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4月29日!鴻海散戶懷疑人生法人持續買回!

 

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58.67億,投信買超台股23.52億,自營商賣超台股3.73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78.45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596口,期貨留倉空單25366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多單9599口,今天台股成交2391.81億,上漲198.22點,漲幅0.99%,收在20232.63點,電子上漲8.46點,漲幅0.78%,收在1093.99點,金融上漲29.15點,漲幅1.49%,收在1986.88點,4月11日後,散戶徹底的懷疑人生,最近台股持續的反彈,散戶就持續的把手上融資及槓桿去掉,有一些散戶就開始反手放空,就是在等六月底美債到期要大幹一票,其實說來也是搞笑,一些人在那說六月底美債到期,然後會怎樣又怎樣,但是美債這種東西就和公司債一樣,大家看到鴻海公司債到期會覺得很害怕嗎?應該不會對吧,鴻海就是借新還舊,就是把債務持續向後延遲,美債規模這麼大,大家覺得今年六月底到期是特例嗎?其實2022年約有7.6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包括短期國庫券T-bills、中期國庫票據T-notes和長期國債T-bonds)到期,占當時公開市場債務(約24.3兆美元)的31%。短期債務(T-bills,4-52週)占比約17%,約1.3兆美元,長期債務(T-notes和T-bonds)占約70%,到期金額約5.3兆美元。6月和12月為到期高峰,這一次2025年的美債是美國有約9.2兆美元的國債(連本帶利)到期,其中6月為主要集中期。根據X貼文及分析,6月底到期金額約為5.8兆至6.5兆美元,所以之前也有美債會到期,一些人常常會發表末日理論,剛好遇到股市大跌就會有人特地把美債問題拿出來,其實美債的到期日一直都是在的,之所以會有人怕,那是因為4月2日到4月9日那一次大跌,要是台股一直在兩萬二到兩萬四之間整理,根本不會有人去甩什麼美債到期,這不就和一般公司債到期一樣嗎?到期了就再去借新的就行了,美國人大手大腳的花錢,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大家想一件簡單的事,公司如果不違約,那就是可以透過信用一直經營公司,國家也是一樣,只要國家的債券違約,一定會被調降評級,之後借錢的利息就會變高,如果你是公司或國家領導人,你會蠢到讓債務違約嗎?很多半調子一直在那說美債會怎樣又怎樣,他們可能連美債最大持有人是美國人都不知道,美國的美債有七成都是美國持有,包括一般人,投資機構,銀行,公司,退休基金等,一業些人常常在那美債違約會怎樣又怎樣,要擔心也是美國國內的人先擔心吧,那輪得到一些外國小咖拉咪在那製造恐慌。

四月台股因為川普嘴砲而出現劇烈波動,鴻海的股價從153.5元跌到112.5元,今天回到143元,之前我就常和大家說,一買一賣成交易,股市波動僅對短線有交易的人有意義,對於中長線價值投資的人沒有影響,大家看四月買最多的是元大及富邦,元大買19317張,交易賺1.06億,富邦買12093張,交易賠8535萬,元大及富邦兩家券商很有可能就是0050,0056及006208買的,四月這三家ETF大概是買了鴻海19765張,在股市出現劇烈波動時,很多人在那怪鴻海,罵川普,怨政府等,其實錢都是被裡面交易的外資群及主力賺走,雖然大部份的外資群及主力賺很多錢,但還是有賠錢的,像是大摩買了49952張,賣49408張,合計買544張,賺了7066萬,小摩賠了1.91億,麥格里賺了9199萬,港商野村賺1.73億,國泰敦南賺7409萬,瑞銀賺5.7億,高盛賺2.35億,美林賠3712萬,剩下的我就不列出來了,這就叫水至清則無魚,要是鴻海不出現劇烈的波動,這些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等,他們根本就無法交易賺到錢,當初這些外資群及主力在散戶最恐慌,被融資及槓桿多殺多時踹一腳,那時很多散戶腦中根本就沒有想鴻海價值多少,一年能賺多少,自己賣了會賠多少,大部份的散戶就一個念頭,我要快逃出去,這一次川普殺到了很多投資三到六年的投資者,很多人投資鴻海三到六年,一次就把三到六年賺的都賠回去,一些是自我心理面軟弱,因為鴻海的五年線是118元,在鴻海第二根及第三根跌停時,其實鴻海開盤是沒有跌停的,就是被這一些投資三到六年的人殺到跌停的,這些人就算在第二根及第三根殺出去,了不起就是三到五年投資沒賺沒賠,近一年投資鴻海的人,成本一定在年線的184元,跌到112.5到125元時,只要他們手上的部位沒有槓桿,他們根本不可能殺出去,這一次鴻海能跌到112.5元,就是之前三到五年有很多股東賺太多錢了,就算在112.5到125元砍出去,他們還是不會賠錢。
