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145.68億,投信買超台股41.5億,自營商買超台股27.39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214.57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1072口,期貨留倉空單24770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多單9499口,今天台股成交2158.92億,上漲161.68點,漲幅0.81%,收在20034.41點,電子上漲10.57點,漲幅0.98%,收在1085.53點,金融上漲8.64點,漲幅0.44%,收在1957.73點。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元大,買了4362張,第二名的是富邦,買了2579張,第三名的是美林,買了1840張,第四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1798張,第五名是凱基台北,買了1118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摩根大通,賣了1065張,第二名的是元大館前,賣了673張,第三名的是上海匯豐,賣了649張,第四名是港商野村,賣了384張,第五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323張,從4月10日到今天,合計13個交易日,鴻海只有四個交易日是下跌,剩下九個交易日是上漲,所以大部份的散戶自我心理面也都又恢復了,現在外資群,主力,短線客,投機客及當沖客想要在鴻海中一買及一賣的賺到差價,那難度就是很高,今天富邦嘉義賠45.5萬,兆豐復興賠150萬,凱基台北賠51.9萬,小摩賠34.7萬,瑞銀是今天少數在鴻海中賺到錢的,賺了193萬,瑞銀今天之所以賺錢,原因是一開盤瑞銀就大買三千多張,漲到142到143.5元賣,所以今天瑞銀是偏多操作的,目前廣達及緯創股價已經漲到4月2日的起跌點,鴻海4月2日的起跌點是153.5元,廣達及緯創除了漲回4月2日的起跌點外,還企圖挑戰季線,廣達及緯創的股價已經是很接近季線了,今天緯創股價比較弱,原因就是緯創是漲最快的,目前已經在季線了,廣達今天落後補漲,股價也來到季線附近,現在就剩大型權值股的台積電,台股及鴻海,這些股票因為股本大及市值高,需要大部份的投資者都恢復信心後才有可能漲上去,廣達及緯創先漲,之後就會在原地等鴻海,台積電及大盤,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台股上漲161點,結果緯創平盤,緯創已經先漲了,現在就是先休息,比較聰明的外資群,主力不可能單獨的只拉抬緯創或廣達,一定就是大家一起漲,一些漲的慢的之後就會落後補漲,一些漲的快的之後就會在上面盤整。
從4月11日美國海關豁免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型手表、電視和太陽能相關產品等消費電子產品後,我就和大家說全球股市,台股及代工廠股穩八成了,大家可以看一下三大法人從4月11日開始買賣超鴻海的情況,投信根本連演都不演,完全就是一點都不敬業,就是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唯一賣的一天就是賣個87張,相較投信來說,外資群還是相對敬業的,還是有一直演,天天演,演不停,4月11日買了45892張後,擔心散戶知道股市穩了,就先再賣個三天,合計賣出23896張,當散戶看到外資群賣三天後,會覺得美國海關豁免的消費性產品不足以讓外資群回頭買,當散戶這樣想後,外資群又買了4650張,接著再演一下,意思意思賣個864張,接著再買12459張,當散戶看到外資群買了12459張後,覺得外資群就是要買了,覺得自己很確定了,結果敬業的外資群又賣了8557張,趁著散戶懷疑人生時,隔天再買14433張,散戶看到外資群買14433張時,覺得自己不可能再被騙,覺得自己再動搖自己就是豬,沒想到隔天外資群再賣10036張,外資群就是這樣買了後