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基金是如何操作的?解析10種常見的避險基金交易策略,避險基金交易策略,避險基金也可以翻譯成對沖基金。避險基金不同於一般基金,它允許使用多種不同的投資策略、操作彈性,規則幾乎就沒有規則,不像共同基金一樣有一堆限制,目標讓投資人能夠獲得較好的報酬,或者較好的報酬或風險比例,當然這是理想的目標,實際結果不一定真的能辦到,所以避險基金的風險也很高,一般不開放普通人購買。不過所謂的允許使用不同策略,指的到底是什麼呢?通常這些投資策略,都各有它的報酬或風險特性,以及主要的獲利方式。這篇文章市場先生分析避險金基常用的10個交易策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避險基金是什麼?
2、多或空股票策略
3、市場中性策略
4、只做空
5、併購套利
6、可轉債套利
7、固定收益套利
8、事件驅動策略
9、信用類衍生商品策略
10、全球宏觀
11、量化策略
快速總結:各種避險基金常見的策略類型,避險基金(對沖基金)是什麼?耶魯大學校務基金的資產配置,除了股票、債券、商品、不動產以外,其中就有一塊是配置在絕對報酬基金中,這是一般人買不到的基金,指的就是避險基金。
避險基金簡單的定義就是「沒有任何規則限制的基金」,它有幾個特性:
避險基金可操作的標的不限、允許做空、運用槓桿,絕大多數避險基金都會運用到槓桿與放空。避險基金一般都是追求低風險的絕對報酬。避險基金費用通常比共同基金高、投資門檻也高。避險基金較少對外宣傳,許多也買不到,通常靠轉介。投資時要小心辨識與查核,貪求高報酬很容易是遇上詐騙。若對避險基金不太了解,可閱讀:避險基金、對沖基金是什麼?能投資嗎?避險基金因為有投資門檻高、一般人買不到的特性,因此流動性通常較差,代表投資人的資金長時間會被限制在裡面,所以經理人必須使用不同的策略,讓投資人能夠獲得較好的報酬。避險基金大部分會操作10種不同的交易策略,底下分別介紹。市場先生提示:記得大原則「不懂不要碰」,只要覺得有疑惑,不要投資至少沒有傷害。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1:多或空股票策略
這個策略最早是由Alfred W於1949年使用,至今仍持續使用。操作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同時使用做空、做多。在認為有價格上漲空間的市場做多,並在認為價格將下跌的市場放空,這種方式主要是透過抵銷多空市場來降低市場風險。通常多或空股票策略是採130或30策略,多頭佔130%、空頭佔30%,也就是多頭較多。一般的基金經理人只在做多部位上創造超額報酬,但多或空股票策略則是希望在做空部位上也創造超額報酬。畢竟大跌時所有人都會跌,但是如果你做空操作到跌的特別慘的公司,就代表可能存在超額的利潤,彌補多頭部位的損失。多或空股票策略主要考驗是基金經理人的選股技巧,包含做空部位,目的是降低投資組合中的市場波動,預測正確就有可能獲得穩定的報酬。
A大回答:對沖基金的策略一,就是作多或作空,白話文就是低買及高賣,我們常常看到有一些外資群在那買來賣去,賣了在貫殺股價,買了在拉抬股價,就是類似這種基金在幹的事,之前我說外資群八成核心持股,兩成做差價,這個對沖基金130%作多,30%作空,為什麼作多的部位會比較多呢?道理很好懂,因為中長線投資股市是穩贏的,股市是由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組出來的,公司只要賺錢,股價上漲,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那為什麼要作空呢?因為股市中存在投資的及投機的,當投機很熱絡時,股價就會被推到瘋狂價,如果市場很悲觀時,股價就會出現甜美價,市場的價格會一直波動,我說過,只要股價波動,就是短線客賺錢的機會,這些對沖基金知道股價不可能和價值無止盡拉開,所以他們會作多及作空,但股市是對作多的有利,所以作多一定是放比較多的,這很符合我常常給大家的觀念,不要傻乎乎的長期作空,類似買台灣五十反一,那種一定是穩死的,畢竟長期投資股市是穩賺的,對沖基金想要得到比市場更高的報酬,那就是多要賺,空也要賺,才有可能打敗市場,在勝率上,因為作多穩贏,所以部位一定要放比較多。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2:市場中性策略
