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5月27日!台積電今年蓋7座新廠3奈米供不應求!

新聞說:台積電今年蓋7座新廠!3奈米供不應求,南京廠擴增28奈米產能,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日舉行技術論壇台灣場次,台南18B資深廠長黃國遠也說明了台積電目前在台灣、甚至是全球的布局,今年預計興建7座新廠,其中有3座是晶圓廠,2座是封測廠,另外2座位在海外。此外,台積電也證實,美國商務部近日已核發「經認證終端用戶」,代表台積電在中國南京的28奈米晶圓廠有望維持,論壇上也指出,台積電會持續擴增28奈米製程產能。黃國遠的演講主題聚焦在台積電的製造進度,分別為產能的擴充與新廠建置,先進製程進度,以及在全球據點所使用的技術等,還有先進封裝與測試的進展。先進製程產能部分,黃國遠強調,台積電的使命就是要成為大家最值得信賴的邏輯技術與產能提供者,過去4年間,先進製程產能年複合成長率達20%以上,並擁有非常好的良率,受惠於高效能運算(HPC)與智慧型手機的需求,今年3奈米產能就比去年成長3倍,但仍供不應求,台積電仍在努力滿足客戶需求,並提及台積電3奈米從去年開始量產開始,展現非常好的良率,與4奈米表現幾乎一樣。擴產方面,台積電從2017年至2019年幾乎是每年該2座新廠,2020年至2023年是平均每年5座新廠,今年增加到7個新廠,包括台灣2座2奈米的晶圓廠,分別是新竹的20廠與高雄的22廠,預計明年開始量產,並在台中、嘉義2座先進封裝廠,台中的AP5預計明年開始量產,嘉義AP7則是預計2026年量產,分別生產CoWoS、SoIC。海外投資方面,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預計興建2座晶圓廠,第一座廠的4奈米產能預計明年量產,第二座晶圓廠所使用的先進製程預計2028年量產,以及在日本熊本第一廠今年量產,預計興建的第二座先晶圓廠,預計2027年量產,在德國德勒斯登廠今年第四季動工,2027年量產,中國南京16廠持續擴充28奈米產能。黃遠國表示,因應AI強勁需求,2022年至2026年系統單晶片(SoIC)產能年複合成長率預計超過100%,CoWoS先進封裝產能年複合成長率則是逾60%。台積電也說明,美國商務部近日核發的VEU授權,取代美國商務部自2022年10月核發的臨時書面授權,未增加新的權限,而是重新確認先前美國所限制的物品與服務,供應商也不需要個別取得許可證,確保台積電南京廠可以長期穩定營運。
A大回答:台積電蓋了七座廠產能還不夠,大家就知道AI產業有多旺了,台積電蓋愈多廠,輝達的AI晶片賣愈多,鴻海拿到四成的市場後營收也愈高,現在對三大法人來說鴻海的GB200是比較確定的案子,但台積電之後蓋的廠,一定就是會用於新的AI產品,台積電蓋愈多廠,代表之後的營收會愈高,AI晶圓賣的就更多,對鴻海這種龍頭來說,輝達,台積電愈好,鴻海自然也是愈好的,這時會有人說,那廣達,緯創,英業達,緯穎呢?一開始藍海期所有的AI概念股都會很不錯,但二線及三線的股價已經獲利被拿走20年了,大家應該有發覺鴻海股價一直驚驚漲,會這樣的道理也很好懂,二線及三線的獲利都被拿走二十年了,鴻海是最有潛力成為未來AI伺服器的龍頭,結果獲利才被拿走五到六年,很多法人,主力,外資群也不是傻瓜,他們自然就是會積極的買進鴻海,大家有看到緯創股價一直就是在110元附近整理,一來是緯創被五毛仔盯上了,二來是緯創的未來獲利已經被拿走20年,緯創一開始能一起吃到三到五年的藍海期我信,你和我說五到十年的成長期,十到二十年的穩定及衰退期緯創還能吃到,那真的就是笑話了,大家有看到代工廠的ICT產業吧,你覺得緯創在手機打輸鴻海,在伺服器打輸鴻海,你覺得忽然伺服器前面加個AI,把CPU換成GPU,這樣緯創就吃了大力丸了嗎?當然就是不可能,這也是很多三大法人會進來買鴻海的原因,現在大家有共識的買鴻海,因為緯創,廣達,英業達的股價已經被先炒起來了,想要買AI概念股的話,就只剩下鴻海相對安全,一開始鴻海股價在淨值比1.5倍時,很多散戶說上漲時再來追,嗯,現在就是上漲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在上漲時不敢追,非得等到一年或兩年後股價淨值比來到四到六倍時才追,那時你妥妥的就是韭菜了,當股價漲到股價淨值比四到六倍後,那時三大法人演戲及耍花樣就不是為了要吃貨,而是為了要倒貨,當初鴻海從105元爆量時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如果我是短線客的話,第一天爆量