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5月14日!鴻海AI營收下半年及明營收大幅成長!

 

鴻海14日公布2024年第1季稅後純益220.09億元,年增72%,季減59%,今年第1季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59元,去年同期EPS為0.93元,去年第4季EPS為3.83元。展望今年,鴻海表示,今年營運將優於去年。針對2024年第2季展望?鴻海表示,可望季增與年增,除了消費智能產品持平之外,其他包括雲端網路產品、電腦終端產品,以及元件其他產品,都將強勁成長。至於2024年展望,將優於2023年,其中,除了消費智能產品,以及電腦終端產品持平之外。雲端網路產品,以及元件其他產品,都將強勁成長。鴻海本業如我們預期的毛利率及營利率都提升,第一季毛利率來到6.32%,比去年第一季毛利率6.04%好0.28%,營利率好0.01%,本業營利賺367億,本業表現毫無懸念,業外損失了42.42億,之前我們說過,鴻海穩賺的利息收入,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這一項能穩賺30到40億,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也能賺十幾億,業外要出現賠幾十億,一定就是要有一些特別的事件發生才有可能,結果是夏普認列賠105億,這和去年認列賠200億是一樣的,就是打消重大資產減損,不會影響到本業營運現金流,就是把大家都知道不賺錢的面板廠,設備,商譽等全部打消掉,股價會怎麼走,去年已經有一次經驗了。

新聞說:夏普今年度業績展望不如預期,堺工廠改為AI資料中心,夏普周二公布2025年度業績展望不如市場所料,並宣布旗下面板事業堺工廠停產。關係企業鴻海同日也表示,夏普最壞的時期已過,未來只會更好。鴻海表示,將堅定支持夏普,夏普不只是鴻海的長期夥伴,也是重要資產。夏普社長吳柏勳表示,旗下面板事業堺工廠(SDP)將停產,將改建為AI資料中心。夏普預測全年營業淨利為100億日圓,不如彭博調查分析師所估的395.1億日圓;淨利料為50億日圓,也不如分析師所估的283.8億日圓。銷售淨額料為2.1兆日圓,遜於分析師所估的2.46兆日圓。夏普上季營業損失為167.5億日圓,分析師原估尚有營業利益43.8億日圓。淨損1,520.0億日圓,比分析師原估淨損86.7億日圓更嚴重。

去年第一季夏普做了重大資產減損,把OLED廠,面板廠,機器,設備,商譽打消掉,打消完後鴻海持有夏普關聯企業帳面價值剩555.67億,原本是有748.96億,現在再打消105億,第一季財報中鴻海持有夏普的關聯企業帳面價值就剩下450億,現在夏普把面板廠要改成AI資料中心,算是壯士斷腕,大家看面板業說什麼春燕要來了,說要漲價了,搞了老半天友達及群創還是一直賠錢,與其一直做面板賠錢,不如就把面板廠改成現在最熱門,最賺錢的AI資料中心,夏普做的重大資產減損,單純就是一口氣把未來要做的折舊及攤提實現,未來就不用每一季的去折舊及攤提,等於就是長痛不如短痛,夏普想要賺錢,就是要減少每一季的支出,這兩年把賠錢的面板廠直接打消掉,未來就不用再生產面板賠錢了,也不用每一季折舊及攤提,這對夏普接下來的營收是好事,所以鴻海才會說夏普最差的情況過去了,接下來會愈來愈好。來看一下劉董對夏普的看法,夏普最壞時間過去了,未來只會越來越好,鴻海董事長劉揚偉14日表示,面對全球局勢的變動和後疫情挑戰,我們始終堅定支持夏普,幫助它尋找利基,突破困境,加速從虧損走向盈利,「夏普最壞的時間過去了,未來只會越來越好」!劉揚偉今天以夏普最大股東代表的身份,針對夏普中期經營方針發表錄影致意,並作出以上表示。他說,他非常榮幸地以夏普最大股東代表的身份,來跟大家說明夏普在鴻海科技集團中的重要戰略地位。他指出,「夏普不僅是鴻海的長期合作夥伴,更是我們的重要資產。在市場非常挑戰的這幾年,鴻海始終與夏普同心協力。從去年7月開始,我每個月都會親自到日本,待上一周,親自地參與夏普在策略轉型方面的討論,並提出經營上的相關建議,直接與夏普的員工和管理層對話。這樣的溝通,讓我們能夠清楚地掌握市場的變化和即時地提出合適的對策」。劉揚偉說,「夏普獨特的創新技術和百年的品牌,在全球市場上是非常少有的。從夏普CEO吳柏勲剛才的報告中,我們了解到,大家最關心的堺工廠將會得到積極處理,轉型為AI數據中心,共同推動夏普實現輕資產化的目標」。他指出,鴻海一直積極推動的3+3策略,三大產業和三大核心技術,我們將協助夏普在人、車、家、辦公室的智慧產品融入這個策略,也會共同把握AI科技革命的新機遇。他強調,鴻海的三大平台與夏普的品牌價值,將攜手創造「1+1大於2」的雙贏局面!「我們堅信,鴻海的全球戰略與執行力,可以作為提供夏普走向成功的重要的推手」。最後,劉揚偉說,對每一位關心夏普的投資人,以及媒體朋友們,我想說:鴻海會一直與夏普攜手同行!我們將共同面對挑戰、分享成果,一起見證夏普未來的輝煌!

