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5月19日!從台積電股價看出主力及散戶之間行為!

 

昨天看完三大法人及散戶在鴻海中的行為,今天我們可以從台積電再看一次,其實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台積電從4月26日到5月17日,股東減少了53397人,大部份都是0到5張的小散戶及散戶,光這兩個級距就減少了51062人,賣掉股票38913張,這期間台積電股價是由782元漲到856元,最終收在835元,很明顯散戶的行為就是會在股價上漲時一直賣,對三大法人來說,他們手上買了一大堆,外資群手上握有五十萬張,成本在575元買到的台積電,現在把台積電股價一直向上拉抬,散戶自然就會中錨定效應,未來外資群在出貨時,散戶不論怎麼買,他們的成本一定都會比外資群買的575元高,這時會有人覺得不相信,他們覺得散戶們不是傻子。

如果你覺得散戶很精明,那我們來看一下台積電股價從4月12日到4月26日的走勢,台積電股價從826元跌到最低740元,然後漲到782元,就短短兩周的時間,台積電的股東就增加了99807人,其中0到5張的增加96748人,買走股票52393張,在4月26日時,台積電的十日線為777.9元,也就是說這兩周進來買台積電的散戶,平均成本就是在777.9元,增加了近十萬個散戶,大家有發覺了嗎?十萬個散戶買在777.9元,這和外資群買了五十萬張成本在575元,將近差了兩百元,外資群認為台積電AI營收到2028年會年複成長50%,所以就是有理由可以繼續的向上拉抬,外資群持續的讓買在575元這五十萬張獲利奔跑,反正台積電股價只要漲上去打一個錨點,向下跌個幾十元時,就會有一大堆的散戶中了錨定效應進來攤平,因為技術分析的均線緣故,大部份進來買的散戶平均成本一定會在五日線,十日線之間,如果外資群在4月12日到4月26日要動真格倒貨,股價也會在七百多元持續的整理,畢竟有十萬個散戶都願意在股價777.9元買台積電股票了,而且還買了94467張,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說的,外資群及主力的格局比較大,他們只要佈局一檔有趨勢,有前景的成份股,他們一定都是玩半年,一年,甚至是兩年以上的,他們如果想要出貨,他們就必需要先有低價的庫存,外資群在575元時佈局到台積電50萬張,這就是外資群波段的低成本庫存,外資群有可能在台積電漲到600元時就倒貨嗎?還是有可能漲到700元就倒貨嗎?當然不可能,外資群如果在600元倒貨,他們的成本575元,他們倒貨就是找死,當台積電漲到700元時,這時會有人說,這距離外資群成本都高125元了,外資群倒貨是能賺到20%,你會這樣想你就天真了,當台積電剛漲到688元時,對市場所有的人來說,688元就是天價,就是大學長,如果外資群在漲過688元就倒貨,那跌下來大部份的散戶一定都不會買的,最終傷的就是他們自己,外資群繼續把台積電股價向上拉抬,一邊拉抬還能一邊洗盤。

在4月12日到5月17日這一段期間,等於就是洗盤了,把不相信台積電值這個價值的人洗出去,把相信台積電值這個錢的人換進來,這時770元的台積電就成了另一個底部,當下一次跌到770元,散戶會想,上一次台積電跌到740元時就反彈了,平均是成交在777元,他們覺得買到後股價就會像上一次那樣反彈到856元,這就先給散戶一個心理暗示,未來跌到七百多元這個位階時,買氣就是會很強勁,其實台積電這一段的走勢就和鴻海很像,不過因為鴻海股價淨值比相對低很多,所以走勢比台積電強很多,大家看4月12日到5月17日這段期間,台積電散戶還是增加了46410人,千張超級大戶還是賣了28316張,對外資群來說,他們佈局到台積電的成本低,目前台積電前景還是很看好,他們沒有理由讓台積電股價不繼續上漲,讓台積電股價持續上漲的話,之後外資群在出貨時可以更安全及賺更多,鴻海和台積電還有一個比較大的不同,就是在鴻海股價上漲之前,外資群是賣了鴻海140萬張,外資群手上是沒有任何鴻海波段的低價庫存的,之前外資群持有鴻海40%算是鋼底了,結果外資群還硬拿出2%來賣,這就造成外資群需要回補鴻海的持股變的更多,外資群則是在2020年賣台積電44.4萬張,2021年賣38.5萬張,2022年賣100.7萬張,三年下來合計賣超183.6萬張,但2023年到2024年時,外資群已經買回台積電95.5萬張,已經買回五成多了,在2022年時,因為FED說要升息,所以很多外資群預期心理的賣100萬張台積電,現在幾乎都買回來了,但外資群2022年賣超鴻海66.4萬張,2023年賣超38.3萬張,在2024年僅買回了33.7萬張,外資群連2023年賣的鴻海都還沒有買回來,賣超台積電的已經差不多買回來了,就算從2022年開始算,外資群至少還要回補鴻海70萬張,不然之後FED降息,市場資金一大堆,台股能買的大型權值股也不多了,了不起就只能買股價淨值比僅有1.51倍的鴻海。

我們再來看一下台積電從1月5日到4月12日,散戶人數合計減少129479人,賣掉股票28.47萬張,其中千張以上的超級大戶買到25.54萬張,大家有沒有發覺台積電中的集保股權分佈情況,和鴻海有著驚人的相似,一樣是在上漲的過程中散戶一直被洗掉,從台積電580元開始上漲到826元,過程中台積電一樣是有稍微跌一下再漲的洗盤,一開始散戶還沒有中錨定效應時,台積電股價愈是上漲,散戶就愈是賣超,但是到了4月12日台積電出現826元的錨點後,股價跌到740元,十日線平均777.9元,散戶竟然增加了十萬人,這就是散戶中了錨定效應的另一個實例,所以我們平常在分析鴻海時,因為鴻海是大型權值績優股,和台積電差不多,所以台積電及鴻海中的外資群及千張以上超級大戶玩法都會差不多,一開始如果你有基準點的概念,你就不會在鴻海中被洗出去,未來你也不會因為中了錨定效應去買股價淨值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的公司,一開始在鴻海股價上漲時,我和大家說這反而是最安全的時候,和台積電一樣,因為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不過鴻海和台積電唯一不同的點在於,台積電股價淨值比很高,就算有AI百年大行情,你還是會擔心三大法人會不會在夠多散戶進來買時冷不防的把股票通通都倒出來,在鴻海的話,因為鴻海股價淨值比很低,就算三大法人在很多散戶同時進來買時倒貨出來,你單純就是放三到五年就能回本,鴻海是AI概念股的龍頭,不但可以吃到前面三到五年的藍海期,也能吃到五到十年的成長及平穩期,更是能吃到十到二十年的衰退期,所謂的小幅衰退期就像鴻海目前在ICT產業這樣,電腦,筆電,手機,平板飽和了,每年會衰退一點,但因為鴻海具有獨大的競爭力,還是能持續的一直賺,換成廣達,緯創,英業達的話,那就不好說了,一開始也許二線及三線AI概念股可以賺到藍海期,之後可能就會變的很難賺錢,更搞笑的事是,廣達,緯創及英業達未來二十年的獲利都被先拿走了,他們還不一定能賺到二十年。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