要是資金比較小的人,投資三到五年是一定不會賠錢的,鴻海的三年線132.5元,五年線118元,如果你資金很小,你近三年領到了5.2元,5.3元及5.4元,合計就是15.9元,當你砍在112.5元到125元時,剛好就是你的三年平均成本132元左右,要是資金比較大的人,因為你每年要繳所得稅,這15.9元的股息有可能是會繳掉兩成掉,這樣你也不會賠錢,要是投資五年的人,可以領到五次股息,成本大概會在118元,五年能領到24.1元的股息,砍在第二根到第三根跌停之間,大概就是能賣在118元,要是小資族的話,因為領到的股息還會退稅,你還是能賺24.1元,要是資金比較大的人,也許是要繳所得稅兩成到三成,所以差不多就僅會賺17元,投資三到五年的人,他們在賣時也不會全賣,也許就是賣一些掉,有可能是槓桿維持率有問題,不然就是自我心理面承受不住,畢竟投資三年五年賺到的錢,在短短三天內就全部歸零,這就苦了近一年投資的人,成本在184元,結果跌到112.5元,合計下跌了71.5元,跌幅38.85%,近一年使用融資或股票質借的人,很有可能在這一波就被清的乾乾淨淨,當你投資愈久,你就愈不會被別人的非理性給影響,那些投資三到五年的人,他們也是有經歷過投資一年到兩年,他們也是承受過這樣的風險,只是從2019年到2024年2月這期間,鴻海股價根本就沒有飆漲過,所以大部份的人都沒有經歷過大怒神,當初我拿2022年的台灣五十成份股在分析時,很多人就覺得這關我屁事,覺得鴻海這爛公司都沒有漲,但在2020年到2021年買到飆股及成長股的人,他們在2022年1月到10月是經歷了鴻海股東在2024年7月到2025年4月9日經歷的事,當初2022年1月到10月時,不論你持有一年,兩年,三年的鴻海,你根本不會被傷到,因為2022年鴻海還上漲了4.7%,股價最高點到最低了不起就是一成多,要是年線106元來看的話,根本連10%的跌幅都沒有,到了2025年,鴻海從最高點到最低點都下跌了五成了,和2022年成長股,飆漲股表現的一模一樣,當初我有統計給大家看過,台灣五十重量型權值股中,下跌三成的就有一半,下跌四成,五成,六成甚至是七成的也不少,鴻海這一次從高點到低點下跌了五成,其實並沒有多誇張,就是2022年1月到10月的情況重演一下而以,只是那時持有鴻海的人運氣好沒有遇到,當初如果你有學我這樣去觀察市場,你就不會被這一次下跌五成給傷到,在2022年1月到10月下跌六千點,接下來半年到一年就漲回來了,而且還創新高,每一次股市暴跌時,大家都覺得這一次不一樣,覺得這一次跌下去就不會漲上來,結果在你還在懷疑人生的時候,台股己經從17306點反彈到20232點,整整反彈了2926點,漲幅16.9%,大家看目前的散戶在幹嘛呢?很明顯的一直在把手上融資賣了,接著去放空台股,不然就是空手在外面觀望,你就買到有價值的公司後一直持有,難道會死嗎?就非得在那買了後賣,接的賣了後買,之所以散戶短線無法賺到錢,原因就是很值得買時,散戶就是半信半疑,不然就是在外面懷疑人生,股市就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在跌下去時我沒有賣,漲上來時我也沒有賣,所以股市跌下來再漲上來,這對我來說就沒啥意義。
今天外資群又買了鴻海349張,大家有沒有發覺外資群的賤了,明明4月11日之前就勝負已分了,也就是美國海關豁免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型手表、電視和太陽能相關產品等消費電子產品,當天外資群大買了45892張,為了要繼續整散戶,外資群大買45892張後轉連三賣,分別賣4273張,16828張,2795張,當散戶又搞不懂外資群想買還是想賣時,外資群又買了4650張,接著又賣864張,散戶因為經歷過了去年11月到4月9日的下跌,其實已經自我心理面崩潰了,變的疑神疑鬼,4月21日外資群買12459張,隔天再賣8557張,接著買14433張,再來賣10036張,再來買10608張,大部份的散戶就會覺得外資群買一天就會賣一天,單純就是想要玩短線,當散戶這樣想時,4月28日外資群再買4905張,今天再買349張,大家應該有發覺一件事,從4月11日到今天,外資群買多賣少,合計已經偷偷買回49943張,投信則是持續的大買,根本沒有在和你演戲的,就是一直買,合計買了15984張,等一下我們會分析投信是哪一些人在買,從四月十一日到今天,三大法人合計已經買超了63043張,大家應該有注意到台幣最近有升值的趨勢,台幣升值這件事很有趣,因為台幣升值對電子股毛利率不好,但是會引來炒匯的資金進駐,要是外資認為台股會從33元升值到30元,外資群就會把錢匯進來台灣,這樣就能賺10%的匯差,央行不可能讓外資群把錢匯進來等台幣升值,所以會規定外資群錢匯進來就是要買股票,大家就會發覺台幣升值會讓股市一直漲,最近台股之所以強勢,一方面就和台幣強勢有關係,另一個原因就是川普關稅