賣,賣了後買,讓一些散戶每天都處在懷疑人生的心情,一些馬後砲的線仙,他們說自己可以很精準的抓到低點及高點,那些人都是嘴砲的,在股票市場上就是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最近三大法人之所以能買到61175張鴻海,代表很多散戶已經中了錨定效應了,而且在4月2日到4月9日時也嚇破膽了,散戶覺得鴻海從112.5元漲到142.5元,這樣已經漲了30元了,覺得漲好多,但鴻海是從234.5元跌下來的,目前鴻海的股價淨值比也才1.2倍,這還是不包含第一季鴻海賺到的錢,樂觀一點也許是會有三元以上,再怎麼普通至少也會有2.5到3元之間,大家看最近兩天投信買超的情況,昨天買3277張,今天買4502張,這都是從去年11月以來買超最大量的記錄,外資群從4月11日後也開始買多賣少,我和大家說4月11日之後全球股市及台股穩八成了,如果沒有新的關稅政策出來,目前鴻海的股價是太委屈的,但是有一些人因為之前的下跌,整個態度已經變的過度悲觀了,覺得之後只會有壞事發生,結果散戶最擔心的半導體關稅沒有發生,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如果川普課半導體關稅,影響前二十名中有10間是美國一流的科技業,半導體企業大部份的公司早和川普跪下來了,川普課半導體關稅根本不能逼任何人做上談判桌及讓任何企業低頭,這兩三周下來,我一直和大家說川普課半導體關稅對他沒有任何好處,也沒有任何任何必要,對台積電來說,它都已經去美國投資1000億美金了,本來未來五年毛利率每年會減少1到2%,為了去美國投資,接下來五年毛利率會減少2到3%,台積電都這樣低頭了,川普如果再課,那就是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這也沒什麼好說的。鴻海股價在4月7日,8日及9日連續三天跌停,分別下跌15元,13.5元及12.5元,以鴻海這種第三大權值股,第二根及第三根跌停根本不應該發生,廣達只有4月7日跌停,8日下跌8.81%,9日下跌6.79%,緯創在4月7日到9日三個交易日中,也僅有前兩個交易日跌停,第三個交易日僅下跌8.79%,鴻海在4月8日到9日一開盤其實是沒有跌停鎖死的,之所以會跌停,原因就是很多散戶在那多殺多,鴻海的三年線是132元,五年線是118元,很多投資鴻海三到五年的人,跌到112.5元到125元時,剛好就是把近三年到五年賺的都吐回去,也就是了不起近三年到五年不賺不賠,我常和大家說,很多散戶都是為了到股市中回本的,這種個性存在於買了後向下跌,接著漲上來,這樣的情況下散戶是會想要賣出保本的,另一種情況就是這一次鴻海發生的,投資了三到五年,跌到112.5元到125元時,扣掉三到五年的股息及所得稅,賣出是完全沒賺沒賠,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有很多散戶選擇賣出,有一些是使用融資及槓桿,在4月7日到9日時,雖然我分析川普一定不敢真的課巨額的對等關稅,事實證明川普真的是不敢課,但在4月7日到9日時,股價出現多方的人踩人及多殺多,就把很多散戶的信心都殺沒了,當鴻海跌到112.5元時,還有人覺得自己的維持率要拉高到320%,我也是不懂這些人到底是怎麼了,意思就是覺得鴻海會再跌十根跌停,也就是覺得鴻海會跌到39元,當人在極度恐慌時,智商就會完全歸零,他們也不在乎鴻海淨值118.45元,第一季能賺3元,這樣就有121.45元了,鴻海今年原本能賺14元,就算川普關稅戰讓ICT產品獲利大減,再怎麼差也是能賺10元,跌到112.5元時你還會怕,我也是不懂你在怕身體健康還是萬事如意的,最近三大法人一直積極的買回鴻海,之所以會一直買回,一來是股價真的是很便宜,以目前川普的關稅政策,就是真正已經實施的,想要讓鴻海獲利少1元都很難,之後如果川普再開新的關稅政策我們再來說,我一樣是那句話,川普接下來有可能提出不好的關稅政策,也是有可能提出好的關稅政策,例如和中國和談,把中國關稅降到20%,我之前就和大家說過了,一些智缺的美國官員覺得把中國關稅降到50到65%,這樣中國就會和美國談,這就是來搞笑的,如果沒有把中國的關稅降到20到30%,也就是芬太尼關稅20%,對等關稅0到10%之間,中國根本連甩都不會想要甩美國的,中國吃土吃習慣了,美國就是一隻紙老虎,以目前美國的關稅策略,中國是相對有利的,至少中國沒有對全球課徵10%的關稅,川普對全球課了10%的關稅,還覺得中國會比美國急,我只能說,川普旁邊的官員都是馬屁精及智缺,沒有人敢和他說真話,川普也不會想要聽真話,中國就使出懶得理美國大法,美國一方面要面對全球10%的關稅,另一方面要面對中國145%的關稅,我是不懂川普哪來的信心美國能贏,美國一直去打盟友,現在想要聯合盟友去制裁中國,川普是在哈囉嗎?