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5月20日!鴻海主力洗盤讓散戶成本在均線上!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65億,投信買超台股56.98億,自營商買超台股17.14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9.12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394口,期貨留倉空單9254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5595口,今天台股成交4447.96億,上漲13.16點,漲幅0.06%,收在21271.63點,電子下跌0.44點,跌幅0.04%,收在1105.48點,金融上漲9.54點,漲幅0.48%,收在1983.72點。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土  銀,買了1514張,第二名的是臺銀,買了1437張,第三名的是台灣匯立,買了1069張,第四名的是國泰敦南,買了765張,第五名是瑞銀,買了671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台灣摩根,賣了8542張,第二名的是美林,賣了3820張,第三名的是凱基台北,賣了3423張,第四名是凱基,賣了1879張,第五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1800張,今天買超鴻海前兩名的是土銀及台銀,合計買了近三千張,所以今天確實就是政府護盤,這幾天可以感受到鴻海股價比大盤弱,那是因為主力作多的內資及外資群都是站在賣方,這就會讓鴻海中的人感受到鴻海股價走勢很疲軟,八大官股在鴻海上漲的過程中,是賣了近兩萬張,今天拿了一小部份進來護盤,星期六我們有分析主力籌碼進出情況,很明顯從鴻海漲到161.5元後,接著跌到137.5元,再漲到155元,之後再漲到179元,這段期間千張超級大戶吃不太到像樣的股票,有可能是想要讓鴻海股價從179元跌下來,讓一些散戶中錨定效應的買,然後再讓另一些散戶因為怕得到後再失去的賣,這樣就能有效的洗盤及吃到比較大量的貨,這時會有人說,會不會這些外資群及內資是真的想要出貨,其實他們的成本就是在140到150元之間,真的要出貨的話至少要花幾個月,平均能賣到150元他們就偷笑了,重點是他們出貨的過程中,鴻海AI伺服器營收會每一個月,每一季的年增,年底到明年還有GB200大量出貨,他們出貨一來賺不到錢,二來會錯失AI百年大行情,我是不信他們會蠢到出貨,以GB200的耗電量來說,耗電量僅為前一代Hopper的四分之一,全球的電網其實沒有考慮到AI數據中心的怪獸級耗電量,所以新建的資料中心都會以GB200為主,畢竟耗電量低,這就使得下半年到明年GB200的出貨量會很可觀,我是不相信外資群及主力不要這個題材。

今天鴻海成交75406張,下跌2.5元,收在167.5元,外資群賣超19758張,投信賣超1456張,自營商買超431張,三大法人賣超20783張,從鴻海每一周三大法人進出來看,上一周外資群買超16469張,成交在170.7元,今天賣了19758張,平均成交在167.79元,等於是外資群手上沒有買170元的股票,三大法人很常在股票上漲時玩這一招,也就是買了低成本庫存後,因為股票都在自己手上,所以會在向上打一個錨點,把股價拉開自己的成本區,不然以外資群平均成本140到150元來說,鴻海股價如果一直在155元,那隨便一個波動外資群及主力就會陪錢了,重點是三大法人希望進來換手的散戶成本比他們高一點,這樣方便他們之後繼續拉抬,我這樣說好了,目前外資群及主力成本在140元到150元,之後他們再向上拉抬買170元,180元,190元時,因為買的數量不用很多,所以了不起成本就是增加個5到10元,這樣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雖然增加,但至少還是比新進來的散戶成本低,如果三大法人在佈局的過程中成本一直比散戶高,那未來三大法人在拉抬時,要是不小心被散戶倒貨,那三大法人就破功了,所以今天外資群單純就是把手上成本170元的鴻海股票賣掉,也就是把上星期買的16469張賣掉,上星期買了16469張鴻海股票,成果不太好,才上漲個0.5元,現在再把籌碼拿出來,今天接手的散戶成本大概就是會在167.79元,之後再用這些籌碼向上拉抬股價時,看效果會不會比較好一點。
