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日經:應美政策與客戶要求,鴻海等台商加速投資墨西哥,日經亞洲網站報導,鴻海等台灣科技大廠正加緊在墨西哥投資擴大產能,以滿足在北美洲就近生產電動車和伺服器的需求。報導說,台廠這股墨西哥投資熱潮是回應美國政策改變,並順應客戶要求,因為這些客戶也逐漸把局部供應鏈從東方遷移至西方。盼搭上電動車需求日增的列車,日經指出,全球最大電子代工製造商富士康(鴻海)最近在墨西哥設區域總部,以便集中管理當地子公司和事業群,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對北美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鴻海不僅為蘋果公司組裝iPhone,大客戶還包括Google和亞馬遜的AWS,近年來更把電動車視為驅動未來成長的優先領域,客戶名單已加入美國電動車新創Lordstown、Fisker和INDI EV。知情人士向日經透露:「富士康已在當地贏得電動車新客戶。墨西哥是該公司今年策略性投資的一大關鍵地點。富士康在北美洲將有三個製造選項:俄亥俄州、威斯康辛州和墨西哥。」,富士康把更多資源配置在電動車,盼能搭上這個新興領域需求日增的列車。供應鏈由東方遷往西方,日經報導指出,台廠資源配置紛紛轉向墨西哥,凸顯供應鏈分散化新趨勢。2018年美中科技戰開打時,供應商先把生產伺服器、路由器和遊戲機的產能從中國大陸遷往台灣和東南亞,以降低華府制裁大陸製品的連帶衝擊;如今,跡象顯示,供應鏈轉移進一步從東方遷往西方。台灣經濟研究院供應鏈資深分析師邱世芳表示,墨西哥對科技供應商來說是相對熟悉的投資環境,許多廠商在墨國設廠生產家電和電腦已有數十年之久,「把資源投入墨西哥早就有跡象可循,但這股趨勢近幾個月來更明顯,在美國通過通膨削減法後尤然。美國政策確實是這股轉變的背後驅動力。除伺服器外,電動車生產在地化的需求也將引領這波潮流」。
A大回答:鴻海近一兩年有公告增資墨西哥廠的新聞如下
1、鴻海代子公司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Kft.公告取得鴻佰科技墨西哥公司股權,交易總金新台幣7.45億元,擴大墨西哥布局。根據鴻海指出以自有資金為主,目的為長期投資。
2、鴻海積極布局墨西哥,曾公告子公司eCMMS Precision Singapore Pte. Ltd.取得PCE Technology de Juarez S.A. de C.V.股份,合新台幣50億元。根據鴻海年報,PCE Technology de Juarez S.A. de C.V.位於墨西哥境內靠近美墨邊境,主要生產雲端伺服器與電視等產品,是北美規模最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組裝廠。
3、鴻海續強化北美佈局,今公告透過子公司ECMMS Precision Singapore Pte. Ltd.向墨西哥廠PCE Technology de Juarez S.A. de C.V.增資新台幣114.4億元,目的在於長期投資。
鴻海確實就是有持續的一直投資墨西哥以佈局新產能,鴻海一年稅後獲利1400億,其中有700億配出來給股東,有700億要繼續找機會投資,這700億差不多就是淨值5元,鴻海每年多出來的淨值,都要想辦法繼續投資,這樣才能讓淨值每年以10%的速度前進,鴻海在原有的ICT產業已經飽合了,這一點從鴻海不再配股票就能得知,之前的鴻海都是現金配一點點,一直在配股票,鴻海的股本從2000年時的145億,增加到2017年的1733億,17年下來股本增加了11.9倍,到了2018年才減資兩成,股本來到1386億,鴻海減資是為了讓工業富聯可以上市,這對鴻海是好事,用A4紙換現金,有一些散戶眼中沒有淨值,明明淨值從68元減資後跳升到83元,結果他們還願意以70元賣出,還在那怪鴻海減資讓他們賠錢,真的是很搞笑。當ICT飽和後,鴻海配出的現金開始提高,也是剛好我開始買進鴻海的時候,有一些人覺得我是運氣好,其實一間淨值87元的公司,我用76元買到,這和運氣有啥關係,我就是看上鴻海能獲利穩定且持續,連續配息,有競爭力,有遠景,大股本,高市值,淨值和股價之間的差價總是會補回來,我才進來投資的,別人傻到不要這15~20%的淨值,對我來說,這可以變成長期投資的差價獲利,除了鴻海每年賺的10%外,還能有這15~20%的差價報酬,這可真香。