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

4月5日! 代工廠去年資本支出估衝1,900億!

新聞說: 代工廠資本支出估衝1,900億,今年規模將大增二成,AI、車用等應用擴大,代工廠積極衝刺高附加價值產品線,同時因應客戶多元生產基地需求,持續投資擴廠,掌握市場商機,即便景氣尚不明朗,今年鴻海、和碩、廣達、緯創、仁寶及英業達等代工廠,資本支出規模仍較去年同期成長,合計估將衝破1,900億元,較去年1,564億元大增逾兩成。以龍頭廠鴻海來看,去年資本支出1,117億元,較2022年成長14%,鴻海預期,今年資本支出將繼續增加,且成長幅度高於去年,連續四年成長。和碩預估,今年資本支出達5億美元(約新台幣158億元),較去年3億至3.5億美元提升約四至六成,主要針對AI、車用、5G的建廠與設備投資。廣達今年資本支出較去年的88億元增加,估提升至100億元,相當於成長約13.6%,重返百億元大關,以因應歐洲、美國、泰國及墨西哥等地擴建需求。緯創去年資本支出近130億元,今年資本支出預計140億元,年增約7.7%,其中50%用於台灣擴產與新建辦公大樓,30%用於越南與墨西哥擴廠需求,其他包括中國大陸既有產能擴充支出、美國加州新產能試產等。仁寶去年資本支出約71.7億元,仁寶預期,若不含集團設立新總部支出,今年集團資本支出預計70億到80億元,與往年相關支出規模相近,過去重心主要在越南擴廠,今年著重印尼與歐洲。英業達海外擴廠如火如荼進行中,為持續擴大海外布局,今年資本支出將由去年47億元,大幅上調至4億至4.5億美元(約新台幣126億至142億元),相當於翻倍成長,主要因應墨西哥、捷克與泰國等地擴建需求。

A大回答:看完2023年各代工大廠的資本支出後,大家就不會意外傳統伺服器的排名了,鴻海資本支出1117億,是所有代工廠總合1900億的58.7%,2022年及2023年傳統市服器的產值約兩兆多,這算是具經濟規模的市場了,如果是幾億,幾十億,幾百億,幾仟億的市場,那有可能會被一些拿到先機的公司獨佔,但是只要具經濟規模的產業,最終一定是會面臨各家公司進去競爭,最終就是有競爭力,有規模的可以吃下大部份的市場,以鴻海資本支出上千億,能拿下一兆左右的伺服器營收就是算很正常的,剩下幾間代工廠資本支出合計不到800億,就是去分剩下五成左右的市場,這也是為什麼劉董敢說目標拿下四成AI伺服器的市場,因為以資本支出來看,鴻海的資本支出是其他代工廠的58.7%,你想要做多大的生意,你就是要投入多少的資金,這也是我常說的,一些公司把賺到的錢都配出來,你和我說他未來能是AI伺服器的龍頭,那就僅是笑話而以,鴻海2023年賺1421億,廣達賺396億,鴻海配出五成多,大概就是配出七百多億,保留近七百億,廣達配出獲利的近九成,也就是賺10.29元配出9元,保留的盈餘不到50億,AI產業的複合成長性這麼高,你想要拿下這麼高的AI產業,好歹你也把錢投入,白話文就是,你說找到一個年報化酬率10%的公司,一開始拿100萬進來投資,結果每年拿到股息你就花掉,那你永遠就是只能賺10%,別人拿到10萬股息,5萬複利再投入,下一年他就是賺到10.5%,以此類推,時間拉愈長,複利的差別愈大,所以我常說鴻海最終會是AI伺服器的龍頭,這不是隨便說說的,一些公司規模都不大了,還在那配高股息,還妄想拿到AI伺服器的龍頭,這就是騙騙三歲小朋友好而以,很多散戶很喜歡高股息,一些ETF發行商又很沒有良心的說高股息,高成長動能,這兩者根本就是抵觸的,公司把賺到的錢都點出來當股息配,沒有繼續的投入,這樣你和我說可以高成長,那不是說給鬼聽的嗎?
這時會有人說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可以透過金融負債向銀行借就行了,雖然配出了很多股息,但只要加大負債比,自然就會有錢繼續買廠房,買土地,擴廠,買設備,研發,請人才等,我們來看一下鴻海,廣達,緯創,光寶科,英業達的負債比例,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二線及三線廠配出高比例的獲利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所以他們手上的保留盈餘及股本一定是不可能太大的,鴻海股本1386億,負債比例57.2%,廣達股本386億,負債比例71.9%,緯創股本290億,負債比例71.5%,光寶科股本235億,負債比例55%,英業達股本358億,負債比例74.9%,除了光寶科負債比例比鴻海低外,剩下的廣達,緯創及英業達負債比例都是七成多了,想要靠開槓桿向銀行借錢擴充廠能取得AI伺服器龍頭的地位也是不切實際,所以不要天真的以為配高比例的獲利就是好公司,我常常聽到有人說鴻海賺10.25元配5.4元,比不上廣達賺10.29元配9元,聽到我都笑了,廣達把大部份的股息配給你,這會納到你的所得稅中,你繳完所得稅後再來投資,要是你收入比較高,資產比較大,可能都會被扣到三成了,這樣的複利效果就不好,像鴻海保留在公司中,只要繳5%的保留盈餘稅,三年後如果有用在實體的投資中又能抵稅,當然就是鴻海比較具投資效率,未來鴻海不具備成長能力時,才有可能把賺到的錢通通都配出來,很多散戶一直有錯誤的觀念,覺得賺10.29元配9元比賺10.25元配5.4元好,我也是不懂他們是怎麼想的,如果你的資產愈大,你會希望完全不要配息,就和巴菲特的做法一樣,不過完全不配息的方法在台灣行不通,所以才會選擇配出4到5成,大家看台積電,台達電,鴻海是不是都是這樣做,評估一些公司的獲利能力,當然就是以賺多少錢,怎麼會是配多少錢。