夏普之所以要再做一次的重大資產減損,目的應該是要朝向最火熱及賺錢的AI方向,以目前面板的市況來說,面板廠想要賺錢是遙遙無期,面對每一季大量的折舊,攤提費用,加上生產出來的面板還會小虧,這樣的方向可能就不是劉董想要的,以劉董的想法來說,即然AI伺服器強勁成長,那不如就是朝向AI產業發展,鴻海全球在那蓋產能,就讓夏普也參與進來AI伺服器的強勁成長中,這是最快最有效讓夏普賺錢的策略,不過就是需要把夏普面板廠剩餘的價值全數打消,這樣才能轉型成AI資料中心,短期來說對鴻海獲利有影響,但中長期來說夏普之後只要開始賺錢,那鴻海的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部份就能一直賺錢,如果不要一次打消,接下來幾季,幾年中,也是每一季都要認列個幾億夏普損失,重點是這樣還看不到盡頭,不如就是一次性的打消,轉型成會賺錢的AI資料中心,也許幾季內就能開始賺錢,而且也不需要大量的認列折舊及攤提費用,一個很關鍵的點在於,去年第一季鴻海賺0.93元,今年就算再認列夏普損失的105億,還是能做到三率三升。
夏普這種一次性的虧損,一般三大法人應該是不會很在乎,反而看到夏普把面板廠換成了AI資料中心,這對夏普來說就是加分的,去年第一季鴻海認列夏普兩百億的重大資產減損,那時我說這不會影響到鴻海的現金流及營收,後面鴻海就把獲利賺回來了,第二季賺2.38元,第三季賺3.11元,第四季賺3.83元,鴻海之所以敢把2023年的獲利做到10.25元,那是因為夏普打消的重大資產減損,那就是一些原本沒什麼用的資產,這和鴻海營運賺到的錢沒關係,鴻海就算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把獲利做高一點,這樣還是能配出5.4元的股息,今年第一季也是一樣的道理,夏普打消的重大資產減損,和鴻海營運現金流無關,去年開出夏普重大資產減損後,鴻海隔天股價是下跌了2.5元,接著平台整理了十個交易日,股價是完全沒有再進一步下跌,之後股價就噴出大漲15%,去年被拐一次的散戶,今年應該是沒有這麼傻又被拐一次,重點是去年股票沒有在三大法人手上,他們就算知道,他們也不會去護盤及拉抬,現在股票都在三大法人手上,他們一定也是知道夏普做了重大資產減損是長痛不如短痛,然後把面板廠轉成AI數據中心,對三大法人來說就是利多來著,本來面板廠獲利遙遙無期,會持續的虧下去,現在直接打消,然後改成AI資料中心,接著就是發大財的方向,鴻海說接下來幾年AI伺服器強勁成長,夏普只要往AI產業方向前進,一定就是能吃到商機及獲利的,三大法人比較在意的是鴻海接下來的AI伺服器展望,第二季雲端網路強勁成長,電腦終端也強勁成長,元件及其他也強勁成長。
