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5月19日!價值投資鴻海賺錢僅是時間問題!

最近有網友說某一個最懂鴻海分析師說鴻海股價不值160元,其實這種都是三腳貓的程度,記得在2023年11月,他也說過鴻海股價100元以下還不便宜,我是不懂這種程度憑啥說懂鴻海,他把鴻海股價分成兩塊,一塊就是2018年到2020年底時股價70到90元,另一塊就是2021年3月到2023年11月鴻海股價在100到110元,這種三腳貓的分析師就是自己中了錨定效應,然後還在那劃個兩個框框就覺得100元鴻海還太貴,很多分析師及散戶都很搞笑,他們從不把鴻海看成一家公司,眼中就僅有股價,這種程度還敢說最懂鴻海,真的是好傻好天真,當初鴻海股價在70到90元時,那是因為之前鴻海還會配股票,所以有十年的時間鴻海股價都在70元到90元之間,之前鴻海賺8元,會配出股票及現金,以股價100元來說,配出1元股票,等於就是1張變1.1張,股價100元就會變90元左右,所以鴻海會把自己賺到的通通以股票及現金形式配出來,到了2017年之後,鴻海就不再配股票了,而且還在2018年為了讓工業富聯上市,還減資了兩成,鴻海的淨值就從六十幾元變到八十幾元,之前鴻海股價在70到90元整理時,淨值大概都在六十元附近,因為每一年鴻海都透過股票及現金把賺到的錢都配給股東,所以淨值自然就不會增加,近六年下來,鴻海就是賺8元配4元,10元配5元,剩下沒有配出來的獲利就流到淨值中,這就使得鴻海淨值從83元提升到107.46元,當鴻海淨值提升,股價自然就會提升,這就是再簡單不過的事罷了,白話文就是,你二十年前出社會時,存款僅有10萬,經過了二十年工作及存錢,你終於有兩千萬了,這時別人一直說二十年前你出社會時僅有10萬,所以你僅值10萬,現實生活中你自己都不敢說這種蠢話,結果到了股市就敢說這種小學生看了都搖頭的話,這也是大部份散戶都會賠錢的原因之一,明明鴻海淨值提升了,股價也該提升,結果就硬去扯什麼看好電動車,當初鴻海股價從70到90元這位階漲到100到110元時,這時鴻海的淨值都來到94元了,股價跟著淨值提升,這有什麼問題嗎?當某一個號稱最懂鴻海的分析師說鴻海100元以下還不便宜時,鴻海一年可以賺10元,而且能連續兩年,那時鴻海淨值來到104元,然後他還在那說之前股價70到90元,現在100到110元,所以鴻海股價太貴,這和之前一個專賣講座,書及軟體的網紅程度差不多,漲一漲就說賣長輩的,不然就賣爺爺賣奶奶的股票,大家應該有發覺鴻海淨值提高,獲利也會提高,原因很好懂,只要鴻海的ROE不變,淨值愈高,獲利當然就愈高,淨值八十幾元時賺八元多,淨值一百多元時賺十元多,這不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嗎?當鴻海股價漲到170時,又在那說160元以上的鴻海太貴,他現在不敢說100元以下的鴻海不便宜了,因為他也中了錨定效應,未來鴻海股價300元以上時,他就會說280元以上的鴻海不便宜,這種程度大家也不用太把他的話當一回事,很多散戶之所以會在股市中賠錢,那是因為他們捨棄了最基本的邏輯思考,那些網紅,分析師,新聞,媒體,低級投機客,三大法人等,他們因為利益和散戶有衝突,所以也許他們是懂的,單純就是講一些鬼話來唬弄散戶。

新聞說:近年台股熱錢不斷湧進,指數突破史上新高2萬1千點,吸引許多投資人進場,就連演藝圈也有許多藝人投入股市,「綜藝大哥大」張菲曾經坦言自己擁有上千張的鴻海股票,從每股60元就開始買進,如今鴻海股價飆破140元,有網友試算後嚇傻表示「成本8千萬,現值1億7千萬」。據了解,張菲在2019年主持鴻海尾牙,當時他就透露自己也是鴻海股東,從60元的時候就開始買,漲到120元的時候沒有賣,又跌回70元,如今他手上有上千張鴻海股票,當時張菲仍然很有信心表示「鴻海可以到150元甚至200元,千萬別亂賣」。近期鴻海股價果然一路飆升,,14日盤中站上史上最高的175元,有網友就幫張菲試算,發現如果至今都沒有賣出可能賺破億元,可見張菲的投資眼光相當精準。


