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5月26日!AI浪潮從雲端到消費者端AI PC!

新聞說:台北時間5月21日凌晨,微軟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Microsoft Build2024在美國西雅圖登場,微軟在會中宣布聯手3大晶片廠、6大電腦業者,共組「Copilot+ PC」生態圈。一夜之間,從宏碁、華碩、戴爾,到高通、英特爾,紛紛舉行新品發表會或發布新聞稿,宣布AI PC上市的最新進程,AI PC成為最火熱的搜尋關鍵字,尤其6月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即將到來,將為這波AI PC浪潮炒熱到最高點。到底什麼是AI PC,為什麼需要AI PC,市場規模有多大?中央社整理專家看法,讓讀者一文看懂AIPC。

什麼是AI PC,與傳統電腦有何不同?

AI PC,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執行AI運算的個人電腦。傳統電腦運算以CPU(中央處理器)為核心,CPU核心數少,但每個核心結構複雜,適合用來進行複雜的控制與運算。但新的生成式AI,就像教導小朋友認識貓或狗,問題並不複雜,但背後牽涉大量資料的運算處理,進行「訓練」與「推論」(inference),這時NPU(神經網絡單元)就比CPU更適合派上用場。因為NPU與CPU特性倒過來,其核心數非常多,但每個核心結構簡單,適合用來進行大量重複性的一般運算,也就是俗稱的平行運算。目前AI PC的定義眾說紛紜,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黃馨認為,AI PC最關鍵要素就是必須具備NPU,可在本地端執行生成式AI應用程式。而微軟也提出最新定義,要能支援旗下Copilot AI功能的電腦機種,算力至少要達40 TOPS以上(NPU的單位,1TOPS代表處理器每秒鐘可進行1兆次操作),若離線使用Copilot的機種,算力要45 TOPS以上。另外記憶體容量至少要16GB,儲存容量至少要256GB,電池續航力也有相關要求。

為什麼需要AI PC?

這幾年,由ChatGPT掀起的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看好未來各種AI應用發展希望無窮,各大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或企業大舉投入布建AI基礎建設,帶動AI伺服器市場超火熱。惟聯發科總經理暨營運長陳冠州觀察,目前大部分的LLM(大型語言模型)都放在雲端訓練,他認為這波AI浪潮接下來會逐漸從雲端走向邊緣裝置,帶動AIPC、AI手機市場起飛。陳冠州所持4大理由包括,AI PC在內的邊緣運算比較便宜;其次如果所有運算都放在雲端,網路傳輸量會相當大;而且龐大的雲端算力所消耗的電力,可能會讓整個電網崩潰掉;第4則是安全性和隱私權,最後大家可能還是會希望資料或運算能放在自己身邊,比較放心。

AI PC市場何時起飛?

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認為,2024年是「AI PC元年」。隨著高通、英特爾、超微等晶片大廠下半年將陸續推出對應AI運算功能的電腦處理器,加上微軟的Copilot人工智慧應用平台下放到PC市場,到時候各種應用出籠,將為使用者帶來全新體驗,刺激PC市場開啟全新的成長週期,而且維持數年。不過胡書賓也提醒,AI PC市場不是馬上爆發,因為AI要普及,必須硬體、軟體和各種應用服務相互配合,接下來會需要一段業者和消費者共同學習激盪的過程,大家才知道要拿AI用在哪裡,設備迭代改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比擬,AI不是一個產品,而是科技進展到一個階段後,自然存在環境的重要要素,就像20年前的網際網路,現在大家已經不會去特別強調我的電腦有連網功能,因為這已經像呼吸空氣一樣是自然的存在,他認為把時間拉長看,未來所有電腦都會是AI PC。

AI PC市場規模有多大?

資策會MIC預估,大量AI PC新品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市場,估計2024年AI PC之於全球PC市場的滲透率約15.7%,2025年倍增到33%,2026年提升到48.4%,到2027年成長到65.9%,等於屆時每3台新電腦,就有2台是AI PC。剛宣布籌組「Copilot+ PC」生態圈的微軟,準備下放更多Copilot AI應用服務到PC端,微軟已經喊出,目標未來1年要賣出5000萬台AI PC。同時,英特爾也預告,將於2024年第3季推出代號Lunar Lake的最新處理器,AI效能可達上一代處理器的3倍以上,超過40 TOPS,目標今年全年要出貨超過4000萬顆AI PC處理器。

