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5月2日! 蘋果最新財報及展望一次看!

 蘋果本季業績勝預期但關稅將使成本大增9億美元,庫克表示6月之後因關稅,業績情況難預料,蘋果於美東時間週四(1日)公布截至3月底的上季財報,營收、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但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預計將使蘋果本季成本增加9億美元。蘋果執行長庫克坦言,6月之後的情況難以預測,「因為我不確定關稅會有什麼變化」。庫克在本次電話財報會議中強調,關稅對蘋果上季業績影響有限,因為蘋果可以藉由優化供應鏈因應,「展望未來,我們仍充滿信心。」蘋果財務長帕雷克估計,本季蘋果整體營收應可維持成長,幅度為「低至中個位數」。蘋果前一年度截至6月底的季度營收為857.8億美元,目前市場預期,本年度同期可望增至894.5億美元。

一、營收、獲利勝預期,本季可望維持成長

與倫敦證交所集團提出的預測相比,蘋果上季營收為954億美元,年增5%,高於LSEG預估(946.6億美元);每股純益(EPS)1.65美元,年增近8%,也勝過LSEG預期(1.63美元)。上季iPhone帶來的營收為468.4億美元,年增近2%,表現優於市場期待(458.4億美元);另,Mac、iPad也分別創造79.5億美元和64億美元營收,都高於市場預估。穿戴式裝置和家居等產品(75.2億美元),以及服務業務營收(266.5億美元),則低於市場預期;不過,蘋果上季毛利率達47.1%,與市場預估相符。

二、關稅影響毛利  更多產能轉移至印度、越南

庫克指出,在不追加新關稅或出現其他重大變化的情況下,關稅將使蘋果本季成本增加約9億美元,且6月之後的狀況難以預料。據蘋果估算,本季毛利率中位數約為46%,略低於上季表現。由於川普自今年重返白宮以來,已將中國輸美商品關稅,一路拉升至145%,導致在中國設有大量產能的蘋果,不得不把更多產能,轉移至其他國家。蘋果表示,未來幾個月,預計大部分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將移往印度生產;另一方面,在美銷售的iPad、Mac、Apple Watch和AirPods,其生產國將是越南。但庫克也說,蘋果依然會在中國製造銷往他國的多數產品。川普政府於上月發布公告,將智慧型手機、電腦等20項產品,自對等關稅中暫時豁免,但並未排除未來對這些產品徵收關稅的可能性。

三、蘋果未脫離險境  AI競爭壓力加劇

科技產業分析公司執行長穆爾黑德認為,相較於之前庫克對中國的高度仰賴,蘋果這次決定把部分iPhone產能移往印度,已是個明顯轉變。在穆爾黑德看來,蘋果移轉部分產能的措施,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後續進度有待觀察,但是個好的開始。」投行KeyBanc分析師尼斯佩爾(Brandon Nispel)則出具報告,稱蘋果尚未「脫離險境」,主因在於市場對蘋果期望過高。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於今年3月宣布,將把包括Siri AI語音助理在內的部分「強化版」人工智慧(AI)功能發布時間,延遲到明年。庫克解釋,此舉是為了爭取更多時間,完成相關工作,使這些AI功能符合「高品質標準」。這項消息引發市場擔憂,缺乏最新AI功能的iPhone,吸引力恐因此下降。投資人認為,在AI領域,蘋果正面臨落後亞馬遜、Google等競爭對手的風險。

A大回答:之前股市在下跌時,大家一直把關稅想的很嚴重,結果蘋果以目前的關稅政策去評估,關稅僅會影響九億美元獲利,蘋果這一季獲利248億美元,我們就當第二季蘋果獲利也是248億美元,關稅會影響到9億美元,這樣影響獲利3.62%,毛利率會從47.1%降到45.5到46.5%,其實影響毛利率就還好,這也是之前我說的,蘋果目前被影響的就僅有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部份,庫克說供給美國市場的蘋果手機有一半是印度製造,所以剩下一半就是中國製造,中國被課20%的關稅,印度被課0%關稅,平均起來就是10%,之前說蘋果賣1199元的手機,硬體成本價約485元,10%關稅就是48.5元,這就使是銷售價格的3%,一些人一直在那幻想會很嚴重,以鴻海來說,就算庫克讓鴻海一起分攤,大家也是用百分比,也就是蘋果少賺3.62%的獲利,鴻海獲利10元,了不起就是少賺0.36元,其實影響就還好,鴻海今年也不僅有靠蘋果這一隻腳,之前我就說過,鴻海今年獲利另一條腿是AI伺服器,微軟,臉書及谷歌都開出第一季財報了,表現也都很不錯,對於第二季的資本支出也沒有減少,目前AI伺服器還是供不應求,所以也不可能出現代工廠及組裝廠要去支付關稅,昨天微軟及臉書因為第一季財報亮眼,所以股價上漲,這就帶動了鴻海,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股價上漲,之前市場一直在那說微軟怎樣又怎樣,結果最終開出來財報,四大雲端大廠的資本支出不減反增,鴻海就算今年面對關稅讓消費市場有稍微衰退,但靠AI伺服器還是能很輕易的做到獲利成長,昨天蘋果開出財報後,第一季營收表現不錯,第二季展望也還可以,第二季的關稅對獲利影響也是在3.64%左右的範圍,和一般散戶想像的死定了,完蛋了也相差很遠,很多散戶看到川普課關稅時,就以為全世界僅有美國市場似的,其實美國僅是其中一個市場,蘋果在全球都有生產據點,也就是會和鴻海合作,蘋果說在印度可以生產一半的手機銷往美國,庫克應該也是有和川普說,蘋果手機組裝是不可能回到美國去的,在印度擴充產能也是需要時間,可以好好的和印度談,因為印度有十四億的人口,是有望取代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反正美國就是要讓中國變弱一點,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蘋果手機在印度製造,美國及庫克也會和印度合作,讓印度在這一場關稅戰中得到更多的外資設廠及蘋果手機代工,大家有沒有發覺這一次印度和美國談關稅的速度很快,原因就是印度就是川普的殺招,印度是有望能去取代中國的,尤其是印度和中國關係也不好,只不過印度還是需要時間才有可能去取代中國,也許要三到五年吧,本來也許需要更久,但是這一次川普是逼所有的供應鏈離開中國,所以到印度的速度就會變快,這就像製造業要到美國一樣,正常企業哪有可能會想要去美國設廠,但川普逼了台積電後,就會有一些供應鏈被台積電帶過去,後面自然就會有愈來愈多製造業到美國,不過也僅限於一些比較高毛利率的,像蘋果手機組裝這種工作,美國一定就是不適合的,蘋果手機組裝可以用來和印度交換條件,又能去削弱中國製造地位,算是一魚兩吃。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