A大回答:看一下從我買鴻海的這幾年,很明顯鴻海的股價漲幅變比較大,會這樣的原因也很好懂,因為這是還原權值的,鴻海早期會配股票,所以你那時持有鴻海股票的話,股價不會一直漲,但你手上的股票會愈來愈多,我這樣說好了,很有可能你二十幾年前買一張鴻海,鴻海一直配股票,最終你的股票就會變幾十張,這也是為什麼還原權值時成本會這麼低,也是因為之前會配股票,所以鴻海股價一直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會這樣的道理很好懂,如果鴻海配2元股票,股價150元,這樣股價立刻就減少30元了,這也是為什麼在2020年之前的十年中,很多散戶會中錨定效應,那時他們持有鴻海是能每年領到股票的,我這個人比較保守,我比較喜歡穩中求勝的,也就是勝負已分的情況下,只要公司還會在配股票的,代表公司就是成長型的公司,大部份小型股到中型股再到大型股,最終來到怪獸等級龍頭,可能幾千間才會有一間成功,剩下的就是在過程中被淘汰,所以很多創投公司都會買一大堆的新創公司,可能100間中有90間會失敗,只要有10間從小型股順利的成長到怪獸等級的公司,光一間公司就能賺到100倍以上的報酬,這就是高風險伴隨高報酬,我買進鴻海的時候,那時鴻海已經是怪獸級的公司了,就是穩定股,有可能是穩中帶著一點點小幅度衰退,不過因為那時我買進時鴻海夠便宜,股價淨值比僅有0.9倍,那時我就和大家說,鴻海最差一年也是能賺八元,再怎樣衰退,一年還是能賺八元,就算鴻海不能再成長,單純就是賺8元配4元,只要維持公司差不多的獲利,一年淨值會增4元,把這4元隨便拿去投資個公司什麼的,獲利還是能和衰退抵消,我那時投資鴻海等於就是單純想用時間賺合理報酬,一年差不多就是賺資產的10%,大部份的公司只要無法再成長,那就會朝向把獲利的部份通通都配出來,所以那時我的計劃是,如果鴻海無法再找到成長動能,一年賺8元,之後就會漸漸的朝著賺8元配4元,配4.5元,配5元,配5.5元,配6元,就是把賺到的錢都配出來,這就是二線及三線代工廠做的事,因為訂單都被鴻海搶了,公司的營收及獲利無法為更高的淨值賺到更高的獲利,就會選擇配出高股息,這就是當初我投資鴻海做的最壞打算,當我買到的成本夠低,也就是股價淨值比0.9倍,只要公司真的無法成長了,我還是能領很長一段時間的高股息。

接著劉董在2019年中接手了鴻海,並提出了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其中F1.0是指,分工、分享、興利、除弊四大重點並貫徹執行,也就是以「強中央、富地方」的精神讓中央與子公司以及中央與次集團之間明確分工,並全力推動集團內部的資訊高速公路即時分享各項資訊與心得,F2.0是指透過大數據資料庫、自動化決策流程、建構供應鏈管理平台、優化網站的溝通性,強化數位體驗、智能決策、運營效益及數位高速。其中,在採購供應鏈數位化方面,鴻海工廠庫存水位降低,智能決策的優化,也讓內部每月結算物料需求計畫速度提升、月末庫存結算效率同樣提高。劉董提出F1.0及F2.0時,這就是讓鴻海能賺的更久,透過優化公司,讓公司能多賺幾年的8元,我看到這個自然就是很開心,代表我可以從鴻海中多賺幾年資產的10%,雖然這樣會推遲鴻海配出高股息的時間點,但大家記得一件事,一間公司如果能維持獲利平穩,那代表公司的獲利是有續航力的,如果F1.0及F2.0最終只能讓鴻海多維持住三年,那三年後一樣是會朝向高股息前進,這對我這種價值投資者當然是好事,單純用時間就能穩贏,劉董又提出了F3.0(轉型升級),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及核心技術的半導體,5G及AI,這就是為了之後鴻海的成長動能,也就是說,只要鴻海的F3.0成功,未來鴻海就能持續的愈賺愈多,每年淨值提升5%,獲利也能一直成長5%,我對這個策略當然就是樂觀其成,一開始市場是看好鴻海在電動車的策略,畢竟全球禁售油車的時間點都擺在那了,但到了2023年下半年後,發覺是鴻海佈局的核心技術AI突然大爆發,這就是所謂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AI成了鴻海未來十年的成長動能,更有趣的事是,AI爆發後,帶動了數位健康及機器人,大家在輝達GTC大會上應該有看到一排機器人吧,大家也不得不佩服鴻海的眼光,在2019年佈局的未來產業都在2024年一個一個爆發,現在鴻海在AI伺服器已經確定有幾年的好光景了,