多或空股票策略和市場中性策略很像,都是同時參與多空市場,只是多空的比例不同,市場中性策略(或稱市場中立策略)的目標是,減少投資組合的波動性、讓Beta值能接近0、必須有效對沖系統風險。因此市場中性策略的多空部位一定是相等的,做多了多少部位金額、那麼做空也就要多少部位金額,完全消除系統風險,目的是為了有效對沖風險,並且在多空對沖之下額外創造Alpha並從中獲利。像而配對交易就是屬於市場中性策略的一種。市場中性策略的目標是減少市場系統性風險,不希望大盤指數跌的時候自己也受影響,例如50%資金做多買進某些看好的股票,另外50%資金放空某些比較看壞股票,假設兩者Beta一樣,無論大盤上漲下跌,多空部位的系統性風險都會抵消,至於沒抵銷的部分,通常就是我們期待的超額報酬。
A大回答:這個策略就是多空都作,這時有人會問,假設多空各作一半,那不是會一直沒有賺,沒有賠呢?其實這種多空各做一半的就是風險及報酬都極大,假設有1000萬,對沖基金覺得台積電漲太多了,所以作空500萬,看鴻海股價很委屈,然後作多500萬,當大盤下跌時,理論上漲太多台積電就會下跌,當大盤上漲時,股價很委屈的鴻海就會上漲,但問題可能是,漲太多的台積電在巴菲巴,ETF,基金助攻下繼續漲,鴻海在外資群的狂賣下繼續跌,原本是預期大盤上漲鴻海會漲更多,大盤下跌台積電會跌更多,結果大盤上漲時,台積電漲更多,大盤下跌時鴻海跌更多,這樣的中性策略就會賠到脫褲子。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3:只做空
只做空的策略是放空那些價值被高估的股票,等到公司的股價回到合理價格後就以較低價格回補來賺取價差,但不怎麼持有做多部位。避險基金經理人有時也會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來避險,像是用選擇權或期貨來做多或者放空操作。只做空的策略可以為投資組合提供熊市時來對沖風險,但是若股票市場長期上升趨勢,就不利於只做空策略。
A大回答:這種策略就是找高估的股票,例如台積電淨值106元,股價600元,對沖基金覺得價值高估了,就去放空台積電,如果資金不夠大的話,可以用期貨,選擇權或股票期貨,這種帶槓桿的金融工具可以有效的放大槓桿,不過只要遇到ETF、基金及巴菲特買台積電利多,市場也不會管你估值合不合理,股價就一直維持在高檔。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4:併購套利
併購套利通常被認為是事件驅動策略的一種,操作方法是購買被併公司(目標公司)股票,同時放空收購公司(主併公司)的股票。例如A公司併購B公司,通常會認為B公司股票會被高估,但A公司則需要付出較大的代價,於是買進B公司股票、放空A公司股票。主併公司為了要獲得目標公司,必須付出高於目標公司股票合理價格的溢價(收購價)。因此併購消息公佈後,通常被併公司的股價會攀升,而收購公司的股價會因為溢價支出而導致股價下滑,但是等到了要正式合併的期間,因為最終被併的B公司的股票會按一定比例轉換變成A公司股票,所以兩家公司的股票價差就會逐漸縮小,直到兩家公司的股價一致為止。越早進行併購套利的話,就能獲得更多的報酬,但是實際上這個策略的風險很高,因為若是併購或收購失敗的話,先前收購公司下滑的股價反而會上漲到合理價位、被併公司股價則會回跌,這樣就會產生損失。若是想要透過這個策略獲利,必須能準確判斷併購案的成功機率。
A大回答:這種套利很常在市場上看到,什麼遠傳併亞太電信,多少股換多少股,中間如果產生差價,就透過買賣雙方的股票去鎖差價,還有國巨併奇力新,所謂的套利就是不論股價漲或跌,我都能賺錢,這樣說好了,假設我抽到上海商銀,承銷價37元,股價45元,如果我一抽中,過七天我就能有上海商銀的股票,這時我就先到市場上融券賣出45元,我就賺了中間的差價8元,不論上海商銀在這七天內是漲到50元還是跌到30元,我都無所謂,原理是這樣的,如果漲到50元,那我以37元抽到的股票就賺13元,但我45元放空的就賠5元,這兩者相減,我還是賺8元,如果跌到30元,我以37元抽到的股票,賠了7元,但我45放空的就賺了15元,一來一回一樣賺了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