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個美國股市交易日,道瓊上漲141.74點,漲幅0.35%,收在40669.36點,S&P500上漲8.23點,漲幅0.15%,收在5569.06點,那斯達克下跌14.98點,跌幅0.09%,收在17446.34點,費城半導體上漲33.34點,漲幅0.79%,收在4230.09點,近月紐約輕原油下跌1.41點,跌幅2.42%,收在56.8點,現貨黃金下跌82.69點,跌幅2.52%,收在3205.03點,美元指數上漲0.29點,漲幅0.29%,收在99.76點。
在2022年時如果你有注意台灣五十成份股的漲跌幅,你就會知道股價飆漲後容易出現這種誇張幅度的修正,跌幅前十名,第一名矽力,跌幅68.36%,第二名萬海,跌幅66.45%,第三名南電,跌幅62.06%,第四名長榮,跌幅60.98%,第五名聯詠,跌幅54.08%,第六名瑞昱,跌幅53.97%,第七名聯發科,跌幅49.83%,第八名陽明,跌幅49.42%,第九名欣興,跌幅44.16%,第十名中租-KY,跌幅40.23%,這還是台灣市值前五十大的成份股,一些的中型一百及投機股,跌的會更誇張,大家看2022年跌六成多的有四間,跌五成多的有兩間,近五成的有五間,會有人說,哼,跌這麼多,一定就是野雞公司,大家看聯發科跌49.83%,你覺得聯發科是野雞公司嗎?長榮跌60.98%,長榮是投機股嗎?連金融龍頭的國泰金及富邦金都分別下跌37.68%及32.5%,台積電跌37.89%,連台灣五十ETF都跌了32%,結果鴻海在2022年僅下跌了3.37%,從2019年到今天,很多投資鴻海的沒有看過大場面,原因是之前鴻海股價淨值比一直在0.9到1.1倍,這樣的股價淨值比本來就不太可能出現誇張的跌幅,當初如果你有用心的去看2022年台灣五十成份股的跌幅,你自然就會去考慮下跌四成到六成之間的情況,這種事不會一直發生,但時間只要一拉長,總是有可能發生的,尤其是股價飆漲過後的一兩年,這一次鴻海在2024年上漲了八成,結果到了4月9日差一點全部把上漲的全部吐回去,這也是算是很誇張的跌幅。時間來到2023年,AI概念股中的緯創及廣達是最先飆漲的,那時持有鴻海的股東是沉浸在鴻海這爛公司,覺得鴻海股價都不會上漲,但在鴻海不上漲時,大家看我還是持續的複利再投入,接著我有去分析廣達及緯創,那時會有人覺得我在蹭緯創及廣達的熱度,但那時我就說我在為鴻海之後飆漲做準備,那時我一直說廣達及緯創因為股市及市值比較小,市場覺得一開始AI伺服器營收只需要一點點就能讓緯創及廣達發大財,所以就先去炒作廣達及緯創,那時我也一直提醒大家,我說廣達及緯創股價只要漲上去,大部份的人成本絕對不可能是緯創30元以下,廣達成本60元以下,大部份買到緯創及廣達人成本一定會在年線,那時就是緯創年線100到120元,廣達年線220到240元,後面緯創股價從161元跌到最低87.7元,合計下跌了73.3元,跌幅來到45.52%,廣達股價最高來到282元,最低跌到189元,合計下跌93元,跌幅32.97%,那時我說股價只要飆漲後再跌下來,大部份在上漲貪婪追高的散戶一定容易受重傷的,也許聽在一些酸民及魯蛇的耳中我僅是在馬後砲及蹭熱度,但我自己知道我是為了未來鴻海飆漲做準備,畢竟AI產業是很確定的,可以到2030年,AI年複成長這麼大,當AI的產值愈來愈大時,最後受惠最大的自然是鴻海,所以鴻海股價飆漲僅是時間問題罷了,後面鴻海確實也從105元漲到234.5元,結果一年後因為川普關稅嚇唬跌到112.5元,合計下跌122元,跌幅52%,跌的比當初緯創的45.52