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5月8日!外資趁高股息ETF買進墊高鴻海股價!

 

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23.86億,投信買超台股19.36億,自營商賣超台股2.45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40.77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3622口,期貨留倉空單15603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6095口,今天台股成交4198.53億,上漲46.98點,漲幅0.23%,收在20700.51點,電子上漲4.53點,漲幅0.42%,收在1075.8點,金融上漲0.69點,漲幅0.04%,收在1908.82點。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國泰綜合,買了3349張,第二名的是港商法興,買了3179張,第三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2604張,第四名的是港麥格理,買了2464張,第五名是元大,買了1382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台灣匯立,賣了9781張,第二名的是台灣摩根,賣了3061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賣了1991張,第四名是臺銀,賣了1765張,第五名的是富邦,賣了868張,今天主力作多外資群法國興業買3179張,小摩買2604張,大摩賣3061張,瑞銀賣1990張,美林賣114張,港商野村賣346張,第一波及第二波主力外資群合計買超2735張,主力作多內資的元大,元富,統一,凱基,國泰,永豐金,富邦等券商,合計買了4087張,所以主力作多內資及外資還是小幅度的偏多操作,今天賣第一名的是台灣匯立,合計賣超了9781張,台灣匯立還是不信邪的一直賣,這也是好事一件,目前還有很多外資群想要買,之後鴻海股價漲上來一陣子後,散戶也會跟著進來買,總是需要有人提供股票給大家分,以目前鴻海的基本面及產業面來說,接下來每一個月,每一季的營收及財報會愈來愈好,三大法人正常都是會在第一年到第二年就把未來幾年該漲的股價漲完,大概就是先拿走二十年的獲利,之後財報出來後再逐季,逐年的驗證,如果財報好,那股價就意思意思小漲一些,如果財報不好,股價就大幅度的修正,那時所謂不好的營收及財報,是不如三大法人預期,一般散戶還是會看到營收年增兩成,獲利年增三成或四成,後面我們找幾檔AI概念股舉例給大家看,看完後大家就會知道三大法人的操作習慣,通常一開始散戶都不敢買,敢買的都是屬於比較聰明的,這時候你也是最安全的,大部份的散戶會在股價打出一個高檔錨點,然後開出好的營收及獲利時才開始買,那時買進的話,就僅是小打小鬧,大家看散戶真正敢大量進緯創及廣達的價位,緯創在100到120元,廣達在220到240元,在這個價位買到,到了2028年的獲利別人都先拿走了,留給你的就僅有風險,三大法人早看出會有AI百年大行情,就先把緯創,廣達,技嘉,緯穎炒到位,現在這些公司開出好的財報,了不起就是開高,然後就一路走低,鴻海則是不一樣,股價才剛開始炒,很多散戶會覺得鴻海營收才年增19%,第一季獲利還沒有出來,三大法人把股價從100元拉到169.5元,覺得買的人是韭菜,其實三大法人看到AI趨勢這麼明顯,一開始就是要先把股價拉上去,把未來二十年獲利先拿走,當散戶看到鴻海營收及獲利出來,那時再倒給散戶,不然三大法人部位這麼大,等營收及獲利都出來後,散戶三秒就佈局完了,三大法人要佈局至少要幾個月,大家看三大法人買了鴻海兩個多月了,到現在也才買六十幾萬張,距離要買的一百四十萬張還差的很遠,真的想要買到一百四十萬張,至少還要再買個三到五個月,這也是為什麼三大法人一開始就會先把股價炒上去,這樣才能在營收及獲利出來時倒貨給散戶。

