例如Foxbots部署成本高)。

供應鏈限制:美國缺乏完整的電子供應鏈,需進口零件可能受關稅影響(如川普2025年3月對汽車徵收25%關稅,可能擴大到電子產品)。

自動化挑戰:鴻海雖有自動化經驗,但美國環境可能導致缺陷率上升(如iPhone 16按鈕自動化延遲),需更多時間調整。

結論:鴻海在美國建立一條自動化產線組裝蘋果手機、電腦及筆電,預計需18到36個月,平均約2到2.5年。時間長短取決於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供應鏈調整和自動化技術的適應性。鑑於美國的高成本和供應鏈挑戰,鴻海可能需更多時間和資源來實現與中國同等的效率。

A大回答:鴻海今年有獲利第二隻腳,如果鴻海僅是2019年那個僅靠蘋果獲利的公司,這一次如果川普要是真的實施4月2日的對等關稅,那鴻海的獲利就會大幅度的受到影響,因為川普這一次是把所有的出口到美國的路都堵上,我個人覺得4月2日的對等關稅稅率幅度及範圍太誇張了,川普不一定敢真的實施,要是川普真的瘋起來去實施,鴻海代工蘋果的產品就會出現營收及獲利減少的情況,鴻海是採合約製造,當蘋果產品被課了高額的關稅,那一定會造成美國消費市場大幅度的衰退,最終也會影響到鴻海的營收規模,不過鴻海今年有AI伺服器獲利當第二隻腳,目前AI伺服器的需求是很瘋狂的,也就是美國如果不能出貨,就優先供貨給非美國的市場,短時間內還是能提供鴻海一定的獲利支撐,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原本AI伺服器會優先供貨給美國,鴻海的AI伺服器應該是在越南,台灣及墨西哥製造,這部份如果出口給美國,就會被課很重的關稅,目前是還沒有生效,我就當真的會生效,由於AI伺服器供不應求,所以在川普還在和全球玩心理戰時,AI伺服器是能先出貨給非美國的市場,之前美國一直想要在AI產業打敗中國,如果4月2日的關稅真的課下去,美國的AI產業發展一定會慢下來,我這樣說好了,一樣的GB200,賣到美國要加個三成到四成,賣到非美國就不用加那三成到四成關稅,你覺得誰會先買及買的比較多?當然就是非美國的國家,而且目前是供不應求,不像蘋果產品這樣已經飽和,蘋果的手機,電腦,筆電,平板只要一漲價,很有可能消費者就不一定會買單,但是AI伺服器就算漲價,雲端公司也會買,如果美國的雲端公司不買,那就會被非美國的國家及企業先買走,別的國家及企業在AI發展速度就會超過美國,因為鴻海今年有AI伺服器的第二隻腳當獲利,所以就算4月2日那種誇張的對等關稅實施下去,鴻海今年能賺10元也是沒問題的,4月2日那種誇張的關稅課下去,就會把鴻海今年本來要增加的獲利全部抵消,不過我覺得四月二日那誇張的對等關稅不一定會課,而且課下去對美國企業影響是最大的,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也很大,明年川普的政黨還要選舉,最近兩天美股跌爛了,美國的人民也會感到痛苦及不爽,我這樣說好了,台灣的股市大跌,雖然不是執政黨造成的,但有多少人現在會不爽執政黨處理事情比較慢的行為,明明就不是台灣的政府造成的,但因為股市大跌,執政黨處理速度慢就會讓人民不爽,那就更不用說美國是川普讓美股血崩的,大家就會知道美國人民對川普不爽的程度會有多高。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