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5月4日!媒體自行誇張美元對台幣升值幅度!

新台幣要由約 31 元對1美元升值到 13.3 元對1美元這個起源是從哪開始的?

ChatGPT說:這項「新台幣由約31元對1美元一口氣升值到13.3元」的極端說法,並非來自任何官方匯率政策文件,而是網路與財經媒體在解讀「海湖莊園協議」謠傳時,錯誤套用購買力平價(PPP)模型所衍生出來的數字,其主要來源可分為兩個階段:

大麥克指數的誤用(來源經濟日報。)

2025 年初,《聯合報》財經頻道引述「金融圈高層」分析,指出市場上流傳的 13.3 元說法,根本是把《經濟學人》「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當作隱含匯率來用——將台灣與美國一份大麥克在當地售價比值,當成貨幣「真實價值」的對應關係,結果推算出「1美元 約等 13.3台幣」 

實際上,大麥克指數只是反映一籃子商品的相對價格,並不適合作為官方或市場政策的匯率目標指標。

商周等專欄的放大報導(來源商業周刊 - 商周.com。)

2025年4月中旬,《商業週刊》發表專題〈川普終極目標:新台幣匯率13.3?海湖莊園協議全解讀〉,在文中以「極端情境」方式描述,稱若美國硬將購買力平價做為談判條件,台幣有可能被「迫升到 13.3 元」 

這篇文章隨後被多家網媒摘引,卻未加註「只是理論推演」的前提,導致一般讀者誤以為此為美方正式談判目標。

結論:1美元從31元台幣升值到 13.3元這個極端匯率數字,最初來自於對「大麥克指數」購買力平價模型的誤用(UDN 報導)﹐隨後又被《商業週刊》在解讀「海湖莊園協議」的專題中放大,並非任何政府或國際組織提出的正式匯率政策。


A大回答:所以一般討論區及散戶常常在那流傳的美元對台幣1比13.3元就是從這麼愚蠢的地方出來的,一些新聞,媒體及散戶就會在那說是川普要求的,這就是傳說中的以訛傳訛,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要用很驚悚的標題才會有流量及有人買周刊,一些不經查證的散戶就在那自己嚇自己,覺得美元對台幣要到1比13.3元,大家也不用驚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在投資市場中賠錢,不論你買什麼理財型商品,總是會有人用這類謠言去割你韭菜,這一次的美元謠言,包括的理財商品很多,例如散戶喜歡的美元定存,美債ETF,美國投資或非投資等級公司債,商品ETF,美元保單,一般持有美元等,反正如果你沒有基本的閱讀能力,你就會常常在網路上看到很瞎的說法,結果就是別人用大麥克指數去算的,接著一些為了賣周刊,也就是為了賺點稿費及發行費,就開始在那嚇唬一般的投資者,大家覺得會被嚇唬到的人不多嗎?其實很多散戶基本上就是人云亦云,尤其是看到台幣升值時,這就和股市其實是一樣的道理,這些謠言會先在市場上流傳,接著就會有一些投機者,對沖基金,外匯巨鱷進去收割一些被嚇壞的散戶,這些散戶如果相信周刊的鬼話,他們很有可能在美元定存,美元保單,美債ETF,美國公司債ETF,商品ETF等受到傷害,反正只要是以美元計價的,散戶就會出現恐慌的賣出及人踩人,這時會有人說美債ETF也才下跌5到10%,這有啥好怕的,但大家要了解不同的投資人承受波動的忍受力不同,就是因為很膽小的人才會買債券,這種人也許連5到10%的波動都受不了,而且很多人覺得美債很安全,所以會拼命的加大槓桿,一般股票質借可以借資金的六成,美債ETF可以借到七成,要是你在股票中買了押,接著押了買,最多可以開到2.5倍的槓桿,就像融資一樣,你如果在債券ETF上用無限質借大法,應該是能開到3.33倍,一些人還會買美債ETF正二之類的,這類的槓桿可以開到4到5倍,一般融資是開2.5倍槓桿,下跌22%就要補維持率,下跌三成就會斷頭,要是債券的話,跌不到兩成就要補維持率了,股票質借及融資最大槓桿是以40萬借60萬,總共100萬進去投資,槓桿2.5倍,要是債券ETF的話,最多3.33倍,40萬可以借到93萬,要是債券ETF跌個15到20%,很快大家就會看到債券ETF質借戶開始補錢及斷頭,目前市場在那說美元會升到30元,28元甚至是25元,這就是為了讓買美元商品的投資者產生恐慌,尤其是星期五台幣狂升了一元多,就會讓一些散戶去相信有可能會升到28元,25元,甚至是13.3元,我只能和大家說,你不用去聽什麼專家的鬼話,更不用聽什麼鳥周刊,記得在2021年到2022年之間,也是一大堆專家說28元的台幣是常態,不要妄想貶到33元,結果前一陣子台幣待在33元還蠻長一段時間的。

海湖莊園協議是真的嗎?內容詳細有什麼?