當鴻海在ICT找不到成長動能後,當然就是提高配息率,自然也不敢再配股票出來,在2019年劉董接任鴻海後,提出了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及F3.0(轉型升級),在F1.0及F2.0把鴻海原有的ICT產業做一個優化及升級,把不賺錢的公司結束,賺錢的公司增大規模,透過數位化管理,導入自動化,也就是燈塔工廠,讓鴻海生產的效率變的更高,但在做F1.0及F2.0的同時,ICT產業從飽和變小幅衰退,鴻海獲利就是僅有小幅的成長,感覺看不太出F1.0及F2.0的成效,在做現況優化及數位化轉型的同時,也開始佈局F3.0(轉型升級),佈局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半導體,5G及AI,今年是電動車及半導體開花結果年,這一點外資群一定也是知道的,他們在2022年大賣鴻海,看有沒有傻子會把股票賣給他們,然後還在那說F3.0在今年沒辦法看到成效,會要到2024年,以我的觀察來說,外資群就是想要追求效率的機構,他們就是要看到F3.0獲利出來了才要開始買,對我們來說,反正劉董F1.0及F2.0做的很好,可以讓鴻海的獲利小幅的成長,而且在過程中找到一個重要的成長動能,那就是伺服器,現在伺服器的成長很好,不但可以抵消ICT產業的衰退,還能讓鴻海的營收及獲利更好一些,所以2021~2022年鴻海獲利都有10元左右,這兩年鴻海的F3.0是還沒有發酵的,我就當鴻海F3.0在2024年才會生效,鴻海還是能透過ICT及伺服器在2023年賺10元左右,給你10%的報酬率,讓你再等一年,這樣你會怕嗎?我是不怕啦,我是不知道誰會怕,不會怕的請在下方留言。如果鴻海F3.0開始生效,需要大量的再投入資金,也許鴻海可能又會變為成長型公司,之後現金可能又會配的少,又改配股票,大家要了解一件事,電動車的市場極大,而且是一個很確定的趨勢,只要鴻海在電動車佔一席之地,可以吃到的營收至少是十兆起跳,之前劉董預估全球電動車市場,2025年時就會有6,000億美元的商機,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看好電動車未來發展前景,他預期電動車產值規模上看6兆美元,這麼大的商機,鴻海吃到10兆,這應該不過份吧。
新聞說:高速運算帶動需求,金兔年伺服器產業持續跳高,在伺服器產業相對健康下,雖然有雲端業者受到景氣影響降低投資,但預期在伺服器新平台陸續推出,有助提升換機需求,加上雲端及高速運算(HPC)、人工智慧(AI)應用看增,今年整體伺服器產業仍有個位數年增的成長態勢。雲端資料中心建置需求仍看成長。產業人士表示,現在伺服器客戶對新產品應用,如雲端高速運算、汽車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的安全要求等級越來越高,因此儘管伺服器市場需求有雜音,但部分供應鏈的客戶為鎖定高速運算的客製化需求,影響相對小。業者說明,庫存水位過高主要為消費性電子產品,高峰期主要發生在2022年第2季,不過高速運算的庫存跟消費性電子相比,「相對來的健康許多」。高速運算今年仍強勢成長,加上IC元件長短料問題多已紓解,搭載新CPU平台的伺服器出貨將陸續放量,尤其來自雲端及高速運算、AI應用的需求皆看增,皆為今年整體伺服器帶來成長動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受地緣政治升溫影響,市調機構TrendForce認為,長期來看東南亞、美洲將成為未來伺服器產業鏈的核心製造地。TrendForce說明,伺服器供應鏈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之初開始改變,以L6主板生產來看,第一波中美貿易摩擦是由中國轉往台灣,而隨著資料中心在亞太的伺服器建置以及ODM SMT產線擴建需求,馬來西亞及泰國也被納入考量。近期受到美國商務部加強制裁力道影響,地緣政治升溫促使部分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又再加強討論擴增台灣以外的產線作為配套措施。TrendForce研究,台灣ODM廠佔全球伺服器主板生產比重高達90%。以L6主板而言,台灣及東南亞等地主板生產比重今年都略有增加,中國則較去年下滑約6.2%。為因應美系客戶需求,除了既有的台灣產線外,包含以墨西哥為主的伺服器組裝基地,均也開始陸續增添伺服器主機板生產線。舉例來說,英業達墨西哥組裝廠近郊也規劃額外3條主板生產線;緯創包含緯穎預計2023年初在馬來西亞增設生產基地以供調度,其他如鴻海富士康、廣達等分別在越南、美國、墨西哥、泰國等也具備相對應的產能供調配。不過,TrendForce指出,日後伺服器供應鏈變遷將迎來更多改變,如Google、AWS、Meta與Microsoft除已將大部分L6產線至台灣,更規劃東南亞的基地來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美墨邊境的彈性預留產線陸續動工,但少部分出貨至非美地區的則維持既有生產規劃,也維持中國生產基地運作。TrendForce認為長期趨勢下,L6產線在中國與台灣的佔比將持續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區域性的產線建置,以符合買方端分散風險,同時直接貼近終端需求地區的考量,不僅為產線移轉,相關的伺服器零組件物料配套也須一併配合,後續可能在物料上見到供應鏈的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