我就會買進一部份,第二天確定再爆量,我會全買,會這樣的原因很好懂,因為最差三個月後會有一波除息前一波行情,每年鴻海都會有,股價至少是會漲到115到120元,105元追到的話,至少是會有10到15%的報酬,算是投機中比較保守的玩法,也是屬於穩中求勝型的,如果你要等到132元時才買,這時你是多花一點差價,但你可以確定千張以上的超級大戶買了六十幾萬張,中實戶及大戶買了近十萬張,這時籌碼面就已經是很確定了,你多花了25元的差價確定三大法人都進來了,之前我說過,三大法人買了後,未來股價走勢容易強勢,畢竟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接下來就是130到150元,我說這裡就出現了AI百年大行情,市場確定要炒GB200,一開始爆量及三大法人買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這件事,就是會有一些產業界人士先知道的大買,那些人不是專業的炒股人士,所以大概漲到159元後,在跌到137.5元這一段就出去了,這時你進來買的話,就是用三到五年的時間賭AI百年大行情,最近鴻海股價漲到160元,170元,180元時,市場已經把鴻海未來的遠景都造訴你了,就是GB200能貢獻幾兆的營收,到2031年AI產業會有1兆美元的產值,其中有五千億美元是硬體,也就是16兆左右,當愈多消息出來,你愈確定時,自然就是要多付一些獲利當眼光費,不過現在買進還是屬於理性時的相對低點,還是有很多散戶不敢進來買,誕大部份的散戶敢進來買時,一定就是股價淨值比3倍,4倍,甚至是5倍,然後向上打一個錨點,接下來股價修正一些後散戶才會進來。

 新聞說:鴻海進擊AI機器人動起來, 三路進擊全球商機,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6月4日至7日開展倒數,「AI教父」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已提前來台,讓AI人形機器人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據悉,鴻海集團已全面「動起來」,由母公司鴻海領軍,旗下鴻準、樺漢扮演雙箭頭,三路進擊全球AI人形機器人市場商機。輝達新平台問世後,讓AI人形機器人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擅長製造的台廠不落人後,開始積極布局相關市場。其中,鴻海「3+3」轉型策略中,分別布局電動車、數位健康與機器人三大未來產業,可以看出鴻海集團非常看重機器人產業未來的成長潛力。鴻海集團先前與日本軟銀合作製造Pepper人形機器人,並持續布局機器人軟硬體整合方案,例如旗下法博智能(FARobot)就扮演關鍵角色,並推出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軟硬體方案。據悉,法博智能的機器人已打進台灣最大化纖業者的工廠產線,並導入面板廠。海外市場也切入美系半導體廠位於馬來西亞的後段封裝測試產線。此外,鴻海集團旗下大陸富智康子公司富泰京精密電子(北京)在去年4月下旬時,就投資入股貴陽沙克智能科技,間接布局AI演算法和特種智慧巡檢機器人。根據財報顯示,目前鴻海在大陸投資機器人項目對象包括達闥、上海賓通智能科技、成都釹媧創造科技等。另外,旗下工業富聯也曾於2022年加碼投資思靈機器人,並於同年12月上旬在浙江紹興成立富聯卓越科技公司,深耕機器人關鍵零配件、本體、系統等項目。鴻海旗下機殼大廠鴻準也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市場。鴻準在今年股東會致股東報告書中強調,未來將投入資本在新的目標領域,包含機器人與人工智能(AI),目前正針對機器人的精進材料應用與表面處理等相關技術進行研發,期盼能掌握市場先機。據悉,鴻準過去曾負責製造、組裝鴻海自用的「FoxBot」機器人,具有量產經驗,成為鴻海集團搶攻機器人商機的急先鋒,未來也很有機會切入AI人形機器人領域。樺漢主要以機器視覺應用在AI機器人為主,如移動機器人AMR、人型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及工業機器人,樺漢旗下超恩也推出AMR自主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專注人工智慧高效能機器視覺運算主機開發設計。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