「海湖莊園協議」(目前僅是市場與網路上的一種推測性構想,並無任何政府間正式文件或談判機制在運作。以下說明其來龍去脈與所謂「協議內容」:

協議源起與真實性

2025年初,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提名人斯蒂芬·米蘭發表了一篇約41頁的政策報告,探討強化美元貶值壓力、重啟多邊貨幣協調的可能性──這份報告常被視為「海湖莊園協議」的理論基礎,但其本身並非政府正式文件,也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美國已啟動此類多邊談判。各大社群平台與少數財經專欄開始將此概念戲稱為「海湖莊園協議」,甚至拋出具體數字與條件,但均未見任何官方單位(無論美中台)證實其真實性。 

網路流傳的「協議條款」概覽雖然上述條款全屬虛構,但網路上常被歸納為以下幾大要點:

百年零息美國公債購買:要求美國盟友(包括日本、歐盟及台灣)必須大量購買期限100年、零息的美國國債,以支撐聯邦政府財政、化解國債到期壓力。

匯率重估

日圓:由市場傳聞的 1 美元兌 150 日圓,升值到約 1 美元兌 120到130 日圓。

人民幣:由約 7 元人民幣對1美元,升至約 6.5到7 元人民幣對美元。

新台幣:最極端的版本甚至提到要由約 31 元對1美元升值到 13.3 元對1美元,引發台灣金融市場一度恐慌。 

關稅與補貼:配合以上匯率調整,美國將對拒絕配合的國家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並對配合者提供出口補貼或市場准入優惠。

供應鏈與投資承諾:允諾在半導體、電動車、綠能等戰略產業放寬投資限制,並與配合國展開技術共享與設廠補貼。

為何是「虛構」?

缺乏官方文件:截至目前,無論美國財政部、財經顧問委員會,或中國人民銀行、國台辦,均未公布任何實質協議草案或談判紀錄。經濟可行性極低:百年零息債券要求,將使美國長期借貸成本飆升;要求大規模匯率重估,更牽動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短期內難以獲得多國共識。學界與市場評價:多數經濟學者與華爾街策略師認為,即便川普政府有意透過單邊關稅與談判施壓,也不大可能真正演變成一項廣泛適用的多邊協議。 

結論:「海湖莊園協議」目前僅存於媒體與社群的假設性討論中,並無任何官方認可或磋商實體。它主要源自對川普政府強硬貿易態度的延伸想像,並摻雜了米蘭報告中的部分政策構想,但大部分細節均為後續網路自行創作,並不代表任何政府的正式政策或協商方向。

A大回答:很多流傳的謠言在正常情況下都沒有殺傷力,但是只要在某一天或某一次的快速下跌後,很多散戶就會勾起腦中當初有人說的海湖莊園協議或是美元會從33元跌到13.3元,一開始你不去了解那些無知可笑的謠言,但你的自我心理面就會在當時埋下一顆不安的種子,我常和大家說,在股市中三大法人,空方,投機客,短線客及當沖客就是利用貪婪及恐懼賺錢,很多散戶不會自行去查證某一些資訊的真實性,就容易被一些標題殺人的驚悚謠言給影響,當台幣狂升時,持有任何美元商品的人都會在之前的謠言中受到傷害,這就和股市一樣的道理,在4月7日到9日出現的股市大屠殺,很多散戶都被屠殺殆盡,就算在當下沒有被屠殺的,很多散戶也都在過程中被嚇破膽,之後股市反彈了三千多點,其實就和被殺出去的人無關,甚至和那些被嚇破膽的人也無關,當股市下跌後再漲上來,只要過程中你貪婪及恐懼,那很有可能你的財富就被轉移到別人的口袋中,不論你投資任何金融商品,你都會被一些網路謠言給影響,4月9日前是殺股票,最近是在殺美元,美元定存,美元保單,美債,美國公司債,商品ETF等,只要是以外幣為基礎的,最近都會經歷一場考驗,試想,很多散戶就是因為膽小才去買美債及美國公司債,當有人在那說美元會從33元跌到13.3元,一些比較沒這麼狠的說會跌到25元,當跌到25元時這可是跌三成,跌到13.3元時,這已經跌六成了,大部份比較積極使用槓桿的美債投資人,美元對台幣跌到25元就應該斷頭了,更不用說跌到13.3元,如果你不知道跌到13.3元有多無稽之談,你就會在那按計算機,然後覺得自己在台幣升到多少元就會被催繳或是斷頭,空方謠言把目標放在13.3元,讓你一定是不敢一直持有的,但是稍微有一點智商的人,大概就是知道台幣正常的區間在28到33元,之前台幣都是在30元以下,在2020年到2022年期間,台幣是在28元左右,那時台灣有金融風暴嗎?有很多公司倒閉嗎?似乎也沒有,一般企業害怕台幣急升,因為說好的價格已經定了,這些說好的價格未來在轉成台幣時會出現匯損,要是台幣從33元花兩年升到28元,其實根本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有競爭力的公司目標就是賺多少台幣,公司是能去定美元價格的,原本賣100美元,當台幣從33元升到30元時,未來也許能和客戶談賣110美元,這也是為什麼在2020年到2022年時,很多企業依舊活的好好的原因,最近新聞有在那說台幣一定要守住30元,不然台灣會很慘,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美元對台幣的走勢,其實就是無稽之談,企業擔心的是急升,有一些國際一流的企業會買外幣期貨及外貨選擇權避險,是能把匯率升值的影響降到相對可控,所以不需要為一流的企業擔心,會有人覺得台幣從33元升到28元時,台積電獲利會少多少,其實台幣如果花一年到兩年的時間升到28元,台積電是可以和客戶漲價,也就是台積電想要賺多少台幣,那把美元價格拉到某個價格,對台積電來說,為了要能永續經營,台積電會把毛利率及營利率訂在某一個區間中,以目前台積電的競爭力來說,一定是有議價能力的,對鴻海來說,反正鴻海代工一台機器就是要賺多少元,只要是台幣慢慢升,代工的價格自然是可以談,鴻海也是能透過貨幣期貨及選擇權去鎖獲利。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