成長動能也找到了,電動車也沒有說就這樣停止,最近劉董還是到處的找傳統車廠合作,說不定2025年就會出現明顯的成長,加上輝達也是想要佈局機器人,也許2026年機器人就火起來,到了2026年,鴻海的AI,電動車,機器人都爆發,那時整個營收及獲利就會變的很驚人,這就是投資一家有價值公司的好處,當初我是以用時間賺合理報酬為底,買進一家有競爭力的公司,然後用複利把資產滾大,後面沒想到鴻海佈局的未來產業成功了,那自然就是額外的報酬,我也不會睜著眼和大家說瞎話,說我2019年投資鴻海時就看到AI伺服器會大爆發,不會有這種事的,我比較確定AI會大爆發,大概就是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還是比一般人早看到半年左右,但不可能在2019年我就看到了,投資股市也是需要有三分運氣,七分實力,當我運氣好遇到AI百年大行情,有七分實力的話就能派上用場,我一定就是不會害怕賺錢的,遇到了就是我的了,一定就是從頭把握到底,不會因為我2019年買在76元,這部位已經領了22.7元的股息,成本變53.3元,現在鴻海股價170元,已經賺了幾倍了我就不敢賺了,沒有這種事,想要賺大錢,你就是找到好公司,然後一直抱下去,當你運氣好買到好公司,你也要有實力抱得住。
所以大家看到某某人因為長期持有股票賺大錢,其實你也不需要羨慕或嫉妒,投資到有價值的公司,單純就是能用時間賺錢,之前我也常常和大家說,巴菲特之所以是股神,不是因為他多厲害,單純就是他投資的夠早,複利夠多年,他不會像一些線仙,短線客,投機客,營業員,分析師,法人等那樣自作聰明的買來賣去,巴菲特擁有價值投資三要素,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最終就是透過時間把資產滾大,大家看我才投資有價值的鴻海五年多,成本就從當初的76元降到53.3元,記得在2021年到2024年2月這段期間,我和大家說100到110元的鴻海還是很值得買,那時會有人說我的成本好低,所以才會在那說投資鴻海會賺錢,我也和大家分享過,我在70元,72元,74元,76元,78元,80元,82元,84元,86元,88元,90元都有買,最終成本在76元,在過程中鴻海股價也是有跌破我的成本區的,這是很正常的,鴻海那時一年賺8元多,兩年就能賺16元多,那時我就說,不論你買在70元或90元,幾年後這價格都是別人眼中超級甜美價,在2021年到2024年2月這段期間,我也是一樣和大家說這樣的話,有一些人因為那時被三大法人惡整,鴻海三年淨值增加了15元,股價還跌了5到10元,他們就覺得投資鴻海一年沒有賺到資產的10%,那時我說這是你能得到更大報酬的好機會,別人把不要的淨值送你,未來總會有一天市場會把這15元的淨值反應到股價中,也會把多跌掉的5到10元差價漲回來,幾年後別人也會說你買到100到110元好便宜,現在大家回頭再看一下,是不是覺得100到110元好便宜,如果你在2021年三月就買了,三年下來你還領了14.5元的股息,你的成本大概就是85.5到95.5元,你還是能賺到比每一年鴻海賺給你的還要多,那時我說過,大盤淨值比正常會在1.5到2倍之間,沒有理由就鴻海股價淨值比在1倍,之後市場看到鴻海價值時,股價漲到1.5到2倍都是正常的,目前鴻海股價淨值比為1.5倍,現在鴻海剛好搭上了AI百年大行情,市場人之前過度看衰鴻海,所以單純僅還給鴻海一點點公道,股價就漲了70%,現在鴻海的股價還比二線及三線的AI概念股還要便宜很多,現在買進鴻海的,就是拿著三到五年的風險,但是AI百年大行情就擺在那了,你想要在市場沒有這麼極度看衰時才買,股價淨值比1.5倍就是理性時的相對低點,雖然沒有股價淨值比1倍值得買,不過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買股價淨值比1倍的鴻海,近五年下來,有多少人在鴻海中被折磨到自我心理面崩潰,很多人都被折磨成酸民了,現在漲到1.5倍時,大家可以看市場上也沒有這麼看衰鴻海,重點是股價會隨著股市正常的波動,這種情況才是大部份散戶能接受的情況,鴻海目前股價相對其他AI概念股還是絕望的便宜。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