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5月14日!鴻海AI營收下半年及明營收大幅成長!序言


今天鴻海開出第一季財報,毛利率來到6.32%,比去年第一季毛利率6.04%好0.28%,營利率好0.01%,稅後獲利1.59元,鴻海本業毛利率及營利率好是很正常的,但想要出現稅後獲利1.59元這種數字,一定就是業外出現損失,鴻海業外穩賺的項目至少是40到60億,想要讓鴻海第一季業外賠到42億,至少就是需要有某一項出現80到100億的損失,當初我們把其他利益及損失視為不確定因素,不過這一次是因為夏普打消了中小型面板廠的重大資產減損,認列了105億的業外損失,這和去年夏普打消大型面板廠,OLED廠,設備,機器,商譽一樣,這是不會影響到鴻海營運現金流的,這樣說好了,夏普的面板廠擺在那,每一季,每一年生產出不賺錢的面板,這樣每一季除了面板要虧損外,每一季還是要對面板廠,設備,機器,商譽做折舊及攤提,鴻海為了加速夏普轉型,就讓夏普不要在玩面板了,把面板廠一口氣打消掉,也不再生產面板了,直接把工廠轉成AI資料中心,鴻海已經看到未來兩年AI伺服器強勁成長,台積電看到2028年,AI營收能有50%的年複成長,鴻海也是可以選擇讓夏普持續的生產面板,然後每一季就是賠個幾億元,等於就是慢慢的賠錢,不但生產出來的面板賠錢,每一季,每一年還要去認列面板廠,設備,機器,商譽,這樣是不是最好的呢?就是把頭埋進土裡,反正就是不要出現一季賠百億的情況,對鴻海來說夏普賠個幾億,那業外還是能一季賺50到70億,拖到十年,二十年,一季賠個幾億,十年賠個一百億,二十年賠兩百億,如果鴻海想要把頭埋在土中,這樣做就完全不會讓投資人感受到夏普賠錢,但這樣的決策是最好的嗎?應該就不是,明明就知道面板廠不賺錢,然後每一季要浪費幾億虧損,然後慢慢的去賠十年,二十年,不如就是看好AI百年大行情,就讓夏普把面板廠關掉,改成AI資料中心,這樣一次把帳面價值打掉,去年做重大資產減損時,鴻海持有夏普的關聯企業價值還有750億,打消了兩百億後,就剩下五百五十五億,第一季再打消一百零五億,就剩下四百五十億,鴻海說夏普這樣就變成輕資產了,這也很好懂,這樣夏普就不用每一季認列面板廠的折舊,攤提,也不用去損失賣面板賠的錢,當然之後夏普就容易賺錢,鴻海目前在AI伺服器訂單又滿手,就讓夏普朝AI產業前進,這樣夏普很快就能賺錢了,這是改造夏普最快的方法,去年夏普打消兩百億的資產減損時,鴻海第一季財報賺0.93元,隔天鴻海收盤下跌2.5元,接下來平台整理了十個交易日,每天就是小漲及小跌,十個交易日後鴻海股價就上漲了15%,那時我就說過了,這種和營運無關的資產減損,對鴻海的殺傷力不大,大家記得一件事,營運現金流才是能不能配息的關鍵,鴻海也是能把一間沒有用的面板廠持續擺在那,然後說那間面板廠還值幾百億,打消面板廠資產,這就是把真實的價值反應到財報罷了,不然不賺錢的面板廠,設備,你用會計準則說它還值幾百億,那他就是能在會計上值幾百億,這種感覺就像你買了一台車,開了二十年了,你當初花了三百萬買的,二十年後如果你不報廢,你也能嘴說你有三百萬車子的價值,但拿去真正的估價,可能就是只有三萬,你想要把頭埋在土中還是面對現實,都不會影響到你原來持有資產的真實價值,大家按讚並留言,AI未來八年產值一兆美元,光硬體就有五仟億美元,投資看的是大趨勢,而不是一兩季財報!