%更重,不過廣達從最高點的345元跌到4月9日的174元,合計也是下跌了171元,跌幅49.56%,到了2024年之後,鴻海及廣達就成了AI概念股雙指標股,上漲及下跌都是一起,這一次鴻海及廣達的跌幅是差不多的,但鴻海還是稍微重一點,原因是近三到五年中投資鴻海的人賺太多了,跌到4月8日的125元時,投資三年的人成本在132元,就會想要在125到130.5元時把手上股票賣掉,結果當天鴻海就收在跌停,隔天鴻海股價在112.5元到122.5元時,因為五年線是118元,投資鴻海五年的人只要在118元賣掉,這樣剛好五年下來僅有賺股息,所以就眼睛閉著就砍,最終造成鴻海股價又跌停,4月8日及9日是投資鴻海3到5年的人多殺多及人踩人跌下來的,到了4月11日,鴻海股價開盤在118.5元,最低跌到117元,這也是投資五年的股東砍出來的,這些人砍出來後,剛好是五年下來僅賺股息及鴻海真正賺給他們的獲利,之後鴻海股價就開始回歸正常,慢慢的漲到141.5元,鴻海股價在上漲的過程比緯創及廣達慢,原因是鴻海的股本及市值比緯創及廣達高,之後鴻海股價是會追上廣達及緯創的,在鴻海回穩後,還是會有一些槓桿太大及被嚇破膽的人調整手上槓桿及持股,這也是為什麼鴻海股價會在一百三十幾元整理這麼久,這就是三年的平均成本。經過三個星期的整理,大部份的投資者已經恢復理性了,會賣的也賣了,該調整也調整了,大家看到最近股市常常會開低走高,晚上看到美股大跌,隔天起床又翻紅了,一些賣出的散戶最近看到股市的氣氛,他就會開始後悔,覺得自己當初怎麼會傻到在112.5元到125元賣出手上股票,其實也不用後悔,這就是平常沒有做好自我心理面健全的下場,還有你在四月我在分析川普關稅戰時也沒有認真好好聽,你就是覺得川普關稅戰會帶給股市不一樣的結果,每一次股市的下跌,大部份散戶都覺得這一次不一樣,覺得這一次股市就要崩盤了,其實只要人類活著,企業就會一直經營著,也會一直賺錢,這個世界為了維持好秩序,就是會讓企業一直賺錢,這樣人類才會有工作做,每一個人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為社會付出貢獻,大家還是得了解一件事,世界上的金錢,黃金,白銀,美債,比特幣,房產,保單,各國貨幣等,其實這些就僅是勞力抵用券,要是這個世界沒有秩序,這些都是廢紙,廢土及廢金屬,如果你不信,你就到一個荒島上,上面一個人都沒有,我給你十億台幣,你就去島上生活,你覺得你是有錢人嗎?其實你就是擁有很多紙的普通人,因為你那十億台幣無法換到任何的勞動力,這時你擁有的是黃金,比特幣,美債,房產證等,你覺得有差嗎?你還是無法換到任何的勞動力,所以這個世界一定會持續運行的,有錢人會讓這個社會維持秩序,全球的政府及央行也會想辦法讓世界維持秩序,試想,如果企業不能賺錢,那他們怎麼請員工,要是企業不能請員工,那就沒有人會去付出勞動力,所以最終一定是會有企業持續賺錢,然後去請員工,所以我常和大家說,每一次股市都會暴漲及暴跌,最終有競爭力的公司會持續存活下來賺錢,所以一開始你在投資前選擇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的公司就很重要,因為每一次世界會出現淘汰賽,最終有競爭力的會存活下來,股市本來就是在泡沫及沒泡沫之間來回,大家記得一件事,股市會去泡沫,但不會真正的消失或歸零,所謂的去泡沫和去槓桿是一樣的意思,因為公司股價高過估值太多,所以股市一陣子後就會開始去槓桿及去泡沫,當公司股價及股市修正後,就會慢慢的向上,正所謂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我一直和大家說,4月9日是所有投資者最絕望的時候,接下來就是在半信半疑中成長,你一直不信,股市就一直漲,有一些自我心理面崩潰賣出的,現在還在療傷,有一些恢復比較快的人,現在又開始心癢癢了,有一些手賤的,賣出後不去療傷,結果反手放空,現在就一直被軋空,看到股市就是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這就是所謂的多空雙巴。