今天鴻海成交75884張,股價平盤,收在169.5元,外資群賣超7195張,投信買超1642張,自營商買超20張,三大法人賣超5532張,這幾個交易日00946買了鴻海近三千張,明顯就是外資群賣給ETF的,之後還有00940,00878,00919等ETF要調整持股,現在鴻海是台股中的人氣王,也算是飆股之一,大部份的ETF經理人都喜歡跟風,他們擔心沒有買到飆股而拖累了自己ETF的績效,他們是不擔心買貴的,會這樣的道理很好懂,試想,有10檔ETF,有九檔買到當初飆漲的國巨,就只有一檔沒有買到,買到國巨的ETF績效都好到爆炸,沒有買到國巨的績效就是很難看,主力及客戶會想,我怎麼這麼倒楣買到這一檔爛ETF,主管也會說為什麼你ETF選股的績效這麼差,如果你跟著另外九檔ETF買,國巨就算最後修正了,那大家就是比爛,別人都賠30%,只要你賠28%,你就是人中龍鳳,這也是為什麼ETF會集中去買一些飆股及題材股,因為不買的話,你短線的績效就會比別人難看,大家看持有鴻海的ETF,例如0056,00713,00900等,今年以來的績效就是比別的ETF好看,之前很多ETF都不買鴻海,不是因為鴻海沒有價值,而是鴻海股價太平穩,這些ETF也是希望買到短線會漲的公司,ETF可以拿來配息的有三種,一是公司配出來的股息,二是本金平準金,三就是買賣股票賺到的差價,很多高股息明明持有的公司沒有股利率10%,結果高股息ETF卻敢配10%給你,很大的原因就是換股時產生的差價,大家看00940規模一千七百多億,然後買在成份股天價的位階,現在指數明明比00940上市時還要高,結果00940還是跌了4.5%,接下來00940又要換手上的持股,又要再損失一次手續費,這些錢就會從本金扣,00940買到的成份股股利率都在2到4%左右,現在也沒有賺到換股差價,所以00940要如何拿10%股利率配給投資者,那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00940硬要配10%,那ETF的淨值就會減少,這應該很好懂吧,持有的成份股股利率沒有10%,差價也沒有賺到,那就只能拿本金配了,當00940拿本金配時,淨值減少,股價當然就會下跌,這就會成了拿自己的錢配給自己,你還要繳高額的所得稅,那豈不是很搞笑。
以目前鴻海開出的營收及獲利情況,確實股價不應該上漲這麼多,但是根據三大法人的習慣,他們都知道AI產業的趨勢,他們想要贏散戶,就是要先押寶,不然三大法人部位這麼大,他們每一季都會去參加公司的法說會,然後去問董事長有關公司的營運,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搶得先機,大家想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三大法人和一般投資者一樣,看到公司賺多少後才開始佈局,那三大法人怎麼可能贏得過散戶,一般散戶三秒就佈完局了,重點是三秒也出光了,三大法人如果看到鴻海連續五個月營收年增兩成,看到鴻海連續幾季獲利年增三成,每一季看到獲利出來才買一些,讓股價漲一些,那最終一定是被散戶教訓假的,因為散戶的動作一定是比三大法人快,畢竟兩者的部位不同,三大法人近兩個多月下來買了鴻海六十幾萬張,散戶一般想要佈局,可能一開盤第一秒就歐印了,這樣就佈完局了,要出貨也是一開盤一秒就出完貨了,所以三大法人為了表現自己很專業,就先透過產業資訊分析公司未來幾年獲利能增加多少,在公司營收及獲利還沒有出來前,他們就先大買,然後把未來二十年的獲利先拿走,之後公司的營收及獲利如他們預測的出來了,他們就把手上的股票賣給散戶,一般散戶在買賣股票,了不起就是買在月線,季線,半年線,年線,大家想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三大法人先把鴻海股價拉抬到300元,然後月線300元,季線280元,半年線250元,年線200元,三大法人的成本就是在年線的200元,散戶進來買賣鴻海,不論他們怎麼玩,只要是近一個月進來的,成本一定就是會在300元,如果進來的時間比較長,成本就是在季線的280元,再久一點的成本就在半年線250元,不論在哪一個成本,都會比三大法人成本200元高,散戶每天不論怎麼玩,怎麼自作聰明,他們一定就是逃不過科學的統計,這時會有人說,這會不會是我憑空想像的情境呢?真的是愛說笑,三大法人在很多個股都這樣玩了,不論是台積電,台達電,聯發科,廣達,緯創,日月光等,反正你有興趣的話就進去找一些大型權值股,然後分析一下,你就會知道三大法人沒有什麼新花樣,這也是為什麼鴻海股價一開始一直狂漲的原因,現在一般討論區就一直在那酸三大法人要出貨了,要倒貨了,買了要套牢一輩子了,其實鴻海營收及獲利還沒有出來,大量的散戶還不會進來,而且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也還沒有控制在年線,這時三大法人出貨,單純就是找死罷了,也許是會有少數的主力及外資群賣出,但記得一件事,如果你太早賣,後面你發覺行情還沒有結束,你又會再進來,那時成本又增加了不少,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內資主力,之前不是在159跌到137.5元出貨的很開心,結果最近幾天又在166到170元買回來了,會回來的道理很好懂,鴻海的營收及獲利都還沒有出來,是在急什麼,真正的高點一定就是會在利多實現前一陣子,之前裕隆拿到N7大大單,很多主力,外資群,法人就進去佈局,股價也是漲了很大一段,最終是在N7出來前幾個月在那慢慢出貨,當散戶看到N7出貨,評價不錯,然後鴻華營收動不動就增加21倍,那時就會想要進來買,這時外資群,法人,主力就算之前沒有出貨完,還是能趁利多出來時繼續出貨。

新聞說:外電報導,蘋果投入AI領域之際,也將打造AI自研晶片,並委由台積電代工。一般預料,台積電將以3奈米代工蘋果首款自研AI晶片,為台積電先進製程接單增添更多動能。台積電一貫不評論單一客戶訊息,蘋果發言人也不願對相關報導置評,惟相關消息激勵台積電7日股價重返800元整數大關,當日最高價以800元收市,上漲14元,市值回升至20.75兆元,三大法人昨天聯手買超台積電1.6萬餘張,以外資買超1.61萬張手筆最大。台積電周二ADR早盤跌逾1%。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蘋果已在開發用於資料中心伺服器、能夠運作AI軟體的晶片,此舉可能會讓蘋果公司在AI軍備競賽中獲得關鍵優勢。過去十年來,蘋果逐漸成為iPhone、iPad、Apple Watch和Mac電腦產品晶片設計的主要業者。根據知情人士說法,最新的資料中心伺服器蘋果晶片的計畫,在內部代號為「Project ACDC」(Apple Chips in Data Center的縮寫),將把蘋果公司的IC設計能力帶入該公司伺服器的運作。ACDC計畫已經運作數年,目前不清楚何時將發表相關新晶片。惟蘋果已經承諾,會在6月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布許多新的AI產品和消息。蘋果一直與晶片製造合作夥伴台積電設計和初步生產這些晶片,儘管現在還無法確定他們是否已經生產出最終的晶片。幾位消息人士說,蘋果的伺服器晶片可能會聚焦於執行AI模型,也就是人工智慧的推論方面,而非聚焦於訓練AI模型。數據顯示,台積電2022年全年最大客戶貢獻營收逾5,000億元,2023年營收貢獻絕對金額達5,465.5億元,續創新高,法人推估應該是蘋果,並預期今年相關營收貢獻絕對值將續增。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