網友poppybunny提問:有關減碳、碳稅、綠能等問題,鴻海怎麼因應呢?

新聞說:擴展綠電!鴻海設立規模307億綠能合資企業,鴻海科技集團13日宣布,與專注新能源發電與清潔能源應用領域的投資管理機構「旭智資本」簽署協議,合資成立綠能資產管理公司並擬發起設立綠能開發基金,共同拓展中國大陸綠能業務,透過直接投資綠電產業協助集團永續發展,並藉此獲得綠電權益,加速鴻海帶領供應鏈邁向淨零,同時創造穩定的投資收益。未來鴻海將運用旭智資本在全球能源開發領域多年的投資及運營經驗,雙方合資設立資本總額人民幣20億元的綠能資產投資公司,瞄準綠色發電項目,最終目標每年取得20億kWh綠電權益,相當於台灣49萬戶家庭用電需求。雙方並規劃發起設立目標規模人民幣70億元的綠能開發基金,攜手布局太陽能、風能及配套儲能等綠電產業,預估可取得60億kWh綠電權益,透過此兩項合作案,加速邁向淨零轉型以及環境的永續發展。鴻海於2020年宣布響應CA100+,目標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同時集團也設下2030年要採用50%的綠電,作為邁向淨零的重要里程碑。鴻海於2023年4月正式通過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目標驗證後,後續依循1.5℃升溫路徑設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逐步邁進,在符合國際倡議的減量目標與機制下,針對集團運營邊界內的範疇一和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採用營運節能、直購綠電、綠電建置、投資購買綠電憑證四大手段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去年度,鴻海集團大幅提升綠電採用,比例超過百分之四十,已較原先目標超前達成。鴻海也深刻了解要達到環境永續,就必須善用集團在產業的領導地位,帶領供應鏈同步前進,然而如何取得綠電卻是整個供應鏈最大的挑戰。因此去年度鴻海率產業之先,在台灣推出綠能投資平台,提供鴻海本身以及上游供應鏈可以投資並取得綠電來源的途徑,也廣受合作夥伴好評。本次鴻海擴大應用區域,在中國大陸成立綠能資產投資公司,同時擬發起設立綠能開發基金,積極展開向綠色能源的大規模投資,規模之大、步伐之快,不僅是鴻海在淨零路徑上的另一項具體行動,更是對2050年淨零永續目標的堅定承諾。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能源可持續性的迫切挑戰,鴻海深刻認識到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實現淨零目標所應承擔的關鍵角色,並以此為引領,勇敢邁向更綠色環保的未來。透過加強自建太陽能、擴大綠電採購、大力投資再生能源領域,鴻海科技集團將致力於實現永續能源目標,推動生產和運營過程的低碳化,為實現淨零目標提供明確的路徑方向。

A大回答:鴻海每一次法說會中都會有提到ESG實踐及分享,鴻海可以做到世界第一的EMS王者,這一點小事你不用為鴻海擔心,如果你很關係鴻海有關ESG的議題,我建議你鴻海法說會要多聽幾遍,每一次我都會聽鴻海法說會十幾遍,幾十遍,所以你一問我就知道去哪找資料給你看了,不過投資你還是平常要做一點功課,看鴻海法說會及財報,這都是最基本要做的。ESG的部分,鴻海舉辦了「供應商低碳啟動大會」,我們匯集了將近30家優先導入綠色轉型的供應商,為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一起努力。海洋復育方面,我們與海洋大學在基隆和平島,舉辦魚苗放流的活動,一同復育海洋。鴻海已經發行可持續債(SLB),顯示我們落實永續經營的目標獲得認可。在外部交流的部分,我們與聯合國氣候峰會的受邀學者交流,讓我們ESG的推動可以同時與國際接軌!我也代表出席國際永續高峰會演講,分享鴻海如何與供應鏈夥伴共同推動ESG。鴻海也參與經濟部領航的,共擘淨零新藍圖專案,以實際行動攜手國內外夥伴一同打造永續供應鏈。ESG的部分,鴻海發行的可持續債,已經在櫃買中心掛牌。我們也成為了台灣國際碳權交易首購企業之一。此外,我們也擴大對綠電的投資,宣布在大陸合資設立綠能基金,透過直接投資綠電產業,幫助我們自己、也幫助我們上游供應商取得所需的綠電來源、並創造穩定的投資收益。鴻海與Google打造的台灣新創實境秀也正式開播了,透過這類扶植計畫,我們希望成為台灣的新創推手。鴻海也與 IR 協會合辦論壇活動,分享更多永續發展的想法。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