A大回答:當初市場在炒二線及三線廠的廣達,緯創,光寶科,英業達時我就說過,一開始市場是知道鴻海未來才是最有機會成為AI伺服器龍頭的公司,但他們認為鴻海AI營收僅佔雲端網路三成,差不多就是三到四千億的營收,面對鴻海一年營收六兆多,就僅是二十分之一左右,那時法人,主力,外資群,散戶,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等,他們打著如意算盤炒完二線及三線廠後再無縫的接炒鴻海,畢竟AI產業年複成長大,他們覺得等到鴻海AI伺服器營收來到五千億,來到1兆時再進來炒就行了,不過這些人就是太天真了,短線就是零和遊戲,勾心鬥角,有人輸就有人贏,我用簡單的話來說,如果有一千個人進去先炒廣達及緯創,其中包括900個散戶,10個外資群,50個主力,40個中實戶及大戶,這些人就在裡面玩吹牛,反正就是大家比誰會吹牛,廣達及緯創的股價就持續的上漲,過程中緯創及廣達的股價會出現劇烈波動,這時有趣的事出現了,外資群,中實戶,大戶及主力持有的資金比較多,他們大買時容易上漲,大賣時容易下跌,當資金比較大的外資群,中實戶,大戶及主力賣出時,廣達及緯創的股票就會出現大幅度的下跌,如果這時散戶也跟著跑,三大法人賣一賣後就進來賣,股價就又跌一跌後反彈,散戶就會覺得自己這麼這麼蠢被騙了,這種玩樣玩了幾次後,總是會有某一次三大法人真的就是倒貨,然後散戶買的夠多,一但這一件事成立後,三大法人就出完貨了,剩下的就都是散戶,接著三大法人就跑來炒鴻海,就留下一堆傻眼的散戶在廣達,緯創,英業達及光寶科懷疑人生,這就是很科學的統計,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之前三大法人在炒AI伺服器的過程中,還會順便去炒AI電腦及AI筆電的宏碁,華碩,仁寶,和碩等,他們還是沒有把鴻海放在眼中,那時我就說,鴻海雲端網路營收佔比22%,電腦終端佔比18%,這兩項加起來就有四成產品和AI相關,三大法人應該也是了解這一件事的,只要AI產業確定,鴻海四大產品類別就會有愈來愈多和AI相關,那時我就說過,等到AI手機會開始炒作時,市場就一定會開始轉過來買鴻海,畢竟鴻海94%的產品都和AI相關,結果人算不如天算,AI電腦,AI筆電及AI手機都還沒有炒起來,市場就先炒鴻海在GB200題材,大家記得一件事,AI電腦,AI筆電及AI手機題材對鴻海來說一樣是沒有消失,最近AI電腦及AI筆電真的就是要出貨了,大概下半年就是會有不少的AI電腦及AI筆電問世,這一定會帶動鴻海電腦終端的業績的,大家應該有看到第一季鴻海法說會中有提到,雷腦終端也是強勁成長,這也許就是AI電腦,AI筆電帶來的成長,六月中蘋果在WWDC大會中,可能會宣布和AI相關的手機,如果六月中宣布,可能今年最新的蘋果手機就會有AI功能,大家剛剛看到上面介紹AI電腦及AI筆電,明顯就是需要比較高階的電腦,例如記憶體要大,硬碟要大,這個道理來到AI手機也是一樣的道理,鴻海在蘋果手機就是專攻高階產品,這對鴻海未來的手機業務就是有極大的幫助,很多人傻乎乎的以為AI產品就僅有AI伺服器,不會有這種事的,很多人還是希望簡單的AI功能在自己的手機及電腦端,一來可以打造自己專屬AI,二來可保護自己隱私權,現在AI可訓練不同的模組,例如你可以訓練一個在投資理財方面的模型,這就不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需要很強的計算,還有訪問AI伺服器需要消耗大量的網路及電力,從手機去訪問AI伺服器,那需要基地站幫你轉,所以如果基礎建設沒有跟上,例如電力,網路,基地台等,那使用雲路端的AI就會有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賣電腦,筆電,手機,面板,眼鏡等的廠商,他們一定也想要啃AI巨大商機的,所以會推出這些AI產品去吸引消費者,只要消費者買單,那換機潮就會出現,這對他們來說就是能營收及獲利增加,這就和我之前說的一樣,一開始不論AI產業是否能真的起來,雲端大廠一定會先去佔位置,第一波的AI伺服器商機一定是會有的,後面AI推出的強大且實用的功能,使用者都買單,那雲端大廠就是要加速佈局AI伺服器,賣手機,筆電,電腦,平板,智慧眼鏡的也是一樣的道理,接下來的題材就會是AI電動車,AI機器人,我個人認為車子及機器人和安全性相關性很大,所以一定就是AI比較成熟這些成品能會出來,大家想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你現在用GPT-4O問一個問題,結果AI一付正經的胡說八道,那對你來說也沒有致命的影響,如果現在把AI放到電動車及機器人中,你在路中AI一付很正經的把你的車開去撞牆或開進水溝,這會引發的後果就是太巨大,這也是蘋果要先放棄電動車的原因,因為蘋果看出未來AI電動車才是趨勢,現在蘋果就先把AI發展起來,先補救一下自己的手機,電腦,筆電,平板,眼鏡,之後AI成熟時就再搭配電動車來賣。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