很多散戶平常都不會去觀察別人犯的錯,覺得那就是別人家的事,但如果你平時不做功課,有可能你狗屎運好躲過一年,三年的股災,但也許就是在五年或十年的股災中受重傷,之前我常常分享金融心理學及散戶人性弱點,不過很多人覺得重複了,要是當初你一付很臭屁的覺得自己都懂了,覺得重複了,這一次要是死在這些人性弱點或金融心理學,這就是你輕視股市帶來的代價,記得股市就是一個持續重複的地方,正所謂股市不會有什麼新鮮事,大家再來看一下散戶另一個人性弱點,鴻海股價從一百八十幾元跌下來時,很多散戶持續的一直融資或股票質借,跌到165元時融資還是持續增加的,結果跌到154元,135元,125元,112.5元後,接著漲到125元,138元,143元,大家有沒有發覺融資一直在減少,這是很搞笑的事,當初你在一百八十幾元時一直向下攤平,結果跌到112.5元後,你中了錨定效應,漲到一百四十幾元時你就把手上的槓桿賣掉,要是你有這種症狀,你之後就不要再開槓桿了,因為你幹了這種蠢事,這會讓你多走很多彎路,大家看空方的外資及主力,他們從一百八十幾元前大量的借券賣出,最近幾周持續的回補手上的空單,分別回補22926張,20235張,12647張,13458張,2158張,接著兩周是有增加7724張及10314張,再來又減少15259張,4361張,21647張,10985張,3011張,借券賣出的就這樣回補了八萬六千張,空方當然這是要感謝一些愚蠢的股東,當初把手上的股票借給空方去放空,就為了賺一年0.1%的利息,結果半年的時間,空方讓鴻海股價跌掉122元,空方大獲全勝後把股票還給散戶,很多散戶看到最低點112.5元,股價反彈一些就開始賣出,空方就很開心的持續回補及買回持股,之前我就說過,為了一點點的利息借股票給空方打壓股價,這是愚蠢的人,最終被空方打到懷疑人生,你為了賺0.1%的利息,結果賠了122元的差價,你有覺得比較爽嗎?
新聞說:鴻海美國版 Model C 已有買家今年上市!採當地量產規避高額關稅,去年鴻海科技日上,集團展示美國版 Model C,也就是國內車迷熟悉的 Luxgen n7 的前身,而近日鴻海電動車事業策略長關潤接受外媒訪問時談到,美國版 Model C 已經有買家,並將在 2025 年量產上市,採美國當地生產方式應對關稅危機。由於鴻海集團的 Model C 並非直接進入市場的量產版本,會由其他車廠作為買家進行量產,也就是比照 Luxgen 的模式,而關潤表示 Model C 已經確定有美國買家,意味著接下來會有某家車廠在美國推出當地 Model C 量產版本。透過先前鴻海科技日展示的美國版 Model C,擁有貫穿式的頭燈組以及圓潤的車頭造型,內裝則配備有垂直的中央大尺寸螢幕,目前鴻海集團基於保密原則並未公布美國買家身分,但預計今年就會量產上市,買家身分也將隨之揭曉。另外為了應對川普的關稅政策,屆時美國版 Model C 將會在俄亥俄州的工廠進行生產製造,並爭取整車使用美國製零件達 85% 以上,屆時將能享有免稅的優惠,同時還可節省進口到美國的龐大運輸費用。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