戰已經比較明朗了,大家一直覺得目前川普關稅戰很恐怖,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全球被課徵10%的關稅,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型手表、電視和太陽能相關產品等消費電子產品是全部零關稅的,所以台灣的電子股及代工股影響就是很小,中國也豁免了半導體關稅,今天川普又豁免了汽車關稅,目前關稅確定的就是課10%而以,而且很多科技股都是零關稅,從去年到4月9日,市場把川普關稅想的很嚴重,股市也修正了一大段,最近確定的關稅是沒什麼殺傷力的,只要維持目前的情況愈久,股市自然就是要慢慢的漲回來,加上台幣又升值的話,大家就會看到一波台幣升值炒股行情。

有一陣子沒有說ETF了,去年市值型ETF績效贏過高股息ETF後,很多爆雷的高股息ETF市值就愈來愈小,意思就是散戶看破高股息ETF手腳賣出高股息ETF,包括00939,00940及00929,原本說的一付能賺差價又賺高股息,後面就是賠差價及可笑的股息,00940最高峰時發行了1929萬張,最新來到1446萬張,減少了483萬,00929股息開始爆雷後,發行張數本來有1506萬,最新降到979.8萬張,合計減少了526萬張,00939最多有發行到435萬張,最新降到271.1萬張,減少了164萬張,這些就是爆雷的高股息ETF,大家可以發覺市值型的ETF發行張數有愈來愈多的情形,006208從88.55萬張變成210.3萬張,合計增加了121.8萬張,0050從191萬張增加到295.4萬張,合計增加了104.4萬張,只要市值型的ETF規模增加,投信就會去買台灣市值前五十大的個股,例如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廣達,台達電,中華電信等,最近投信持續的買超鴻海,有很大的機率是因為市值型ETF規模增加,大家也有發覺最近元大買了很多鴻海,除了0050外,元大還有另一檔規模也持續變大,也就是0056,增加了609萬張,之前0056在200元賣出鴻海,為了配出高股息,因為一直維持在股利率10%左右,所以很多散戶就持續的買超0056,原本0056僅剩三萬多張鴻海,現在因為0056的規模變大,0056持有鴻海的張數來到43342張。
從今年二月中開始,投信就開始有一直買鴻海,除了新發行的市值型ETF外,還有原本的市值型ETF,例如0050,這一檔的規模增加的最誇張,2月到3月增加了鴻海15437張,3月到4月又增加了12117張,合計光0050就買了27554張,另一檔富邦出的台灣五十成份股是台灣采吉50,2月到3月增加了4963張,3月到4月增加了3734張,合計增加了8697張,這兩檔市值型ETF最近有在競爭的味道,0050的管理費比較高,而且股價也比較高,所以富邦采吉50的規模增加速度就比較快,最近0050要一拆四,大概六月底時就會完成一拆四,股價有可能就降到四十幾元,上面我們有提到,一些爆雷的高股息ETF規模變小,這些資金就進到了市值型ETF,但是有一些高股息ETF還沒有爆雷,例如元大高股息0056,2月到3月買了鴻海5335張,3月到4月買了3914張,大家有看到除了這些比較大規模的ETF有買鴻海外,還有一些規模小的市值型ETF及一般ETF,我列的這12家ETF,在2月到4月之間就買超了鴻海49133張,這就是大家看到投信一直買鴻海的原因,從去年11月開始,一些進來炒作的基金就一直賣超鴻海,那些基金是賣出是不需要公告的,這就造成去年11月開始投信一直賣超鴻海,合計賣超了12萬張左右,最近這些ETF在鴻海三年線進來佈局,想要不賺錢都難,前一兩個月台股也發行了一股10元的市值型ETF,這些市值型ETF買了後就不會賣,除非投資者不想要再投資ETF了,像是高股息ETF,這類的ETF動不動一季就在那換股,而且一付都是說好似的,這類的ETF就容易有炒作的嫌疑,常常就是基金先買,然後投信用散戶的ETF資金去買,不然就是基金要出貨,投信就用散戶買的ETF資金去承接,要是市值型ETF的話,這類ETF每一季都只會按市值調整股票,也就是了不起調整ETF大約5%左右的資金,之前一些無良的高股息ETF,動不動就是把一半的股票換掉,這種就是騙手續費的,試想,買賣一次成本大概是0.6%,一年如果無良的ETF幫你換了兩次持股,這樣你的成本就增加1.2%,股市中穩贏的一年才5到10%,這些高股息ETF又要收0.5到1%的管理費,又要賺換股手續費,那就穩賺的都給投信就好了,重點是換股還容易被吃豆腐,或是被一些基金坑殺,那每年穩贏的5到10%都被這些高股息經理人坑殺光了,在大多頭時報酬率很高,一般散戶就不會在乎這些事,但到了整理行情及空頭行情時,一般的投資者就會發覺這些ETF經理人這樣做算是坑殺,最近投信出市值型ETF,這類的ETF就算是比較正派一點,也不會動不動就去騙換股手續費,也不會常常拿投資人的錢去抬轎基金買的個股。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