我敢和大家說,大部份的國家不敢檯面上反抗美國,但私底下也是懶的理美國,對這種說話不算話,出爾反爾的人,大家就來撐,美國是面對全世界,大部份的國家就僅是失去美國市場而以,時間當然是對美國不利,川普還在那天真的覺得大家會怕美國,真的就是蠢到沒藥救了,把一些馬屁精官員換掉,正所謂忠言逆耳,找一些正直的官員,敢和川普說真話的,川普才會知道自己目前有多小丑。
新聞說:鴻海科技集團參展今年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不僅對外展示最新電動乘用車款MODEL B、MODEL C北美版、MODEL D,也展示一系列自主研發,包括乘用車固態電池、電控、碳化矽(SiC)元件以及充電系統等。其中,本部位於竹科、鴻海旗下電池材料開發商芯量科技,專注於高階固態電池材料的自主研發與製造,從材料設計到製程開發均在台灣本地完成,具備完全自主量產能力,產品線涵蓋電動二輪車半固態電池、能支援高電壓運作的電池、快充放且壽命長達十萬次循環的電池,以及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的固態電池。去年鴻海科技日就指出,高雄和發產業園區的電芯試量產中心去年開始量產,鴻海表示,此為集團電池布局的前哨站,以及第一個里程碑,鴻海將串聯當地電池供應鏈,集合台灣一流的電池研發團隊,持續為高雄創造產值與就業機會,鴻海也將生產「Made In Taiwan」的「磷酸鐵鋰電芯(LFP)」。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當時解釋,這些電芯不僅能用於電動車,還能應用於儲能系統,在不同領域發揮作用,儲能電池與能源的關聯度更強,而EV使用的電池則與能源的關聯較弱,但仍可在車輛需要時臨時調配。鴻海表示,電池國產化進程上,高雄電池中心已正式進入量產,並已出貨提供國內車廠測試使用,後續將推出商用與家用的國產化儲能電芯。至於固態電池技術,導覽人員說明,芯量科技自今年起導入多套自動化設備,正式朝量產階段邁進,並將優先供應集團內部使用,應用於電動車、儲能系統、無人機及智慧機器人等高能量密度需求領域。技術路線方面,芯量科技採用氧化物與聚合物混合型固態電解質,強調在安全性、循環壽命及量產可行性方面,相較於日本主流硫化物固態電池更具優勢。氧化物固態電池的環境容忍度較高,不需嚴苛的製造條件,有助於降低成本,且其柔軟的材料特性有效改善了固態電池正負極介面接觸問題,大幅提升穩定性與充放電效率,克服過去固態電池面臨的關鍵技術瓶頸。在產品布局上,芯量科技推進鋰金屬固態電池開發,該產品相較傳統石墨負極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在相同體積與重量下,電池能量密度更高,具備高度應用潛力。透過固態電解質材料有效抑制鋰枝晶生長,不僅顯著延長電池循環壽命,也大幅提高充放電過程中的安全性。隨著材料自主化及製程設備導入,芯量科技預期將加速支援集團內各類高階載具與儲能設備需求,助力鴻海未來電動化與智慧製造布局。針對固態電池成本問題,導覽人員指出,芯量科技憑藉集團完整供應鏈整合與成本控制能力,有信心在性能與價格間取得平衡,加速固態電池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未來除應用於鴻海自有電動車產品外,也將評估擴展至其他智慧載具及高階儲能設備領域。目前芯量科技的固態電池開發及初步量產作業主要在新竹科學園區進行,高雄電池中心則持續負責鋰鐵電池與傳統液態電池產品,若未來生產線真的建立起來,也會希望在高雄有一塊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產能布局。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