鴻海首季AI伺服器營收成長200%,全年占比維持4成目標,針對市場最關注的AI伺服器營收占比,鴻海表示,雲端網路產品受惠AI伺服器需求持續增強,第一季AI伺服器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近200%,占首季營收比重已將近4成,預計今年會一季比一季好,全年依舊維持4成目標,沒有改變。至於全年表現,鴻海仍維持前次法說會展望,預期AI將帶動雲端網路產品的強勁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也會在集團優化產品組合的策略之下,預期呈現強勁成長;而全球的景氣大致維持平穩,因此鴻海對今年既有資通訊產品保持比較中性的看法,預期消費智能產品、電腦終端產品這兩項的需求將表現持平。
第一季鴻海四大產品類別佔比如下,消費智能佔48%,雲端網路佔28%,電腦終端佔18%,元件及其他佔6%,很明顯雲端網路的佔比提升了,鴻海的毛利率也從去年第一季的6.04%提升到6.32%,代表AI伺服器對於鴻海整體的毛利率是有實質的貢獻的,接下來AI伺服器會愈來愈好,佔比也會愈來愈高,毛利率自然就會愈來愈好,三大法人買了鴻海一千億,他們不會僅是去賭一季的財報,他們看的是一個大趨勢,也就是AI伺服器是不是能強勁成長,還有鴻海能拿下多少的AI伺服器訂單,這才是三大法人最在乎的事,今天鴻海法說會有幾個比較未來性的點, GB200鴻海接單模式的影響?Buy And Sell或Consign看客戶選擇,GPU模組跟基板有強大優勢,後端也有將近四成市佔率,新架構交換器,水冷系統都有複雜設計,很多客戶希望在早期布建AI伺服器會希望減少介面干擾,能夠垂直整合的廠商會相對有利。新產品需要高速傳輸需求,本來鴻海在網通產品重要能力,也應用到AI伺服器裡面。全球佈局伺服器AI客戶會考量生產基地,需要指定不同產品生產據點。未來GPU價值高,可以顯見客戶需要buy And sell的模式,唯有資產負債表強大公司才有能力承擔強大訂單,所以我們樂見,可以創造更多價值。財務長就有提到我之前說的,代工是重資產行業,你沒有這麼大的資產,你怎麼去買土地,蓋廠房,買設備,備庫存,應收及應付款,面對AI伺服器這麼大的年複成長,資產夠大的人,才有可能拿到這麼大的訂單,還有另一個點,鴻海全球都有工廠,可以配合客戶在全球各地生產,這也是我之前和大家說的,鴻海伺服器市佔近五成,鴻海已經有做過這麼大的生意了,換成AI伺服器,鴻海一樣也是能吃下這麼大的市場,加上鴻海賺10.25元配出5.4元,廣達是賺10.29元配出9元,鴻海保留這麼大的資產在手上,這樣才有可能吃下夠大的AI伺服器,鴻海今天說到八年後AI營收會有1兆美元,光硬體就能有一半,所以就是16兆,這是一個很大的趨勢,有法人問鴻海今年AI伺服器是不是能有營收的10%,還有問是不是明年就有1兆營收,正常來說鴻海怎麼可能回應他們,其實也不用急著在一兩年就看到多少的營收,反正趨勢就擺在那,鴻海又是最有競爭力的,規模也是最大的,這些營收遲早都是會被鴻海吃下,明年1兆元或是後年1兆元,這對我們來說都一樣,我們要的就是長期鴻海能吃到大部份的AI伺服器,讓鴻海的營收及獲利成長。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