大家可以看一下之前外資群的玩法,5月3日買了22639張,鴻海股價從154元漲到156元,5月6日買37940張,股價漲到167.5元,接著賣了四個交易日,把買到的37940張賣掉,所以這時外資群手上就沒有169.5元的股票了,接著在5月13日到5月16日連續再買四個交易日,合計買了21437張,均買價約在170.7元,近兩個交易日賣超24725張,等於是把5月13日到5月16日買到的股票又賣掉,所以外資群手上是沒有成本170元的股票的,這對做多外資群的好處在於可以讓裡面的散戶換手,而且可以讓股價持續的在170元附近整理,當鴻海股價在170元時間愈久,近一周及近十個交易日進來買到鴻海的人,他們的成本一定就是會在170元,而外資群手上並沒有170元成本的股票,他們手上僅有成本在140到150元的股票,外資群要讓鴻海股價在170元附近整理一大段時間,確定會賣的人都賣了,進來買的人成本在170元,接下來外資群就能再拿個幾萬張向上拉抬,因為股票都在外資群及內資手上,他們如果不賣的話,而且買個兩三萬張,股價自然很容易上漲,今天及上星期五因為主力外資群及內資都是站在賣方,所以大家會發覺鴻海的股價很弱勢,這就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股票都在這些內資及外資群手上,他們如果想要讓鴻海股價看起來很弱勢,那鴻海的股價自然就會看起來極度的弱勢,那這些外資群及內資即然敢讓鴻海股價看起來弱勢,他們自然不會怕鴻海股價崩跌,因為近三個月外資群及內資買了六十幾萬張,流動的籌碼都在他們手上,他們想要鴻海股價強勢鴻海就會很強勢,想要讓鴻海股價弱勢,鴻海股價就會像上星期五及星期一這樣弱勢,以外資群及內資的成本在140到150元,他們現在讓鴻海股價跌下去,讓所有的散戶自我心理面崩潰,他們如果想要出貨的話,絕對不會這樣玩的,大家想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你是三大法人,手上持有一大堆流動股票,而且手上還有銀彈,你想出貨的話,為了要順利或是出的比較高,你當然會讓鴻海股價看起來強勢,這樣才好出貨,我個人覺得有可能外資群及主力發覺在150元到170元之間吃不到大量的股票,就想著再讓鴻海表現的弱勢一點,看會不會有鴻海股東把股票賣出來,順便趁著讓鴻海股價弱勢時洗盤,反正一買一賣成交易,外資群讓鴻海股價在170元附近整理,那大部份進來換手的人成本就會在170元,這就是技術分析的威力,目前外資群及內資的成本還是距離股價太近,出貨對他們沒啥好處的,他們知道接下來鴻海AI伺服器會愈來愈好,明年GB200又會大出貨,怎麼可能蠢到成本在140到150元,然後在170元就出貨,有人會說,這樣能賺20到30元,三個月這樣成績算不錯,真的就是好傻好天真,三大法人合計買了六十幾萬張,想要把這六十幾萬張出掉,至少要兩到三個月,而且也不可能通通都賣在170元,把六十幾萬張股票都賣掉的話,能賣到平均150元,那就很偷笑了,三大法人花了三個月佈局,三個月出貨,結果一毛錢都沒賺到,當他們出完貨時,AI伺服器又成長了很多,接下來沒多久GB200就要大量出貨了,那時三大法人手上沒有任何的低成本庫存能賣,那豈不是搞笑嗎?所以很多法人估鴻海明年GB200會有上兆的營收,就算沒有這個數字,但法人這樣認為至少是需要到明年才能驗證,所以他們真正想要出貨的話,一定要等GB200大量出貨時,才有可能賣到好價錢,重點是股價不可能僅在170元。
花一點時間來看一下緯創,大家有發覺緯創的成交量愈來愈小了吧,波動也愈來愈小,股價愈來愈在一個很小的區間整理,大家不用懷疑,這就是被五毛仔盯上會有的情況,凱基和平買2841張,賣2825張,合計買超16張,當沖賺31.2萬,兆豐大安買1224張,賣1214張,合計買超10張,當沖賺19.5萬,大家應該有發覺五毛仔在緯創當沖勝率很高吧,這些五毛仔當初就一直在鴻海中,現在緯創股價在111元左右,每跳動一口價差不多有0.5%,這樣的差價對五毛仔來說就是很好玩短線的戰場,現在緯創僅是剛開始被五毛仔纏住,未來緯創中的股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緯創中上面及下面都會出現幾千張的大筆買單及賣單,這些都是五毛仔在那邊裝神弄鬼擋的,從五毛仔目前在緯創中的行為來說,確定緯創就和AI概念股指標無緣了,現在市場公認的就是廣達及鴻海,所以之前緯創及廣達會跟著全球AI概念股走,現在就變成廣達及鴻海,至於緯創就是漲不一定會漲,跌也不一定會跌,每天就是被五毛仔鬼壓床。

新聞說:鴻海衝刺低軌衛星,全球低軌衛星大戰日益激烈,台廠具備技術、成本等優勢,成為業界大咖的合作首選,目前包括金寶、鴻海、現觀科等都已切入,鎖定地面站主機板代工、關鍵零組件、傳輸軟體等領域積極接單。集邦科技預期,自去年起至2027年,美國衛星直連服務市場規模將從4.3億美元成長至6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36%。隨著衛星直連服務用戶訂閱逐年增長趨勢,不僅象徵著太空市場正快速朝商業化發展,也加速整個供應鏈的建構,同時吸引大批台廠投入發展。金寶很早就投入低軌衛星市場,如今旗下低軌衛星地面站主機板已打入國際供應鏈,金寶去年起為配合美系客戶,將產線移轉至墨西哥地區生產,總經理陳威昌日前指出,看好5G和低軌衛星領域的發展,低軌會是通訊中很重要一環,對低軌衛星未來成長很有信心。鴻海去年發表自家低軌衛星技術,並將自製的低軌衛星「珍珠號」送入太空、進入軌道部署,也象徵集團在太空科技布局進入新里程碑,董事長劉揚偉在法說會上喊話,今年在低軌衛星關鍵零組件方面,除將取得國際客戶大單外,地面設備也有機會取得國際主要衛星通訊商的訂單,若一切順利,將進一步貢獻集團營收。目前除代工廠仁寶憑藉旗下智慧型裝置事業群成立的專職小組,跨入相關軟體供應市場,獲國外客戶洽談合作外,在有關的軟體服務上,現觀科最為積極,現觀科董事長邱大剛直言,低軌衛星是將地面上平面座標系轉為天空中的球體座標系,現觀科對於球體座標系的支援早已開發完成,目前跟各地電信商合作,協助在衛星與地面接收站之間的資訊軟體供應服務,隨著整個市場的成熟,未來商機也會爆發式增長。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