夏普做重大資產減損不影響現金流,接下來幾季鴻海應該也是會再繼續的把獲利做回來,這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一家公司如果有賺到足夠多的營運現金流,反應出來的話,就不怕股東要求配息,說完夏普的影響後,接著來看鴻海接下來的展望,第二季及全年的AI伺服器還是會很強勁的成長,鴻海說明年AI伺服器的營收成長的幅度會更大,這就是三大法人近兩個多月買鴻海一千億的原因,會去買到六十幾萬張的量,絕對不可能單純賭一季的財報,不會有這種事的,看的一定就是趨勢,今天英業達說自已的GB200生產線還沒有建置好,鴻海則是說自己擁有足夠大的資產,才能做到這麼大的生意,加上鴻海全球都有工廠,所以可以滿足客戶全球交貨,這就是我說的,鴻海在伺服器能有近一半的市場,在全球的工廠都已經佈局好了,重點是鴻海有這麼大的資產,才能去面對這麼大的AI伺服器產值,不然客戶向緯創或廣達訂個1兆AI伺服器,他們是要去哪拿錢買土地,蓋廠房,買設備,備料,處理周轉金的應付及應收款,所以當初我說鴻海伺服器能有市佔的五成,接下來才有可能吃到AI伺服器大部份的訂單,鴻海這一次的法說會透露了自己在GB200的地位,然後一直強調液冷,交換機,機架,基板,還有鴻海是唯一能提供完整服務的公司,還說客戶一開始怕不相容,所以會找有垂直整合的公司,很明顯就是說鴻海一開始就是吃到大部份的訂單,大量出貨的時間應該是集中在明年,雖然大量出貨在明年,但接下來幾季AI伺服器的成長也是很強勁,所以明年鴻海的AI伺服器應該是很有看頭,進來佈局的三大法人,至少也是要等到明年鴻海大量出貨時,才有可能獲利了結,明年三大法人可以再持續觀察鴻海大量出貨後,是不是有拿到更多更大的案子,讓AI伺服器維持強勁成長,如果還是能持續維持強勁成長,那三大法人也不會急著出貨。

鴻海業外合計虧42.42億,當初我們說鴻海業外中的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大概能賺30到40億左右,業外關聯本來是賺10到20億,所以大概就是50億左右,那時說其他利益及損失如果賺幾十億的話,那整個業外就會有近100億的水準,這樣就能有0.57元的貢獻,最終是得到虧42.42億,夏普如果是賠105億,減少穩賺的30到40億,那其他利益及損失可能就是賠個20到30億,如果夏普不要認列105億的重大資產減損的話,大概就是賺2.35元左右,這就是我說的,其他利益及損失這樣不好會讓鴻海的財報出現好,很好及非常好,很明顯其他利益及損失第一季是虧錢了,所以加回夏普認列的105億虧損,大概就是是2.35元,下一季其他利益及損失就會變好,夏普也不會再做重大資產減損,鴻海本業因為AI伺服器獲利會明顯提升,第二季出現意外的機率就會變比較小,第一季鴻海業外虧損的就是夏普這種重大資產減損,這不影響營運現金流,還有其他利益及損失,這項一整年下來會趨近於一個穩定值,也就是說某幾季賠,某幾季就會賺回來,這兩項三大法人理論上應該是比較不會這麼在乎,一些三大法人看的就是能持續的獲利,也就是本業獲利,就如我幾天前說的,也許會有某一季出現財報意外,但是三大法人看的是大趨勢,一季意外後,下個月營收一樣是會年增,下一季的財報一樣是會三率三升,重點是接下來幾年都是這樣的情況,時間只要一拉長,這種一季的意外就會變的還好,去年第一季夏普做重大資產減損時,鴻海股價隔天下跌2.38%,股價收在102.5元,接著十個交易日鴻海股價就在102到103.5元之間整理,接著鴻海股價就上漲了15%,那時三大法人是偏空的,現在三大法人偏多,股票也在三大法人手上,我們就來看看三大法人看不看得懂夏普重大資產減損不影響本業營運現金流這件事。

正常來說,三大法人看的是未來公司能不能持續的因為某個產品讓公司營收及獲利成長,他們要拿走未來二十年的獲利,他們比較注重的是大趨勢,如果在乎的僅是一季多賺或少賺1元,那鴻海都已經漲了六十幾元了,如果單純為了一季的幾毛或一元,那股價早就超漲一堆了,所以大部份的法人看的就是未來能不能獲利成長,他們會看到一個獲利成長的頂部後,然後拿走公司最高獲利的20年,例如看好鴻海今年能賺12元,明年賺14元,後年賺16元,大後年賺18元,大大後年賺20元,當他們還沒有看到成長盡頭時,他們就會持續的預設會持續獲利,哪天獲利從20元變19元時,他們就知道不會再獲利,就把未來20年的獲利拿走,也就是拿走380元,所以三大法人知道鴻海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及明年AI伺服器會強勁成長時,他們看的就是會之後的事,不會一直糾結已經打消的夏普面板廠,當初都是散戶持有的鴻海,夏普打消200億才下跌2.38%,接著才整理了十個交易日,現在是三大法人持有,難道三大法人程度會比散戶差嗎?我們就來觀察一下夏普這件事,三大法人會讓鴻海股價怎麼反應,還有能持續多久,我個人覺得應該是維持不了太久的。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AI營收下半年及明營收大幅成長!

2、軟銀採輝達GPU擴增AI算力至37倍!

3、網路賣家被約魚詐騙全過程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